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以色列是合法建國,巴勒斯坦是放棄了建國?

難得糊塗DAvid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一座非常神奇的城市。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信徒都將這裡視為聖地,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也將它作為共有的首都。這是世界歷史中,是頗為罕見的一幕。

(耶路撒冷地圖)

伴隨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對於耶路撒冷的爭搶,“巴以衝突”這個詞語也在最近幾十年間頻頻出現。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都是在二戰之後才建立的國家,但兩者的境遇卻全然不同。以色列已經漸漸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是公認的軍事、科技強國。而巴勒斯坦在很多國家看來,卻僅僅是一個武裝政權的名稱。

那麼,明明巴勒斯坦人才是巴勒斯坦地區的原住民,為何反而卻難以得到世界認可呢?

說起來,巴勒斯坦地區並非是阿拉伯人獨享的區域。早在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就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活動了。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佔領了猶太國,絕大部分的猶太人被迫開始了流浪。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又戰勝了羅馬帝國,巴勒斯坦地區從此開始被阿拉伯人統治。

19世紀末期,猶太人開啟了他們的復國計劃。在歐洲強國的支持下,一部分猶太人回到了巴勒斯坦地區,開始與阿拉伯人搶起了地盤。

實際上,與其說猶太人是在“搶”地盤,倒不如說是阿拉伯地主心甘情願地將土地賣給猶太人。隨著買來的地盤越來越大,猶太人按照西方強國的經營模式,其佔領區逐漸具備了國家的雛形。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對猶太人實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政策。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猶太人,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嶄新的猶太國即將浮出水面。

(二戰中的猶太人)

二戰之後,猶太人的壯大,引起了阿拉伯人的警惕,雙方開始頻頻爆發衝突。

為了解決兩方人民的矛盾,剛成立不久的聯合國開始介入調停。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以分治的方案,即在巴勒斯坦地區成立兩個國家,一個是由猶太人組成的以色列,佔據巴勒斯坦地區1.5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另一個是阿拉伯國,由當地的阿拉伯人組成,佔地1.15萬平方公里。

這樣的結果顯然不能讓阿拉伯人滿意。在方案公佈之後,阿拉伯人對猶太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第一次中東戰爭就此打響。

在戰爭初期,猶太人剛剛建立以色列,甚至還沒來得及成立國防軍。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則集結了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等國幾萬人的軍事力量。雙方實力差距過於懸殊,猶太人好不容易建立的國家,眼看就要被阿拉伯人打垮。

關鍵時刻,聯合國對以色列投來了關懷。由於聯合國剛剛成立,因此他們迫切需要在國際社會中樹立威信。不聽從指揮的阿拉伯人,顯然就成為了一塊試金石。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代表,強烈譴責阿拉伯人挑起戰爭的行為。與此同時,美國還以個體國家的身份,向以色列輸送了大批現代化武器裝備。這樣,以色列迅速扭轉了戰爭的不利局面。戰爭打到最後,以色列不僅沒有損失領土,反而又佔領了一塊阿拉伯人的土地。

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中,雖然以色列在美蘇的調停下,最終撤出了西奈半島,但就戰爭過程來看,英法以三國依然是勝利的一方。

(中東戰爭)

1967年,埃及、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國家又打起了以色列的主意。然而還沒等他們主動出擊,以色列直接對埃及、敘利亞、約旦軍隊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6天,整個阿拉伯世界就直接被以色列強大的武力擊潰。這場戰爭,也成為了20世紀軍事史上最具有壓倒性結局的戰爭之一。

此戰之後,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耶路撒冷、敘利亞的戈蘭高地都成為了以色列的國土。

為了奪回自己的領土,埃及、敘利亞於1973年又發起了第四次中東戰爭。最終,這次戰爭讓阿拉伯世界清楚認識到了自身與以色列的差距。隨著埃及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國家也慢慢不再幹預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問題了。

勝利之後的以色列愈發強大,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流亡到了約旦、黎巴嫩等國,並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軍隊武裝,比如“巴解”和“哈馬斯”等組織。

