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總結的不傷膝關節的27條,練太極有譜了

1、學任何文化藝術都要把心放平,不要貪多嫌少。練太極拳更是如此,要徐徐善進。初學者最好從站樁入手,先增強體質再說。同時,練功量也不要太大,要在自己的身體承受範圍內練習。隨著功夫的增加,練功時間也會增加,這是要注意時間的調整。

2、練前必須充分預熱,練後整理一下。

3、練拳時不要對著空調,風扇吹,在室外練功時也要注意不要在風口處,所謂“避風如避箭”是也。

4、冷飲戒掉。喝冷飲傷脾胃,且都是內傷。

5、肝主筋,腎主骨,平時要注意保養肝腎。

誰總結的不傷膝關節的27條,練太極有譜了

6、沒事吊吊單槓,不要拉,放鬆的吊吊即可,這樣對肩,胸,腰都比較好。

7、膝關節的很多病都是腰引起的,要注意腰部、膝部的保暖和養護,睡覺儘可能睡硬床。另外,推手,散打時可以紮上護腰。

8、多練基本功,基本功不牢,急於練習套路,只能自找苦吃。

9、以養生為主的朋友,不要總是到處參加比賽,在中國金牌不值錢。

10、不要盲目求低架,低是功夫,基本功不到,盲目求低,就是自找麻煩。

11、一定要守住身形,很多練傷的人多數身形不正。

12、要守老譜、拳論練功。這都是前人寶貴的經驗。現代很多人好譁眾取寵,盲目否定老譜,最終害人害己。

誰總結的不傷膝關節的27條,練太極有譜了

13、明師和名師不同,有名的不見得明,明者多數無名。

14、初學者如果練拳後膝關節痛,要觀察一下,第二天休息後減輕一半以上的, 估計是正常痛,可採取熱敷。如果減輕不多,就要找原因了。

15、自古武醫不分家,要抽空研究研究中醫,尤其是骨傷科。

16、大量出汗,微量元素流逝比較多,可練前喝牛奶或大骨湯,練後喝淡鹽水。

17、作息要有規律。

18、跪膝是傷膝關節的元兇之一,何謂跪膝,即把力壓在膝蓋頭了。表現出來就是弓步時,前腿的小腿走過了,膝蓋超過了腳尖。注意,這裡指的是弓步的前腿,不是後腿。有很多人,不明拳理,認為虛步,弓步,三七樁的後腿膝關節也不可超過腳尖,最後形成弓馬不分,貽笑大方。

19、膝關節,胯關節,腳腕的關節一定要通過基本功練開。傳統太極拳的基本功“活樁”,就是主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20、站樁、走架時,兩膝關節不可故意外撐,當然也不可夾襠。這也是很多練太極拳膝關節練傷的一大原因,尤其是外撐。很多人誤認為兩腿外撐就是圓襠,那是不懂中國文化,圓者,虛實變化的快也,非外形。所以,還要守住裹襠,自然而然。

誰總結的不傷膝關節的27條,練太極有譜了

21、每一提腿,不要先把力壓在前腿之後再提,那不是內家拳的功夫。歌訣有“腿未動兮腰先提”,就是說,每一提腿動步,要用腰的勁來完成。即丹田帶動四肢。這是功夫,也是要領。

22、太極拳是內家拳,要求整體運動。要注意,勁是從腳到腿,到腰,到脊柱的整體擰裹。很多人,腰轉腿不擰裹,膝擰裹腰胯不動,更有不知腰腿的擰裹纏絲,只動兩手,焉有不傷之理。

23、太極拳是慢發力,他有專一練習發力的快速功法,即跟步和單操,所以,不要動不動什麼動作都亂來。要去體會,不是粗枝大葉的胡來。

24、太極拳是練養結合,所以要多從慢和靜入手。

25、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即練拳時不要刻意的追求力。很多人為了求松,求沉,求發力,於是就死練,硬練,刻意的把勁往下壓。這是絕對不對的!練拳要自然而然,先求姿態正確,走勁正確,關節練開了,擰裹勁練順了,勁自然下沉,周身自然松活,此所謂功到自然成。

26、內家拳要求虛領頂勁,上下之勁形成對拉,這樣就能體會“上下一線穿”,得法後久練則自然“一纛搖又轉”。這是功夫。不過,初學者虛領頂勁,容易糾正身形,也不會造成探頭,以致導致頸椎病。

27、練拳很多人腰容易練傷,主要就是腰部不正,即沒有做到塌腰斂臀。這樣一旦習慣,往後推手,散手時,上下的中軸既不正,一旦受力都壓在第三,四腰椎,很容易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