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型養殖業汙染的問題,農村養殖業受到打擊,未來農村養殖何去何從?

瑤下農村


青山綠水引發的環保風暴是不分行業和地域的。不管是養殖業,還是化工業、紙業等,都是治理對象。不管是小型養殖,還是中型養殖,乃至大型養殖,都存在汙染問題,都是治理對象,不是環保只針對小型養殖。另外,我國的養殖業基本上處於農村,不存在只打擊農村養殖業,不打擊城市養殖業的情況,事實上城市養殖業管理的更嚴格,基本上取締的差不多了。

不少從事養殖的人覺得憋氣,過去養殖沒有汙染,怎麼現在就有汙染了。這是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同時未從客觀角度看現代養殖業和過去養殖的區別。首先,過去行的事,不代表現在就行,社會在發展,不與時俱進就會落後,落後就會慢慢被邊緣化。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現在的老百姓對於居住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你不改變,周邊的老百姓就會反對,結果就是你不能繼續養下去。其次,過去養殖量要比現在小很多,加上過去養殖不使用飼料,因而對於環境的汙染很小。現在飼料中含有重金屬、抗生素(2020年底全面禁用)、高蛋白等,對於土壤、空氣等有著一定的汙染。所以,抓養殖行業的環保,源頭減排很重要。

所以,未來的養殖業,只要你想繼續幹下去,能夠可持續發展,你就必須符合環保的要求,如果你承擔不了新產生的成本,退出市場是最好的選擇。未來,隨著環保意識的進一步覺醒,環保對養殖業的要求只會更高,那種認為環保會放鬆的僥倖心理要不得,會把你帶動溝裡,摔的鼻青臉腫。


畜牧大集網


我自己是搞養殖的,說句實在話,小型養殖業並沒有造成多大環境的汙染。小型養殖規模並不大,這些牲畜的糞尿有些經過發酵腐熟變成了非常好的有機肥,有些則用來生產製作沼氣,哪裡會存在那麼多的汙染?倒是未來農村的養殖業發展確實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接下來我們就探討下。


就拿我們農村養羊業來說,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缺少優良品種,羊舍簡陋,設備落後,飼養管理比較粗放,農村養殖戶的科學文化水平較低,觀念非常落後,消息不靈通,難以對先進實用科學技術進行推廣,這些問題是制約農區養羊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解決了這些問題,未來農村養殖業前途一片光明。

以後的養羊業規模化、集約化是肉羊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規模化養殖才能提高經濟效益。但規模化、集約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發展的過程,在短期之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就目前農村養殖的情況來看,搞規模化、集約化養殖,還是處於遙遙無期的狀態。


我國雖然有比較好的發展養殖業的優勢,但是缺少優良品種。就比如養羊業,在我們北方地區比較好的綿羊品種也只有小尾寒羊這一種。其餘的綿羊品種基本上都是單產單羔,並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培育早熟高產多胎的優良羊種,也為未來農村養殖業指了條明路。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事肉產品深加工。到真正達到規模化、集約化那一天,我們除了給養殖場打工之外,還可開辦小型肉產品加工廠。只要有較先進的技術和較完善的設備,就不愁賺不到錢。


最後總結:小型養殖業並不會帶來多少汙染,牲畜糞尿大多數早已經變廢為寶,並不像提主說的那樣對環境有多大汙染。至於以後的農村養殖業肯定會朝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但這條路還很漫長,一時半會肯定實現不了


西北郭郭


開國領袖毛主席說過,“一頭豬就是一個小型有機化肥廠”。

養豬是其實是零汙染、綠色環保的項目。 養豬產生的豬糞是可降解的、優良的肥料,不僅肥力大,而且能改良土壤(土壤的成分為礦物質、有機物、空氣、水,有機物又叫腐殖質,是由動植物和動物糞便腐爛而成,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重要物質。),避免長期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美國的很多農場因為只使用化肥,土壤被破壞,每隔一段時間要停止種植農作物,讓土地休息,來保證土地肥力。中國的土地種植農作物幾千年,也不需要土地休養制度,讓國外農業專家驚訝。原因就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業肥料使用的是發酵的農作物秸稈、發酵的人畜糞便。

養豬存在的是衛生問題,而基本沒有環保問題。豬糞氣味難聞,而且容易吸引滋生蚊蠅,容易傳播疾病,但這是可以通過衛生防疫來解決的。養豬的衛生問題,應有衛生部門、畜牧部門來處理,這不是環保部門的事情,環保局不該越權來插手。更不該誣陷養豬業,給養豬扣上汙染環境的罪名。 養豬場應該在衛生部門、畜牧部門監督下,建在遠離居民區、遠離水源的地方,搞好衛生防疫工作。同時養豬場的糞便,在地方政府的安排下,全部用於農田施肥,來減少化肥用量。減少化肥用量,可以減少化肥生產,減少化肥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汙染,節約化工原料、礦產資源,也是對環保工作大有好處的。

(毛澤東主席說過“一頭豬就是一個小型有機化肥廠”出處見本文評論)


