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区:抗疫一线,美丽的逆行者

大年初七,南塬上的大寨村已经退去了寒冬的冷清,柔和的暖阳下,催生着另一份温暖安宁的美好:西潼路两边一个个路口劝导站里,大红的志愿者袖章显得格外亮眼。

“大年初一我在党员干部群里发了志愿者招募倡议书,初二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就成立上岗了,负责在劝导站站岗执勤、疫情防控宣传、重点区域消毒等工作。”大寨村村支书孙健康告诉记者。疫情就是命令!这支由村内党员、群众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不到一天组建成立,并且主动请缨,奋战抗疫一线,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86岁老党员递上“请战书”:我守护的是村民安全

渭南高新区:抗疫一线,美丽的逆行者

大寨村六组的劝导站,一名耋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听说村里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老人清晨七点就从家里赶过来了。”“家人知道他回村,都不知道他当志愿者来了。”……问起这个老人,志愿者们围着记者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家住在高新区时代新城的刘志厚老人,今年已经86岁了,是服务队最年长的志愿者。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党员的刘志厚老人也递上了“请战书”。成为志愿者后,他和其他人一样,主要负责站岗执勤。老人的耳朵有点不好使,当记者问起参加志愿者契机,他大声说:“这是守护村民安全的事,我喜欢!”坐在村口的劝导站里,他目光如炬透着坚定。

每天14公里的爱心传递:“再远也要回来服务村民”

“阿姨,您好,麻烦登记一下!”志愿者姜伟正在对入村的村民进行例行检查。

姜伟的家住在四号信箱的民生苑小区,距离大寨村14公里。每天他都早早起床,开车半小时来到服务点工作,今天已经是他第七天上岗了。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看到了很多老党员都是身体力行带头干,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教材,家再远我也要回来服务村民。”姜伟表示。

14公里传递的爱心,温暖了这个春节。

“95后”最美逆行者:年轻人就要冲在前面

渭南高新区:抗疫一线,美丽的逆行者

97年出生的刘佳惠是一家财务公司的会计,大年三十以后,她便放弃了休假,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的觉悟。

在提出做志愿者的一开始,她的妈妈便强烈反对,认为很不安全,不让她出门。她就耐心地给妈妈做工作,直到妈妈同意她去志愿服务。

“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主动站出来,为村里做点事,为民站岗,这是我应该做的。”连日来,她立岗村头及时劝返外来群众,引导村民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并为他们宣传讲解防疫知识,饱受村民好评。

……

每天早上丈夫送来上岗的董夏鸽、自愿帮忙消毒的村民刘颜武……在这个服务队里,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但是大家都以同样的爱心坚持着奋战抗疫一线的暖人之举。

“我们村的站点多,人员力量不足,群众们看到我们党员干部都冲在前面,为了保障安全努力付出,大家纷纷站了出来加入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现在我们的队伍已经越来越强大了!”村支书孙健康高兴地告诉记者。

渭南高新区:抗疫一线,美丽的逆行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高新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冲锋在前,勇于奉献,涌现出了众多像大寨村志愿者服务队一样的逆行者们。他们迎难而上,成为防疫控疫“主心骨”、疫情传播“阻隔者”和疫情排查“急先锋”,用责任与担当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相信通过全区人民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个新年里,最美的就是这群逆行者。(图文/周微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