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日本那麼野心勃勃?

快樂過好每一天順其自然586


日本的野心,主要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大陸政策”。

而日本在二戰時的瘋狂,主要源於三方面。

第一, 是軍國主義盛行。

日本軍國主義雖然在近代才開始踐行,卻可以追溯到豐臣秀吉時代。豐臣秀吉早年曾宣稱“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素志”,其的侵略意圖在日本統一後付諸實踐。明朝和日本的戰爭,就是由豐臣秀吉挑起的。

而到了近代,幕府末期至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受到西方列強入侵,岌岌可危。出於救亡圖存需要,日本知識分子中出現了各種聲音,其中就包括吉田松陰、佐藤信淵等人。他們面對日本的不利境況,把貪婪的目光轉向了朝鮮和滿清。吉田松陰曾表示,日本要遵守和列強簽訂的各類合約,但可以從滿清和朝鮮身上拿回損失。佐藤信淵後期也堅持進攻中國。

第二, 日本需要戰爭轉移國內視線。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有史以來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週期性世界經濟危機。日本作為一個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受到了猛烈衝擊而無法自救。為了安撫國內龐大的失業人群,激活生產動力,日本選擇了挑起對外戰爭。依靠軍工產業的井噴式發展,日本國內經濟逐漸穩定。為了保持這樣的經濟穩定,日本在此後就變得很難放下戰爭。

第三, 日本二戰時軍部掌權。

明治維新後,伴隨軍事近代化,日本軍部逐漸組建起來。隨著發展,日本軍部法西斯化越來越嚴重。這群掌握著國家實際權力的軍人變得越來越瘋狂,越來越渴望征服別人。正是這群人,把日本直接推向了戰爭的泥沼。

可以說,日本二戰時的喪心病狂,既是偶然也有必然。是經濟危機這場“天降橫禍”讓日本不得不艱難應對,也是軍國主義的延續與發展讓日本成為掠奪者。有時候有野心是好事,但即使是為了滿足自己,也不應該去傷害別人。


鄧海春


日本當年在發動侵華戰爭初始的時候,曾經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打算三步完成侵佔亞洲的野心,第一步就是戰領朝鮮和臺灣,打開侵虐中國的大門,第二步緊接著就是攻打中國,最後一步就是擴張佔領東南亞,主要是為了爭奪當時的石油資源,看看這路線就知道日本當年的野心有多大了,所以至今都對中國野心勃勃啊,生來那麼個小地方,天天地震就算了,還沒什麼資源,自然對中國何時何地都垂涎三尺!

此次計劃中,自然中國是核心,但是佔領中國還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野心,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采出石油,所以後期的太平洋戰爭,日本是想爭奪和佔領美國在印尼和菲律賓的油田,為自己爭取資源,但是小日本低估了美國的實力,本來想在亞洲建立一個防禦圈,但是中日戰爭陷入了持久戰,日軍一時難以從中國撤出來,歐洲戰場形勢緊張,東南亞無人顧忌,所以日軍以為這是個好機會。

最開始的時候美國對日本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日軍侵入越南後,美國的利益受到牽連,而且日軍的事態咄咄逼人,為了保證石油的供應這才發動了天平洋戰爭,本想先發制人,沒想到徹底惹怒了美國,美軍的參與這才開始逐漸扭轉了二戰的局勢。

不得不說這一時期的日軍真的很強悍,侵佔了大半個中國,還有印度,印尼以及東南亞,即便現在的日本想要發展成為一個強國,他們窄小的國土是無法承擔的,所以對外擴張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如今的世界各國都不再是願意仍任宰割的羔羊了,我們都追求的是和平民主,各國應該平等相處,侵虐別國,搶奪別國資源始終是不可取的行為!