但從實際行動來看,這些武裝政權在掌控力量之後,卻各自懷著自己的目的,頻繁地在世界上發起恐怖活動。看起來,他們似乎並不熱衷於光復巴勒斯坦。

隨著這些巴勒斯坦武裝政權的口碑越來越差,以色列也抓住機會,與一眾國家建立外交。以色列愈來愈去,巴勒斯坦國卻一直在掙扎之中。

(參考資料:《巴以衝突的歷史與現狀分析》)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隻能說巴勒斯坦撒潑失敗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乾飯!早在1948年時候聯合國曾做主將巴勒斯坦領土一分為二,切出一半給以色列建國,另一半給巴勒斯坦建國。巴勒斯坦拒絕承認以色列,拒絕接受聯合國的決案,所以當時就一根筋的要挾聯合國,要麼不要要麼全要。

就此看來當時的巴勒斯坦領導人就是腦袋被驢踢了。這是典型的沒本事脾氣還臭大!聯合國才不管你個人的態度,聯合國只關心利益,猶太人是用錢鋪滿了土地才換來了領土!當時的猶太人替英國償還了欠美國的60%的債務,折算成金錢是1500噸的黃金,而美國則是收款方,這兩個國家都在以色列建國中獲得了收益。換成誰也不可能因為巴勒斯坦人的撒潑就放棄了這種賺大錢的機會。

其次,蘇聯的態度。當時的猶太人也給蘇聯贈送了大約300噸的黃金,用來感謝蘇聯在二戰時期收留了大量猶太人。所以蘇聯在以色列建國問題上也是給足了支持,根本不可能去支持巴勒斯坦。

我們偉大的領袖曾在接待阿拉法特的時候也曾委婉的勸當時的巴勒斯坦領導人,飯要一口一口吃,先把自己的那一半拿回來,剩下那一半能拿回來則當成理想,不能拿回來也能當成一種奮鬥的目標,可是巴勒斯坦領導人就是聽不進去。


優己


以色列根據1947年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於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導致巴勒斯坦當時未能建國。但是,巴勒斯坦在1988年宣佈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巴勒斯坦國,所以現在巴勒斯坦也是建國了的。

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以分治決議,以色列抓住時機率先建國。但是阿拉伯國家認為巴以分治決議對巴勒斯坦人不公平,所以阿拉伯國家就替巴勒斯坦做主,拒絕接受聯合國181號決議,於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發動戰爭,軍事入侵以色列,但是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在當時,是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敘利亞、外約旦、伊拉克、黎巴嫩等)替巴勒斯坦人做主不接受聯合國181號決議,並發動戰爭,如果讓巴勒斯坦人自己決定是否建國,可能結局會不一樣,在當時很有可能同以色列一起建立起巴勒斯坦國。

阿拉伯國家試圖通過戰爭將以色列扼殺在搖籃裡,將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地區,但是幾次戰爭下來,阿拉伯國家不但沒有佔到便宜,還導致大片巴勒斯坦領土、埃及領土、敘利亞領土等被以色列佔領。阿拉伯國家發現通過戰爭手段已經無法戰勝以色列,於是埃及同以色列達成和解,要回了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至今仍被以色列佔據,巴勒斯坦大部分領土也被以色列佔領,阿拉伯國家試圖扼殺以色列,趕走猶太人的目標徹底落空。

巴勒斯坦當時未能按照聯合國決議建國,巴勒斯坦各派武裝組織繼續同以色列進行對抗。為了維護巴勒斯坦人利益,在聯合國爭取合法地位,1988年巴勒斯坦宣佈以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巴勒斯坦國。但是,由於美國和以色列的阻擾,巴勒斯坦國至今只是聯合國觀察員身份,不是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銘蘇先生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這是兩個問題,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說以色列是合法建國?

