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企劳务派遣14年,公司现转劳务外包,该怎么办?

老李69839


劳务转外包,该怎么办?凉拌。这是央企(还有地方国企)大面积的用工模式的转型,一个小小的劳务工能螳臂当车吗?这是企业在应对上级规范劳务派遣制整顿工作中的“变相逃避”策略,与员工无关,个人无力扭转

作为员工,还是思考一下,要么大胆跳槽,要么追求转正,要么随遇而安。

企业正在大面积“逃避”劳务派遣制整顿,有的企业都是几万几十万人,从劳务派遣转业务外包。很多人都像题主一样反复质问:我们干得好好的,怎么被转成了业务外包工了。其实,这是用工模式转型大潮,与员工个体无关,就像《三体》中的名言;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劳务派遣制转业务外包制,这是企业逃避整顿的集体对策。

当年,国企用工是受到定员定岗定编定资“四定”限制的。国企要用人,上级不给人头指标,也不给工资指标,怎么办?上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进了劳务派遣制度,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国企的用工难,也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劳务派遣模式从西方引进后,对国内劳动者不是一项“好模式”,因为普通劳动者喜欢稳定的工作,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但是劳务派遣模式就是来剥夺这两个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所以,刚开始并没有得到大量应用。

刚开始,上级对劳务派遣制管理是严格的,出发点是保护劳动者的。但是,被一些企业给用坏了,到2000年后,大量企业疯狂使用劳务派遣工,造成了很大的群体问题。

主要是触犯了三个问题:

一是数量上太庞大。超过了上级规定不能超过10%的规定。

二是岗位上太混乱。劳务工只能用于三性岗位,不能用于管理和关键岗位,但是,企业早就用滥了,什么岗位也用。

三是不执行同工同酬。企业用劳务工就是为了省钱省心省力,根本做不到同工同酬,劳务工的薪酬只有正式工的三分之一左右。

2016年,上级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制,2017年1月之前要整改完毕,进行整顿。

于是各大企业都开始想对策,要么把劳务工转成正式工;要么把劳务工转成业务外包工。企业都不想把劳务工转为正式工,于是都采取了一个逃避策略,干脆转成业务外包工吧。

第二,劳务派遣制转为业务外包制,对劳动者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劳务派遣制,是用劳务(“人”);业务外包制,是用业务(不是用“人”)。劳务派遣转业务外包制,劳动者连“人”都当不成了。这是用工模式的倒退。

劳务派遣制的本质,就是企业用人,但不是用自己人,而是让你与劳务公司签劳动合同,然后把你派驻到企业工作。你是劳务公司的人,不是企业的人,企业支付给劳务公司劳务费,劳务公司把劳务费转发给你当工资。但企业与你还是比较密切,就是用人之间的关系。

业务外包制的本质,就是企业不用“人”。企业把整个业务外包给外包公司,其中包含了这个业务量中需要多少人工。具体用多少人,由外包公司自己定。对企业来说,干活的这群人,只是一个“业务中的一部分工作量”。

第三,作为劳动者,你应该怎么办呢?

基本没有任何办法,企业都是整建制操作的,都是批量操作的。也就是说,你们这一群人统统从劳务工转为外包工。你可以不接受,拿一点补偿金走人。你接受,那么就去与外包公司签合同吧。反正对企业来说,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我用人但不想多花钱,也不想多操心,转成业务外包,更省心了。

作为劳动者,只有三条路:

一是你实在忍受不了,你有本事,就可以跳槽。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劳务工都是一线操作人员,市场上也就是这个价位,你跳槽到哪里去呢?还不如央企这么稳妥呢?至少社保还给你们上着。如果跳槽到私企,也许待遇不如央企呢。

二是你继续留着,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呗。刚才说了,其实两者之间,也是换汤不换药,你该干什么干什么。该拿多少钱就拿多少钱。这一点央企做的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大起大落。尽管只是一个身份变了,但你的收入和岗位,不会有什么变化。

三是你努力工作,关键是锻炼自己的技术。一方面,你的技术很过硬,有机会可以转为正式工,另一方面,你有过硬的技术,即使你跳槽到其他企业,也有谋求更好的岗位和更高的工资。这也许才是正路子吧。


职场火锅


劳务转外包,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劳动者本身。许多企业用工形式复杂,央企用工形式转型,也是受形势政策所驱。

