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兵”故事的背後:淡泊名利 踐行初心

“百歲老兵”故事的背後:淡泊名利 踐行初心

穿上軍裝,他是渡江“敢死隊”中的一員,是槍林彈雨中走出的戰士。搶佔渡口,攻敵堡壘,衝鋒在大軍陣前,為民族安危捨身取義。

脫下軍裝,他是新中國水利建設的“功臣”。修建碧山,牢築堤壩,奮鬥在工程一線,為國家的富強之路鋪牢基石。

這一系列令人為之觸動的經歷,早已是百歲老兵陳訓楊生命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陳訓楊——這個讓絕大多數人都感到陌生的名字,屬於一個生活在江西省高安市大城鎮洲上村的百歲老人。

誰又能想到,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老人,卻是一位曾身經百戰的老兵,先後參加過渡江戰役、西南戰役、抗美援朝等戰役戰鬥,在“渡江戰役”“解放江山”等戰鬥中,榮立一等戰功二次,三等戰功一次,獲得的光榮稱號有“水上英雄”、“行軍模範”……

然而在此後六十餘年,這位百歲老兵的過往經歷卻被他本人深埋於回憶之中,不為人知,甚至連他的親孫子陳傳球都不曾知曉老人的事蹟。直到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進行退役軍人統計時,他的豐功偉績才走向了大眾的視野。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老人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在一次又一次慘烈的戰爭中差點失去生命。傷痛、流血、家人離散等重重磨難,從未動搖他內心深處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與熱愛。在返鄉復員後,本可憑藉烙印著鮮血的赫赫戰功,換取眾人的尊敬與愛戴,但他卻將這段榮耀的過往藏於心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既未向組織表過功,亦不曾在閒暇時對子孫談及過往,甚至在傷病復發,承受左眼摘除的不幸時,心中所銘記的道理依舊是不給國家增添一絲負擔。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這樣一位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安危、社會安定緊密聯結在一起的百歲老人,縱使解甲歸田,依舊不忘初心,時刻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山不爭高自成峰,鑄於這位老兵靈魂深處的高風亮節與赤子情懷,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樹起了一面榜樣的旗幟。

和平年代,能夠展現共產黨員風骨的最好途徑,莫過於在歷經重重風雨考驗的同時,堅定矢志不渝的信念。生活中總有著更崇高的精神境界值得我們為之感觸,為之追求,乃至犧牲。這位百歲老兵無疑就是將這種信念與精神熔入了生命的老一輩革命英雄。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回首這位期頤英雄的漫漫人生路:拼搏在戰場上,以一份風雨不動安如山的信念,肩負著救國救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歸隱於田園中,以一份人到無求品自高的情懷,踐行著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的黨員初心。陳訓楊老人是人民的英雄,是時代的楷模,是革命道路上一座樸實巍峨的豐碑。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他的事蹟和貢獻也將在歷史的篇章中留下絢爛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