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本地话(蛇话、尖米话)到底是属于白话还是客家话?什么起源?

風起憶桜落


崖系惠州人,崖来答汝计惠州问题。

惠州蛇话,系惠东山区的少数民族 畲族 所讲的本地语言,现在已经很少人会讲了。因为政府搞了一堆惠民工程,那些少数民族统统都下山同汉族住一起了。

惠州军声,系双月湾地方特有的方言,为平海古城守军语言,同海南岛军声、电白古城、陆丰古城军声、差不多,现在没多少的老人会讲了。

惠州尖米话,为惠东县铁涌地区特有的语言,怎么来的?属于那里?分属语系?研究了十几年都没个定论。

惠州瑶话,当属于龙门蓝田地区的少数民族 瑶族方言。

惠州白话,是当年广府地区划分到惠州,现在的龙门一部分、博罗一部分还是讲广府白话。

惠州鹤佬,同属闽系方言,在惠东、惠阳、东莞、深圳都占有大部分。

惠州惠阳客家、惠州山区客家、东莞客家、深圳客家,本都属于东江系客家话,但发音有点不同。










强力鸡血针


惠州话

当地又称东江本地话,博罗话,蛇佬话。

主要分布在惠州市境内的旧惠州府城、归善县城及东江沿岸平原地区(惠城区及博罗县,龙门县), 此外惠阳区,惠东县的沿西枝江,淡水河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惠州话渊源久远,话语中至今仍保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古汉语成分,其音韵丰富,既有与粤语相近的地方,又与客家话相似,更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因而颇具特色。

惠州话,这种被客家人称为“蛇话”的东江土语,到底是客家话还是粤语的问题,数十年来,方言研究专家多有讨论。也有说法认为惠州话是缚娄古国的“国语”。语言学上分类主要争议有:有学者(刘叔新)主张划为粤语语系,有学者认为是客家话(严修鸿等),也有学者认为是非客非粤的赣系方言(刘镇发);但操惠州话的人并不认为是客家话,也不认同自己是客家人。



滚滚红尘嚣嚣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惠州的地理位置,惠州地处珠三角通往粤东、粤北门户,往东是汕尾、汕头,往北是河源、梅州,西面是广州、东莞。正好是广东三大语系(广府、闽南、客家)的交汇处,所以惠州的方言有很多,也相对复杂,但万变不离其中,惠州的各种方言都来源这三大语系。下面我谈谈惠州的几种主要方言的源头及分布情况:首先是惠州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惠州本地话,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把它归属于客家话,我认为是不妥的,严格意义上说惠州话应归属广府文化语系,老一辈的惠州人都知道惠州城内大家都是看粤剧、听粤曲的,从来也没有听说惠州城内人会唱客家山歌,语言与剧种是相依的关系同宗同源。这就是我坚信惠州本地话属于广府语系的最直接的依据。说惠州话方言的地方不多,主要集中在惠州市区内以及惠阳区的部分村居。仲恺区沥林、潼湖,博罗的罗阳和河源的源东等地方言也与惠州话相近,应同属一类语种。换句话说这种惠州话语种同属广府语系,主要分布在东江沿岸一带的主要镇村。

其次我要说的是惠州另一种方言“学佬话”,其实就是闽南话,是惠州人对说闽南语系的统称。过去惠州说学佬话的人主要居住在东江及西技江沿岸的一些村落,现在如果按大惠州概念说学佬话的地区还应该包括惠东沿海的乡镇。据说惠州讲学佬话人的祖先都来自福建,早先都以捕鱼为生,所以都在沿江、沿海而居。

最后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惠州的客家话。在惠州说客家话的人很多,区域也很广,可以说除了主城区以及沿江、沿海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是说客家话的。大家都知道客家人的祖先都是古代由中原南迁而来,惠州是客家人迁居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有人说“惠州人就是客家人、惠州话就是客家话”。但大家通过我前面的介绍就应该知道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惠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多种方言长期并存的局面,这种相互包容,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从古延续至今成为惠州特有的精神品质。相信这种宝贵才富一定能助力惠州更好更快发展。


手机用户50835259633


没对比没真相,大家看对比就知:

文字,白话,惠城,客家

人,yan,ngin,ngin

一,yat,it,yit

七,cat,cit,cit

九,gau,giu,giu

十,sap,sip,sip

金,gam,gim,gim

心,sam,sim,sim

州,zau,ziu,ziu

斤,gan,gin,gin

公,gung,gerng,gung

白,b-,p-,p-

病,b-,p-,p-

败,b-,p-,p-

电,d-,t-,t-

洞,d-,t-,t-

定,d-,t-,t-

净,z-,c-,c-

静,z-,c-,c-

撞,z-,c-,c-

健,g-,k-,k-

共,g-,k-,k-

声调,

白话9、8个,

惠州7个,

客语6、7个。



南国观察


惠州话系属考;收进《语言学论辑》第1辑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粤、客难分的惠州话

