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打工的你多久回一次家?

村东小书童


主要还是看收入和有没有想孩子吧。

以前自己单身的时候,那时候收不住性子,做一段时间就要回去玩一下,基本一年回几次,回家有父母在有兄弟姐妹,每次回家都是满心欢喜。

现在成家了,有儿有女,实在没办法带着孩子在身边,只能一两个月回去一次,父亲不在了,妹妹们也基本不回家,只有母亲跟两个孩子长期在家,现在每次回去都是欣喜又带着各种惆怅,喜的是可以看到孩子,可以抱抱亲亲他们,而愁的是至今还没能让他们能过上辛福舒心的生活,总是满心愧疚又有心无力。

家,这个字现在总感觉有点虚渺遥远。

那句歌词唱得好。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


眉间心上76986500


1995年,我15岁的时候,当时是暑假,八月份初,有一天我无意中看见妈妈在哭,我问她哭什么,妈妈说,没什么,我以为妈妈和爸爸吵架了,问她是不是爸爸吵架了,妈妈说没有,就是刚才去去你大伯家借钱,你大伯没借给我们,你们马上要开学了,哪里有钱交学费啊?

我们姐弟四个,我排第三,当时大姐开学就要上高三了,大姐学习好,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二姐初中毕业考上了省城的一个中专,我在读初中,小弟还在上小学。大姐在县城路上高中,那是我们县的重点高中,一学期学费,书费,生活费,加一起要一千多,二姐在省城,花费更大,我一学期学费也要四五百块钱,就连小弟的小学,也要二百多,大姐二姐的生活费可以按月给,但是学费书费不行啊,怎么算一下子至少也要拿出去两千块钱,在95年,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太难了,这样的钱,一年要掏两回。

我家在村里不算穷户,爸爸是赤脚医生,还是村干部,村干部一年能拿到七八百块钱的工资,可我们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村干部工资每年都拖欠。赤脚医生走街串巷的也能赚点钱,可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多数人都是赊药,我家记账的大本子就有好几个,都是赊药没给钱的。所以,这一项基本持平,顶多能包个盐钱。

我妈妈也算贤惠能干,家里养了两头母猪,每年卖小猪仔能卖三千来块,这是一大笔收入,当时我三伯在部队,知道我家孩子多,每年会寄回来两个月工资,也就是一千来块钱,加上卖鸡蛋,卖黄花,卖黄豆,卖花生这些农作物也能卖点钱,每年都是交学费的时候,先借几百,等卖了小猪或者农作物再还,妈妈说今年没借来,大伯不肯借了,说他二也儿子要说媳妇了,钱要留着当彩礼,办酒,不能借我们了,爸爸妈妈又走了两家,都没借来,妈妈觉得难啊,委屈啊,回家就哭了,被我看到了,当时我也没想啥,就问妈妈,还差多少钱啊,妈妈说,你弟弟的学费可以拖一拖,你的不行啊,我顺嘴就说了句,说没钱就不念了呗,妈妈很惊讶,但也没说什么。

一星期以后,我三伯来电话说正好有人北上,(当时村委有一部电话)要我直接跟那人一起北上,我都蒙了,我就那么一说,没想到爸爸这么火速联系了三伯,准备把我送走,1995年8月14号,我一辈子都记得,我跟着一个陌生人,平生第一次坐长途汽车,平生第一次去市里,第一次坐火车,来到了遥远的沈阳。

在这里我开始了打工生涯,大姐在复读一年后考上了沈阳的大学,我知道她可怜我,担心我,想来陪我,1997年冬天我背上行囊跟着大姐回了老家,这是我出来之后第一次回老家,第二次回老家是1999年,回家住了一个月左右,第三次回老家是2006年,当时我身份证丢了,回家补办身份证,第四次回家是2012年四月份,爸爸60大寿。第五次回来家是同年7月份,爸爸去世了,一直到现在再也没回去过……

出来24年了,一共回去了5次……


肉贵就想去养猪


💔在外地打工多久回一次家?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我认为要按情况而定,如果结婚成家有妻子儿女的人,每月回家一次看看妻儿未必不可,别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回家,每个月总有星期六星期天,每年也有不少节假日,不要把家中的妻子儿女遗忘。