與狼共舞0110131421


小型養殖業汙染的問題到目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未來我們農村還可以繼續養殖的。

前段時間由於環保問題專家們禁止了散養戶禁止養豬,甚至那些雞鴨鵝都不讓養,還有各部分地區拆遷,為了完善的做好拆遷工作當時也是不讓養殖的,因此在農村許多養殖戶們也沒有在養殖,都選擇了另改它業。



這一養殖的禁止面臨的壞處也是非常的多,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生豬問題,由於禁止散養戶養豬的原因,市場上的生豬越來越稀缺,豬肉的空缺程度遠遠達不到目標,使得最近這一段時間生豬的價格上漲非常快,不少地區突破的16元一斤,還有最近的豬肉價格也正在猛漲當中,達到了35元一斤的高價,真的是令人們不敢高攀啊。

也就因為這樣農村的養殖戶們受到了打擊,許多養殖戶們都決定不再進行養豬了,換了其他的方式生存,不過還好,這一段時間專家們已經解除了對於散養戶養殖的禁止,哪怕你只有一頭家禽以及牲畜也是可以養殖的,最近這一段時間國家也在大力倡導鼓勵農村的散養戶養豬,福利待遇也是非常的好,生豬的價格也高的可觀。



由於生豬價格遲遲不下跌的原因,使得我們這些養殖戶們大量的迴歸到養殖行業當中,不少人也已經開始對生豬進行了復養,現在生豬市場迴歸正常只是時間的問題。

農村當時受到的打擊在此次的鼓勵下也慢慢的迴歸正常,相信過不了多久將會繼續有很多的養殖戶們迴歸到養殖行業當中,為了我們過年能夠吃到低價的豬肉,我們還是要感謝這些辛勤勞動的養殖戶們。


所以說,我們這些養殖戶們現在還可以繼續養殖,並不是真的沒有路可走,況且現在福利待遇有那麼的好,國家也正在大力倡導養殖戶們迴歸養殖,哪有什麼比這更加誘人的呢。


農村豬世紀


2018年最引人注意的話題是對環境保護的一個整體整治,在環境保護局勢上對汙染源頭重拳出擊,治理環境的決心是空前絕後的,上級環保部門對環境保護的督查、巡查越來越嚴格,對於造紙廠、印染廠、水泥廠、礦山、鋼鐵企業、玻璃廠等一些化工高汙染企業進行嚴厲的查處,對眾多的環評不達標企業或者工廠進行關停或者限制生產。

現在環保政策這麼嚴格,我們該怎麼創業呢,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如果你心裡沒有方向,或者感覺不靠譜,說明你在某一些領域的積累經驗還是不夠的,有些人非常不適合創業,因為比較悲觀,因為創業的過程就像打遊戲通關一樣非常的殘酷,每天面臨的可能都是焦頭爛額的眾多問題,對於創業人的個人要求、素質是極高的,比如你特別能吃苦耐勞,但是創業不一定能成功。

其實創業和你的年齡關係不是很大,但是跟你以前的經歷、閱歷有很大的關係,創業者一定要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因為創業大家都知道很難,如果你在這個領域沒有這個能力,而且不是很懂,你很難在這個領域夠脫穎而出,社會的競爭是非常殘酷,特別是近些年,錢真的是越來越難掙,而且也倒閉了好多家創業型公司,創業這條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走的,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量力而行,因為我們作為農民的孩子是輸不起的,我們一定要穩紮穩打。

在農村這種環境下選擇創業項目,一本都會選擇種植業或者是養殖業,但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容易受到市場行情和不可控的因素影響比較大,風險也很大,畜牧業也成為了一個環境汙染、尤其水汙染的一個重要源頭,治理工作也是刻不容緩,國家為了維護青山綠水,近些年對養殖業的環境管理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很多地方也劃分了禁養區、限養區。很多地方的養殖場因為環評不達標的關係被要求必須搬遷或者是關閉。

環境保護的整治讓很多的中小型養殖戶集中退出了養殖舞臺,而規模化養殖場,有資金優勢和先進的環保理念,而佔據了養殖市場,所以,建議中小型養殖戶們,一定要改變養殖方式,採用家庭牧場的方式進行養殖,把汙染物變成可利用的肥料,這樣才能立足養殖業,農民朋友們,我們只有改變養殖方式,改變思想觀念,把汙染物變成可利用的肥料,不要違反環保政策,這樣我們才能有出路。

嚴抓環保必然是經濟發展的必要的一個發展趨勢。我們看一看那些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都是先以環境汙染為代價,提升國內的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水平,追求高速發展,後期反過頭來,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治理環境。所以,環境治理是大勢所趨。

今天對於環保這個話題,我們就先聊到這裡,朋友們如果有好的建議或者是想法,可以在評論區進行交流。





農村波爾山


農村養殖業相比規模化養殖,反而更容易解決糞汙汙染問題。

最好的方式就是糞汙還田,種養結合。


因為農村養殖業規模較小,產生的糞汙量也有限,完全可以建設一個集糞池,然後待莊稼需要時進行集中灌溉。

經過發酵的糞便不容易燒傷莊稼,未經發酵的糞汙需要與水稀釋後灌溉。



在國外,已經形成了糞汙收集、儲存、運輸、施肥一條龍的服務,豬場只負責存糞,有車輛專門負責運輸送糞,有車輛專門負責在土地裡噴灑施肥。國內的養殖戶未來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所以農村養殖業環保不是大問題,只要解決了糞汙還田就可以了,而糞汙還田也不難,關鍵是你願不願意這麼做。



防非復養


農村癌症病人越來越多!這和農村汙染問題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汙染必須要抓!