我们知道,劳务派遣是派遣的人,而劳务外包包的是业务。劳务派遣转劳务外包,更难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是一名保洁,她也是劳务派遣工,现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保洁员,她是经劳务派遣公司招聘通过,劳务公司与互联网公司达成协议,将她派遣到互联网公司工作,她的工资是互联网公司先转给劳务派遣公司,然后劳务派遣公司再发给她。还好这家劳务派遣公司给劳动者缴纳社保,也算是良心派遣公司了。
所谓的劳务外包,就是将一部分业务包出去。比如:我大学同学的单位,就是将单位食堂外包给一家餐饮公司,他们按合同给餐饮公司支付总费用,至于食堂的员工人数以及薪酬都由外包公司负责。这对他们单位来说,也省时省力;对外包公司来说,也可以赚一笔。

一般,劳务工都是学历较低,没有一技之长的体力劳动者。遇到劳务派遣转劳务外包,该怎么做,也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做决定。

1、有能力的劳务工可以选择重新找工作,如果下一份工作待遇还不错,可以提出辞职。

2、一些基础岗位也需要有技术的人,如果有一技之长,努力钻研自己的技术,一些技术岗位工资不会很低,拿技术吃饭。

3、对于能力有限,自身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可以先继续干着。毕竟在央企工作了14年,一般,央企外包工比私企的强一点。

因此,如果能做正式工,尽量不要做劳务工。遇到用工模式转型,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决定。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和讨论,喜欢记得关注我。

小可职场日记


派遣转外包,目前来说是一个法律空白。根据现有的对策,我们只能要求派遣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给我们相应的补偿金。

补偿金的标准,一般是按照你工作的年份,乘以月平均工资。如果你的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那就用5000乘以13,也就是65,000元。

派遣公司不给补偿怎么办呢?那当然是找劳动仲裁部门。

实际上,想要补上一个法律的漏洞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法律不是说马上就能改,他要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说,与其去讨论形而上的东西,不如我们争取一点属于我们的现实的利益。


梦里澜涛


这是同工同酬最大的讽刺


山楂树38049376


这种用工形式的变化受形势所驱,不是个人能够掌握和改变的事情,面对这种局面,当前的工作量、工作形式、劳务薪酬能满足自身需要那么就干下去;如果不能满足赚钱的路很多,哪怕送快递、送外卖月薪也都很可观。

结合题主的问题,我简单说一下当前用工形式转变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有类似情况的人能够有所帮助。

当前用工形式转变的原因。

随着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改革,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各项机构大幅度精简,国有企业的用工方式不断规范。最直接的一些表现就是在劳务派遣上,随着制度的规范,生产力的发展,劳务用工的人数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而一些非主流业务工作,和一些普遍性工作全部使用劳务外包形式,则是一种发展趋势,毕竟不受人员编制数量限制能解决很多固有问题。所以,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逐渐取缔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所以题主的境遇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劳务外包形式的优劣。

从企业用工角度来说,基本上与劳务派遣没什么区别,用人单位依旧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出了什么问题用人单位也不需要承担额外的费用,这是属于一种购买劳务的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成果。要求一天生产300个元件,生产280个都可以不给工资。所以,对效率的提升很有推动力。但对于员工来说,劳务外包并非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没有五险一金可以拿,相应月度收入按劳务薪酬扣税,比例相对较高。所以,相比于以前的劳务派遣薪酬要更低一些。所以,劳务外包这种方式对于单位来说是个不错的事情,而对于员工来说则没有那么好。

对于这种情况的解决方式。

我一直认为劳动者付出相应的劳动力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认为报酬和工作量不成正比,该走就走。当前社会发展速度极快,各种产业的变现能力都很强。即便是没有一技之长,只要肯吃苦薪酬待遇不会差了。我生活在一个二线城市,这里一个中档饭店的服务员月收入6K以上,快递、外卖小哥月收入8K以上,比许多上班族白领的工资都要高。

所以,对薪酬不满意换个职业就行了,别一味顾及自己的沉没成本和过往付出,看不到出路依旧耗下去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也不必一味的去抱怨,这是发展趋势的问题,个人无力解决。


办公室锦囊


如果你没什么想法,只是想混混时间,那么你什么都不用做,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到退休。如果你想有个更精彩的人生,建议辞职。


丁香花


建议成立一个劳务派遣,外包工总联盟与这些无耻的用工单位和组织对抗,维护广大包身工权益


轮回的季风


强力要求取销劳务公司


手机用户52357876356


凉拌


亚星集中空调


劳动法再次证明是个法律思维逻辑的笑话。

央企 国企 大型合资企业都是自定规章制度比劳动法好用还受劳动法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