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姜文說:想不到一奔子就挖到了中年,這才發現碎了一地煙火。

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蔡康永曾經對成龍進行過一次訪談。蔡康永問成龍:“拍電影累不累呀?

就這麼一句,讓成龍在節目裡,哭了整整15分鐘。蔡康永一時也不知所措。人前談笑風生、錚錚鐵骨的漢子,被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擊潰了防線。

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電影《怦然心動》裡說,這世上,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可真相不過是,那些住高樓、光萬丈的人,只是將一身鏽,妥帖地藏好了。

人到中年,大抵如此。

1992年,餘華在北京一間8平米的房子裡開始寫作《活著》,寫了一個叫福貴的人,餘華說,時常覺得他不是小說中的人物,而是曾經生活中曾經出現過的一位朋友。

作家的生活可能就是如此,總是在現實和虛幻之間切換,有時候現實會被虛構,有時候虛構又成了現實。

人到中年,其實才真正明白,人生的境界不是天天幸福,而是天天不煩。可是人到中年,我們才明白,我們能夠扛得住生活的重擔,卻又常常敗在一些細瑣的小事情上。

一場失敗的生意,一撥突發的裁員,一個永不企及的房價。或者,是父親的一次感冒,女兒的一個擁抱,肥皂劇中的一語臺詞。

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這是多年前的一家老工廠,夫妻二人都下崗了。一天,孩子放學回家,跟爸爸媽媽說,學校要開運動會了,老師要求,大家都穿運動鞋。

可那時候,他們勉強夠吃飯,實在沒多餘的錢買鞋。吃飯時,妻子開始了數落。怨丈夫沒本事,沒錢,鞋都買不起,娘倆跟著他,只能受苦。

丈夫埋頭,一言不發。吃完飯,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陽臺,一躍而下。故事戛然而止。

重如泰山的運動鞋,輕如鴻毛的中年命。

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單位有一同事,今年遇到了三樁倒黴的事情:80萬投P2P血本無歸,父親回家途中被車撞飛了,妻子得了乳腺癌。血本無歸,同事神情自若,只是淡淡地說一句話:“看來又得推遲七八年退休了。”

他父親去世時,他也沒有太過傷心,只是用心安葬了他的父親,完畢之後,該幹嘛幹嘛,一滴眼淚也沒有流下。他妻子得了乳腺癌,他依然樂觀地與妻子開著玩笑,說:今天運氣真是爆了,應當去買彩票!

可是卻因為一件小事,整個人徹底崩潰了。那天中午,他點了外賣,送外賣的遲遲沒有到,他點了兩次催單,可就是久久沒有送來,他竟然趴在辦公桌上號啕大哭。

可是送外賣的又活的那麼輕鬆嗎?這是一個發生在送外賣人身上的故事:

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他的小兒子得了白血病。為了高額治療費,他每天要送餐16小時以上。

這單外賣的路上,他突然接到妻子電話:孩子突發高燒,急需買藥。他急忙趕往醫院。買了藥,沒來及再看,就跑出醫院接著送外賣。

他急懵了,忘記給顧客打電話解釋。晚了10分鐘,顧客因為等不急,取消了訂單。他拎著飯愣住了。

沮喪、無助、委屈... 今晚送的五單外賣,全部白跑了。

這個30多歲的大男人,忽然就像孩子一樣,不顧旁人,蹲在街上大哭起來。“我賠給你的,是兒子的救命錢。”

他哭著說。“我覺得自己真沒用。”他孤零零的一個人,陪伴在邊的,只有那兩盒沒送出的外賣。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累積起來的爆發,你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都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姜文說,中年是一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還要做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妻子的臉色,還得不停地迎合上司的心情。

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到中年,唯獨活得沒有自己。

60歲的劉小慶還要扮成30歲的樣子,可是她敢走到范冰冰面前嗎?齊秦、羅大佑等生生地把自己淪落為鄉間交流會上的臺柱子,可是能夠找回曾經耀目的光彩嗎?人到中年還跟自己較勁,劉曉慶差一點把自己弄成了劉胡蘭。

試問,中年人,真的能像福貴那般徹悟嗎?

在別人眼中,福貴一生悲苦,從地主家的少爺變成了乞丐,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到了垂暮之年,只有一頭和他一樣老的老牛相伴。

一個從生到死隔著很長一段距離,這段距離之中,會發生許多事情,有幸福有痛苦,有平靜也有動盪,有記憶也有感受,有理解也有想象,最後當別人成為一段傳奇時,一個人其實丟了自己。

姜文說:人到中年最不能幹的兩件事情,一是用自己的嘴去幹擾別人的生活,二是靠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我們窄如手掌的一生,可否能寬若大地呢?

《活著》裡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就是苦難,其它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他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福著》裡的福貴讓我們相信,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我已經記不清我是第幾次購買餘華的《活著》了。

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第一次從看《活著》看得正讀高三女兒手裡沒收了《活著》,看完之後,我又把這本書還給了女兒,我自己從網上買來了餘華的《活著》和他的一些其它小說。

這些小說,我帶到辦公室,放到辦公桌上經常不翼而飛,再也不回來了,於是就一買再買。它像一杯老酒一樣,常常溫暖著我孤獨寂寞的心。

女兒讀著《活著》,考上大學,帶著《活著》,大學畢業,現在在一家國企上班,《活著》依然又放到了她的行禮箱裡,這是唯一帶著的一本書。

姜文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餘華說:活著

平時,我與女兒談話,也常常牽扯到餘華和他的《活著》。我的學生現在也看,餘華、福貴、《活著》成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就像英國人開口就談著莎士比亞一樣。

少時讀《活著》,同情的是福貴,中年讀《活著》,才明白福貴是一位老師,他在教我們如何面對不盡如意的人生。

讀《活著》,也許只是讓我們更好地“活著”!點擊下面的商品條就可以購買餘華《活著》及其它小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