因為以色列建國是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的,符合聯合國憲章。只要聯合國承認,哪怕國土面積再小,都是合法國家,如果聯合國不承認,哪怕國土面積再大,也是非法國家。

以色列是猶太民族,公元前13世紀末就在巴勒斯坦地區生活,公元前11世紀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後來又分裂成南北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在公元前1世紀先後被亞述人征服和巴比倫人滅亡,公元132年,猶太人被羅馬軍隊驅趕出巴勒斯坦地區,從此流落到歐洲和世界各地,18世紀開始,有數波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他們從奧斯曼帝國和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土地定居,至1914年止,巴勒斯坦大約已有4萬人定居。



1920年,英國託管巴勒斯坦,英國將巴勒斯坦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為阿拉伯人居住區,西為猶太人居住區,以後就有大批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開始主要住在西部,猶太人不是會掙錢嗎?於是不斷向阿拉伯人購買土地。當然買的時候是好的,阿拉伯人也高興,但時間一長,兩個民族就起矛盾了,於是1939年,英國頒佈了一份白皮書,限制猶太人移民數量和限制購買土地,二戰時,歐洲發生了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迴歸,二戰結束時,巴勒斯坦地區已有60萬猶太人。

鑑於猶太人越來越多,與阿拉伯人的矛盾越來越深,雙方暴力衝突不斷升級,英國無力管轄也跑了,猶太人建國呼聲越來越高漲,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處理這個事情,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將巴勒斯坦分成兩個國家,當月底,猶太人的領袖大衛.本-古理安接受了這一方案,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正式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這個國家,所以,以色列建國是完全合法的,也是無可指責的。

第二個問題,巴勒斯坦放棄了建國嗎?當然沒有,之所以一開始沒有建國,是由於對《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不滿,他們認為巴勒斯坦是阿拉伯固有領土,猶太人怎麼可以在阿拉伯的土地上建國呢?要說猶太人在二千多年前就在這裡生活,阿拉伯人認為,那麼長的時間誰知道呢?至於猶太人購買的土地,以後有錢了可以購回呢?不至於在我們的土地上建國啊!



再說,阿拉伯人對具體的《分治方案》也不滿,猶太人分得了1.5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阿拉伯人才分得1.15萬,176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還被了國際化,阿拉伯國家都反對和拒絕該決議,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向以色列開戰,結果戰敗,分給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佔領,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巴勒斯坦人就流落到許多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成了難民,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執委會主席,為解放巴勒斯坦一直和以色列戰鬥。



1978年9月,美國、以色列、埃及簽署了戴維營協議,在以色列佔領區,巴勒斯坦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想減少一些暴力事件,但巴解組織拒不接受自治。但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阿拉伯國家本身也四分五裂,五次中東戰爭也無法打敗以色列,更何況小小的巴解組織,於是十年後,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還是接受了《分治方案》,宣佈了建國,以色列也歸還了佔領的部分領土。


巴勒斯坦並沒有放棄建國,可以說是從未放棄過,只是對當初的《分治方案》不滿,他們要求建立的是大統一的巴勒斯坦地區的國家,現在是面對現實,畢竟也打不過以色列,只好暫時先委屈一下了,大家說是不是?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不明真相的同學和那些對美國很反感的同學,可能會覺得以色列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搶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所以巴勒斯坦人想要把以色列人趕走奪回自己的土地,於是巴以衝突就連綿不斷,連年不絕。


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


在很久很久以前,巴勒斯坦那邊確實有個猶太人帝國,但是猶太人帝國後來被古羅馬帝國所滅,那麼猶太人就被迫遊過地中海,流浪到歐洲和全世界去了。後來阿拉伯帝國又戰勝了古羅馬帝國,於是巴勒斯坦那邊就成了阿拉伯人的地盤。


現在的巴勒斯坦人是早期的阿拉伯人和當地人一起通婚的後代。猶太人到了歐洲之後經常被各國鄙視和歧視以及迫害,尤其是一戰和二戰對猶太人的迫害很嚴重,所以猶太人就產生了想要建國的想法。


