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獎活動:世界戰爭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議的神操作?

頭條軍迷大本營


說起印度人,坊間流傳著一句話:雖然沒親眼見過三哥,但江湖上處處流傳著三哥的傳說。

關於印度人的傳說,真的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們的開掛本領。百米高空捨命自拍,鐵皮火車百人接力,上完廁所徒手吃餅……額,好像有哪裡不對,但不管怎麼說,在世人眼裡,印度人就是開掛的代名詞。

辣麼,這麼牛逼的印度人,在戰場之上是不是同樣戰鬥力爆表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印度人儘管在許多地方都能開掛,但似乎就是忘了點亮戰鬥天賦,簡直堪稱戰場戰五渣。

一戰時期,德國仗著自己實力強勁到處約架,這讓旁邊的英法兩國很是不爽,於是聯合起來計劃給德國一些苦頭吃。

恰好當時德國在非洲有四塊殖民地,更巧的是這四塊殖民地剛好被英、法等國的殖民地所包圍,更重要的是,德國的這幾塊殖民地上只有土著的警備部隊,戰鬥力非常弱。

這對英法兩國來說簡直是天時地利人和,當時德國在歐洲疲於戰鬥,根本無力調兵保護殖民地,於是英法兩國計劃進攻這些殖民地,將德國人趕出非洲。

一開始計劃很順利,當地土著警備隊根本無力抵抗英法軍隊的進攻,很快德國的三個殖民地吐寇蘭、喀麥隆、和德屬西南非全部失守,只剩下德屬東非還在苦苦支撐。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英法兩國最終卻在這裡栽了個大跟頭,而且是栽在了一通騷操作上。

和其他三個殖民地不同,德屬東非的守將是德國名將佛貝克,他很早之前就徵集了很多的當地土著,將他們訓練成合格的軍人,而現在正是需要他們守住陣地的時候。

相反英法軍隊這邊,很多士兵是臨時召集的印度人,因為英法不想犧牲自己國家的士兵,於是就從殖民地印度抓壯丁,這樣的軍隊紀律性和戰鬥力如何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這些印度士兵一登陸非洲,就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很多人不適應非洲炎熱的天氣而紛紛中暑,一槍都還沒開就已經倒下了。

至於剩下的那些以基本是奄奄一息,毫無戰力可言,而在同一時間,對面的德軍充分發揮了地利優勢,他們甚至設法激怒蜜蜂去攻擊英法的士兵。

被蜜蜂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印度士兵還沒回過神來,就發現德軍已經率先發起了進攻,而那些非洲土著更是一邊衝鋒一邊發出恐怖的聲音。

就是這些奇怪的聲音嚇得印度士兵魂都沒了,紛紛四散逃跑,像是見了鬼一樣,完全不顧指揮官的命令,其中很多人甚至嚇得直接跳海。

最終,十二名下級英國軍官被印度兵給打死,而這一戰英法的士兵傷亡800人,而德軍毫髮未損,更諷刺的是,開戰前英法軍隊握有八比一的人數優勢。

更搞笑的是,當時那些印度人逃跑後留下了很多的槍支彈藥,這些裝備都成了德軍的重要補給。據說戰爭結束後,英國人發現德軍大量使用英國的各種裝備,都是印度士兵丟下的。可以說沒有這些印度人,德軍可能會更早彈盡糧絕了,這簡直是真正的神對手,豬隊友啊。


菲李


蒙古鐵騎被稱為“上帝之鞭”,它在蒙古高原崛起之後,迅速滅掉了遊牧民資建立的西夏和金,而南宋軍隊的戰鬥力還不如西夏和金,蒙古軍隊滅南宋只是輕而易舉的事,然而釣魚城之戰不僅讓蒙古鐵騎折戟沉沙,還讓瀕臨滅亡的南宋王朝延續了二十年。

公元1235年,蒙古進攻南宋的四川。公元1242年,屢立戰功的餘玠被任命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負責四川的防務。餘玠將自己的帥府設立於重慶,並設立招賢館,廣納賢才。播州(今貴州遵義)人冉璡、冉璞兄弟認為合州(重慶合川)上通三江、下達長江,既是重慶的天然屏障,又是通往夔門的必經之路,守川必守合州、守合州必先守釣魚城。冉氏兄弟的建議得到了餘玠的採納,餘玠派人根據四川的地理優勢,依山修築了二十座山城,從而形成了以江為線、以山為點、點線結合的山城防禦體系。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親率一路大軍進攻釣魚城,王堅率領南宋的三千精兵和十萬百姓共同保衛釣魚城,蒙古大軍遲遲不能攻下釣魚城。蒙古大軍見武的不行,就派前鋒元帥汪德臣到釣魚城下去勸降,不料被釣魚城守軍打死。蒙哥惱羞成怒,命令蒙古軍隊繼續強攻,但進攻仍然失敗。為了瞭解釣魚城城內的情況,蒙哥命令士兵在釣魚城對面的高地上修築一高臺,高臺上立一架以派人爬上架頂觀察。高臺修築好和架立好之後,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爬上去瞭望。真的是“nuo zuo nuo die”,槍打出頭鳥,蒙哥剛一爬上瞭望臺就招來了宋軍的炮石和弓箭的招呼,蒙哥中炮身受重傷,不久之後死於溫塘峽溫泉寺。為了迷惑蒙古軍隊,王堅命令士兵將新鮮的魚和麵餅通過拋石機投送到蒙古軍隊面前,以表明釣魚城內糧草充足,從而瓦解敵人的士氣。

