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作为家长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卖掉房子提供高等级的教育,一个是选择现有的普通教育,你会怎么选?

教育这回事儿


首先我觉得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就是:提供高等级的教育不是必然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提供普通的教育也未必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第一,名校名师不是孩子成才的必然因素。

先举一个例子吧。

叔叔家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举家搬到一个学区房,上了市里最好的小学,两个大人加上老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可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因为家长上班远,没有多余的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同时觉得只要上了好学校,学习好就是必然结果,家长可以更省心,其实不是这样的。

名校名师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不是孩子成功的必然因素,更不是决定性因素。

有名校名师的辅助,加上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培养,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才更有助于孩子成才。

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很多弯路要走,苦难要经历,家长总有几次头大的事情陪着孩子度过,不要指望着有什么地方,孩子可以只身进去,出来就是人才。

一个人的成才成功需要的条件是综合性的,有智力因素,有家校共建,有种种机遇,我理解家长期待孩子成才的期望,但想法归想法,一切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孩子的培养也是,不是单单一厢情愿提供好的教育机会就行了。

第二,对孩子的教育永远要量力而行。

很多家长现在都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钱花到位了,孩子就能学好了;认为家长可以牺牲自己,住小房子,节衣缩食,省下来钱供孩子受好的教育,孩子才能成功,相反,孩子不成才主要是自己没有提供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都知道好的教育条件当然很好,但是真的要卖掉房子去接受好的教育吗?

一是心态容易失衡。

卖掉房子去接受所谓好的教育,家长的压力必然很大,孩子也会有压力,一旦出现任何闪失,患得患失的心态就会崩溃,反倒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家人会经常用自己的辛苦绑架孩子,用自己的不容易去让孩子懂事,这种做法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产生不健康的情绪,会懊悔、自责,一个无法拥有健康心理的孩子,哪怕学习成绩再好也无济于事。

二是教育上攀比最终伤害的都是自己。

当卖掉房子去接受所谓好的教育,证明现在的家庭经济实力距离这种教育还有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进入学校后,会发现比起很轻松地上这种学校的家庭,在各方面也会有差距,吃的穿的还算其次,你会发现,孩子们一放假就会出国学习,回到家还都有私教,特长活动都是很昂贵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又怎么让自己的孩子去与他们较量呢。

如果家长都是好高骛远地攀比,那么极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从而产生盲目地攀比。

还记得之前网上报道的,孩子为了攀比同学的苹果手机,逼得自己的爸爸在商场扇自己耳光,觉得自己没用,连孩子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如果对孩子的需求不加节制,无度地满足,只会培养出没有责任心的,盲目攀比的社会寄生虫。

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最起码都是经济层次差不多的孩子,一个圈子,不会让孩子有很多的不适应,或者有什么自卑的情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告诉孩子,脚踏实地,凭借自己的努力,不认命,不服输。

教育,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灌输,好的教育,更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心智,坚强不脆弱,坚持有韧劲,谦逊有自信,不服输、不怕苦,这些品质才能让孩子一辈子终身受用。

培养孩子,更多得是修炼父母,父母的心态摆正了,眼光放长远了,格局放大了,孩子自然不会差。


姐们说


我有一个较年长的朋友,去年孩子高考期间,老公脑梗死在车里了,孩子受影响没有考好。朋友办完老公的丧事,就卖了一套房子200万,供孩子去美国留学。很难用理性去分析父母心态,父母之爱重如山,可以为了孩子牺牲一切,何况是卖套房子呢?比如,我这位朋友母亲说,老公去世,影响了孩子高考,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比什么都重用。如果孩子一生受影响,自己留着房子又有什么意思呢?卖房供孩子留学,至少图个心安。

第一,凡是有经济实力承担能力的家长,一般都会为了孩子卖掉房子的。比如,北京家长,为了孩子上名校,敢于砸锅卖铁买天价学区房。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孩子智商中等偏上,上名校和不上名校,差距会很大。北京西城海淀的名校,已经把各区“尖子”拔了一边,他们的北清升学率有的高达60%,重本率至少是100%。可是在大兴通州等区,一些中学出不了一个北清。虽然与孩子智商有关,但是如果能挤进去名校,就等于上了一个保险。如果有上名校的机会,家长巴不得抓住机会,砸锅卖铁也要去啊。

第二,实际上,冷静地思考一下。要考虑孩子智商问题,如果孩子不是这块料,名校与非名校,没有什么意义。比如,我有一个朋友,花了几十万赞助费,非要挤进名校,结果这孩子也不争气,学习继续垫底,高考也是一塌糊涂。学校都不好意思说这个孩子是这个学校毕业的。你猜我朋友咋说的,钱花了就花了,至少为孩子花掉了,孩子考不好,我们家长也死心了。所以说,不同的家长不同的思想认识,简直匪夷所思。

