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谋士郦食其,靠一张嘴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为何却被煮成肉汤?

楞香妈咪


刘邦打心眼里是看不起儒生的,曾经有儒生求见刘邦,刘邦不但不以礼相待,反而把人家的帽子拿下来当夜壶,当众往人家帽子里面尿尿

所以郦食其想投奔刘邦的时候,他的老乡告诫他,千万不要说自己是儒生,刘邦最讨厌儒生,一定要小心。

郦食其第一次见刘邦时,坚持穿着一身儒服。刘邦为了羞侮他,便坐在床上,让两个待女给他洗脚。

郦食其:


这是明摆着没把郦食其放在眼里。郦食其说你要争天下就“不宜踞见长者”。

刘邦听他这么说,觉得这个老头不简单,立刻正经坐起来向郦食其请教。

郦食其纵论六国形势,三言两语就打动了刘邦,立马由“竖儒”变成了座上宾。

郦食其这个人,本事是有的,但性格也很狂。他早年在家乡就有酒徒的外号,还被人称为狂生。

这样的人,肯定在同事中间的关系是处不好的。这就为以后被同事坑死埋下了伏笔。

从郦食其在刘邦南征北战的表现和功业来看,确实是个聪明人,他曾凭一已之力,劝降陈留令,被刘邦封为广野君;但他的死,却也是因为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前204九月,刘邦为了巩固成皋以东的地盘,派韩信出兵攻打山东的齐国。

郦食其便对刘邦说:

“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剩一个齐国,齐国是东方大国,又有二十万军队,齐人又很狡猾,咱们硬打没有把握,我请命去游说齐王,让他归降大王你。"

刘邦很高兴,便同意了。

郦食其对齐王说:

“刘邦现在已平定了三秦,又击败了河北魏豹,占领了许多城池,这是上天在保佑他。现在刘邦兵精粮足,诸侯都争先恐后投降他,您赶快投降汉王,齐国还能够保全,要是等韩信打过来,齐国就完了。"

就这样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郦食其说服了齐王。接着郦食其写信给韩信,告诉他齐王愿意归降,不必带兵来了。


韩信听说郦食其没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心中嫉妒,把郦食其的信撕了,带兵偷袭齐国。

齐王得知韩信偷袭自己,便把郦食其扔到锅里给煮了。

表面上看,是韩信害死了郦食其,其实并不是这样。害死他的是刘邦。

在刘邦眼里,郦食其就是一个棋子,而且是可以随时抛弃的棋子。 刘邦答应郦食其去说齐,但并没有给韩信下达停止攻击齐国的命令。

刘邦是想利用郦食其麻痹齐国,好让韩信减小攻克齐国的难度。

对刘邦来说,投降的齐国不如被征服的齐国更符合他的利益。

如果郦食其成功了,齐国投降,齐王怎么安置?谁能担保以后齐王不会复叛?

刘邦:


但齐国也不是吃素的,一时半会攻打不下来,郦食其正好起到麻痹齐国的作用,至于郦食其的死活,不在刘邦的考虑范围。

韩信攻齐使得刘邦集团利益得到最大化,彻底解决了齐人摇摆于楚汉之间造成的风险。

而郦食其在临死之前也领悟到这一点了。齐王要他劝韩信退兵便不杀他,被他拒绝。

为什么他不尝试一下?因为他看清楚了刘邦的这步棋。

他终于知道韩信的进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自己劝降齐国是否成功,韩信都是要踏平齐国的。

而自己只是被利用的一个棋子,降低攻齐难度的一个棋子。

郦食其只不过是个赌徒,他的性格和背景决定了他只能依靠赌来获取利益。

被烹:


也有人说郦食其知道这个计划,他愿意一死换来攻齐的胜利。他是求仁得仁了。

王夫之评价郦食其之死是:

贪功之念发于隐微,而血已漂橹也”

正是对他赌徒性质的彻底分析。“血已漂橹”,是他的宿命。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一个穷酸落魄的儒生,因巧舌如簧而跻身沛公幕僚,后又说服齐王归降,可以说是古代外交史上的一个传奇。只可惜,就在郦食其沾沾自喜于眼前的丰功伟绩时,韩信却在背后捅了一刀,让郦大叔成了一鼎肉汤。

根据《汉书》的记载,郦食其这个人颇似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豪杰不敢役,皆谓之狂生。——《汉书·郦食其传》

