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窮人讀博士,畢業就40歲了,雖然改變了命運,大家覺得值得嗎?

蛋小殼是誘受


讀書,做學問,真正意義上的這種求學之路,很多身處其中人考慮的,並不僅僅是值得與否,更多的是一種興趣的追求。在此談談我對這方面的認識和理解。

大學畢業後在一家研究所工作,大家都知道,一些科研院所的收入基本上是按照國家事業單位的標準,與企業、做生意等的收入上是有差距的,但是是比較穩定的,正如很多人說的,餓不死,吃不飽!如果想在收入上有所提高,那你還是要去做點其他的工作還是比較妥當的,但是很多人並不會走出去到企業或者自己開公司做生意,當然是因為風險大,要吃說不清的苦了。



在單位工作了三四年,因為工作相對比較輕鬆,所以利用閒散的時間又上了碩士,還是自己做做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在工作中,經常要接待一些其他科研院所的同行,要知道在研究領域也是有很大的差別,博士和碩士有很大的差距、教授和副教授差距也不小,無論從各個方面,都是讓處在下面的人感覺有壓力、有差距的,因此在這種交往中,和很多博士或者教授級別的人交流中,他們說一些我聽不懂的專業術語,說一些我沒有接觸的東西,感覺還是差距很大的,因此覺得上個博士很有必要,所以,碩士畢業第二年我就考了博士研究生,雖然自己努力了,很享受努力的過程,但是到宿舍的當天,還是覺得有點失落的感覺,有點不想讀了,那時候我也在外面做點小生意,導師告訴我一句話,‘等你博士畢業了,你就知道博士就是博士!’



我做天然藥物化學方面的研究,放棄生意,四年的努力工作,無數個日日夜夜,我在一間實驗室裡,連續的幹了一個多月,把前期的工作都做完了,後來又在其他高校做一些病理藥理等方面的研究。期間不知道承受了多上的壓力和磨練,我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的那一刻,我覺得,博士給了我很多我在其他的工作中學不到的東西:一個是承受壓力的能力、一個是冷靜等待的耐力!我和導師說,明白了‘博士就是博士’的道理!



博士畢業我也是剛好40歲,博士並不能完全改變命運,改變更多是一種你對事物的看法和態度,可以說在那時候,收入也很一般,真的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要換工作等事情,其實最大的收穫還是一種人生的體驗。相信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可怕,最可怕的還是精神上的無力與蒼白!


瓜農之友馬博士


博士,光環耀眼,是多少學子心中的嚮往,可不知道博士心中的苦累。

我一個親戚,作為一個女孩子,讀完美國麻省雙料博士後,已經36歲,一個女孩最美好的年華已經一去不復返。雖然可以結婚,但是又怕家庭分心原因拿不到學位,所以,攻讀博士一般不會結婚。回國後工作兩年後,去了某重點大學當了教授兼任院長助理職務。卻嫁了個孩子都上了大學的男人……這其中的甘苦誰能理解。

不管男人女人,一般讀完博士後,最美好的青春基本消耗殆盡,在他們的一生裡,少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兒女情長,他們的生活簡單到課堂——圖書室——宿舍,人生幾乎一半時光這樣度過。

所以,特別是家庭條件相對差一點的孩子,研究生畢業後,一般選擇工作,除了為家庭解決經濟問題原因之外,還有其厭倦的讀書心裡,或者自己想把握一生的幸福。

人生幸福的形式很多樣式,當然讀書做研究也是之一,好好談一場戀愛,好好感受青春的美好,給父母多一些陪伴,等等,都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人生會多彩多姿,樂趣無窮。

2018年,全國有15位博士失蹤或自殺,反映出攻讀博士的極其艱辛和不易。獲得學位,卻因此失去太多的寶貴東西,卻不一定就會有一個稱心如意的未來和工作,特別是家庭。

博士如此艱難,國家應當多給予一些政策關懷,為他們未來多設置一些好的崗位環境,讓他們失衡的心裡得到些許平衡。

人生不易,博士艱辛,畢竟他們代表著各個領域的前沿人才,經濟發展離不開博士能的科學技術和創新,他們在某一種程度上代表著一定的生產力,讓博士真正得到國家和人民的極大尊重。


不一樣的法


恰好今天下午開院系教師大會,我跟我們學院的一位武漢大學畢業的博士聊起了關於博士的前途和待遇問題。

他是我們學院物流專業的老師,今年武漢大學畢業的博士,他的情況是全日制定向,讀完後回到學校,待遇和新引進的博士不一樣,不過學校是報銷一部分學費的。目前他的年收入到手是12-13W之間,有科研的壓力,但是我很佩服他,因為他是全日制定向,但是有在學校承擔了一部分的教學任務,有的人可能要說他都讀書去了,還上什麼課。其實你想想,如果你這個崗位長期沒人的話,按照學校的做法,他是支持你深造的,可是你自己心裡有底嗎,如果一個人過來接替你的位置,你回來後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所以他咬牙堅持,這一下子就是5年。