繼任王堅的是張鈺,他就是神鵰大俠楊過的原型。張鈺以耕戰結合、軍民屯墾的辦法堅守釣魚城長達二十年,張鈺被調離之後,統制王立繼續堅守釣魚城。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之後,釣魚城成為了四川唯一的據點,王立在其義妹的策動下,以不殺釣魚城中一人為條件向元軍投降。

蒙古軍在征戰過程中,凡是遇到抵抗過的城市,城破之後必將屠城。然而釣魚城這個彈丸之地卻足足抵抗了號稱“上帝之鞭”的蒙古軍隊長達二十年,最終沒有遭到對方的血洗,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釣魚城之戰歷經200多次戰鬥,並讓蒙古大汗命喪於此。蒙哥一死,他的其他兄弟紛紛退兵返回蒙古草原爭奪汗位,不僅讓南宋獲得了喘息之機,也迫使蒙古大軍停止了第三次西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歷史軍魂


戰爭史上的“bug”當然得提提位面之子劉秀了,引來“隕石”滅了那位穿越者王莽。

先解釋一下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穿越者王莽:因為他篡漢稱帝后頒佈了很多新政策,這些政策跟現在的某些政策類似,比如土地改革,貨幣改革等等,所以被很多人稱之為穿越者。



位面之子劉秀:因為他建立東漢的過程完全就是有如神助,尤其是他跟王莽的昆陽之戰,他以不足兩萬人滅了王莽的“百萬大軍”,其中更是穿插了很多的神話色彩。因為他滅了穿越者王莽,所以很多人說他是時空之神為了阻止穿越者王莽改變歷史而派出的空間之子。



迴歸正題。

王莽篡漢建新,實行新政以後,由於新政水土不服,全國各地爆發了起義軍。這裡面最厲害的就是北方的赤眉軍和南方的綠林軍,由於北方的赤眉軍看起來更牛逼一些,所以王莽決定出動一線部隊去平叛,用二線部隊去打綠林軍。當時的劉秀僅僅是綠林軍的一個偏將軍。

王莽的二線部隊由嚴尤和陳茂統領,但是兵符被王莽掌控制著,你想幹啥都得請示他,要不然就是造反!當這批二線部隊遇到綠林軍後,被殺得大敗。綠林軍的首領劉玄在大勝得勢之後,稱帝復汗。王莽一下子就慌了,這得調集精兵殲滅啊。他著急忙慌的從北面調集一線精銳部隊,就這樣他覺得還不夠,畢竟位面之子在對面,不能瞧不起人家。他又命令各地的郡守帶領自己的精兵強將前來匯合,此外還徵集精通63派兵法的人來當參謀;並且馴養虎、豹等猛獸,用於隨軍作戰。總兵力達到四十二萬餘人,對外號稱百萬大軍。這百萬軍由王邑和王尋統領。哼哼,此時的莽軍還不知道位面之子的厲害,這時的王邑根本瞧不上那幫子綠林,輕敵要付出代價的。



公元23年,這百萬大軍抵達昆陽。昆陽守城的綠林軍還不足一萬人,昆陽守將王鳳見到城下的這百萬大軍嚇得不行。他下面這幫綠林,也是毫無鬥志,都建議分散兵力棄城算了。這時候位面之子劉秀的主角光環迸發了,劉秀站出來穩定軍心,並且號召他們只有團結起來才有可能取得勝利,分散退兵早晚被滅,力勸大家守城。

入夜,天空異變,上空突降隕石,隕石直接對著莽軍大營砸了下去,頓時莽軍死傷無數(有沒有宇智波斑的趕腳),莽軍士氣大落。這段在《後漢書.光武本紀》中有記載。這完全就是隕石的精確打擊啊,至此位面之子的神力完全覺醒。隨後劉秀帶領十幾騎外出求援。



