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过年了,你们家拜年有何习俗?

公木笔迹


河南的这边的习俗和河北那边差不多,贴春联、煮饺子、串门拜年这些都一样,我们这以前还有关门炮、开门炮的习俗,年三十晚上睡觉关门前要放炮,年初一早上起来也要放炮,这些都是老习俗了,现在禁止放炮,习俗都没了。


枯月梧桐


我的家乡在湖南的湘西南,拜年很有仪式感,也很有年味。

大年初一

这天一家人起得很早,指的是我们这些睡眠过剩的人,父母因守岁,一夜未眠。我们开始时信誓旦旦要陪父母守岁到天亮,可到了半夜,也就是午一点多钟,上下眼皮打架,摸到床上睡了。

早晨起来,洗了脸后,父亲提了一个竹蓝子带着我们出行。出行就是到屋外转一圈,在路边点香烧纸,按东西南北四个方面行走作揖,父嘴里念念有词,说的是:行东利东、行西利西、行北利北、行南利南,出行大吉,动步生财。之后放炮回家。进堂屋后,初一的拜年正式开始。首先给神龛上的祖先神位拜年,父亲在最前面,跪拜在地上给祖先磕头,我们则站在后面给祖先作揖。也不知一直以来,父亲为什么只有一个人跪拜,而我们只作揖。如果他要我们跪拜,我们肯定要服从。

给祖先拜年后,我们便给父亲拜年,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厨房里正在忙着给准备早餐的母亲拜年,母亲不愧是女主人,给我们端茶,发糖果,还要亲自到堂屋内放鞭炮。最后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拜年。

吃了早饭后,我们兄弟姐妹便开始出门拜年。这里的讲究是先从最亲的且年纪最长的开始,先是伯伯,再是叔叔,然后是堂伯伯堂叔叔。我家祖父辈的,包括堂祖父,我没看到过,不然在伯伯之前应先到祖字辈家中拜年,再到伯叔家去。这种顺序不能乱。“初一子”,初一这天就是给自家的房族拜年。有寄名父母(干父母)的,也是初一去拜年。姑姑家如果离得近,初一也可以给姑姑拜年。初一这一天,无论走到哪一家拜年,主人都要放鞭炮接待。

大年初二

这天给舅舅拜年据说是皇帝开过金口,百无禁忌,无论日子好坏都无妨。

我家乡给舅舅拜年有一个特点,舅舅从不看你拿什么东西,却在乎你放鞭炮的多少。我们在离舅舅家还有一里地时,就开始朝天上放大纸炮。舅舅家的院落的人都往外探头,看是谁家的外甥来拜年了。我舅舅看到是我们时,高兴得搬出一张方桌放在门口,上面堆放了很多鞭炮,等我们的鞭炮放完后,他就接着放。

我们家乡给舅舅拜年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舅舅院子里的人称我们这些外甥为“外甥大爷”,我们在舅舅家的地位很高的。吃饭的时候,外甥坐“正头”,也就是神龛下面上首位置。就是外公在,也一样,外公只能坐一边的位置相陪。给舅舅拜年,一般要在舅舅家住上几晚,回家的时候,舅舅要打发我们的鞭炮钱,也就是说,我们到拜年的鞭炮费用由舅舅出。

大年初三四

这两天按家乡的习俗,是去年结婚的女儿女婿第一次给岳父母拜年,我们那里叫拜新年。

拜新年是最热闹的。男方家叫送新嫁娘,一般都是整个院落家家户户拿鞭炮来相送,起程时要放三声地铳,然后一直要送到村口。女方的娘家这边也是全村人出动来接,叫接新郎客。一般都会在村口摆一张八仙桌子,称为香案。新郎客到来的时候,先放三声地铳,然后由专门喊礼的人高声唱礼词,新郎客答礼,再用鞭炮把新郎客夫妇接进屋。

到了初五六以后,拜年的高潮也就过出了,因为初王是破五,到了破五农村一些勤劳之人在这天开始干农活,准备春耕生产了。拜年也只是一些长辈到晚辈家回走一下。到了初七八基本上拜年就结束了,家乡有一句俗话:“拜年拜到初七八,有酒无肉呷。”

当然,只要还没有出正月十五,只要有人在正月第一次上家里来,都算是拜年,都要用鞭炮迎接,热情接待。


关山听风


小的时候,在我们这里,腊月廿四是小年。这天开始,就进入过年的状态了。廿四这天,小孩子就开始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清理屋檐下的出水沟。这是重中之重!

