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生治貪,貪官越治越多,雍正一招根除貪官汙吏


朱元璋一生治貪,貪官越治越多,雍正一招根除貪官汙吏

朱元璋稱帝后,開始大肆屠殺功臣勳貴,可謂屠夫皇帝。他除了屠殺功臣為子孫除去後患外,對貪官汙吏也是深惡痛絕。但凡貪汙六十兩以上者,輕者斬立決,重者剝皮揎草,以儆效尤。在他在位三十一年的時間內,一共誅殺十五萬貪官,殺得貪官汙吏人頭滾滾,膽戰心驚。

民間相傳有這麼一個故事:朱元璋為正風肅紀,狠心斬駙馬

朱元璋一生治貪,貪官越治越多,雍正一招根除貪官汙吏


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一生就生過兩個女兒,安慶公主便是其一,作為嫡出女兒,從小備受寵愛。洪武十四年(1380年),進士出身的歐陽倫娶安慶公主為妻,貴為駙馬的他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有皇帝做後臺,行事十分猖狂,從不把國家法度放在眼裡。

走私茶葉

明朝為了控制西蕃少數民族地區,用中原地區的茶葉,交換西蕃地區的馬匹,把這個茶葉作為戰略物資,嚴禁私自出口,因為控制了茶葉,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少數民族地區,還可以獲得打仗需要的馬匹,對國家很多方面都有好處,因此就規定禁止茶葉私自出關。但是歐陽倫仗著自己的特殊身份,每年都要派親信家奴周保押運從江浙和四川巧取豪奪來的大批茶葉,由陝西一帶出境。陝西和邊境上的官吏懼怕他的勢力,誰也不敢阻止,甚至還有人為了巴結他,予以照顧,這導致歐陽倫的胃口越來越大,後來竟發展到強迫陝西地方政府派車出人,為他運送私茶。這直接造成了茶價降低,馬價提高,嚴重影響了國家控制經濟。

朱元璋一生治貪,貪官越治越多,雍正一招根除貪官汙吏


仗勢欺人

洪武三十年四月的一天,販賣茶葉的車隊走到蘭州河橋上,河橋巡檢司的一個小官吏堅持要依法檢查車上的貨物,周保等人根本不會把這種小角色放在眼裡,立即喝令家僕一起動手毒打河橋吏,並揚言:“覺得委屈就去告狀,不過你是無處告的,當地最高長官都要讓駙馬爺三分,你要告只能去皇帝那告,不過小心你全族人的小命。”這位河橋吏回到家裡後,不顧家人阻攔,冒著被殺頭滅族的危險,向朱元璋遞了一份緊急邊報,報告了歐陽倫的惡行。

終食惡果

這份報告五月份到達京師,朱元璋一看是緊急邊報,趕忙拆開來看,不料竟是報告自己女婿的違禁行為。當時朱元璋雖年逾七十,但果敢與決絕絲毫不減當年,他看到自己的女婿身為皇親國戚,竟知法犯法,十分震怒。安慶公主得知父皇龍顏大怒,於是進宮為駙馬求情。後來他權衡利弊,為了做出表率,防止上行下效,維護大明江山,不顧女兒的苦苦哀求,拿起筆親自發布聖旨:

歐陽倫身為皇親國戚,無視國法,觸犯茶馬禁令,騷擾地方,毆打官吏,賜死。


朱元璋一生治貪,貪官越治越多,雍正一招根除貪官汙吏


六月,在朱元璋派出的專使監視下,歐陽倫被處以死刑。

然而即便如此,貪官汙吏仍是源源不絕的出現,斬不盡,殺不絕,而且越殺越多。朱元璋並不知道其根源就在於明朝官員的俸祿。明朝官員的俸祿相比較其他封建王朝是最低的,一品大臣每月87石,七品每月7.5石,縣令就更低了。所以官員們為了養家餬口,寧願鋌而走險,可朱元璋至死都不知道為什麼。

朱元璋一生治貪,貪官越治越多,雍正一招根除貪官汙吏


耗羨歸公養廉銀制度

三百多年後的雍正帝似乎找到了答案,他明白了貪汙的源頭。康熙晚年,清王朝國庫空虛吏治腐敗,表面看起來一片繁榮昌盛,實際卻是外強中乾。所以雍正繼位後就決定從官員的俸祿改革開始,實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制度,就是指多收的稅收額度減少,但全歸朝廷,朝廷會每年給官員發放獎金。按照官員職位的高低用不同的養廉銀標準,按照他推行的方案實施。這樣官員的養廉銀數額就比正常的俸祿還要多數倍,比如總督每年2萬兩,巡撫1.5萬兩。這在當時來看,對於肅清貪官汙吏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招一出,情況立馬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原本康熙末年空虛的國庫變得充盈,朝中百官們也可以得到比較合理的俸祿和獎金,貪汙現象基本解決了。至於後來的晚清時期會出現國庫沒有白銀的情況,那完全是因為清朝後面的皇帝都對貪汙現象放鬆了。

那麼朱元璋在治貪問題上不如雍正帝的原因是什麼?原來朱元璋只是通過他殘暴的手段來壓制這些官員,甚至在給他們的俸祿上也是極少,促使官員們都很貧窮,所得的俸祿並不能養活一家人。而且朱元璋也沒有從官員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他只是關心老百姓,僅僅是因為自己曾被壓迫過,所以就十分厭惡貪官。而雍正帝提升了官員的俸祿,使得官員們有了較好的生活質量,所以貪汙現象逐漸好轉。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留言!

非常感謝百忙之中的你閱讀本文。文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感謝圖片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