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打工的你多久回一次家?

村東小書童


主要還是看收入和有沒有想孩子吧。

以前自己單身的時候,那時候收不住性子,做一段時間就要回去玩一下,基本一年回幾次,回家有父母在有兄弟姐妹,每次回家都是滿心歡喜。

現在成家了,有兒有女,實在沒辦法帶著孩子在身邊,只能一兩個月回去一次,父親不在了,妹妹們也基本不回家,只有母親跟兩個孩子長期在家,現在每次回去都是欣喜又帶著各種惆悵,喜的是可以看到孩子,可以抱抱親親他們,而愁的是至今還沒能讓他們能過上辛福舒心的生活,總是滿心愧疚又有心無力。

家,這個字現在總感覺有點虛渺遙遠。

那句歌詞唱得好。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


眉間心上76986500


1995年,我15歲的時候,當時是暑假,八月份初,有一天我無意中看見媽媽在哭,我問她哭什麼,媽媽說,沒什麼,我以為媽媽和爸爸吵架了,問她是不是爸爸吵架了,媽媽說沒有,就是剛才去去你大伯家借錢,你大伯沒借給我們,你們馬上要開學了,哪裡有錢交學費啊?

我們姐弟四個,我排第三,當時大姐開學就要上高三了,大姐學習好,在村子裡是出了名的。二姐初中畢業考上了省城的一箇中專,我在讀初中,小弟還在上小學。大姐在縣城路上高中,那是我們縣的重點高中,一學期學費,書費,生活費,加一起要一千多,二姐在省城,花費更大,我一學期學費也要四五百塊錢,就連小弟的小學,也要二百多,大姐二姐的生活費可以按月給,但是學費書費不行啊,怎麼算一下子至少也要拿出去兩千塊錢,在95年,對一個農民家庭來說太難了,這樣的錢,一年要掏兩回。

我家在村裡不算窮戶,爸爸是赤腳醫生,還是村幹部,村幹部一年能拿到七八百塊錢的工資,可我們是全國有名的貧困縣,村幹部工資每年都拖欠。赤腳醫生走街串巷的也能賺點錢,可都是鄉里鄉親的,大多數人都是賒藥,我家記賬的大本子就有好幾個,都是賒藥沒給錢的。所以,這一項基本持平,頂多能包個鹽錢。

我媽媽也算賢惠能幹,家裡養了兩頭母豬,每年賣小豬仔能賣三千來塊,這是一大筆收入,當時我三伯在部隊,知道我家孩子多,每年會寄回來兩個月工資,也就是一千來塊錢,加上賣雞蛋,賣黃花,賣黃豆,賣花生這些農作物也能賣點錢,每年都是交學費的時候,先借幾百,等賣了小豬或者農作物再還,媽媽說今年沒借來,大伯不肯借了,說他二也兒子要說媳婦了,錢要留著當彩禮,辦酒,不能借我們了,爸爸媽媽又走了兩家,都沒借來,媽媽覺得難啊,委屈啊,回家就哭了,被我看到了,當時我也沒想啥,就問媽媽,還差多少錢啊,媽媽說,你弟弟的學費可以拖一拖,你的不行啊,我順嘴就說了句,說沒錢就不念了唄,媽媽很驚訝,但也沒說什麼。

一星期以後,我三伯來電話說正好有人北上,(當時村委有一部電話)要我直接跟那人一起北上,我都蒙了,我就那麼一說,沒想到爸爸這麼火速聯繫了三伯,準備把我送走,1995年8月14號,我一輩子都記得,我跟著一個陌生人,平生第一次坐長途汽車,平生第一次去市裡,第一次坐火車,來到了遙遠的瀋陽。

在這裡我開始了打工生涯,大姐在復讀一年後考上了瀋陽的大學,我知道她可憐我,擔心我,想來陪我,1997年冬天我背上行囊跟著大姐回了老家,這是我出來之後第一次回老家,第二次回老家是1999年,回家住了一個月左右,第三次回老家是2006年,當時我身份證丟了,回家補辦身份證,第四次回家是2012年四月份,爸爸60大壽。第五次回來家是同年7月份,爸爸去世了,一直到現在再也沒回去過……

出來24年了,一共回去了5次……


肉貴就想去養豬


💔在外地打工多久回一次家?人們的看法各不相同。我認為要按情況而定,如果結婚成家有妻子兒女的人,每月回家一次看看妻兒未必不可,別以工作忙為藉口不回家,每個月總有星期六星期天,每年也有不少節假日,不要把家中的妻子兒女遺忘。