(转录: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省的方言)

流行于东江流域惠州市的惠州话,是一种归属未定的方言。在惠州市周围,既有粤方言的流行,又有不少地方使用客家话。流行于惠州市内、当地人称之为“本地话”的惠州方言,到底是属于粤方言,还是归属于客家话,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熊正辉《客家方言的分区》一文(载《方言》1987年第3期)把惠州话归属于客家话区,把它分作一个独立的“惠州片”,与“粤台片”、“粤中片”、“粤北片”并列。黄雪贞的《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载《方言》1987年第2期)也就是作这样的区分。詹伯慧、张日升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广东省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在提及惠州话时说:“惠州市基本上通行客家方言。惠州市内的客家别具一格,不同于粤东及省内其它地方的客家话,是一种长期受粤方言影响,带有些粤语特点的客家话。(第4页)他们也是把惠州市划入客家方言区的范围。刘若云的《惠州方言志》也抱着相同的看法。但是刘叔新在《惠州话系属考》一文(刊于《语言学论辑》(一),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则认为惠州话应划归粤方言。总之,这个问题目前也未得到共同一致的结论。

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惠州话有关情况:

声母方面,惠州话把中古微母字无、武、舞、侮、文、闻等字念为[m],这与广州话相同,而与梅州市的念为v(梅州市有少数的字念为m)不同。中古的轻唇音字,在梅州话中,有一些念为p组,保存古无轻唇音“的残迹,如肥、辅、釜、符、缝等字有许多客家方言点为重唇音,惠州话念为f,与广州话相同。惠州话不存在梅州话k组声母,在齐呼韵母之前读为e )(舌面中音)的现象,刘叔新认为这是它与广州话相近,与客家话不同的一种表现。中古的溪母字客家话念为k ´,基本上不念为f,惠州话把课、科、苦、裤、快、块、奎、宽、款等念为f,近于广州话。中古的全浊音声母字,惠州话全读为送气清音,这与客家话相同。

在韵母方面,一些主元音为i的韵母,在广州话读为[aa],如巾、人、金、心、急、笔等,但惠州话读为i-,与客家话相同,而不同于广州话。一些以[a]或[e]为主元音的字,在广州话读为[i-]如篇、建、剑、廉、业、甜、店、显、跌、列、揭、盖等惠州话念为[a](或e),不与广州话一样念为[i-]。

中古梗字的文读音,惠州话念为[n-]尾,如“成、姓”等字,这与广州话不同,梅州话将这些字也都念为-n。曾字冰、兵、蒸及其相应的入声韵字色、力、绩等也都念为[-n]、[-t]韵,这一点客家话相同。

止撮的三等韵支、之、脂、微等韵字,广州话读为[e],惠州话则读为[i],这也与客家话相同。不过,粤语区也有许多方言(如中山)也是这样的。应该指出,粤方言的[i] 韵字之所以念为[e],是在较为晚近的时期由i变来的,这,我们称之为韵尾的“ 繁衍化 ”,即 : i > ei

惠州话中,同样没有y>θy的变化。惠州有y韵母,客家话没有。y可以用为介音,有yen、yet(古代的仙、先、元及相对的入声韵念此音),也有yőŋ、yők韵母(古阳韵和江韵的庄组字及其相对的入声韵字念为此音)。

惠州话中,没有像梅州话那样的[ï]韵母。这些韵字念入[i],这一点,与广州话相同。

中古的哈、泰韵字( 除戴、态、乃、猜、孩等字外 )台、才、在、彩、耐、再、奈、蔡等念为[oi],这一点,惠州话也与广州话相同。客家话这两韵念[oi]的字较少。

据刘叔新先生说:“ 现代惠州话的声调同客家方言声调的差异比较大,客家方言无论是可作为代表的梅州话还是广东其它各地的客家话,都只有六个调类,上声和去声不分阴阳。……惠州话的声调却是另一种模式……这里不仅以去声分阴阳,有七个声类而别于客家方言……重要的是,上声、阳去的调型分别和客家的上声、去声完全相反。如果说,惠州话属于客家方言,那幺在它周围各地客家话的声调十分近同之中,竟然有它这种殊异的声调格局,是难以解释的。惠州话的声调与邻近的、作为粤方言代表的广州话有许多重要的近同处。”

刘文又指出:通过上面声调、声母、韵母的观察,可以看到惠州话的语音既有近同客家话的成份,又有近同于广州话的成份。两种方向的近同都是规则的现象。“他认为惠州话与广州话相近之处更多,因此,他说:“惠州话的语音略像广州话倾斜,与广州音近些,距客家话语音较远,在话语声音的语感上,尽管惠广之间同惠客之间有着差不多同样大的差距,但是惠州话与粤语四邑系的台山话却很相像。这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