这段史料中提到的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高阳是秦汉时陈留县的的一个小邑,今属河南杞县。按《汉书》的说法,郦食其是个喜好读书的儒生,但却十分贫苦,没有某生之业。不过,当地的官府和豪杰却不敢役使他,都称其为狂生。

郦食其的狂,大抵是与他的才情有关的。在陈胜和项梁等人起兵时,郦食其也曾萌生过投奔他们的想法,但因闻听这些义军首领心胸狭隘,不听劝谏,故而继续隐居。后来,郦食其凭着自己的口才和计谋,让一只讨厌儒生的沛公起用了自己,不久便帮刘邦拿下了粮草充足的陈留,因功受封为广野君。

回顾郦食其的一生,他最为巅峰的时期,便是说服齐王田广罢兵投降的时候。可是,就在他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时,韩信却再次兴兵讨伐齐王,逼得田广大怒,将郦食其给烹杀了:

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备战,与食其日纵酒。韩信闻食其冯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食其卖己,乃享(烹)食其,引兵走。——《汉书·郦食其传》

原本齐王田广觉得郦食其所言有理,加之深知不是刘邦对手,故而听从郦食其的劝说,放弃抵抗,听从刘邦的差遣。可是,此时韩信突然发兵,令田广觉得是郦食其和韩信在戏耍自己,便在盛怒之下把说客郦食其给烹杀了。

郦食其之死却是比较冤枉,他凭着自己的口才,原本已经做到让汉王刘邦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收降田广,得七十余座城池。可是,陈兵外围的韩信闻听郦食其立下如此大功,却乘机发兵攻打齐国,算是把自己的战友推进了火坑里。

不过,刘邦对郦食其也算是仁至义尽。后来曲周侯郦商击败黥布有功,刘邦分封功臣时想起了曾经为自己效力的郦食其,于是封郦食其儿子郦疥为高粱侯。


史海烂柯人


汉高祖刘邦,帐下能人异士甚多,比如韩信、张良、萧何。其中有一个名叫郦食其的人,曾经差点靠一张嘴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却被自己人害死了,以至于被齐王所杀。

郦食其游说齐王

自从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大败以后,他就改变了战略部署,转而听从韩信等人“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的建议,对项羽进行战略包抄。

这一战略实际上就是让刘邦在正面战场拖住刘邦,让韩信在后方战场消灭那群摇摆不定的诸侯。不得不说,这一战略得到了良好的实施。韩信先后灭魏国、赵国,并且使得燕国不战而降,取得了良好的战国。此时的北方,只剩下一个齐国还在坚持着。

这时候的齐王,应当也是极为害怕的。一方面,他害怕项羽怪罪,另一方面他又害怕重蹈赵国的覆辙。

正在此时,刘邦派出了郦食其来游说齐王。这让齐王大喜过望,他本身就是一个摇摆不定之人,如今苦于没有投名状,不知道应该投靠谁。刘邦派郦食其的做法恰好给了齐王一个台阶,一个能够顺利投靠刘邦的台阶。

因此,郦食其几乎没有费什么口舌,就说服了齐王,让他投靠了刘邦,连带的还有齐国的七十余城。

韩信心生不满,继续攻齐

郦食其说服齐王以后,齐王便撤下了兵力部署,整日与郦食其寻欢作乐。这一举动引起了韩信的强烈不满。

韩信整日游走于诸侯之间,每天过着舔血的生活,这才使得赵、魏灭亡,燕国投降,这是打出来的赫赫威名。

郦食其不过只是一个儒生,仅仅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说服了齐王,使其投降。表面上看,这是郦食其的功劳,实际上如果没有韩信此前的连番战役,齐王会如此轻易投降吗?

也就是说,韩信在前线英勇杀敌,威慑诸侯,结果功劳却被一个儒生抢走了大半,这自然引得韩信内心不满。

于是,韩信假装没有收到刘邦的通知,依旧攻打齐国。由于齐王自觉已经投诚,就没有部署兵力,结果一直打到了齐国临淄。齐王大怒,认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就给了他两个选择: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

郦食其也算是有性格之人,直接回敬道:“老子不去。”于是,齐王就将其煮成了肉汤。


小云轩谈史


《史记》记载,沛公刘邦进军关中途中准备攻打陈留时,一位名叫郦食其的人特地前来拜访。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自幼刻苦读书,才高八斗,但性格放荡不羁,恃才傲物,被当地豪杰之士鄙视,素有“狂生”之名,因家境贫寒,没有背景,难以谋生,只得在县里谋了份低贱的差事——做高阳门吏。门吏就是负责把守城门的小吏。

