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著名畫家,清軍用刀威逼,他誓死不從,以美色誘惑,他竟妥協了


明著名畫家,清軍用刀威逼,他誓死不從,以美色誘惑,他竟妥協了

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晚號悔遲,紹興府諸暨縣(今屬浙江紹興)人,生於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詩人。

陳洪綬幼年時期,就顯露出非凡的繪畫天賦,他四歲時去已定親的岳父家中書房玩耍,在牆壁上畫了一幅關公畫像,畫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岳父看過畫像,當場跪拜,並將畫作長期保留用以供奉祭祀。

陳洪綬九歲時,父親病逝,開始師從浙派三大家之一的藍瑛學習畫花鳥。藍瑛對陳洪綬的人物畫作大為讚歎:“使斯人畫成,道子、子昂均當北面,吾輩尚敢措一筆乎!”這個人若學成了,吳道子、趙孟頫都無法比肩,我輩更不敢動筆了!

藍瑛自愧人物畫得不如弟子,此後發誓不再畫人物,認為弟子的才華是“天授”的本領。

陳洪綬的繪畫多為人物、花鳥,線條流暢,用色清麗,富有裝飾韻味。其畫作與順天畫家崔子忠齊名,當時號稱“南陳北崔”。

陳洪綬不滿二十歲的時候,祖父和母親也相繼去世,他的哥哥想獨吞家產,陳洪綬將自己應得的一份拱手相讓,離家遷居至紹興,師從大儒劉宗周,其人品學識深受老師的影響。天啟三年(1623年),陳洪綬的妻子來氏病逝,後來繼娶韓氏。

崇禎三年(1630年),陳洪綬參加科舉考試未中,後捐貲入國子監,初為舍人,奉詔臨摹歷代帝王畫像,得以觀賞到歷朝的諸多優秀畫作。

崇禎十六年(1613年),陳洪綬對官場的腐敗感到厭倦,辭官回到紹興隱居。

明朝滅亡後,陳洪綬入雲門寺,削髮為僧,一年後還俗,以賣畫維持生計。

杭州府某官員為了騙取陳洪綬的畫作,謊稱自己有一副蘇東坡的畫作,請陳洪綬到他的船艙內鑑定。陳洪綬來到船艙,官員面露兇相,逼迫陳洪綬給他畫一幅畫。

陳洪綬嚴詞拒絕,脫衣跳進西湖逃離,官員只好作罷。

陳洪綬晚年放浪形骸,經常出入秦樓楚館,一些求畫的人只好到青樓去找他。

《靜志居詩話》記載:陳洪綬中年後開始縱酒狎妓,有人出大把銀子,他不肯動筆,只要有酒和女人,即便是販夫走卒、“垂髫小兒”來求畫,陳洪綬都會有求必應,欣然作畫。

清軍攻佔南京,大將軍固山額真將陳洪綬抓捕起來,命令其作畫,他不從,清兵把刀架在陳洪綬脖子上,逼迫他當場作畫,陳洪綬面不改色,寧死不從。固山額真後來用美酒女色誘惑陳洪綬,陳洪綬終於妥協了,當場為固山額真作畫。

清代經學家毛奇齡在《陳老蓮別傳》一書中記載了這段生動有趣的往事:

清順治三年(1646年)夏,清軍在浙東俘獲了陳洪綬,清軍“急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以酒與婦人誘之,畫。”

清順治九年(1652年),陳洪綬去世,關於他的死有多種說法,一說為降清的明朝總兵田雄暗殺,一說為杭州人盧子由殺害,享年五十五歲。陳洪綬的去世後,其繪畫技藝為後世畫家所傳承,對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堪稱一代宗師,留有代表畫作《九歌圖》、《西廂記插圖》等,詩作有《寶綸堂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