他說在武大讀博的時候,有一位女同學,跟他年紀差不多大,37歲,結婚,有一子,脫產全日制在武大攻讀博士,這位同學的愛人也在武漢的一所高校讀博士。兩口子的日子過的緊巴巴的,平時還在微信圈做微商賣點東西,那情形真是令人感嘆。不過有件事情確實很打擊他們,就是當他老公先讀出來後,發現原來想進的高校進不去了,兩人很是沮喪。

最近他們都離開了武漢,到周邊的5線城市的一所公立二本去任教了,用他們的話說從城市到鄉村,雖然工資比武漢低,可是壓力要小很多。他們也很滿意。

所以,如果下定決心讀博的話,就加油!絕對值得,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不要聽人家說的什麼只招35歲的,那是他們的眼界只有那麼窄,放眼看去,博士依然是稀缺的,即時大城市沒有合適的崗位,其他的4-5線城市很多都求賢若渴呢,待遇超出當地一般的水平,其實一想,到哪不是生活呢?


果沐之光


如果真是窮人,那肯定是值得,知道多少窮人家的子弟一生的夢想就是要讀高學歷,要走出貧窮,走出農村。

40歲才博士畢業,這很正常了,有些人一生的夢想是相信讀書才能改變命運,40歲才能通過博士考試拿到文憑,這也不算很遲了,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底氣30歲前都能考到博士的。

這裡說的是40歲才能考到博士,而不是說考的過程中什麼也做不成,也沒有說40歲以來一直只是讀書沒有做其它的事情。多少人讀研究生開始就已經談戀愛生孩子,甚至揹著孩子去讀研究生,而40歲才讀成博士,可能他的孩子都已經十幾歲了,而他也已經有了固定的工作,只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到40歲就更加如虎添翼了。這是絕對值得的。


中小學英語精修


讀博士生的有責任感,有耐心對自己的追求有信心,對社會將來有巨大的貢獻,這種精神可敬可佩,目光遠大,現在社會發展快競爭力強,相互攀比把經濟放在首位,讀博士高校的人少,費錢費時費力得不到較早的報酬,有的家庭貧窮父母年邁了還在盼望兒女的最後希望,同學同齡人早己成家立業了,他的還在拼博苦讀,我在深圳時有個醫生與談過他的同學,他說我大學畢業多年了成了家有了小孩有房有車賺了不少錢,可我那同學的爺爺要他讀博士生,到底是為了舍,這個問題值得人們深思,比較起來難道讀博士的真是傻嗎?真的不知道讀書的堅苦嗎?真的不希望早日有一個幸福的家嗎?這一切國家應該重視儘量彌補他們的付出,他們的付出永遠超過常人。


老龍潭酒坊陳健強


我的孩子在南京大學本科畢業後,來到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接著攻讀碩、博士學位,正好放暑假,難得我父子團圓,相聚了兩週左右,我開始對孩子做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次特訓,讓他高度重視,一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須嚴格、科學、合理地自炊自飲,絕對保持身體健康。因為孩子媽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讓我精神亞力山大,絕對不能讓孩子身上再發生悲劇了,實在受不了,而且事關家族一代代生存延續,子子孫孫興亡存敗之大計,健康之道!結果他還真不錯,因為他從小,幼兒園與小學畢業於日本,生活習慣本身就不錯,再加上我的特訓,我每天無論工作多忙多累,必須自炊自飲,用兩週時間教孩子,如何買菜做飯。他離開我(日本名古屋市),單身前往了東京,為了讓當爸的我放心,經常發些自制盒飯的寫真,確實不錯,葷素搭配合理…他身體一直很好,據說從沒有過任何大小病。直到最近,四個月前又給我生了一個十分可愛聰明的小孫女…就我個人而言,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家庭的命運,仍至一個國家民族的運動,全部繫於自身之努力,首先必須像日本人一樣,從全民入托幼兒園開始,必須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嚴格的軍人生活作風,才能一生立不敗之地。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隨便做任何工作,只要稍加節約,都會富裕起來的。反之生了病,特別是生了癌病、絕命病,一切附之東流,化為烏有。聽說祖國目前是世界上個癌症第一大國,央視主持人,沒有人能活過五十,癌症與疾病毀滅無數家庭與他們的幸福。所謂改變命運,說到底,是一個生活習慣的好壞的問題,與上不上大學,攻不攻博士,並沒有心然的聯繫。日本經濟的成功,人均GDP高達四萬美元,壽命世界第一,最說明了這一點。人的命運,如果想由窮變富,由不幸到幸福,只能稍微多花點錢,吃足蔬菜水果,別無出路。我的妻子,自從重視養身之道,身體很好,很健康了,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不幸命運,多幸福…就是說生了癌症,也來得及改變命運。



高友峰1


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值與不值是指哪方面?