他們找來找去還是覺得回到老祖宗曾經呆過的地方比較踏實,於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巴勒斯坦那裡。說到這裡重點來了,猶太人當初去巴勒斯坦的時候,那些土地不是搶來的,而是他們掏錢從當地的巴勒斯坦地主手裡買來的。


猶太人不停地買,所以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就越來越多,他們的地盤就越來越大。於是一些商業化的東西出現了,比如說超市,比如郵局,還有圖書館,大學,廣場等等,聚集區變得越來越像一個國家。


但是與此同時,巴勒斯坦人那邊依然還過著那種部落式的生活,還在享受著把土地高價賣給猶太人之後拿錢吃香喝辣的那種愉悅,根本就沒有想到隔壁的猶太人這是要幹大事的節奏。


當猶太人在1948年建國的時候,巴勒斯坦人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糾結起來,去攻打以色列,想把它滅掉,這個就是五次中東戰爭。但是以色列人視死如歸的精神,外加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支持,以色列沒有被滅掉。


在這個戰爭的過程中,以色列確實是搶佔了一些地盤,這些地盤不是買來的而是搶來的。這些搶來的地盤是最有爭議的,也是巴以矛盾的焦點所在。


再看對面的巴勒斯坦,一直到1988年才建立自己的國家,而且巴勒斯坦這個國家還一分為二。一部分在加沙,一部分在約旦河西岸;不但領土是分裂的,內部組織也是分裂的,跟對面的以色列相比,根本就沒有凝聚力。


局勢君


赤裸裸的說,巴勒斯坦人就是放棄了建國。

畢竟是聯合國決議,哪怕聯合國被西方國家和蘇聯操縱,哪怕以色列和猶太復國組織確實大把撒了錢,但這裡國際慣例就是倆國家了,難以更改。

可以理解巴勒斯坦人和背後別的阿拉伯族群,畢竟我們在這一直住著,百十年來以色列人一批批就過來紮根,現在還要在我們土地建一個國家,誰忍得了?

但巴勒斯坦人和周邊其他阿拉伯人錯估了形式,以色列人有全世界猶太人支持,有東西兩大陣營默許支持,很多巴勒斯坦人就成了難民,背井離鄉,以色列不聲不響佔據更多土地。

至於,阿拉伯人要團結了,是一家人這樣的說法,建議大家看看《阿拉伯的勞倫斯》,可以說對這個民族諷刺的厲害,有外部誘因,主要還是自己內鬥,不思進取。“狗大戶”就靠著石油續命。

現在,巴勒斯坦建國了,聯合國和國際組織逐步接納巴勒斯坦,甚至以色列都默許巴勒斯坦溫和派別為主建立的國家(以色列堅決反對哈馬斯)。國際社會可以理解,以色列改變了點立場,原因讓人哭笑不得,是阿拉伯人的子宮武器,窮了吧唧的巴勒斯坦人,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失業人口有事沒事懟懟以色列軍警,加上宗教力量對巴勒斯坦人口的推波助瀾。地主家也沒餘糧啊,以色列也害怕未來被染綠,還不如確認一下邊界呢,個人感覺這也是未來大趨勢。

雖然放棄了早年的建國,但巴勒斯坦還是終究要成為被大多數國家承認的國家,這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我也不知道za弄了


1947年,如果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一樣,都接受了聯合國的分治協議,那以後中東世界也沒有那麼多的中東戰爭和複雜的巴以問題了。

反正兩家人家,一個蘿蔔一個坑,以色列背靠美國,巴勒斯坦背靠整個阿拉伯世界,各自走各自的路,再動手的概率並不高。

當年,聯合國開了個會,然後決定在這片2.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2個國家,其中,土地的57%給以色列,43%給巴勒斯坦。

當然,這個方案對於巴勒斯坦人是不公平的,放大到整個阿拉伯世界就是群國激憤(之前聯合國裡的10個阿拉伯國家都投了反對票)。

消息傳來,以色列那邊歡天喜地,馬上建國。

巴勒斯坦這邊,拒絕在此方案基礎上建國,畢竟,如果宣佈建國,等於就承認了以色列,承認了現實,承認了自己只有43%土地份額。

阿拉伯國家迅速集結了數萬大軍,決心把以色列人推到地中海里去餵魚,把以色列的土地全部拿過來,給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完整版的國家。

