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辽东曾为一省,洪武时期山东政区的变动调整


山东、辽东曾为一省,洪武时期山东政区的变动调整


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东面而得名,素为中华腹心之地,历朝对该地域都非常重视。明朝在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之后,在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废除了沿袭的行中书省制,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负责其行政区域内的民事事务的管辖。各府、直隶州隶属于布政司。当时除直隶以外,陆续设置13个布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山东布政司为其中之一,治济南府。山东布政司下辖6府15州89。6府为济南府、青州府、东昌府、兖州府、登州府、莱州府。

吴元年(1367年),济南路、益都路、济宁路、东平路分别改置济南府、青州府、济宁府、东平府。

洪武元年(1368年),东昌路改置东昌府,莱州升莱州府,般阳路降淄川直隶州,而宁海直隶州、德州直隶州、高唐直隶州分别降为散州;同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治青州府),辖青州府、济南府、东昌府、济宁府、东平府、莱州府、淄川直隶州、泰安直隶州、曹州直隶州、濮州直隶州、冠州直隶州、恩州直隶州;同年北平府、永平路来属。

洪武二年(1369年),永平路改置平滦府;同年北平府、平滦府改属北平行省;泰安直隶州、濮州直隶州降为散州,淄川直隶州废,恩州直隶州降为县。

洪武三年(1370年),冠州直隶州降为县。

洪武四年(1371年),曹州直隶州降为县。


山东、辽东曾为一省,洪武时期山东政区的变动调整


洪武五年(1372年),辽东置金州、复州、海州、盖州来属。

洪武六年(1373年),莱州府降为直隶州,登州升为登州直隶州;同年辽东置辽阳府来属。洪武七年(1374年),东平府降为散州。

洪武九年(1376年),莱州直隶州、登州直隶州分别升为莱州府、登州府;同年山东行省改置山东布政司。

洪武十年(1377年),辽阳府废;同年布政司移治济南府。

洪武十八年(1385年),济宁府降为散州,兖州升为兖州府。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辽东的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废。


山东、辽东曾为一省,洪武时期山东政区的变动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