本人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是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訓,為什麼一個窮家子弟花費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從出身到獲得最高學歷的完美而華麗的蛻變,就有值與不值的疑問。

什麼叫值?對於大城市中大款、幹部家庭出身身,從未涉足農事,從學校到仕途,一路光明平坦。不知道一元錢難倒好漢是啥滋味的富人子弟而言,似乎有點不值。而對於出身於貧寒家庭,通過個人不懈努力勇於奮鬥得到博士學位,該是一件多麼令家人、親朋和自己感到十分榮幸的事。從這方面而言,不僅值而且還是特值。

魯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曾經寫到:石油大王怎麼知道檢煤渣老太婆的辛酸。人的出身環境不是由個人所決定,而後天的發展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句話說: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貧窮家庭出身的有志青年,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博士學位,既改變了個人命運,也改變了家庭面貌。不僅值得,而且非常值得。(2019/05/25)


吉祥如意


其實這是個悲傷的話題,稍微研究過一點國情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們國家好一點的單位招人都有35歲的年齡限制。

不說合不合理的問題,只談現實,基本上你博士畢業超過35歲,就註定了你很難找到啥好工作,事實上,就算你35以前獲得博士學位,也未必能找到多好的工作,眾所周知,博士的主要就業單位是高校,和企業的研發崗位,然而企業研發崗位只需要一些熱門專業的博士,如計算機,經濟,醫學等等,

高校就更苛刻了,好的學校不但限制年齡,而且還要留學經歷,還要好的文章,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人那已經是人中龍鳳了,普通人想都別想。

普通學校的話,待遇又不怎麼樣,還不如老老實實打份工呢!!!!如果你是生化環材以及文科等冷門專業,你的收入可能還不如一個工作幾年的本科生。

如果你不是有學術理想,你壓根就沒必要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去冒險,因為讀博至少要花四年的時間,而且很多人讀了六七年還拿不到學位,我們經常可以在新聞上看到博士畢業難,自殺跳樓的!!!!!!

大齡讀博,我只建議兩種人考慮,

第一,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可以隨便折騰,並且自己充滿學術熱情。

第二種就是已經有工作單位了,並且單位很支持你提升學歷以更好的服務單位,比如醫院的醫生如果要深造的話,醫院是非常支持的,並且還要提供學費和生活費,還有某些國企,研究院的研發崗位,單位也是很支持提升學歷的,除此之外大齡人士想通過讀博改變命運恐怕是非常難的,另尋他路是更好的辦法


你的父親123456


其實讀不讀博,首先不應該問有沒有用。

應該問“為什麼要讀博?”

問有沒有用的人,一般就是向錢看,因為讀博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在職讀博進修的人,出來一般都35歲以上了(應屆生連讀碩博出來至少也是28歲以上)。

現在很多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人了。為什麼呢?大家仔細想想,難道只是年齡的原因,那麼這些企業裡面有沒有35歲以上的人呢?答案肯定是有的。那這些人為什麼不被淘汰,很多人認為他們是管理人員,但一個公司和企業也要不了那麼多管理人員。最終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對於企業有價值。不論是管理、研發、學術,35歲以上的還能受公司和企業挽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稀缺、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到35歲以上就被淘汰的人,仔細想想為什麼會被淘汰,為什麼沒人要你。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在於你對公司和企業的價值。因為這些人的不是稀缺的,也不是不可代替的,想反,還能找到一大堆比之更優秀更年輕的。那麼,等待這些人的結局很明顯的就是被別人取而代之。

返回話題,為什麼要讀博?你知道中國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有多少嗎?根據國家人口普查統計,不足80萬!!!每年能畢業的博士生也沒超過一萬人。這是什麼概念?!整整14億人口裡面,只有不到80萬的博士,相當於一萬人裡只有五個,差不多是萬里挑一了。

而博士只是一個學位,但要知道,博士的朋友圈大多也是博士,這才是讀博之後才能看到的事實。博士之中雖然不乏有些水貨,但如果認識了一兩個有真本領的博士,那你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說,讀博有用嗎?沒什麼用——這是自禁錮者的宣言,要麼他們目前過的很好,不需要提升自己也能過得比99%的人還好;要麼就是失敗者的傲慢,因為他們得過且過,因為生活對於他們來說也就那樣——麻木了。

讀博,不僅是人生態度的問題。一個有用的博士能在科研上、在社會上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才是讀博的真正意義所在。


熱血的大刀兄


我認為是非常值得的。

現在博士畢業不需要讀到40歲吧,大概30歲以前就能畢業。

就按題主所說的,40歲拿到博士文憑,改變命運算不上,起碼會有一個安逸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了。

而付出得到的這一切,無論是對我們個人而言,還是對我們的下一代而言,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父母眼中的驕傲,親戚朋友眼中的成功和孩子眼中的英雄。

並且孩子從小就可以得到良好的言傳身教 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