张仲景提出六经,为什么五行只有肝心脾肺肾五经,没有心包经?

上ccCC面CCcc脱单


首先说“六经辨证"不是张仲景提出的。三阴三阳六病一百多证。六病为纲。


天山17040


首先,《伤寒论》从未有过“六经”这个概念,是晋代王叔和提出来的,《伤寒论》是“三阴三阳”概念,但与《内经》无渊源关系。以《汉志.方技略》律之,一个是“医经”,一个是“经方”,二者不属于一个医学学派。

其次,“三阴三阳”属于“一阴一阳”的两两成对体系,即阴阳说。肝心脾肺肾附会于五行之推演,属五行说。一个属于阴阳说,一个属于五行说,都想统帅人体,结果导致两种不同的矛盾说法。如此而已!


河间金栋


首先说提问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有理论上的错误,是对六经的不认识或对中医一知半解。

‘六经’不是张仲景《伤寒论》提出的,它出自《内经 》。六经之于《伤寒论》似乎是承重墙之于楼房,但是六经的本质是什么?历代医家争论不休,愈争论愈让人感到迷惑。

《伤寒论》中的六经与六经脉恐怕本就不是一回事。

钱超尘先生说:“自宋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词汇分别加上‘经’字,在卷一《经络图》中绘出人体六条经脉走向,并引《灵枢》为理论依据,后世乃谓仲景《伤寒论》之三阴三阳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于是,我们明白了原来是朱肱老前辈加了一个“经”,别小瞧这一个“经”字,可是把研读《伤寒论》的人整苦了。

实际上中医所说的五脏六腑都不是指的具体的西医所指的脏腑,它指的是一个系统,最明显的就是“三焦”这一腑,解剖学中根本没有,但是这个系统肯定是形而下的。

说到三焦,就说到心包产生的直接原因了。中华文化很早产生的是“五行”概念,应用到中医,就产生了“五脏”。其实人身中脏器不止五个,为了配合五行,所以只选了五个脏器,这叫“象”。“象”是中华文化的方法论,对应的西方文化的方法论就是科学。所有中医理论必须以象理论为基础,决不能以科学为基础。宇宙中第一大象是“气”,第二大象是“阴阳”,第三大象是“五行”,后面还有“四象”、“八卦”、“天干”、“地支”、等等各种“象”。

脏器有了五脏之后,又产生了“五腑”,以便和脏器对应。后来发现,五腑更易于和天气对应,但天气之数为六,所以必须再创建一腑,这就是“三焦”。

所有中医书中有一个最大的错误概念,就是天气之数为六的原因。他们认为“六”产生于“十二”,而十二产生于十二个月,所以“六”产生于月亮的影响。

实际上,天气之数“六”产生于“六律六吕”。“六律六吕”对应的是“十二气”,每气中间有一节,合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根据是太阳,而不是月亮,它跟每个月根本不对应,所以“二十四节气”是阳历,不是阴历。

因此,与天气之数对应的腑应属阳,而不能属阴,所以中医里,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五脏六腑合起来是数“十一”,马王堆出土的《手足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以及《灵枢》中很多地方还都使用数“十一”,说明“心包”很晚才产生。《黄帝内经》中所有论述“心”的地方,其实都是具体的脏器“心脏”和形而上的“心神”混用着。

如果我们不是创造“心包”一词,而是创造“心神”一词,或者就沿用“心主”也非常好,但关键是要把概念搞清楚:“心主”不是代表具体脏器“心脏”,而是代表形而上的“心神”,那么很多经典中关于心的论述就不必修改或转换,比如心经,就不必改称为心包经。因为这样“心”就变成了具体性形而下的脏器,和肝脾肺肾一致了,而形而上的“心”就用“心神”或“心主”来表示,可惜创造“心主”者没有形而上的“心神”概念,以至于后来到底用“心包”代替了“心主”。

有了形而上的“心神”概念,我们还能发现,六气中的风寒暑湿燥火中最后一个“火”就应该对应“心神”。在《黄帝内经》中有云:“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化生也。”此意明显:风寒燥暑湿为五气,火和他们不同,游行于五气之间。这和“心神”很一致,心神和五脏不同,它统治着五脏。

另外,六脏六腑中新加的一脏一腑在《黄帝内经》写作时,刚开始产生,还没法很好的区分。到后来的中医著作中,就给分的清楚了。但是原本产生时“胎里”带来的缺陷后来的著作还是无法弥补。

现在,“心包”脏器的产生就清楚了。首先五脏要对应六腑就必须增加一脏;而“心”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二意性早就使人们很烦,现在增加一脏,正好把它们分开了。所以,新增加的一个脏器非“心包”莫属。其实如果当时有形而上的心神概念,那就更好了。


清凡出道


题目所问,根本都不在一个系统里,当然无法掺杂。

六经理论并不是由张仲景最早提出的,而是源于《黄帝内经》,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有序的动态变化的时空方位概念,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六经“三阴三阳”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三阴三阳各藉其主气随其旺时而解。

所以,六经跟五脏五行严格来说并不在一个系统内。

而心包经属于十二经脉系统。十二经脉是依据同气相求的理论,脏为阴,故阴经属脏,并贯以本脏之名;腑为阳,故阳经属腑,并贯以本腑之名。

故而,五脏五行其实是在十二经理论下级的,甚至说两者之间一个是以生理为基础,一个是以病理为基础,不可强硬联系,它怎么能去包含心包经的内容呢?


纯钧LHGR


没有那么复杂!心包属君,只有靠其他脏来拱!心有火也是泄其他脏!强心也是补其他脏!


和气生财1783


五行对应的是五脏。心包是六腑之一,所以跟心包没有对应关系。

张仲景的辩证体系中的六经和内经中的经络脏腑体系划分不是一样的。

张仲景的年代,内经与现在的内容都不一定相同。他们那个时代的内经如果是现在这个样子,书中必定会有说明。不可能两个体系这么不同还用类似的经络名称。


辰锐5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行对应五脏学说源自黄帝内经。张仲景出现的晚,汉朝人吧。提出六经学说较晚。


Liaokong了空


历史无真象,张仲景也是查无此人,悬壶济世也是神活。谁能证明黄帝内经是张仲景编制的?谁能证明扁鹊隔墙能诊病,谁有能证明华佗刮骨能疗伤。古人留下的只有思想和教训,


用户8077005654304


两者并不矛盾啊,五行木火土金水,指的是五大系统,六经指的是三阴三阳经,指的是身体结构的一部分。


离坎623


因为心包是心脏表面的膜性囊,归属五脏的心脏,是代心脏受过的,起到保护心的作用,所以六经中有心包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