以前,项梁、项羽叔侄起兵后,其麾下将领率军路过陈留,郦食其见这些人端着贵族架子,喜好繁琐的礼节,没有远见卓识,听不进气度恢弘、登高望远的言论,且各怀私心,便闭门不出,不愿和这些人为伍。这次,他听说雄才大略、礼贤下士的沛公刘邦经过这里,就主动前来投效他。刘邦的部将夏侯婴听完郦食其的来意后,就告诉他刘邦一向不喜欢读书人,并描述他羞辱儒生并往他们的帽子里撒尿的事例,但郦食其并没有知难而退的意思,依然请求他帮忙引荐。夏侯婴没办法,只好答应他的请求。

郦食其献计,刘邦兵不血刃袭夺陈留

夏侯婴就向刘邦推荐了郦食其。数日后,郦食其依约前往汉军营拜访刘邦,卫兵通报后,刘邦听说来人身着袍服,头戴冠帽,像个读书人。 他以不耐烦的口气对卫士说:“替我回绝他,就说我正忙于天下大事,没空见儒生”。

郦食其在帐外听得清楚,遂瞪着两眼,大声嘶吼道:“沛公,我不是腐儒,是高阳酒徒” 。

刘邦听后,就让卫士带他进帐。郦食其高视阔步走进去,见刘邦正在洗脚,瞅都不瞅他。他仅拱手作揖,却未下跪,开口以很冲的语气说道:“您是要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要率领诸侯攻秦呢” ?

刘邦喝骂道:“没用的酸儒!天下苦秦久矣,才相继揭竿而起反秦,你怎么能说助秦攻击诸侯这等昏话呢”?

郦食其不慌不忙争辩道:“如果聚集天下百姓诛暴秦,您就不应用如此倨傲的态度对待长者。以貌取人,就会失去天下贤能之士。我估计您的智勇都不如我,却如此慢待于我,真替您感到遗憾”。

刘邦见他牛逼哄哄,口气很大,心中不免惊叹,便立即擦干双足,理正衣冠,请郦食其上坐。二人攀谈起来,郦食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畅谈战国时六国合纵抗秦的历史典故,刘邦听后大喜。他连忙道歉,命人置酒食款待。席间,他迫不及待地询问破秦之策。

郦食其建议刘邦,与其率这群乌合之众进关中,不如先占据陈留,利用此地交通便利,粮草充裕的优势,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待军力强大时再起兵攻秦。刘邦听后如茅塞顿开 ,欣然同意。

郦食其自告奋勇,说愿意回去劝陈留县令投诚,若他不愿意,再与刘邦里应外合,一举袭夺陈留。

郦食其连夜回城,以减少战火殃及百姓为由,劝说县令投降沛公。结果县令拒绝其劝告,但却好心留他在县衙过夜。夜半时分,郦食其抹黑潜入县令卧室,一剑将其刺死,割下他的首级,悄悄出城来到汉军营地。天明后,城中守军发现县令被杀,群龙无首,早已乱作一团,刘邦乘势挥军攻城 。城中百姓见汉军势大,只得开门迎降。

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陈留,得到了大批军粮。后来,他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命他留守陈留。郦食其用三个月的时间替刘邦招兵买马,很快扩军至三万人。郦食其的弟弟郦商听说后也率四千人前来投靠,被刘邦封为将军。

巧言胜千军:凭一张利嘴替刘邦拿下齐地七十座城池

郦食其这人的特点是能言善辩,巧舌胜千军。刘邦封其为广野君后,命他出使各诸侯国。

不久,刘邦拜郦商为大将,出兵攻秦。 公元前206年秋,汉军进至武关,郦食其冒险入关劝秦将归降,秦将在他的一番劝说下开关出降,刘邦不战而得武关,遂率军直捣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爆发后,在两军相持难解难分之际,郦食其建议汉王刘邦奇袭荥阳,夺取敖仓,为日后逆转楚强汉弱的不利局势并反败为胜奠定了基础。后来,他受命出使齐国,劝齐王田广审时度势,归降汉王,齐王遂背楚归汉,还放弃了战备,献齐国七十余城归汉。郦食其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赢得齐国七十余城,可见语言的威力有时能胜过千军万马。