莽軍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對昆陽城發動了攻擊,昆陽守軍誓死搏殺。莽軍動用了各種攻城利器,始終沒能攻破這幾千綠林軍防守的昆陽城。可見綠林軍的戰力並不低。幾天後,劉秀帶領幾千兵馬回援,並與莽軍決戰於野。昆陽守軍看到後,士氣高漲,開門迎敵,兩下夾擊莽軍。莽軍軍心混亂,劉秀又選出3000死士,沿河往城西攻擊莽軍的主將所在。莽軍主將王邑、王尋輕敵,只帶很少一部分人馬PK劉秀,結果王尋被殺,莽軍大潰。此時位面之子的神力再度爆發,在追擊潰兵的時候,大風驟起,暴雨隨之而來,河水暴漲,淹死無數莽軍,劉秀趁機掩殺,大破莽軍,昆陽之戰劉秀以少勝多,大獲全勝。

敢問歷史上誰有劉秀這般開掛的人生?



補充:

關於天降隕石,只有後漢書上面有過記載,其他的史書上並沒有這方面的記載,可見這一傳說並沒有讓人信服。後面的暴風大雨,河水暴漲,這個在其它史書上倒有記載,這完全就是運氣爆棚,好運氣在戰場上就是一場bug。另外劉秀用不足兩萬人大破王莽的42萬大軍,可以說是戰爭史中的“神操作”了!

我是鐵血軍史1927,專注於科普軍史知識,傳遞正能量,歡迎各位評論與關注!


鐵血戰史1927


世界戰爭史上的神操作,淡然小司找了一下關於戰爭史上的特別案例,其中最能讓人驚歎的往往是那些不合常理的出牌,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這樣的軍事作戰就是“大縱深穿插作戰”,這在二戰時期被廣泛運用,而發揮到極致的還是我們在朝鮮戰場上給麥克阿瑟深深上了一課,什麼才是世界上“大縱深穿插作戰”精髓。



然而,這樣的“大縱深穿插作戰”卻不是西方國家第一個運用,而首先運用這樣“大縱深穿插作戰”的卻是擁有近3000年的軍事作戰理論的中國古代軍事家,他就是伍子胥和孫武。這是發生在公元前506年的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攻打楚國,親自上陣,率吳軍三萬軍隊水路進發,從水路繞過在江淮一帶的楚國重兵,與唐蔡聯軍會合,三國聯軍沿淮水繼續西進。進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說今安徽鳳台)後,吳軍卻突然舍舟登陸,捨棄自己最擅長的水路進攻,由向西轉而向南,改從陸路進攻楚國。



楚國本是在淮河以南的國家,但是其都城郢卻是在漢水的沿岸,而漢水是由北向南方向的河流,最終匯入長江。正是這樣的地理位置,按正常的用兵原則來看,吳王闔閭所率領的吳國大軍,本身就擅長水路進攻,那麼應該很顯然是沿著淮河逆流而上,到達與汗水相鄰的位置在取道漢水南下,這樣就可以直搗楚國的都城郢。


正是按照這樣的擔憂,楚國才在淮水與漢水交接處的桐柏山、方城一帶佈下了重兵,準備在這裡和吳軍決一死戰。然而吳軍卻在伍子胥的帶領下,卻突然放棄了吳國水路的優勢,反而在淮汭登陸,改走旱陸。這樣的舉動也確實讓很多人琢磨不透,讓楚軍的準備完全落空。伍子胥利用這樣一個大穿插,直接避開了楚軍的鋒芒,直搗楚國的心臟郢城。最終楚國滅亡,楚國國王被抓。而後來就是“臥薪嚐膽”了,我們這裡就不多說了。

伍子胥和孫武為何會有這樣出人意料的軍事穿插呢?糾其原因還是,伍子胥根據吳楚兩國的各方面形勢所做的軍事調整。①楚國國土龐大,軍隊資源強大,久戰必然對吳不利,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那麼吳軍就必須快速取勝,直搗黃龍,這樣才能速戰速決,以免自己被拖垮。②伍子胥建立了一直快速反應部隊,大概為3500人,身穿輕甲,手執短劍,在淮汭上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楚國北部大隧、冥阨、直轅三關險隘(在今河南信陽),這樣讓楚國來個措手不及,根本無法招架。③吳軍的快速反應部隊的大縱深穿插作戰,已經讓在桐柏山一帶的楚軍在回師南下救國來不及反應。吳軍的快速穿插已經到達了郢城之下,最終郢城已破,援軍未到,楚國休矣!


其實,伍子胥和孫武能夠開創人類戰爭史上的大縱深快速穿插作戰,也是由於吳國本身的軍事實力導致的。春秋和戰國時期是中華文化集中爆發的時代,這裡誕生了眾多的學術學派,而兵家也是其中最重的一派。伍子胥和孫武作為中國古代軍事家的典範,為我們中華軍事文化留下了很多曠世精髓的產物。《孫子兵法》這樣被世界公認的軍事著作就是孫武所著,而伍子胥卻演繹了很多經典的軍事戰例。總統來看還是中華文明古代的軍事智慧更加強大,而在中華文明史上這樣不合常理的“神操作”也不僅僅是這一例,而這也我們古代軍事家智慧的結晶!