但抓汙染和農村養殖一點都不矛盾。看起來當下農村養殖確實受到了影響,但這只是十月懷胎的陣痛,它最後誕生的一定是符合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的優良品種。

目前,資本巨頭紛紛佈局全國的大型養豬基地,大有將中小型養豬企業一舉吃掉之勢。其實,無論從哪方面論證,中小型養豬企業的生命力都是非常強的,未來的養殖必須走整體大,單體中小的模式,才是出路!也就是說,這些大型企業集團只有和中小型養殖企業有機結合才可能做強做大,因為這是中國的國情,可以大致分析一下:

第一,中國有農村人口眾多的特點

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廣大農村人口在養殖的第一線如果分不到一杯羹,國家政策不會允許的!

第二,企業經營的需要

企業不是龐大才是強!真正的強大是總量大而單體要適宜,這樣的企業才抗風險能力強,隨時可以調整瞬息萬變的市場情況。就像目前十萬頭豬場淪陷的情況就是大型養殖場的弊端。農村單體養殖業的規模就正好符合這種需求,所以,大企業與單體農村養殖業聯手會成為方向。

第三,生態經濟的需要

真正的大型養殖企業會存在糞便,汙水處理的難點。雖然,工業化處置方法很多,但再好的方法都不如就地消化,而就地消化最好的模式就是種養魚一體化發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加工成本和運輸成本!養殖場的糞便直接做有機肥就地用在耕種上,廢水就地簡單處置,一邊養魚,養生態飼料,一邊作為農作物的灌溉用水。養殖,種植就地配套模式,散養抱團發展,各種環保設施統一協調,下圖綠色區域為淨化水集中蓄水池,水池上面可以建各種環保設備,方框部分發展散養戶,而外圍直接是種植土地,並形成灌溉渠網絡。這種模式足以和大型養殖場抗衡。

因此,未來農村養殖一定前途光明。但是必須在當地政府的統一規劃下進行,而且政府應該在公用環保設施上應該主動事先佈局,讓散戶拎包入住最好!這樣的形成合力的種養體系才魅力無窮!


廢棄物資源利用


我國農村幾千年來就有養豬的傳統,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毛主席的人民公社,集體生產大隊,為了提高糧食產量,號召每戶家庭養豬,用豬糞尿作為大田的肥料來提高糧食產量,那時候的養豬純粹是為了糧食的高產服務的,具體做法是,每個家庭買回來一口大缸,後來建為水泥池,讓豬糞尿流入缸或池內,待豬糞尿滿了後,挑到生產大隊建好的大糞池內進行腐爛發酵,然後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把腐爛好的農家肥運送到需要的大地上,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環境循環,人,畜吃下去的糧食,排出來的糞便通過腐爛再回歸大地,這個幾千年流轉下來的自然生態方法怎麼到現在就變成環境汙染了呢?


用戶99318239155


農村的小養殖戶,散養戶如果說有前途那是糊弄人的。因汙染的問題強調農村的養殖戶沒有前途,也是不切實際的。有多少人生活在農村,有多少人,只是剛剛擺脫了溫飽。而這些人大部份都是靠種植,養殖生存的。他們搞養殖是佔據了有飼草,飼料場地的有利條件。你不准他們搞養殖,並斷了他們的路,那你能叫他們做什麼呢?在我們當地,政府對大型養殖場和養殖企業是有補貼的。對小養殖場戶和散養戶是不補貼的,說散養戶小養戶汙染了環境,那是要有根據的。以我們地區來講,不富也不十分的窮。幾乎每戶不是喂得有牛羊雞,就是喂得有豬。產生的糞便都是還了田地和放在了果樹的根部的,有些種植戶還要花錢買農家糞的,那裡汙染了環境。正因為有這些好處,種植林果的有收穫,種糧食的覺得土壤不十分的板結了。所以他們該養還得養,該喂得喂,這不是終結。


用戶101826049664


農村的散養是保證藏畜於民,用於大規模養殖場出現疫情時的替代。目前來看想改善農村的養殖環境必須要集中分區,建成生態養殖園區。比如分成禽區,牲畜區等,糞便流入沼氣池,沼氣進農戶,沼液稀釋後澆地。這樣一來整個環境改善,生態系統建立將會根本解決掉農村的環境問題。並會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如果可能政府出面解決土地問題,有技術的養殖戶入駐。便於集中管理一舉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