韩信背盟攻齐,齐王迁怒郦食其,将其活活煮死

汉四年(前204年)十一月,汉大将、淮阴侯、左丞相韩信见郦食其用巧言白得齐国七十余城,嫉妒其大功,为争功,他悍然率大军渡河,在历下(今济南)一举击溃齐军,兵锋直逼齐都临淄。

韩信背盟击齐,齐王田广迁怒于郦食其,居然将他活活烹(煮)死了,然后逃离临淄,奔往高密,派使者向西楚王项羽求救。项羽派悍将龙且率二十万精锐楚军前来救齐,却被韩信用阻水冲淹法大破之,汉军大败齐楚联军,斩杀龙且,生擒齐王田广,一举平定了齐国,韩信自立为齐王。

郦食其凭伶牙利嘴游说列国,不愧是成功的舌辩之士与外交奇才,尤其是楚汉战争后期他说服齐王献城归汉,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可惜因功高遭忌(被韩信嫉妒)而被齐王活活烹杀,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分封有功之臣时很是思念郦食其,于是破例封其子郦疥为高梁侯。假如郦食其不死,这位口才大师或许能与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人平起平坐呢。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铁马冰河wu


秦朝末年天下风起云涌,各路英雄豪杰揭竿而起响应推翻秦朝暴政的号召。在起义的诸路诸侯当中,后来杀出位黑马也就是刘邦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刘邦的成功离不开手下人的追随与支持,在刘邦的谋士阵营中有一位叫做郦食其的人,这也是我们本期的主角。

郦食其在整个秦朝末年的战乱中存在感不是很高,但是却仅仅凭借着一张嘴便为·刘邦收服了70多座城池。功劳之大,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其优秀的谋士、说客,却在楚汉争霸时期被齐王煮成了肉羹,下场可谓是极其凄惨。那么为什么郦食其会被煮成肉羹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自身性格影响



性格是决定一个人走何种道路的主要原因与主导因素。当年郦食其因为看不上那些起义的将军而家中,无论是谁来拜访都闭门不出便足以体现其孤傲、倔强的性格。而郦食其最后的死亡也是因为如此。



当时郦食其被困于齐国,齐王以杀死郦食其为由威胁郦食其前往与韩信沟通,保住齐国。堂堂谋士郦食其怎么会听从齐王这如此蛮横的请求呢?立马将头一扭,说要杀便杀,就是不去劝韩信。

当然齐王这种人也是将郦食其立马煮成了肉羹,可谓是相当残忍。

二:韩信的背信之举



当时郦食其前往齐国希望可以劝降齐王,当时齐王已经决定投降。但是韩信为了抢夺占领齐国的功劳,在这紧要关头率领大军强攻,最终破坏了郦食其的和谈协议,并且将郦食其陷入了危险之中。

总结:



郦食其作为谋士,其超高的谋略,超强的话术是非常合适且出色的。但是郦食其这种优秀的人通常又非常高冷、孤傲,这些缺陷又通常置他们于死地。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郦食其是刘邦的谋士,汉初著名的“辩士”。由于在“楚汉相争”时屡献奇谋妙计,助刘邦取得了不凡战绩,被刘邦赐“广野君”称号。

郦食其从年轻时就比较“野”,狂放不羁,有文化但很高傲,一般人不入他的法眼。

他除了学习外更多的是观察时局,当刘邦和项羽灭秦后争天下之主时,郦食其洞察一切,认为刘邦以后必成大器,于是出山辅佐了刘邦。

其实想想也是,郦食其这样的人和刘邦脾气性格差不多,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投刘邦时郦食其已经是60岁的“高阳酒徒”,这时他应该在家含饴弄孙,但他和一般人不一样,他要在晚年建功立业、彪炳史册。

上天总是青睐有远大理想的人,对于郦食其的机会来了。

就在刘邦攻打齐国时,郦食其找到刘邦说:“拿下齐国不需大动干戈,凭我一张嘴可为汉王拿下70座城池”。

原来郦食其打算去齐国说服齐王投降,齐国共有七十座城池。

当时刘邦并没把他的话当回事,郦食其见刘邦将信将疑,于是说:“如果说服不了齐王投降甘受惩罚,要杀要剐但凭汉王发落。”

刘邦一看火候差不多了,于是笑呵呵道:“如果是这样有劳先生跑一趟吧”,郦食其一听急忙拜谢,然后屁颠屁颠地走了。

有道是“奇人必有异事”,郦食其这老家伙走狗屎运,到了齐国诸事顺利。

当时郦食其见到齐王田广后,问田广:“大王可知顺天应人和天意不可违这两句话吗?”