淡然小司


說到戰爭史上的“神操作”,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靖難之役中的白溝河之戰,這一戰朱棣簡直如有神助。朱棣當時深陷李景隆六十萬大軍重圍,命在旦夕之間,然而誰想一陣旋風颳過,竟然把李景隆的帥旗給吹斷了,直接導致數十萬南軍陷入混亂之中,朱棣絕地反擊、反敗為勝。

△白溝河之戰

白溝河之戰背景,六十萬南軍VS十五萬北軍

靖難之役爆發之後,朱棣可以說是愈戰愈勇,再加上不少敵將臨陣倒戈,尤其是在擊敗耿炳文率領的十三萬南軍之後,可以說是聲威日隆。然而,相對於擁有整個國家為後盾的朱允炆來說,僅在北平一代取得優勢的朱棣,仍然處在絕對劣勢。

△靖難之役

似乎是被耿炳文的戰敗所刺激,為了儘快剿滅朱棣叛軍,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在黃子澄的建議下,朱允炆以李景隆為帥,重新募集五十萬大軍,力求以絕對優勢兵力撲滅叛亂,甚至親自到江邊為李景隆踐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面對李景隆的數十萬大軍,朱棣自知不敵,於是一面令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親率精銳兵馬先救永平,後突襲大寧,執寧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逐將大寧八萬守軍和朵顏三衛起兵攏至麾下,兵力大漲之後,逐回救北平。雙方在鄭村壩展開激戰,燕軍連破南軍七營,李景隆大敗潰逃,損兵折將十餘萬。

△朱允炆

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認為李景隆兵敗乃是權柄太輕之緣故,於是授其“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再次籌措兵力,令其揮軍六十萬再度北上。四月,李景隆從山東德州,郭英、吳傑等從真定誓師北伐燕軍,六十萬大軍直指白溝河(北拒馬河)。

四月二十日,朱棣率領十五萬燕軍渡過玉馬河,駐於蘇家橋。白溝河之戰爆發。

朱棣如有神助,一陣風導致南軍慘敗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二十四日,白溝河之戰正式打響。李景隆的先鋒平安曾跟隨朱棣出塞作戰,因而對朱棣的戰法頗為熟悉,於是設下伏兵。朱棣燕軍到達之後,平安伏兵四起,翟能父子也率兵一同合擊,燕軍初戰失利之下只得撤退。誰知此事南軍郭英部突然也趕到戰場,並在燕軍的必經之路上埋設地雷,導致燕軍損失慘重。

△李景隆

四月二十五日,雙方展開決戰。翟能、平安率軍繞到燕軍後方,前後夾擊燕軍,燕軍頓時陷入不利。朱棣眼見形勢不利,於是親自率軍殺入陣中,同時令丘福率軍衝擊李景隆的中軍,但由於南軍數量實在太多,並未獲得成功。

由於雙方兵力相差實在太大,混戰之中燕軍危急無比,朱棣本人更是差點被翟能刺傷。危急直下,朱棣縱馬來到河堤之上,舉起馬鞭向遠方招呼,假裝招呼援兵,李景隆見狀果然生疑,而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也恰好於此時率軍來救,這才使得燕軍形勢稍有緩解。

△朱棣

不久,南軍再度發起進攻,燕軍形勢仍然不利。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一股旋風突然颳起,竟然直接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要知道,戰場上帥旗倒下一般僅有兩種情況,要麼主帥戰死,要麼主帥投降,李景隆此時突然投降顯然不太可能,那麼便只剩下了一種可能,李景隆戰死了。於是乎,在看到李景隆帥旗消失之後,南軍頓時陷入大亂。

朱棣眼看機會難得,立即率軍繞至南軍後方放火,大呼“李景隆已死”,南軍混亂之下頓時大敗,翟能父子也被朱高煦陣斬。郭英等人則率軍向西撤退,李景隆眼看局勢不可挽救,只得率領殘軍向南撤退,更是有十多萬南軍直接選擇了投降。

△這一戰朱棣如有神助


白溝河之戰堪稱靖難之役的轉折點,此戰之後南軍已經很難再威脅到北平,而朱棣的勢力也終於不再僅限於北平一地,開始向山東發展,更為可怕的是,接連損兵折將,使得朱允炆的兵力出現了問題,最終迫使其不得不抽調京營,使得南京周邊出現兵力空虛,最終導致朱棣偷襲南京得手。


香茗史館


我就說說幾個中國戰爭史上的神操作!

