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陳興桂為追認蘇發全烈士身份奔走

附錄:陳興桂為追認蘇發全烈士身份奔走


革命者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勇於為革命志向、革命勝利犧牲自己;真正的英雄,往往是具有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穫。


年輕的蘇發全犧牲了,但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人們甚至都顧不上為他哭上一哭,更別指望還有人記得他。


對於蘇發全的經歷,陳興桂可以說是知之詳盡!根據陳興桂日記記錄“蘇發全是在廈門禾山後院的反動軍營部犧牲的,說起他的事來我是很知之詳細,但是知之愈詳細,要寫下去則愈困難,因為他和我的關係很長期而又很複雜,他和我是同鄉同村,而且是同年出生的,又是表弟兄的關係,又是好友,又是同志,這個“同志”不僅僅是參加了共產黨的同志,是在未北伐前而為愛國熱情所鼓動起來的同志,我們兩個人曾同往廣東要去投考黃埔軍校……”


1956年夏,回到路口多年的陳興桂再次來到廈門,為確認蘇發全革命烈士的身份而不辭辛勞地奔走。


為給蘇發全找到歷史證明人,陳興桂給時任中共中央華南局書記、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寫了第一封信。信中提及的就是關於蘇發全的革命烈士身份確認問題。陶鑄很快就回信給予解決。陶鑄在給陳興桂的回信中說,當年在廈門的革命活動歷歷在目……還說,他(陶鑄)與羅明二人回憶核實了當年的情況(20世紀五十年代羅明在廣東工作),已指示福建省委書記葉飛調查處理。


幾天後,陳興桂也收到羅明的來信,這封信寫了滿滿三張紙,羅明說,陶鑄派他到海南作一些調查,誤了幾天回信。得知陳興桂給陶鑄來信,就即刻給陳寫信。羅明還說他現在在廣東民族事務委員會工作等等。此後,羅明與陳興桂保持了一段時間通信,二人相互詢問近況、工作、生活、身體等,回憶當年二人一起在廈門的革命活動歷程,二人結下的革命友情,不勝感慨。


1956年,當時福建省委書記葉飛同志也對蘇發全革命經歷進行了回憶和證實:蘇發全同志被捕犧牲時,葉飛同志尚在廈門省立十三中(今廈門一中和五中的前身)上中學。當時的省立十三中是廈門的一所著名中學,也是一處革命搖籃,馬克思主義已傳播到這所學校。在這段時間,葉飛閱讀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讀物,受到了革命思想的薰陶,1928年,14歲的葉飛加入了共青團,他在省立十三中創立了共青團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此時蘇發全同志任共青團省委組織部長。1930年5月,陶鑄組織策劃領導的“廈門5.25破獄鬥爭”取得勝利後,葉飛同志受到牽連被捕入獄,雖然國民黨當局沒有搜到證據,葉飛等人的口供也沒有漏洞,但當局還是以“危害民國治安罪”,以共產黨嫌疑的罪名判處葉飛一年徒刑,在反動監獄裡飽受折磨。


1957年1月22日,在陳興桂堅持不懈努力下,經當年中共福建省委領導人陶鑄、羅明、葉飛等同志證實,廈門市人民政府追認蘇發全同志為革命烈士。


蘇發全同志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後,陳興桂如釋重負。蘇發全犧牲後,其家人對陳興桂產生很深的誤解,一直認為是陳興桂把蘇發全給帶壞了,以至於他走入岐途,英年早逝。


革命烈士蘇發全短暫的革命一生,始終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人民,胸懷坦白、作風正派,具有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於為革命英勇獻身的革命鬥志。他歷盡艱辛,出生入死,百折不撓,英勇奮鬥,為推動福建學生革命運動和革命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今,蘇發全烈士的革命事蹟被鐫刻於廈門革命英雄紀念碑前,供世人緬懷瞻仰。


來源:《泉州企業家》2019年第2期增刊·路口特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