不過,看似整個阿拉伯世界在圍攻以色列,其實真正出大力氣的也就埃及和敘利亞,次要主力是約旦和伊拉克,其他國家就出點錢,或者出點志願軍之類的搗糨糊。

再後來,1970年代埃及和以色列交好,約旦和以色列關係緩和,伊拉克陷於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只有敘利亞幾乎打遍了五場中東戰爭,當然敘利亞現在早就被打爛了,對以色列不再構成威脅。

如今的以色列,最大的現實威脅主要是哈馬斯的火箭彈,至於伊朗,雙方遠隔千山萬水,上千公里之遙,也就隔空對罵而已。

雖然阿拉伯世界看起來是在幫巴勒斯坦小兄弟,但實在是太不團結,雖然高舉“為了巴勒斯坦”的大旗,但自己人還搞窩裡鬥,比如約旦軍隊,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時,沒佔到什麼便宜,就索性把劃給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直接吞併了。

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直接面臨亡國的風險,美國當時一度還沒下決心保護它,以色列只能緊急自救,在極短的時間內向全世界的猶太人要錢要糧要槍,幾天之內,不光大批海外的猶太人緊急前往以色列參軍,本土幾十萬猶太人裡的成年男子幾乎全部扛起了槍,各種軍火和資金也源源不斷地從全世界送往以色列,在這種高強度和高效率下,以色列頑強頂住了亡國的壓力。

而阿拉伯聯軍,缺乏有效整合,沒有把握時機,有的急躁冒進,有的慢慢吞吞,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時機,使得以色列人有足夠的時間集中優勢兵力,將各個方向的阿拉伯聯軍各個擊破。

一副好牌就這麼打成了爛牌,隨著以色列不斷強大,阿拉伯世界更沒機會壓制以色列。

巴以問題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幾場戰爭都沒法解決,想靠談判和斡旋更加不可能,只要巴勒斯坦人還不甘心,以色列人不願放棄到手的利益,巴以問題永遠沒法解決。


雲中史記


嗯。這又是以吹在洗腦。

本來,這片土地是奧斯曼帝國領土,一戰過後被英國獲得。中途,猶太人開始移居並大肆購買土地,造成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劇烈衝突。所以英國人曾經承諾過後給猶太人建國機會。然而,希特勒崛起後,英國人又拒絕猶太人遷居。

所以,二戰結束之後—🍒請注意:猶太人玩起了恐怖主義,尤其大衛王飯店爆炸事件發生後,國力下降的英國人不想再流血,就丟給了聯合國。

聯合國特委會搞出兩個方案,一是兩國獨自建國。一是邦聯下的以阿兩個加盟國。

🍒請注意: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在美國的強行提議下進行表決。

因為——歐洲國家普遍對猶太人存在愧疚心理,美國也支持猶太人獨立建國。

此外,蘇聯集團因以色列國內激烈爭論是否走蘇聯道路而對猶太人進行支持,所以兩國方案的181號決議最終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得到通過。

對此,堅決反對的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這個兩國方案。一、決議本身剝奪了當地居民的民族自決權。二、阿拉伯人120萬,猶太人不足60萬,土地劃分卻是43:57。🍒請注意:1947年2月,猶太人只擁有6%的土地。三、阿拉伯人分到是支離破碎的土地。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就遭到周圍阿拉伯國家的進攻。最終結果因為阿拉伯國家一盤散沙而失敗,以色列佔據了78%的土地,上百萬巴勒斯坦人被驅逐出去成為難民,至今。

事實上,有誰關心過這些巴勒斯坦難民的權益呢?這是弱小民族的悲哀:

第一,巴勒斯坦人不是1948年反以戰爭的發起者,甚至不是參與者。

第二,181號決議本身是非法的。

聯合國憲章規定,殖民地是否獨立,合併等重大問題應該由當地居民公決。而聯合國181號決議卻非法以聯大表決方式“幫助“當地居民做出了決定。

事實上,當時阿拉伯人佔據三分之二的人口優勢,任何居民公決都將徹底粉碎猶太人獨立建國的企圖。

第三,英國無權決定巴勒斯坦命運。

英國人既無權贈予土地給猶太人,也無權交付該土地給予聯合國討論。


四川達州


此說不成立。猶太人創立國家是合法的,建立國家不合法。就像一塊土地,在土地上畫線,框出一個範圍。就是創立,然後在這土地上建房子,叫建立。聯合國決議是把巴勒斯坦這塊土地進行劃分,然後讓兩族人在劃定的土地上建國。猶太人越過劃定的土地建國當然不合法。由於猶太人違法建國,所以導致巴勒斯坦人無法建國。

當年,巴以雙方的官方在奧斯陸達成協議。看似徹底解決了巴以糾紛。如果雙方都能按照協議辦,那麼巴以問題是已經解決了的。

可是雙方的激進派都不滿意這個決議。拉賓總理被以色列激進分子刺殺身亡。而巴勒斯坦方面哈馬斯發動群眾抵制法塔赫。法塔赫失去巴勒斯坦的領導權。奧斯陸協議名存實亡。其實在以色列民間和巴勒斯坦民間,還達成了一個民間協議。關於土地劃分和耶路撒冷的最終問題都有解決方案。這些都隨著雙方的內部形勢變化而付諸水流。現在雙方都是激進派在話事。


用戶4699809132


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針對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建國的決議。這個決議,從生效至今,一直是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國存在的根本依據。

對於聯合國的協議,以色列非常支持,這是古猶太國滅亡兩千多年以後,猶太人第一次出現的復國機會。1948年,以色列國正式建立,並得到聯合國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然而同時,對於巴勒斯坦而言,巴勒斯坦認為以色列是侵佔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以色列這個國家不應該建立,因此巴勒斯坦不承認聯合國決議。

在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巴勒斯坦拒絕建國,也自然沒有加入聯合國。這種狀態,為後來的巴以衝突,以及巴勒斯坦的長期不幸,埋下了隱患。

巴勒斯坦在拒不承認聯合國決議,以及拒不承認以色列,同時在周邊阿拉伯國家支持的情況下,巴勒斯坦主動向以色列發起了攻擊,試圖消滅以色列國。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阿拉伯聯軍對以色列發動的第一次戰爭中,阿拉伯聯軍大敗而歸,原本應用於建立巴勒斯坦國的土地,被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的盟友約旦和埃及分別佔領。巴勒斯坦名義上雖然還存在,但實際上已經沒有半寸土地。

從這個時候起,巴勒斯坦建國也就遙遙無期了。

1967年,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奪取了埃及和約旦手中的原巴勒斯坦土地,巴勒斯坦全境開始全部成為了以色列的佔領區。

1978年,在美國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關係緩和。作為回應,以色列承諾給予巴勒斯坦部分區域以自治權。不過,即便是以色列承諾給予巴勒斯坦的區域,和1947年聯合國決議的規模相比,已經非常狹小。當然,流亡的巴勒斯坦巴解組織也並不接受和承認以色列的這個做法。


1988年,顛沛流離的巴解組織終於宣佈接受1947年的聯合國決議,宣佈建立巴勒斯坦國。翌月,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實現和解。

如今,巴勒斯坦國已被世界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認。然而遺憾的是,由於以色列和美國的關係,巴勒斯坦至今仍未加入聯合國,因此並沒有得到聯合國承認。

縱觀巴以分立以後的歷史,由於以色列最初就是受益方,對於聯合國決議,以色列當然是支持的。而對於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在聯合國的決議中,最初就處於劣勢地位,不支持聯合國的決議也非常正常。而到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後,由於巴勒斯坦的實際控制區已經蕩然無存,也就更談不上建國了,也談不上支持聯合國決議。而巴勒斯坦的在1988年終於接受聯合國決議,其實也實數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