一,宋蒙釣魚城之戰,飛石斃蒙哥。

蒙古大軍所向披靡,攜勝利之威向釣魚城撲來,豈料這是一個硬骨頭,久攻不下。1257年2月3日,蒙哥汗率領蒙古軍渡過“雞爪灘”後,親自率軍攻城,一直打到七月,一無所獲,7月21日,氣急敗壞的蒙哥親臨一線戰場,為蒙古軍吶喊助威,豈料此時釣魚城內飛石襲來,正中蒙哥,蒙哥沒幾天就傷重不治而亡。這飛石一擊,可以說改寫了中國史與世界史,蒙哥死後,南宋又苟延殘喘了二十多年,蒙古帝國的內部狀況也因其亡而面臨巨大分化,帝國史都改寫了。

二,宋遼澶州之戰,宋軍床子駑射殺遼國名將蕭撻凜。

公元1004年,宋遼之間爆發戰爭,遼國元帥蕭撻凜孤軍深入,一直打到了黃河邊的澶州城,讓北宋舉國震驚,大宋天子宋真宗接受寇準提議,決定御駕親征……

就在決戰將至時,11月的一天,蕭撻凜視察戰場,豈料澶州城上的宋軍大殺器床子駑瞄準了他,直接遠程擊中了其額頭,當晚便死於軍中。

這一次遠程擊殺影響是深遠的,失去主帥的遼軍士氣大跌,進退兩難,促成了宋遼之間的和談,而後,澶淵之盟訂立,宋遼百年和平到來!

三,于謙領導的京師保衛戰,瓦剌也先吃癟而退!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軍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慘敗,英宗被俘,大明王朝面臨嚴峻危機,危機時刻兵部尚書于謙整軍備戰,力挽狂瀾。也先以英宗要挾明朝不成,遂於十月攜英宗進犯京師,豈料諸事不順:十月十一日,在彰義門先鋒部隊被擊敗,俘虜被明軍奪走了一千多人;十二日,瓦剌軍被于謙的虛虛實實的策略迷惑,夜裡還被明軍偷襲,折了數百人;十三日,德勝門,瓦剌軍乘風雨攻城,豈料中計,遭明軍埋伏,被神機營的火器和明朝軍民的弓矢火箭等打得哭爹喊娘,大敗而回,也先的弟弟孛羅、平章卯那孩等將中炮身死,瓦剌大受打擊,也先然後轉攻西直門,依然未能得逞;十四日,攻彰義門,在城門外的街巷又中埋伏,遭到火器弓弩的打擊,被擊退,此時明朝監軍太監率數百騎兵搶功打亂了明軍陣勢,瓦剌反撲,追到了德勝門下,本以為天賜良機,哪知當地居民紛紛爬上屋頂對也先大軍磚頭石頭招呼,恰巧于謙派出的援軍趕到,瓦剌軍只好敗退。

也先在京師各門吃癟,中路軍在居庸關也受挫,得知明軍各路援軍即將到達,唯恐後路被斷,遂帶一部分人攜英宗撤退,于謙發覺後,命火炮集中轟擊也先軍營,炸死瓦剌軍一萬餘人。明軍各路追擊,瓦剌大軍打敗,退回關外………

這一次的京師保衛戰,火器是一大亮點,絕對出彩!依託城池,以戰待守,少數兵力做誘餌,待敵中計迫近,就以火器招呼,敵亂之際,步騎反擊。


吐蕃國護法國師鳩摩智


說個神操作啊:

香港尖沙咀街頭,兩個黑幫火拼現場,一個出來打醬油的幼兒園小朋友因為黑幫成員瞪了他一眼,就向兩個黑幫同時出手。結果挺到火拼結束——未卒。

當然,題目是說戰爭史上的操作,那麼就得說這個國家 幹了一個和上面描述相同的故事,甚至比上面說的小孩更坑。

從地圖上看,還是有這麼一個國家的——聖馬力諾。然而如果在小比例地圖上看,聖馬力諾也就是一個像素的大小。

國家大小怎麼形容,W君教大家來說——印出張一比一的地圖都耗費不了一噸紙的國家!

然而這個只有61.2平方公里的小國,不僅僅硬肛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二戰中先後對軸心國以及盟國宣戰,竟然沒滅國!


