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送禮背後的“生意經”,有人靠收禮過得越來越好,你中了嗎?

雖然說,近些年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好,然而生活壓力也隨之陡增,出了衣食住行等硬性支出越來越貴之外,還有一些“額外費用”讓農民叫苦不迭,其中之一便是“份子錢”。

農村送禮背後的“生意經”,有人靠收禮過得越來越好,你中了嗎?

用一個貼切的詞形容送禮時的感受,那邊是“不想卻又不得不”。送禮習俗由來已久,在過去是互幫互助的一種體現,然而發展到現在,卻逐漸“失了真”“變了味”。

現在的很多人完全把收份子錢當成了“一門生意”,更加註重其背後的經濟效益,有的人為了多收些份子錢,大事小事必擺宴席,宴請四方好友賓客前來慶祝,美其名曰,前來坐坐,樂呵樂呵,然而背後的實質,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

農村送禮背後的“生意經”,有人靠收禮過得越來越好,你中了嗎?

從地域來看,這種風氣,農村要比城市嚴重的多。究其原因,農村畢竟是熟人社會,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有些人情更抹不開推不掉,如果送禮別人都去自己不去,那麼必定會得罪人,最後甚至還會被孤立被恥笑,因此很多農民坦言,“生日禮”“壓歲錢”“入學禮”“升學禮”“成人禮”,大禮小禮滾滾而來,人情如滔滔江水一波接一波。有的農民一年辛辛苦苦賺了兩三萬元,光送禮至少都得送去一般左右。

就目前情況來看,當前農村送禮風俗呈現兩個特點:

農村送禮背後的“生意經”,有人靠收禮過得越來越好,你中了嗎?

特點一:禮多。比如說當前除了結婚、白事需要送禮之外,就拿一個孩子來說,從出生開始,大大小小的禮就迎面而來了,“報喜禮”、“三日面”、“滿月酒”、“百日慶”等等,再比如,農村建房子,開工禮、建成禮、喬遷禮,等等。有的時候不僅要送禮,還得抽空去幫忙。

農村送禮背後的“生意經”,有人靠收禮過得越來越好,你中了嗎?

特點二:禮貴。記得小時候送禮,基本上都送的是床單、被套之類的日用品和糧食之類的東西,然而近些年,送禮幾乎清一色的成了禮金,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幾十元,然而這兩年,禮金越來越高,過一年漲一個價,就像商品一樣,現在在我們這,100元已經是最低檔次,一般送禮都得200元起步。

其實,在禮越來越多,越來越貴的背後,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生意經,有的人甚至靠著收份子錢日子越過越好。

農村送禮背後的“生意經”,有人靠收禮過得越來越好,你中了嗎?

比如說,我們村子的一位,家裡有位70歲的老人,每年都要給老人過壽,每次過壽,還逐家逐戶邀請前去坐坐,大傢伙的心理很有怨言。

去吧,又不能空手而去,別人送禮,自己肯定要送。如果不去吧,都是一個村子的,肯定會得罪人,兩頭都難做,很多人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去了,表面樂呵呵的,心裡早就罵娘了。

農村送禮背後的“生意經”,有人靠收禮過得越來越好,你中了嗎?

一次下來,一人一百,每年都能受好幾千。當然這只是這種現象的冰山一角。

然而,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情況已經成了一個循環,未來的情況可能越來越糟。

比如說,別人結婚生孩子、搬家我都去送禮,那麼自己遇到同樣的情況也得辦,不然的話之前送出去的禮就收不回來,自己未免會遭受損失。在這種心理驅使下,現在要送的禮也越來越多,農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雖然說,人人都知道,禮重不好,然而卻沒法改變。很多人都知其危害,卻仍沒辦法獨善其身。

​土地改革催生農村賺錢新項目,點擊“瞭解更多”搶佔家鄉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