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的懷擋技術很難嗎?

鼕鼕天我最帥


懷擋無法普及的原因

  • 安全要求

  • 製造成本

  • 設計習慣

  • 產品定位

  • 車企文化

奔馳汽車使用的懷擋換擋桿並不是什麼新鮮物什,當熱也不是戴勒姆奔馳的原創。懷擋的黃金時期是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北美黃金經濟期,這一階段北美汽車保有量激增同時自動擋汽車的佔比也越來越高,同時同用車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

比如前排座椅設計為三座聯排的整體座椅,這種詭異的設計在今天看來並不實用甚至不安全,因為中控臺無理想位置安裝中間的氣囊甚至安全帶;但在早期汽車生產安全標準要求並沒有這麼高,一切都以用戶的實際需求決定。眾所周知老美比較奔放,聯排座椅雖然看起來不方便但在使用過程中會方便“伸伸腿·抻抻頭”,你懂的。

在這種設計廣泛滿足司機們的需求之後,這種座椅設計決定了懷擋必然風靡。因為中間沒有位置安裝檔杆了,如果在中間伸出一截的話會“容易碰頭”,於是只能安裝在方向盤的後面,換擋時就像懷抱著什麼所以叫做懷擋。這是美系車是至今仍然大量使用懷擋的原因,然而歐系車卻很少使用,除了梅奔以外也只有些高端豪華車會考慮,比如勞斯萊斯和賓利等車,這是為什麼呢?

美系車企與歐系車企是有很深淵源但有存在文化衝突的矛盾體,美系車發明的技術往往不會被歐系車認可,所以主流的歐洲品牌汽車因為排斥而不採用這種設計。但是梅奔願意迎合北美市場,並且與克萊斯勒有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入鄉隨俗是被接受的基礎,所以梅奔也採用了懷擋設計並且延續至今。當然其他車企不採用懷擋不僅是因為文化衝突這一點,正如開頭所述這只是第五點【車企文化】。

第四點產品定位是因為目前只有梅奔等豪華品牌汽車使用,美系採用懷擋的普通級家用汽車並未引進合資生產,純粹依靠進口則會導致價格太高;自此使用懷擋的設計似乎成為了高端車的代名詞,產品定位就這麼形成了。既然高端車採用懷擋那麼其他車企的普遍汽車則沒有必要跟風,按照現有的設計習慣更能滿足這塊消費市場的用戶習慣,不用再改了,同時不用考慮改為懷擋導致製造成本的提升了。

懷擋之所以會造成製造成本的提升,原因在於其控制結構比較複雜且會安裝在方向盤的後側。車輛在碰撞時這塊結構會影響轉向柱的正常潰縮,駕駛人在其無法潰縮的前提下有可能遇到危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則需要對該區域進行高強度的加強,製造成本自然水漲船高。不過這只是指機械結構AT變速箱的問題,今天已經普及的電子懷擋已經沒有影響,其概念與方向盤換擋撥片相同,無非是電子開關觸發電信號而已,技術非常簡單而成熟。這就是懷擋不能普及以及隨時可以普及的原因,只是再沒有必要這麼折騰了,而且中間分離的設計導致懷擋也沒什麼大用處了。


本文由天和MCN發佈,歡迎轉發留言討論;內容請勿站外搬運,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天和Auto


目前絕大部分車的檔杆都在正副駕駛中間中控臺下方的區域,多數為檔把方式,然而也有一些比較個性的,比如捷豹路虎的旋鈕式換擋,還有以奔馳為代表的懷擋換擋方式。

【奔馳C級的懷擋檔杆】

奔馳作為國際上很有號召力的汽車大廠,那為什麼它所用的懷擋卻沒人跟風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侃侃這個問題。

其實懷擋興起於美國,現在很多美國車還使用懷擋,歐洲廠商不喜歡採用別人發明的東西,所以很少有歐系車採用懷擋,至於奔馳為什麼既是歐系車卻又湧上了懷擋,那也應該歸於其與克萊斯勒的那段淵源和在美國嚐到的甜頭,因此奔馳在懷擋這條路上時打算一條路走到黑。

【一條黑道】

早期進入中國的奔馳也採用過傳統的檔杆,但現在懷擋已經成為標配了,為什麼奔馳會這麼做呢?其實不難發現,隨著奔馳全面採用懷擋,奔馳車也就沒手動擋的車型進入國內了,連入門的A、B級全都採用了自動擋,全新C級也都換上了7速雙離合變速箱,而與他們相競爭的寶馬奧迪的1系,3系,A3,A4L等可都有手動擋車型,因此可知:別人不跟風,那也是因為他們還得生產手動擋車型,而手動懷擋有諸多弊端又不宜採用,我總不能在一個車系上一部分用懷擋一部分用手動檔把的方式吧?

【寶馬3系電子檔杆】

連寶馬、奧迪都不敢保證自己不生產手動擋車型,那麼其他品牌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要國產品牌去跟風奔馳用懷擋那簡直要了他們的命。當然,也不是所有品牌都拒絕懷擋的,你看近兩年紅的發紫的特斯拉,它不但用了懷擋而且檔杆估計都是跟奔馳借來的,寶馬也在i3上嘗試了懷擋,只不過估計它也不會再以數字開頭的車系上使用。

為什麼筆者覺得以後也不會有多少廠商使用懷擋呢?那是因為現在已經有一個即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懷擋便利性又可以保留手動擋車型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換擋撥片!廠家完全可以在高配車型上添加換擋撥片方便換擋而不改動原來的檔杆位置,現在很多廠家都已經開始這樣做,比如馬自達、保時捷等,這也給很多國產車企一個低成本的跟上時代的機會。在中國,奔馳很有可能再懷擋這條道上孤獨的走下去了!


唏嘛萫


不難吧,轎車的變速箱在前面卻用的是地檔。轎車用地檔姿勢很舒服。且轎車空間小檔把放的位置不會有通過的用途。SUV,MPV,卡車,有的就選用懷檔,把第一排座中間空出來,可以通過到第二排。日本的很多微面,就是發動機在座椅下面,即使這樣,也選擇了懷檔。很實用。中國的微面生產很多年,只是在外觀上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