廿五,六家家户户磨豆腐,杀年猪开始。那时候磨豆腐的磨盘少数人家才有。所以借人家的磨盘,邻居之间要排队,预约!

廿七,八都开始做当地的小吃,“兰花根”,芝麻糕等小吃。

吃了年夜饭,小孩贴春联,小伙子打糍粑。母亲开始清理厨房的卫生。

然后守岁,等压岁钱!


五O虎


小时候特别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压岁钱,还有新衣服穿。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惧怕过年,过年就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压力的增长。已经很久没有回老家过过年了。记忆中小时候过年的习俗大致有那么几种。

1、吃饺子

记忆中,北方人的节日似乎大部分都要吃饺子。

如今看来,饺子虽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它是一种节日的象征,让人倍感亲切。

小时候,母亲都是半夜喊我起来吃饺子,那时候年龄小,睡梦中根本就喊不起来,睡够了再说……哈哈

2、压岁钱

小时候盼着过年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过年可以有压岁钱。来自家人的、亲戚的。

因为平常见不到那么多钱哪,所以,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稍微“放纵”一下,找个借口,问母亲要个这个,买个那个,母亲也可以痛快的答应。小孩子嘛,总是那么容易满足。

3、买新衣服

小时候的过年,无论家里有钱没钱,家里都要每人重新买一套新衣服,从头到脚丫。

过年的时候穿着崭新靓丽的衣服,总会开心好长一段时间。

年龄大了之后,哪怕再好看的衣服,也就新鲜一两天。过年也调动不起买衣服的情绪啦。

4、放鞭炮

在我小的时候,每逢过年必得放鞭炮,现在随着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认识,鞭炮似乎也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的自己,更像男孩子多一些,不着家,爱冒险,手中拿着鞭炮就开始点,不用说,结果一定被炸出血了,当时我竟然没哭,只是吓到不敢回家了……哈哈

现在想想,我也真是福大命大,手竟然没有留下任何伤疤……

5、踩高跷、舞龙狮

我到现在,还清晰记得小时候看过最有意义的踩高跷,那时候的大人们画着逼真的妆,扮成老头、老太太,然后通过故事的形式把它们表演给大家。

因为是传统节日的固有一种,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准备,小时候总感觉看不够,几十分钟就结束了。现在大家都忙着赚钱,踩高跷这种传统节目已然不存在了,这反而成了我记意中的念想……

说实话,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舞龙狮了,今年在北京的旅游景点,我看到过新的舞龙狮,演的也很出色,只是再也找不回小时候那种“欢天喜地”的感觉了。

不管年的形式如何变化,我们对待人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会改变。

2020春节马上来临,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承载新的梦想。愿所有坚持努力奋斗的人都能收获满满!


小女子热爱生活


我们老家有拜年的习俗,也是非常俗套的,就是初一早上吃过早饭 ,晚辈的要给长辈的拜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人家还没吃完早饭呢,有点尬尴尬,太晚了,又显得自己起来的晚,所以一般八点左右吧,把自家近门的,宗门的走一遍拜拜年,说点吉祥话,祝福的话,高兴的和大家聊聊,就基本上完事啦!然后自己再去玩玩。

我们那里也没有特别好玩的,大多都是打麻将的多,男女老少都玩哦!


我把故事说给你听


拜年习俗因地而异。说说我们家乡的习俗吧,从腊八祭灶开始,慢慢囤年货,年味就浓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小年来到,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啥都有,三十看春晚放烟花!大年初一去磕头,初二串亲戚。


爱你需要永无止境


谢谢提问好友!