刘叔新除了从语音上论证惠州话略近于广州话之外,还从它与惠州话广州话及客家话那些较为特殊的基本词语423个的比较中得出结论说:“在惠州话和广州话里,它们涵意一致,语音形式近似或相同,充分表明了历史来源上的同一。这些特殊的基本词语,已占了惠州话、广州话常用词语中相当大的比例数,成为两种话的基本词汇特色的主要体现部份;它们的类别又很广,除了大多数是动 、形、名性


比尔的日常财经生活


嗯嗯,数量不多的惠州土话狗急跳墙了,乱投靠去抱广府腿了,殊不知广府也是强弩之末,目前全广东省各方言都受到北方语言不断蚕食,也没有广州人把惠州土话放在眼里,总不可能叫广州人来认这个不伦不类的惠州土话吧!惠州客家人就好好说客家话就行,千万别去偏向惠州土话!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小小惠州土话怎可抵挡大客家对惠州的攻城略地,哈哈。



廣東客鎵鎯


惠州所处的东江流域算是广东发展最早的区域,秦置广东最早的广东四县,古惠州地区就占了两个,傅罗和龙川县。而在先秦时期,东江流域和粤东地区还存在一个古老的小国缚娄国。

由于山河隔绝,历史古籍对先秦以前的广东的记载缺失,很多历史问题已经不可能探寻明白,只能依据零星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进行推理猜测。在惠州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和墓葬也证实了缚娄国的存在。

既有国,说明当时的东江流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文明程度,语言肯定已经存在。所以有本地文史专家猜测现在的本地话(包括惠州、博罗、河源、老隆和连平话及一些零星地区的所谓蛇话、占米话等)就是当年的缚娄国语。不过古缚娄话和现在的东江本地话肯定不能相提并论,毕竟本地话是汉化的方言。但是,再怎么汉化,语言和生活习俗也即文化,总是要留下蛛丝马迹。岭南在古代是一个相对隔绝的地方,文化更能流传,所以东江流域的本地话和古缚娄语存在关联。

畲、輋、蛇和斜,其实都是畲族的畲字的不同字面写法,在本地话语音中是基本一样的,只是在普通话或北方官话中的语言不一样而已。以上各字普遍存在粤东地区的地名中,说明古代现在的畲族或同类族群也曾经普遍生活在粤东地区。至于輋人和缚娄人是不是来自同一族源,在国内基本没人研究,也就没人知道。东江流域本地人和畲族可能是同一族源,同为百越土著之一,只不过生活在平原河滨地区的古百越土著早已汉化,偏居山区的土著遗留到今成为少数民族。也可能畲族在某个时期迁徙到这里,普遍生活在东江流域,后来又大部灭亡,少部分又迁徙走了。

按逻辑推理,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性较大。

至于广府话和客家话,也和东江本地话的发展路径相同,一样都是古百越土著之一汉化后的方言留存。根据本地人的历史传统思维,本地人认为既不是广府人(番禺人),也不是客家人,古惠州地区是广东三大民系交汇交融的地区。至于什么来源于河南只是各地的历史文盲的自卑心理扭曲变态的表现。

很古怪,在广东广府、客家和潮汕三大民系中,都有无知者编造各种各样的中原神话,唯有惠州人不编。不编也有烦恼,惠州人都被客家了,不经惠州人同意就被客家了。


狮子滚球


惠州话就是东江话,俗称“蛇话”或“蛇音”,使用东江话的本地人就是东江人,东江人占据惠州和河源两地的总人口数的60%,客家人只占少数。东江人是东江流域的原住民,比客家人到达东江流域至少早几千年。东江人发明了独竖一帜的《东江盐焗鸡》,可惜,近年来,客家人将《东江盐焗鸡》据为己有,对外炫耀为《客家盐焗鸡》。

东江人的饮食文化与广府粤菜差不多风格,而且,东江人可以用东江话与广府人直接交流互通,东江话并不能与客家话直接交流互通,但是,客家人为了将惠州和河源打造成客家城市,就冠予东江人为“客家先民”,对外宣传成客家城市。

至于东江话的归属问题,大多数学者只认同东江话属于粤语惠河系,只有客家学者,明知东江话不能与客家话直接交流互通的情况下,仍然违背常理,将东江话的论证为客家话。






搞三搞四用户


惠州地区各地都有本地话或者土话,各地土话都不同,但都会讲客家话。


勇拓者6


这是惹吵架的问题看评论已经吵的热火朝天[捂脸][捂脸][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