田说:“此话怎讲,还望老先生多多指教”。

郦食其笑笑道:“指教谈不上,我只是告诉大王,汉王刘邦将来是天下之主,这是大势所趋,还请大王不要与之相抗,顺应天意老夫可保大王富贵依旧”。

齐王田广确实感到刘邦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其手下元帅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与其死磕真没有胜算,既然如此不如顺坡下驴答应投降刘邦。”

想到此,田广接受了郦食其的劝降,二人马上摆酒庆祝。田广为了表达投降诚意,下令所有城池撤防,准备投降刘邦。

郦食其心中高兴,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拿下了七十座城池。

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知不觉“高阳酒徒”的本色发挥了出来,郦食其千杯不醉,这让田广深深佩服。

就在二人推杯换盏之时,一士兵在田广耳边一阵嘀咕,田广脸色大变,命令手下将郦食其绑了,然后投进油锅把他活煮了。

(问题来了)本来说好的事,齐王为何把郦食其煮成肉汤了?

原来这都是韩信和谋士蒯通干得好事,讲真郦食其死得冤!

事情是这样的:刘邦答应郦食其出使齐国后,他没想到郦食其进行的如此顺利,当天就凭一张嘴拿下了七十座城池。

刘邦远在后方不知齐国情况,过去又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再说他也不相信会有此等好事,兵不血刃拿下城池还从来没遇到过。

刘邦准备了第二套方案,双管齐下命令韩信带十万大军攻齐,意思是给齐王施加军事压力。

当韩信率军来到齐国都城后,前方传来郦食其说服齐王投降的消息。

韩信本来打算撤军,此时他的谋士蒯通上前问韩信:“将军是不是要把拿下齐国的功劳拱手让人呢?”

韩信说:“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投降了,我还能攻城啊?”

蒯通道:“将军攻城是受谁之命?”韩信道:“当然是汉王刘邦了。”

“那就对了,既然受命汉王,现在汉王又没有下令停止进攻,你为何撤军呢?”蒯通的意思是让韩信装傻,该干嘛干嘛,不理会郦食其。

蒯通继续说道:“将军现在撤军,等于拱手把盖世之功让给了一个糟老头子,你想想看,一个糟老头子凭一张嘴拿下了70座城池,将军之前浴血奋战也没这么大功劳,谁高谁低一目了然。郦食其等于把你之前的功劳都抹了,以后汉王还能恭敬对待你吗?”

韩信一听倒吸了一口气,于是下令攻城。

(话接前言),在韩信攻城的时候,齐王手下的士兵把韩信攻城消息悄悄告诉了齐王,齐王以为郦食其和韩信里应外合赚取城池,于是一怒之下活煮了郦食其。

综上所述,郦食其确实能投机取巧,韩信的军事能力迫使齐王投降,并非他能说会道,没有实力的劝降等于白扯。幸亏韩信有蒯通这样的谋士,否则韩信还不被郦食其“玩”死。


秉烛读春秋


这事得怪韩信,本来郦食其已经大功告成,成功游说齐王降汉,齐地70座城地池将尽归大汉。可万万没想到韩信竟然公然举大军伐齐。这不明摆着忽悠齐王吗。齐王感觉上当了,一气之下就将儒生郦食其给烹杀了。

郦食其是刘邦早期重要的谋士,曾经在刘邦反秦之路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与项羽兵分两路,挥师攻秦。当刘邦率领大军攻打陈留时,陈留名士郦食其慕名来投。刘邦本来对儒生也没什么好感,因此也没把郦食其当回事。当郦食其面见刘邦时,发现刘邦正让美人帮他洗脚呢。这明显不是待客之道嘛。然而郦食其并没有退缩,凭着其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打动了刘邦,刘邦放下洗脚盆,接纳了这位狂生。后来,郦食其又献计帮助刘邦攻占陈留,刘邦对他因此更为倚重,封其为广野君。