拜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祖祖辈辈相传至今,人们以辞旧迎新在新年的头几天相互走访,互相祝福问好的隆重礼节,地区不同礼节也有所不同。本人是大别山腹地金寨县人,把我们地区的礼节向大家说一说。

每年到了腊月,家喻户晓开始办年货,其中包括瓜子、花生、小糖、水果、和春节拜年必带的酒和饮料等。吃了年夜饭守岁带包饺子,作夜宵和初一早餐,一般年纪大的人都守岁到天亮,

“家住十里地、各出一乡风”家乡拜年还有几句谚语;“初一拜自家(同姓)、初二拜姥家(外婆)、初三拜老丈人家(回娘家)",这几天也是拜年高逢期。年初一一家人起来个大早,烧一笼兜子火煮点饺子吃,备几盘瓜子小糖和水果迎接拜年客人。同时自个家留主妇烧饭外,男的有小孩带小孩到四邻和自家去拜年,一般不须要带礼品,也很少在外吃饭,小孩也没有红包。依旧礼节小孩和晚辈要给大人和长辈叩头,以表示祝福诚意。现今随着社会发展,思想进步,礼节在慢慢谈化,没有叩头习惯了。

初二:拜姥姥家、和其它主要亲戚,都要带拜年礼,孩子还能赚到红包。往日拜年吃喝是很有讲究的,因为年前已备好春节拜年招待客人的酒菜,又是新年的头几天,平时因忙走访也少,所以一般不吃饭就不会让走。如果要是亲戚多的大庄子,一天要吃多少顿饭,也就是一家接着一家吃。现在生活提高了,大部分都在外打工回来时间短,吃饭也没那么隆重了。

初三:拜老丈人家,如果要是新结婚的姑爷,第一次去拜年,要带上丰厚的拜年礼,丈人家要烧一桌地地道道的三抬席还请陪客(俗称厚饭),出到三碗菜时姑爷要给担菜人拿红包,同时还要下席叩头,现今叩头已经免了,站起来讲几句客气话就行了,但姑爷上门拜年是没有红包的。反之:新娘在男方这边也要到主要亲戚家拜年,同样也厚饭,就是多了打拌的红包。就这样拜年直到正月十六,甚至更久,俗话说:“手拿杀镰去割麦、家里来了拜年客"说明拜年持续更久。

总之: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那些隆重拜年的旧礼节都在慢慢地改变,人们以新思想认识新形势,改革开放脱贫致富投入到新农村新生活中,新的社会风尚,已经替代旧的传统关念,但是这拜年的旧礼节,有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在现实生活中慢慢淡化,但要在民族文化的记忆中传承下去。

谢谢阅读君支持,谢谢!

一二两张图片选择网络


缘来是你132


初一 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动就是凌晨点旺火接神。接神时,男性家长率几个子孙端上事先摆好的供盘香表,到院中点燃旺火,众男子磕头叩首接神。

  天亮后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长带领全家依次给各神位点蜡、敬香、摆供、敬酒,三跪九拜。设在院中的天地神谓之全神,神龛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供品最丰富。晋西北地区,习惯摆五盘炒菜、五盘凉菜、五盘干鲜水果、五盘油炸小吃、五盘特制花馍,取五福来临之意。祭祖毕,当场按辈分大小,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

  拜年是春节活动中重要的习俗。拜年可分为家拜、近拜、远拜等形式。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如今多数地方是鞠躬行礼。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给长辈磕头。远拜是本村亲朋好友间的互拜。

  正月初一禁忌颇多。说话都说吉利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忌打碎碗碟。万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说话,悄悄将碎片捡起来扔到井里或窖里,意为破财不外流。如今,无论年节或平时,遇到失手打碎碗盘的,都会不失时机地说几声“岁岁(碎碎)平安”

  初二 初二开始走亲戚。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闺女的日子,去时抬着食箩,担上食盒。一箩油食,一箩馍,礼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样齐全,相当排场。婆家取礼极轻,如果没有公婆就不取油饼,有则取。油饼表示敬老。回礼一般也是回馍。

  新丧之家,亲戚咸来烧纸,女家特送锞串悬门首,邻里皆送锞纸,名曰‘首节’。”有的人家因不忍搅扰对新丧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今万荣县人初二仍不出门拜节而在家祭祀。晋中祁县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习,故不能在这天回娘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刘夕夕007


传说远古有一个怪兽头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称它为“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

一、古代拜年习俗

古时,倘若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明代则以投谒代替拜年,这些都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拜年时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随后是拜友人邻里等,直至十六日。

在古代从正月初一至初五,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所以拜年的时限可以延长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由于各种原因没来得及拜年而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二、拜年的三种情形