第三,最后再上升到终极的理性辩论高度。孩子的智商高低、教育质量高低,到底有什么直接关系?高级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什么关系?普通教育就教育不出优秀的人才吗?什么是优秀人才,仅仅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吗?普通人家的孩子就不能成长为精英吗?这些问题,恐怕一辈子也辩论不清晰。

第四,如果用理性观点来分析。如果只有一套房子,孩子资质平凡,不要卖房子去上什么高级学校。如果把教育作为投资,那么,就应该论证投资性价比。如果砸锅卖铁,只是为了图自己心安,还不如把房子留给孩子呢。即使孩子留学回来,如果能力不行,恐怕连套房子也挣不出来。现在社会,虽然有什么这层那层固化,但对于普通家庭孩子来说,能上高级学校固然好,如果不能上高级学校,多学学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未必混不头来。


职场火锅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最近有两个电视剧特别火,一个是《少年派》,一个是《小欢喜》。剧情大都描述高中陪读家庭的一些日常故事。之所以很多人看了特别有共鸣,确实因为子女教育是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

这个问题,是卖掉房子提供高等级教育,还是不卖房子选择普通教育,其实取决于很多因素,没办法直接给结论。问题的核心在于孩子。

如果孩子自己自主学习动力强,排名靠前,如果有能接受高等级教育的机会,相信很多为人父母者会愿意卖掉房子,去拼搏这一次。更好的教育意味着更好的前途,哪怕只有一套房子,很多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卖掉房子,给子女去争取一个这样的机会。相信这也是国人的共性之一,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

如果孩子确实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成绩中等靠后,其实就要好好掂量一下家庭实际情况了。家里条件比较富裕的,卖掉一套房子,去读私立的机会,以后不走国内高考路线,走出国路线,也是很多富裕家庭的选择。但如果家庭条件没那么好,只有一套房子,孩子自己如果不是很上进的话,一定要慎重。先不说即使卖掉房子换来的这个接受高级教育的机会能不能让孩子真的突飞猛进,我见过不少孩子,因为家长给自己强行拔高到更优秀班级之后,因为学习上的差距,造成严重的自卑等心理问题,越学越不自信,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下,倒不如接受孩子的平庸,维持现状,不要揠苗助长了。

人成熟的三个阶段,一是接受父母的平庸,二是接受自己的平庸,三是接受孩子的平庸。平庸的人才是社会的主流,大概率。望子成龙可以,但一定不要逼孩子。

(晴溪)


孙建波


我认识的一位大姐,儿子成绩不好,考取了二本,她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于是卖了南京市区的一个大套,卖了200万,做为孩子的留学费用。她除了自住房,只余这一套,她对孩子说:“妈妈只能送你更好的教育机会,而没有别的东西留给你了。”

但几年过去,她儿子也许只多了一些人生经历。现在海归太多了,回国后的工资待遇并不高,之前网上说的一个姑娘才1300一个月,比服务生都低。南京的房价在她卖后的一年涨了一波,她卖价不合算。我觉得给孩子留套房才是更实惠的做法。

孩子考个二本,侧面反映孩子能力有限,出国留学最终还是要回到国内讨生活,钱花完了再挣套房子得多久啊?


儿时味道cc


我家就是真实案例。我们一家四口原本在南京生活的很好,但我对生活的一成不变有些厌倦,看着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也开始心烦气躁,本来聪明可爱的孩子,可在学习上总是落后,加上老师不停地反馈施压,我的心态也在逐步地改变,恰好老友一家去了美国,我知道她对孩子的教育那是专家级别的,她建议我带孩子出来,所以不顾家人的反对,毫不犹豫地卖掉了房子,现在一家四口来美国已经半年了。美国的老师非常地用心,孩子适应的还不错。小学阶段很轻松,每天下午放学后基本没有作业,不过参加了学校的曲棍球和阅读班,一个小宅男渐渐地喜欢上了运动课,回家后也会在家主动学英语。目前来看,孩子很喜欢!就是孩子爸有情绪,他不喜欢呆在这里。总叨叨着回去。老二很快就要上Preschool了,这里的人很友好,没有打架文化,所以很放心把孩子送出去上学。希望我们的付出会换来孩子美好的将来!不后悔出来!