此后,郦食其凭着其智谋与巧舌,为刘邦立下不少功勋。郦食其的弟弟郦商也加入汉军,成长为一名大将。转眼到了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派韩信领军讨伐诸侯,自己则与项羽相持于荥阳一带。韩信平定燕赵两国后,郦食其向刘邦献计,汉军应主动占据荥阳,固守粮仓与险要之地。而他则可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田广归降。

刘邦同意了。郦食其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没错,他说服了齐王。但却惹恼了韩信。如果天下的城池都被郦食其这样的人如此攻下,那韩信和将军们,岂不都得回家种地。韩信知道郦食其成功了,但他仍就出兵攻齐,直接导致郦生被烹杀了。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如此评价这段历史:“韩信一启贪功之心,从蒯彻之说,疾击已降,而郦生烹。”所以,郦食其之死,最大的原因乃是因为韩信贪功伐齐。郦食其死的确实挺冤的,谁叫他碰上了目中无人的韩信呢。


风雪梦不逝


郦食其是刘邦的谋臣,也是刘邦的说客,曾劝降齐王,拿下70余座城,但后来被齐王给煮成肉汤,个人认为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郦食其是被刘邦秘密派到齐国去劝降的,本来就危险系数较高

公元前203年,韩信打败魏国,降服赵国以后,被刘邦派去进攻齐国。

这个时候,刘邦还秘密派了郦食其到齐国,去劝降齐王田广。

郦食其是刘邦手下知名说客,曾劝降秦国尧关守将,让刘邦顺利进入关中。

这次,郦食其也不辱使命,劝说齐王田广背楚归汉,并且说服齐王献出70余座城池,给刘邦作为献礼。可以说这次劝降也非常成功。

2、但是,范阳说客蒯通,则规劝韩信,让韩信继续进攻齐国

韩信领兵向东进发,准备进攻齐国,还没渡过平原津,就听说刘邦派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了。韩信打算停止进攻。

这时,范阳说客蒯通规劝韩信说:“将军是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只不过暗中派遣一个密使,游说齐国投降,难道有诏令停止进军吗?为什么不进军呢?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读书人,坐着车子,鼓动三寸之舌,就收服齐国七十余座城邑。您为将多年,反不如一个读书小子的功劳吗?”

韩信认为他说得对,就听从了他的计策,率军渡过黄河,开始进攻齐国。

3、齐王以为被骗,就把郦食其给煮了

齐王田广听从郦食其的规劝,本来已经同意叛楚归汉,并且愿意献出70余座城池给刘邦。挽留郦食其开怀畅饮,同时撤除了防备汉军的设施。

但韩信听了蒯通的规劝后,突袭齐国军队,并且很快便打到了齐国国都临淄。

齐王田广认为自己被郦食其出卖了,所以大怒,就把郦食其给煮死了。自己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

结语

郦食其本来已经劝降成功,但是蒯通规劝韩信,韩信也想争功,所以就不顾郦食其安危,发动进攻,攻击齐国。于是齐王大怒,认为被郦食其给骗了,就把仍在齐国的郦食其给煮了。可见,再厉害的说客,也怕“猪”队友,或者是故意置你于死地的“狼”队友!您说呢?


管理故事会


权利纷争必然是你死我活,郦食其之死既是高祖刘邦的帝王心术所致,更是刘邦集团内部政治势力的互相倾轧所致,也是郦食其“求仁得仁,杀身成仁”的儒生表现。


郦食其之死

汉二年,陈平对刘邦献上了杀人诛心的取彭城之计,此计被刘邦采纳,于是以义帝被项羽诛杀之罪名,直取项羽大本营彭城。取得了彭城的刘邦开始得意忘形,随后又被项羽率数万精兵赶了出去,并在汉三年反过来包围了荥阳。刘邦因此想放弃成皋以东地区,欲于巩、洛屯兵与项羽对抗。

此时郦食其站了出来,他认为成皋不可放弃,荥阳也必须要收回来,但前提是必须要把正准备打齐国的韩信之兵调回来,那么解决齐国问题就摆在了桌面上。郦食其以大局为重,主动提出自己愿意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降齐国,以取得军事上的优势。

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

郦食其到了齐国后,对田广说:“汉王天下归心,若称藩,可保社稷之存。而项羽有功不赏,残忍无度,大王若降楚,社稷不保,性命也危在旦夕。”齐王田广听后,深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但是陈兵于齐国北方的韩信却进退为难,想进一步建功立业,可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降汉,如果不打,郦食其说齐的功劳要大于他数年灭赵之功,自己“涉西河,虏魏王,灭赵国,诛武安君”等等功劳都将被这个儒生给盖过,正犹豫间,谋士蒯通一句“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的话坚定了他攻齐的信心,于是在齐国没有防备之际偷袭了齐国。“齐王以为郦生卖己,乃烹之”。

一代传奇人物郦食其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烹杀”!