在一戰時期,當意大利於1915年5月23日向奧匈帝國宣戰時,意大利的國中國聖馬力諾宣佈中立,對此意大利政府表示不滿。聖馬力諾派出了20人參加戰爭,其中10名士兵直接參戰,10名士兵作為紅十字人員在聖馬力諾建立紅十字醫院。這樣由於醫院的存在聖馬力諾整個不會受到攻擊。這樣聖馬力諾就利用國際法躲過了戰火危機。


到了二戰,聖馬力諾依舊宣佈中立。但紐約時報坑了這個國家。

在1940年9月17日出版的紐約時報,關於意大利和埃及的戰爭這篇文章中,由於編輯筆誤將意大利境內的一個叫賽波加(Seborga)的準公國宣戰參與對埃及的攻勢寫成了聖馬力諾(San Marino)。當時聖馬力諾就慌了,如果警察算武裝力量的話,聖馬力諾的武裝力量也沒有超過200人,根本無法和強大的盟軍抗衡。於是惴惴不安的聖馬力諾馬上致函給英國,說自己沒宣戰。信是去了,但是英國沒鳥他們。

隨後在英軍對意大利的無差別轟炸中,包裹在意大利領土內的聖馬力諾還是捱上了幾枚重磅炸彈造成了35人死亡。聖馬力諾又向英國抗議,這時候英國人拿出了紐約時報,你丫不是對我們宣戰了嗎?

這事就徹底激怒了聖馬力諾,旋即就將宣戰的事情做實了。但是呢聖馬力諾沒有兵,只能宣而不戰。這也是二戰中向我國宣戰的一個國家。

再後來意大利投降,聖馬力諾被英軍佔領,聖馬力諾就隨著意大利向日本和德國宣戰。

但問題是,這個大小不足北京朝陽區1/7的“國家”太小,並且地理位置也沒有什麼戰略意義,於是就在兩大集團面前狂秀了一下存在感。雖然向所有國家宣戰了,但是依舊在二戰這個領土絞肉機面前保持了戰前61.2平方公里的領土完整,竟然沒什麼損失。當然雖然英國佔領了聖馬力諾2個多星期,聖馬力了諾提出戰爭索賠,然而英國的態度依然像面對紐約時報的錯誤由於藐視而不予理睬,所以聖馬力諾也沒在戰爭中得到啥好處。


秀波騷操作,大抵如此。


軍武數據庫


哨兵小虎第515條回答。

世界戰爭史上有許多非常有意思的神操作,但要說到“不可思議”,令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沒想到,也讓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矇在鼓裡的事情,小虎認為只有一件事:“冷戰時期的U-2飛機被擊落事件”。



(艾森豪威爾總統↑↑↑)

一、冷戰陰霾。

1.二戰後,北約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相互敵視。由此引發了長達20多年的軍備競賽

(北約、華約實力圖↑↑↑)


2.1955年2月,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製造的U-2飛機試飛成功,最高飛行高度2.5萬米,航時10小時,航程7200餘公里。並由美國總統親自批准生產,中情局專用為其收集情報!

3.1959年9月中旬,為了緩和美蘇多年的緊張局勢,赫魯曉夫訪美,兩國約定於次年5月15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美蘇英法四國首腦和平會議。


(赫魯曉夫↑↑↑)

二、U-2來了!

1956年7月4日凌晨,蘇聯西南防空指揮所發現一批不明目標,高度2.4萬米,隨後令所屬殲擊機部隊、高炮部隊以及地空導彈兵轉進一等。

然而,聽令起飛的米格-19,17500米的升限,連“不明飛行物”的尾煙都沒看到就敗興而歸。隨後,高炮兵更是瘋狂的向天空開火,然而18000米的射高,對於這架“黑色幽靈”來說,更像是歡迎自己的節日禮花。

就連蘇聯的殺手鐧防空導彈薩姆-1,三枚齊射,射高21000米,“不明飛行物”依然從容不迫。。。

(薩姆-1導彈↑↑↑)

三、“美國人的明星”。

氣急敗壞的赫魯曉夫,臉色鐵青的國防部長朱可夫把少校機長、高炮團長、地導營長統統撤職查辦

然而,“不明飛行物”就像上癮了一樣,一次、兩次、三次。。。蘇聯的空防競形同虛設,軍官換了一茬又一茬,就連國防部長都換成了馬利諾夫斯基元帥

(朱可夫元帥↑↑↑)


很快,克格勃就掌握了“不明飛行物”的信息,搞清楚了“U-2”在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的部署情況,甚至還搞到了一張“U-2”在2萬米高空拍攝的高爾夫球場照片。

看到照片後的赫魯曉夫,對國防部長痛罵到:“親愛的達瓦里氏馬利諾夫斯基,再這樣下去,美國人就會把你和情人在花園幽會的照片發表在《華盛頓郵報》上了,你就成為美國人的明星了!”


(馬利諾夫斯基元帥↑↑↑)

四、赫魯曉夫的恨。

顯然,蘇聯人的防空武器拿“U-2”毫無辦法,赫魯曉夫幾次想向美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然而卻無法開口。

到時候面對各國記者,總不能說:“美國人飛的太高了,蘇聯的防空導彈打不著”。那豈不是把蘇聯人的臉都丟盡了!