Cherry75156114


这个问题就是给我出的啊,我今天刚刚给孩子定了学区房,不说卖房吧,也没差多少了,负债累累了,孩子说妈妈买个小点,便宜点的吧,能省点钱。但是都离学校太远,一咬牙定了这个,特近,三两分钟就进校园。但我认为值得,我姑娘儿现在学习还可以,班级前三。我并不认为,学的好就给买学区房,也不同意啥智商高低的说法,这都是不定性的,谁能敢保证十年多孩子就不变啊,现在学的不好就不能逆袭啦,现在学的好,以后就不能落后了。我就和我姑娘说了,你现在学习好,不代表你以后也这样,什么都得努力付出才行。我买学区房就是尽爸爸妈妈的责任,让你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以后妈妈爸爸不会后悔!也给你更好的学习环境!一切以你的身体健康,心情情绪为主,其次才是成绩!总之就是为了孩子拼一下,结果顺其自然!孩子努力学习,我们俩努力挣钱,一家人一起努力挺好的😄


丫丫194842656


我是选择现有普通教育的。可能是因为我比较理性,也许是比较冷血。

十多年前,我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就为他选了一所离家近的每月只收费70元的公立幼儿园 。这家幼儿园很普通,是一家特教学校(聋哑学校)开办的。孩子玩的地方都有些破旧,学习的科目也不多。

同时我的同学把他的女儿送到我们这里最有名的私人幼儿园,这家幼儿园的月收费是1300元!这家幼儿园的设置就不用说了,老师也是很多个。

十多年以后,我儿子不好好学习,只考上了一所211大学。他女儿努力学习却只考了一所艺术学院学画画。

作为家长,我是一直认为基因和自律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家长的投资起的作用并不大。我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放羊式的。只要他能够快乐,学什么都行。但是要完成作业。我甚至在他高中时支持他上网玩游戏。但是必须要限定时间。

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长远。

我认为投入重资或家庭很难负荷的力量来让孩子接受一个所谓的更高级的教育并不重要。让孩子树立良好的品质,拥有一生学习的信念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孟可的思想空间


女儿四岁,以我自己来说,不会为了学区房失去理智,我小时候是一路重点,小学初中都是第一重点,高中考了第二重点,实话实说,感觉自己不是什么天才,智商中上吧,虽然上了重点高中但学习越发吃力,大学也报考失误,上了中上等的大学,其实也是一般般。相反老公在农村没什么学习资源,但一路考上重点高中,大学考的也是中上等。所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一切都是浮云,补课毫无意义,生活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184732426


在讲我的选择之前,我先讲我的一个学生。我有一个学生,也是我同事家的孩子。他成绩优异。像这么优秀的孩子,进入我们市最好的高中的实验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去了一所私立学校—无锡的天一中学。 学校小10万的学费,加上各种游学,各种社会实践,费用不菲。但三年的高中生涯,孩子的办事能力越来越强。

我同事说,她只提供信用卡,其他的所有一切事情都是孩子自己去处理,包括今年办理好出国留学手续。

其实在我儿子考上高中之前,我也考虑过到底让孩子上普通高中还是另走蹊径。当时我面临了两个问题,一是孩子的英语一般,除了想学化学其他没啥想法。 二是经济压力太大。卖房子供孩子上私立学校也不是没考虑过,但当时正遇到国家出台最严厉的控制房价政策。二手房市场一片死灰。我想卖房也没人买。



有能力选择上私立学校的家长,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1、要看私立学校的办学方式适不适合孩子。不是说私立学校就是好的

所以如果孩子有能力并有意向上私立学校,将来肯定要出去深造,我会选择卖掉房子来供他上学。

2、选择上私立高中,家长要看好私立高中的办学方向和他们招收的学生群体

开头提到的我学生。他告诉我,天一招收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高分学生。一类是花钱买学上的学生。高分学生为学校赢声誉,花钱的学生为学校搞创收,皆大欢喜啊!

他暑假游学,出国留学办各种手续,都是和周围的学霸同学一起有商有量,互相分工合作完成的。家长基本不操心。所以环境还是很重要。

我是绿衣黄裳99,一线老师,请【关注】我,您的点赞的是对我的肯定;同时欢迎留言探讨!

绿衣黄裳99


教育可不是卖了房子去接受高等教育就能成功那么简单,原生家庭的影响让绝大多数的孩子跳不出家庭固有观念的怪圈。记得我有两个亲戚,生长在不同年代,父母都是农民,学习超棒。一个已经就在了上海,一个硕博连读。我们一起讨论过他们两个不同的家庭却有着共同的勤劳。这种勤劳不单单是早出晚归,而是做什么活都有自己的方法,事半功倍。一个善于思考的家庭培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无可厚非。

卖掉房子去接受高等教育的出发点是孩子本身的能力在哪?如果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终归打破,最终回归本位;如果孩子能力强,又急需要钱,卖掉房子也无可厚非。事实上孩子能力强的有奖学金之类的,根本不需要卖房。反正我家那俩亲戚家境一般,没有因为孩子上学而卖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