如果你们人到中年夫妻儿女在外地上班,年迈的父母留守在家,你也要常回家看看,不要有了小家庭,举家团圆在外,就忘了家中的父亲和老娘。
在外打工挣钱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全家人生活过得都好。我在外省务工没有私家车,每月我也乘高铁回家看家中的妻子和父母。妻子在家照顾子女也很辛苦,父母年纪大了我也很挂念。在金钱和亲情面前我看重亲情,在外务我收入多少不重要,亲情我永远忘不了。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知网友是否赞同?欢迎留言关注!💔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这个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说,如果工作的地方离老家近的话。随时都要回去的,因为家里面有老人和孩子。挣钱和顾家两不误吗,而且小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教育,就说我吧,在广东打工,离我们河南老家很远的,回家一趟很不容易,花费的时间多,几天的工资加上来回的路费,也是很不少的。但家中的小孩子正在上学,需要父母的教育,所以也需要回家的。一年也就是回家一次,看一看孩子的成长,学习的情况,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如果经常回家也是不现实的,出来打工的人就是为了多挣一点钱,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这个家,只能这样。


中山市大东裕国际中心


打工是农村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龄稍大的改变生活状态路径之一,可以说是很多人心里的挥之不去的痛。

2007年,那是我第一年出去打工,曾经怀揣着梦想,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哪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居然是对八零后打工族恰如其分的一个诠释,那一年在外面,被人骗过,(称自己大学生,没钱回家,我把身上的钱都给他了),被公司管理人员骂过,发誓要让自己坐上管理人员,这样就没有人可以欺负我了,那一年我努力了一年,结果是,女朋友离开了我,身边没有了朋友,身上也没有钱,但是生活还得继续。不敢告诉家里的亲人,我混得很惨,那一年我没有敢回家过年,而是选择了一个人在外面过年,因为我觉得没有面子,无颜见家里的亲人,我觉得整个世界好像特别亏待我,大年初一,开始到处奔波找一个好的工作,奈何没有技术,没有学历,没有经验,屡屡受挫,可是我坚持了下来,那是我唯一没有回家过年的一年,那一次的受挫,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管多难,多苦,多累,都要回家,不然家人会想念,我为人子更是不孝,虽然自己混得不好,至少可以回家跟家里人在一起过一个年,虽然时间已经很久,但是,初入社会的我在哪个时候确实让人不堪回首。不管在外面混得好不好,都要在春节的时候,回家过年,这跟面子不面子没关系,更多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真谛。


Nieke199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工天远地远的,大部分都会选择一年两年回一次家,一是为了个人相亲,二是为了看看父母,三是为了看看老婆子女,当时找钱不是很容易,这样会节约点钱,春节返乡车站拥挤就是见证,思亲之苦就难免了,但有情人都会隔三差五的有书信往来,但凡家里有点事等接到信时,早已过去大半个月,也就不需要回家。现在交通经济都方便许多,思亲心切的随时都可以回家,有个啥子事一个电话,马上就回家。十公里级别随时回,百公里级别月月回,千公里级别季度回,但还有一个情况,月结算老婆到工地工矿拿工资的渐多,随便热乎热乎,想回家看看就有点难啰。








寻前缘


一年回家一次











李166210356


这问题就说到了每一个外在家乡人的痛点了,这个也分几种吧,第一年轻未婚人,可能几年回不了家,都是在外挣钱在外花,每到过年放假连车费都没有😭,再就是中年人,以成家上有老下有小,大多数都是为了多攥点钱给家里花销,一年回家也就一次,农忙时候也有回家帮帮家里的,大多数不会超3次


嗯SOYO


如果自己小孩在家天天想着回家,小孩在身边可能就半年回一次,像现在我小孩在湖南丈母娘家带,我两三个星期回趟家。虽然天天看视频,但还是觉得欠他的太多所以回去带他两天都好,买他喜欢玩的,买他喜欢吃的。


湘粤阿谢


国外打工,一年回一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