絞盡腦汁,赫魯曉夫想到了“克格勃”

五、和俄國人歡度佳節。

1960年5月1日,四國巴黎會談的前兩週,也是國際勞動節,蘇聯人在莫斯科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和紀念活動

美國人鮑爾斯中尉也於當時凌晨2點整被叫醒,他的上司上司謝爾頓上校像他祝賀到:“又該輪到你去俄國旅遊了,全美國只有你能和俄國人一起歡度佳節。

凌晨4點半,天熱微亮,鮑爾斯在探照燈的指引下從巴基斯坦白沙瓦機場起飛了,不知不覺,“U-2”又出現在了蘇聯防空軍的雷達屏幕上。



(飛行前的鮑爾斯中尉↑↑↑)

六、再也回不去的“U-2”。

很快,赫魯曉夫的臥室電話響了,他咆哮到:“一定要把他給我打下來”!

緊接著,米格-19起飛,薩姆-2則揚起了頭,整裝待發!

(薩姆-2導彈↑↑↑)

此時的鮑爾斯發現了一個怪現象,米格飛機居然追到了他的高度,他心中大驚,趕緊開大加力,爬升到了“2.1萬米”的高空,在他的心裡,這是個絕對安全的高度,別說是米格,就是蘇聯的導彈也休想達到這個高度。

然而就在鮑爾斯以為萬事大吉之時,飛機突然一震,鮑爾斯回頭一看,機尾冒火,以為是發動機爆炸後熄火了,等他再次發動引擎,才覺得大事不妙,飛機加速下墜,他急忙發出“小狗68”的暗語。

最後,為了逃生,他棄機跳傘!在一片蘇聯國營農場裡,鮑爾斯被工人們圍住,並主動投降

(接受審判的鮑爾斯中尉↑↑↑)

七、百思不得其解的馬利諾夫斯基。

防空軍立即將消息報告給了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欣喜若狂,得意自己的“薩姆-2”終於漂亮出鞘了。

參加閱兵的赫魯曉夫聽到消息後,別提多高興了,向遊行隊伍揮動的手也舉的更高了,揮動的更有勁了。

(參加閱兵的赫魯曉夫向群眾致意↑↑↑)

待“U-2”殘骸運回莫斯科,赫魯曉夫立即前往視察,馬利諾夫斯基不失時機的為“薩姆-2”部隊請功

,然而赫魯曉夫卻搖搖頭:“導彈部隊的功勞並沒有很大啊!

這下馬利諾夫斯基是徹底的“百思不得其解”了。

八、克格勃的功勞。

原來克林姆林宮實在難以忍受“U-2”的這種猖狂行為,便密令克格勃,看能否從“U-2”身上想點辦法?

此時巴基斯坦的一名優秀青年默罕默德·賈尼茲·汗進入了“克格勃”的視野,他曾在列寧格勒學習過“米格”飛機的駕駛,又是一名受過克格勃訓練的諜報人員

很快,默罕默德便在白沙瓦機場謀得了一份掃跑道的低賤工作,而他也按照約定時間,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趁哨兵換班之際,用一顆帶有磁性的小螺絲替換了U-2飛機高度表上的一顆螺絲。

(白沙瓦機場↑↑↑)

就這樣,U-2在進入蘇聯領空後,以為自己高度已經達到了2.1萬米,而實際高度也就不到1.8萬米,最終被蘇聯發射的14枚薩姆-2擊落。

九、最後的結局。

自此以後,美國人再也不敢派“U-2”進犯蘇聯的領空,而赫魯曉夫也因為人贓俱獲,讓艾森豪威爾顏面盡失

多年以後,克格勃的一名重要官員叛逃到美國,這個關於“U-2”的謎底才得以被擊落。

而在蘇聯被判了17年監禁的鮑爾斯中尉也僅僅被關押了17個月,便被

用作籌碼,交換了被美國逮捕、監禁的“克格勃”魯道夫·阿伯中校

(蘇聯著名間諜魯道夫阿伯↑↑↑)

題外話:我是哨兵小虎,謝謝你的閱讀。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關注。多謝了!


哨兵小虎


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神操作:薩拉熱窩事件,一位19歲的“熱血青年”做夢也想不到,他的一發冷槍,結果變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令槍,這一槍引發的血案造成3000多萬人傷亡,成為爆發一戰的導火索。

歷史還原來看,這位塞爾維亞熱血青年刺殺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婦確確實實只是一次偶然事件,而且是一次巧合事件,甚至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夫婦一天之內被2次暗殺,第一次暗殺沒成功但又人為了,但是,但他不長教訓。去醫院又偶然的走錯了街道,恰好被滿腔熱血的青年人普林西普撞見,然後這位青年毫不猶豫的掏出了手槍,斐迪南夫婦卒!