郦食其之死的原因

①从表面看来,郦食其之死是韩信争功心切导致,其实也是刘邦集团内部的倾轧。郦食其虽然年过六十才投奔的刘邦,但他刚投奔不久便为刘邦送上大礼拿下陈留,以此大功被封为广野君,张良提出的“峣关之策”也是郦食其具体执行的,其手段与能力不容小觑,他已经影响到了不少人。陈平张良多次在背后下黑手,韩信更是借着这次机会认为自己“受诏击齐”,而“无诏止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本来受刘邦诏攻齐国,然而刘邦得知齐国归降后位没有下诏撤军,于是韩信趁此良机盖郦食其以死地。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刘邦明知齐国已降,还默认韩信攻齐呢?他不怕郦食其被杀吗?

②从深层次看来郦食其之死更像是因刘邦所为。郦食其除了自己投奔刘邦,更是把自己弟弟郦商也拉入汉王阵营。郦商在汉王军队中地位极高,一直是稳定关中的最重要大将,在刚加入刘邦时便为其带来了数千兵马,军事实力几乎与刘邦相同。所以在长期的战争中,郦氏兄弟便成为刘邦集团中地位最高的两个人,兄弟二人一文一武对刘邦属下影响甚大,再加上郦食其本为一个狂生,口无遮拦,虽然有才,却甚被刘邦厌之。为了打压郦氏兄弟在汉王属下中的重要影响,必须要借一个机会除掉作为智囊的郦食其,那么所剩郦商一个武夫就翻不起什么大浪了。这也正是明知齐国已投降,但却没有阻止韩信出兵的重要原因,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郦食其之死,与刘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得知韩信出兵时,以郦食其的智慧已然可以想到幕后主使,所以他抱着“杀身成仁”的心思最后成全了刘邦、韩信们。当齐王气势汹汹找到郦食其质问他时,他竟无言以对,的确他已经伤心到了极点,一片忠心换来了阴谋谋杀。当齐王又提出让他阻止汉军时,他感慨的说:“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郦食其说的很明白,我做事从来都不是谨小慎微的,我也是有道德的人,更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所以为了汉王大业,我宁愿被烹!这是一个忠心之士对生死的取舍,更是一种成全他人“杀身成仁”的儒家精神。

结语:郦食其面对齐王的大锅不仅仅是害怕,更多的恐怕是悲凉。郦食其不顾己身以高龄之躯为刘邦谋划,最后却被众人共同抛弃,陷入绝境,此时的郦食其面对着两种结果——身死事成或身存事亡,他毅然选择了前者,这估计也是一种信仰!最后以毛主席诗句结束本文。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凤。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望风瑟瑟


郦食其,他自称高阳酒徒,帮助刘邦兵不血刃拿下陈留,得到大批粮食补给,是刘邦身边一个重要谋士,成为刘邦身边的一个红人。靠的是一副好舌头,能说会道,有纵横家的影子。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荥阳对峙,派韩信北上,势如破竹灭魏、赵、代、燕,然后矛头直指齐国,陈兵齐国边境。

与此同时,刘邦派郦食其去劝降齐国,齐王田广接受投降,就这样靠一张嘴,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齐国就放松了警惕,没怎么设防,和郦其食歌舞升平的喝了数日的酒。本来皆大欢喜,握手言和。

可是,出问题了,韩信手下有个叫蒯通的谋士,却让韩信赶紧动手。说打齐国,也是刘邦的命令,刘邦没撤命令吧,再说了,咱们辛辛苦苦,拿命打仗,还不如人家一副舌头,随随便便拿下齐国七十多城。韩信一听有理,心中也嫉妒郦食其。然后,就对齐国发动突然袭击,打得齐国措手不及。齐王田广一看,被郦食其耍了,任由怎么解释也不听,架起大锅,把他给咕嘟了。

这是一次因妒贤嫉能引起的一次事故,刘邦在中间,没及时调节其中的关系,让韩信钻了空子酿成的一次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