1、拜年:晚辈向长辈叩岁。

2、贺年:平辈间相互道贺。

3、团拜: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三、现代主流的拜年方式

1、登门拜年:最传统,诚意最高但麻烦。

2、短信拜年:最主流,内容重复无新意。

3、微信拜年:最快捷,有声有色有红包。

4、视频拜年:最新潮,有声有貌逼格高。

其它的拜年方式还有很多,如:电话拜年、红包拜年、贺卡拜年,写信拜年、邮件拜年、电报拜年、微博拜年、鲜花快递拜年、立体真人拜年等。

四、拜年的对象

1、拜长辈。初一先拜本家。初一早晨先给本宗长辈拜年,然后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2、走亲戚。初二初三到岳父、母家拜年,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3、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4、感谢性的拜访。凡是一年来对自家有大帮助的,也要买些礼物送去表示谢意。

5、串门式的拜访。对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抱拳说:恭禧发财,在屋里坐一会儿即可,无需过多礼节。

五、登门拜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时间

选择合适的时间,乃拜年的第一要素。拜年前要先预约,不要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

拜年一般选择上午,但不要太早。人们一般在春节这天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但拜年也不能太迟,不要等开饭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聊天的时间。

如果有饭局,可适当在饭局前1个小时左右到,饭局结束后1个小时告辞;时间没有固定限制,可根据与拜年对象的关系来选择。如果没饭局,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下午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没有饭局的拜年,交谈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2、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平辈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拜完亲戚,接着就是礼节性的给朋友拜年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忘记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到友人邻里家拜年,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

3、礼品

礼物要得体,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

给年迈者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礼品应该有益于对方身体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适当选择孩子们喜欢的礼品;烟酒类要根据对象来确定,如果对方不吸烟不喝酒就不要送。

如果对拜年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欢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选择鲜花、水果、食品等也不会出错。

4、着装

拜年期间要穿着得体,不要穿得过于随便,更不要穿得过于暴漏张扬,毕竟大多数长辈还是喜欢中规中矩的服饰。衣着推荐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可渲染喜庆。如果颜色较深或是压抑,可搭配些亮色的围巾来衬托,突出节日的喜庆。

5、称呼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到别人家拜年,要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事先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6、礼仪

进门后对亲朋好友家人逐一打招呼;礼貌地送上礼品;以客厅为主要活动场所;未经主人允许,不要主动进到各个房间参观;以主人家的生活习惯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样随意;与主人之间的聊天内容多以问候、寒暄,增进彼此感情为主;注意坐姿端正、言谈举止要礼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在主人家不宜大声喧闹,以免影响邻舍。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

7、聊天

新年里多说赞美的话,赞美老人的气色、健康,多给老人讲话的机会;对中青年要多赞美事业、健康、家庭关系;对孩子要多赞美聪慧、学业、礼貌懂事。要多说好话、赞美的话、多谈别人快乐的事情、少发抱怨牢骚。交谈时不能自己滔滔不绝,开玩笑调侃要掌握好尺度。不要说不吉利的话,特别是有些家里的老人,对这些是非常忌讳的 。如果对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动问候打招呼。

8、手势

传统的拜年手势男女有别,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

9、举止

到主人家做客,要谦虚、恭敬。要注意仪表整洁,不要随地吐痰、乱弹烟灰、乱扔果皮、纸屑等。

10、就餐

参加主人的新年宴席,要以长者为主,谦让主座给长者。餐桌上不要闷头吃饭不说话,也不要高谈阔论。让菜不夹菜、祝酒不劝酒。春节的饭菜讲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六、常见的拜年方法

1、叩拜

即跪拜磕头。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采用这种礼仪。

2、鞠躬

现代通用礼仪,亦可用于拜年。多用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也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3、作揖(抱拳、拱手)

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作揖时,晃三下就可以了,类似磕三个头。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

男子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则为凶拜,用于报丧、葬礼等。女子作揖是右手成掌在外包裹,但左手不抱拳只压手微屈,视为吉拜。





精武英雄小陈真


过年了,我们河北南部农村的习俗很多,贴对联,放鞭炮等这些老俗套不用说了,最特别的是拜年磕头,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起床,煮饺子放鞭炮吃过饭,大家三五成群或者小两口都得走出家门,小辈给长辈磕头拜年,到长辈家里,先给供奉得祖宗也就是故去得家谱磕头,仪式感很强,然后在给长辈双膝跪地,说些吉祥话祝福!走家串户等拜完年天亮了,我们着都是结了婚才开始拜年,也有不结婚的光棍岁数大了,没媳妇也要拜年走亲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