士兵FF


日本有野心,是因為日本國土面積太小,而且有些地區還是火山,為了過去更多的土地和資源,日本一直惦記我國東北地區,奈何古代中國國力強盛,日本有心無力,只能蝸居在自己的那片小道上。甲午海戰前日本從歐洲國家勒緊褲腰帶也要買戰艦,反觀當時中國除了購進少量的鐵甲艦,炮彈基本都是教練彈。即便日本海軍已經強於中國海軍了,日本還是比較謹慎,如果日本海軍戰敗,日本國民將沉入海底。但日本是一個賦予冒險的國家,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日本憑著賭博的精神贏了。1904年日本為了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與俄國發生日俄戰爭,結果日本又贏了。嚐到了甜頭的日本為了侵略戰爭繼續下去,為了獲得更多的石油,不惜代價對美國動手,以為幸運之神會再次眷顧這個瘋狂帝國,在1941年底襲擊了美國珍珠港,史稱“珍珠港事件”。但這一次日本的運氣沒有那麼好了,連幸運之神都看不下去日本的反人類的侵略戰爭,美國的參戰,加速了日本帝國的覆滅。





閆sir漫聊


二戰中日本對其他國家侵略都是蓄謀已久的,這其實是日本歷史發展的必然出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是以資源的開發為基礎的發展重工業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過程。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國內經濟迅速發展,並且迅速跟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步伐,但日本島國資源貧乏很快成為其發展的瓶頸了,所以在20世紀初,甚至更早時候日本就對地大物博的中國資源垂涎,這也是中日甲午之戰發生的根本原因。日本要發生勢必不可能永遠呆在中國的陰影下,而之後的侵華戰爭則完全是出於其發展的空間考慮為了發展壯大,即使沒有世界經濟危機,中國沒有發展壯大,侵華戰爭還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經濟危機為這次戰爭提供了一次契機。


蹲在巴黎街頭唱忐忑


從倒戈幕府,還政天皇時起就註定了日本軍人政府的性質。而這一性質也決定了日本有很強的對外侵略的本質,而軍人政府最大的弊病就在以下克上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府權力。


日本著名啟蒙教育家福澤諭吉在研究中國古代史的時候發現一般東西對峙的時候都是西邊贏,南北對峙的時候一般是北方贏,所以日本的一派政客就制定了先攻打朝鮮,然後再吞東北,吞完東北再攻佔華北。攻佔華北之後再向南進攻一統中國的“大陸政策”,而這一模式也是滿清滅亡明朝的招式,日本也想套用這一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中國差一點就被這個模式滅國了。

日本分為陸軍和海軍兩派,海軍主張嚴格按大陸政策慢慢蠶食中國,而陸軍表示要趁中國羸弱快速攻佔中國,而日本政府則對海軍的主張更為感興趣。而陸軍則對海軍這一主張很不滿,所以在1931年陸軍在沒有在日本政府授權的情況下私自攻佔東北,而且日本當時不同意攻佔東北,奈何在錚錚鐵骨張大帥的英明領導下,東北軍幾乎沒有抵抗下就拱手將東北讓給日本人,所以日本政府就默許了陸軍這一做法。



而有了這一次經驗之後陸軍愈發狂妄,甚至在1936年不滿海軍領導的內閣的政策,於是發動軍事政變。從那以後日本就一改往日穩健的常態,在陸軍政策思想指導下瘋狂對外進行軍事擴張,所以具體開始是日本陸軍野心勃勃。因為按照日本大本營的計劃,1937年還是在華北消磨中國軍隊,但是陸軍突然就發動了7.7事變,就這樣中日兩國的命運在1937年開始發生了變換,日本最終以戰敗為陸軍的侵略野心買單。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不用管它!來了朋友有好來了白狼有獵槍


中醫康復針灸師


首先是軍事上的膨脹,導致野心上的膨脹,還有是日本人的好戰思維作祟,日本是海島國家,海嘯地震頻發,不安於現狀,妄想以軍事擴張走殖民主義道路。


SUE


你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發展起來了,你的國家也有野心,也野心勃勃


行雲流水19630309


妄圖稱霸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