如果你們人到中年夫妻兒女在外地上班,年邁的父母留守在家,你也要常回家看看,不要有了小家庭,舉家團圓在外,就忘了家中的父親和老孃。
在外打工掙錢是為了養家餬口,希望全家人生活過得都好。我在外省務工沒有私家車,每月我也乘高鐵回家看家中的妻子和父母。妻子在家照顧子女也很辛苦,父母年紀大了我也很掛念。在金錢和親情面前我看重親情,在外務我收入多少不重要,親情我永遠忘不了。以上是我個人觀點,不知網友是否贊同?歡迎留言關注!💔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這個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說,如果工作的地方離老家近的話。隨時都要回去的,因為家裡面有老人和孩子。掙錢和顧家兩不誤嗎,而且小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教育,就說我吧,在廣東打工,離我們河南老家很遠的,回家一趟很不容易,花費的時間多,幾天的工資加上來回的路費,也是很不少的。但家中的小孩子正在上學,需要父母的教育,所以也需要回家的。一年也就是回家一次,看一看孩子的成長,學習的情況,給孩子一些精神上的鼓勵,如果經常回家也是不現實的,出來打工的人就是為了多掙一點錢,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這個家,只能這樣。


中山市大東裕國際中心


打工是農村人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齡稍大的改變生活狀態路徑之一,可以說是很多人心裡的揮之不去的痛。

2007年,那是我第一年出去打工,曾經懷揣著夢想,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的,哪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居然是對八零後打工族恰如其分的一個詮釋,那一年在外面,被人騙過,(稱自己大學生,沒錢回家,我把身上的錢都給他了),被公司管理人員罵過,發誓要讓自己坐上管理人員,這樣就沒有人可以欺負我了,那一年我努力了一年,結果是,女朋友離開了我,身邊沒有了朋友,身上也沒有錢,但是生活還得繼續。不敢告訴家裡的親人,我混得很慘,那一年我沒有敢回家過年,而是選擇了一個人在外面過年,因為我覺得沒有面子,無顏見家裡的親人,我覺得整個世界好像特別虧待我,大年初一,開始到處奔波找一個好的工作,奈何沒有技術,沒有學歷,沒有經驗,屢屢受挫,可是我堅持了下來,那是我唯一沒有回家過年的一年,那一次的受挫,讓我明白一個道理,不管多難,多苦,多累,都要回家,不然家人會想念,我為人子更是不孝,雖然自己混得不好,至少可以回家跟家裡人在一起過一個年,雖然時間已經很久,但是,初入社會的我在哪個時候確實讓人不堪回首。不管在外面混得好不好,都要在春節的時候,回家過年,這跟面子不面子沒關係,更多的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真諦。


Nieke1990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打工天遠地遠的,大部分都會選擇一年兩年回一次家,一是為了個人相親,二是為了看看父母,三是為了看看老婆子女,當時找錢不是很容易,這樣會節約點錢,春節返鄉車站擁擠就是見證,思親之苦就難免了,但有情人都會隔三差五的有書信往來,但凡家裡有點事等接到信時,早已過去大半個月,也就不需要回家。現在交通經濟都方便許多,思親心切的隨時都可以回家,有個啥子事一個電話,馬上就回家。十公里級別隨時回,百公里級別月月回,千公里級別季度回,但還有一個情況,月結算老婆到工地工礦拿工資的漸多,隨便熱乎熱乎,想回家看看就有點難囉。








尋前緣


一年回家一次











李166210356


這問題就說到了每一個外在家鄉人的痛點了,這個也分幾種吧,第一年輕未婚人,可能幾年回不了家,都是在外掙錢在外花,每到過年放假連車費都沒有😭,再就是中年人,以成家上有老下有小,大多數都是為了多攥點錢給家裡花銷,一年回家也就一次,農忙時候也有回家幫幫家裡的,大多數不會超3次


嗯SOYO


如果自己小孩在家天天想著回家,小孩在身邊可能就半年回一次,像現在我小孩在湖南丈母孃家帶,我兩三個星期回趟家。雖然天天看視頻,但還是覺得欠他的太多所以回去帶他兩天都好,買他喜歡玩的,買他喜歡吃的。


湘粵阿謝


國外打工,一年回一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