這本來是一次偶然事件,但這時候歐洲帝國暗流湧動,以英、法、俄這些老牌強國為代表的要鞏固自己的帝國位置,為以德國為首的新型世界強國要重新瓜分利益,並找了奧匈帝國、、土耳其、意大利(一戰剛開始意大利就倒戈了)作為自己的幫手。

這時候瓜分世界利益的矛盾可謂相當嚴重,比如德法矛盾就無法調和,法國想從德國手裡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但是明顯實力上打不贏德國,德法又在爭奪北非摩洛哥這塊殖民地沸沸揚揚;德國和英國也矛盾多多,英國一直都以打壓歐洲大陸強國為國策,保證自己在全球第一帝國的地位,而德國這個新興強國認為世界殖民地應當重新分配,甚至從新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因為德國的存在與強大工業實力支撐,英法這對老冤家居然走在了一起,兩國簽訂協約,法國承認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權。英法走在一起讓德國芒刺在背,於是與奧匈帝國、土耳其、意大利達成同盟協議。後來英國又利用德國和沙俄的利益矛盾,於是拉了沙俄進來。於是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與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形成,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做好了準備!

對於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留下了非常詳細的記載:1914年6月28日 ,普林西普看見訪問的斐迪南大公夫婦,立即拔出手槍,離他不遠處警察發現遇衝過來阻止,但被疑似普林西普的夥伴給撞倒。於是普林西普的槍聲響了,奧皇儲夫婦一命嗚呼,事後普林西普被捕而另一個青年乘亂逃離現場!

此次刺殺行為僅僅只是一個熱血青年的盲目行動,目的是自己的國家土地波黑被奧匈吞併了,為報國也好,為復仇也好,反正並非職業殺手故意刺殺。但誰也沒想到就這麼一次偶然事件,最後兩大集團誰也不肯讓步。首先就是奧匈帝國進軍塞爾維亞,目的恐怕是想將整個塞爾維亞吞併擴大地盤;然後沙俄不幹了,沙俄說我和塞爾維亞都是斯拉夫人,我們都是一個民族的兄弟,於是沙俄向奧匈帝國宣戰。德國則履行自己的諾言,支持自己日耳曼大兄弟,於是向沙俄宣戰。這下法國不幹了,法國說我和沙俄簽訂協約了,你德國打沙俄,我就打你,德法就是世仇,法國顯然想乘亂沙俄參戰夾擊德國,收回自己失去的領土。於是德國出兵比利時,英國不幹了,一戰就這麼糊里糊塗的爆發了!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樣慢慢演化為列強發動戰爭的導火索,慘烈的一戰讓1000多萬人喪生,2000多萬人受傷!

更有意思的是當時英國國王、德國皇帝和沙皇這仨是表兄弟,比利時國王是這仨國王舅舅,結果幾個外甥打仗舅舅倒血黴了。一戰性質說白了就是新興世界強國挑戰老牌帝國,結果挑戰失敗,但冷不防的突起來一個美國、日本和中國!


狼煙火燎


世界歷史上那些意想不到的神操作?最神奇的那自然是1894-1896,為期兩年的埃塞俄比亞戰爭。意大利這麼一個資本主義列強,竟然被阿比尼西亞(埃塞的舊稱)摁著打。


意大利軍人1.1萬人死傷,4000人被俘。埃軍死亡在4000人-5000人之間,受傷6000-10000人。

戰爭初期,意大利打的還是比較順利的,

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

好歹也是工業國打農業國

1895年1月,被大量火炮武裝的意軍連續8次擊敗各地封建主,畢竟埃塞俄比亞皇帝對國家掌控的不是很牢,歐洲沉迷於挖牆腳無法自拔,周圍一大圈的英法以比殖民地的,



感受到局勢不妙的埃塞俄比亞,開始戰爭動員到年底,動員了12萬人。 發誓要和意大利決一死戰,然而,戰爭是殘酷的,埃塞俄比亞雖然也進口了一大批武器裝備,但是,軍隊素質還是比不上意大利的,

但是 只要領導人足夠堅毅,還是能夠讓對手付出血的代價的1895年12月7日,埃軍在安巴阿拉吉發動突襲,殲滅了大批意軍。

順道提一句,埃塞俄比亞的主要人口可是非洲黑叔叔。對比一下,清賊吉爾丟人.....



1896年3月1日,在阿杜瓦戰役中,意大利軍隊收買的嚮導可能是有點路痴,成功將意大利拐進了一處窪地。

而在這個時候,埃塞的十萬大軍已經飢渴難耐了8.2萬名裝備步槍和利劍的步兵、2萬名長矛兵和8000名騎兵,(咋滴還真以為就靠著長矛打敗的意大利啊?埃塞俄比亞的軍方日常前往歐洲國家深造的。

結果就不用說了吧?十萬打一萬多點....

意大利慘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