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怎樣理解“知足常樂”?

丹丹趙


一是你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有的人其實已經比自己過去好多了,比周邊的人好多了,在別人看來或按照社會平均水平,他已經很好了,應該幸福了,但是他自己還是覺得不好,感覺不到幸福,幸福感知能力差。

二是知足常樂,你要有好心態,對自己擁有的要感到知足,不要冒很大的風險去追求額外的過多的可有可無的東西,追求合理回報就可以了,取得合理回報就滿足了,冒太多險如果失敗了,你原來擁有的也可能失去了。

三是保持知足常樂,有助於你保持自己處於理性狀態之中,滅人慾存天理,提高自身修為,做到心定心靜心安,快樂的生活!


龍山修行


我在童年的時時候就經常聽到我父親的一句口頭禪,差不多是父母在每月的發工資領到手時,面對她們的三個子女的面前感嘆說,對上不足對下有餘知足啦!當時的物價不高,糧所的口糧大米才壹角叄分玖釐,豬肉有食品站供應的,每斤豬肉柒角最好的捌角伍分,按家庭的成年人每月每人指標供應一點五市斤,未成年人一點二市斤。每個星期天就有豬肉包餃子吃,當餃子上桌開飯的那一刻,我父親的口頭禪又來了,他很知足地樣子又說到,該知足了,那時農村戶是很難每歺吃飽的,更難得有機會吃上豬肉。以後,凡是這口頭禪一出現我們三孩兒面前就是最幸福的一家開餐詞了。全家人的臉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每當一想起就如昨天發生的事一樣。在我兒時即到自己成人走進社會都還一直還是聽到我父親說人要知足,要懂得感恩,更不要攆比。如今父親已不在世了,他留給我最難得也最寶貴這幾個字人要知足,知足常樂!


老謝12790


我媽常說知足常樂,可是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感覺這句話就是為自己的懶惰在找藉口!也許到了我媽這個年紀才能懂吧!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能看到自己人生的頂點,也許這個點還不夠高,但是已經盡力了!為自己的人生裡留下的遺憾而說的安慰自己的話吧。作為年輕的我,還不是知足常樂的時候,我需要努力,我還有很多夢想要去完成。加油!


一位小哥哥YE


在理解“知足常樂”上,我在一般情況下采取“兩段論”的方式來認識知足與不知足,來認識如何常樂的問題。首先說“知足”,它涉及一個人慾望的高低問題,也就是一個標準的問題,到底把滿足的標尺放到哪的問題。通常來講,我們要想快樂常駐,滿足感十足,那最好把標尺放低點,也就是所謂的把“要求"壓低點。比如對生活條件的追求,我們好像登山,上了一個臺階,還會有下個臺階,上了這山,還會望見那山,永無止境。曾有一位遠行僧人,他決定丟掉所有的負荷,於是他只留了一個缽,用於盛水喝,到後來他發現水可捧著喝,最後他丟掉了缽。如此看來,對生活的追求大可不必把標準置得過高,否則,總也達不到,總也不滿足,就總也達不到快樂境地。其次,談“不知足”。知足能較易帶來快樂,但又不能一味停留在“知足”上,否則,就會失去進取心,固步自封,無所事事。所以,在知足之後,還要善於不知足,尤其是我們在理想信念、鑽研業務、服務社會等方面,我們要始終有“百尺杆頭,更進一步"進取之心,奮發之行,這樣,我們才能享受進取的快樂、探索的快樂、拼搏的快樂。當然了,僅就生活而言,把標準卡低些,也不是告訴每一個人在改善生活上不追求不作為,如果那樣,我們怎麼會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再次,再解下“常樂”。我們習慣於認為,只要差不多,不要把標準拉太高,我們就找到“滿足感”了,也就一直高興下去了,但現實中,還有一個比較問題,你是滿足了,可你環顧左右,別人落你幾道街了,你還能總保持定力,兩手捧著河水而滿足又常樂嗎?顯然很難做到。所以,我們這個常樂是個相對概念,也是一個動態平衡,在一定條件下,要保持常樂,一味知足還不成,還必須有“不知足”來進行平衡。所以,在常樂中要玩轉“辯證法”,一個人要知道如何知足和如何不知足,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常樂。最後,我想強調一下觀點,即“人要知足常樂,又要常樂於不知足。”圖片來源網絡





渺星人


在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中,雙親給到我的最大的影響就是知足常樂!

我成長的家庭並不是那種特別富餘的家庭,但是滿足基本的溫飽和孩子日常的教育是足夠的,但是再多點,就沒有了。

從小到大,父母都是特別樸實的人。家裡雖然經濟不寬裕,但是父母從未在我們年前提及任何金錢很少,也不會有很多抱怨什麼的。相反,家裡經常性會有很多歡聲笑語。



物質層面的不足,可以通過精神層面來彌補。

溫飽好了,那邊足夠。更多的歡愉,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外界的看法來得以改善增加。好比當沒有多餘的錢去外邊旅行聚餐,那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11路公車”步行或者騎車出去外頭走走,然後回家和家人煮一頓飯,一家人和和睦睦有說有笑的聚在一起吃飯,這幸福感會比去外面花錢旅遊,下館子來的低嗎!這當然不會啦!



父母親經常會和我們說,以後的事,以後再說,過好現在,才最重要的!你也不用去和別人比較。如果要比,比你們貧困的人多了去了,比你們富有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所以,要懂得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知足,才能常樂呀!


上述生活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感覺,你知道你需要感謝生活給予你的,包括另一半,美滿的家庭,滿意的工作,還有健康的身體。但是,也有一些人就是覺得還想得到更多。儘管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提高你對生活的滿意度,但是最簡單易做的方法就是修正你的觀念,並落實到日常的行動當中。通過這兩步,你會對當前的生活更懷有感恩之心。那麼,面對同一個太陽,你該如何做到享受陽光浴,而不是抱怨太陽這麼大會曬傷你的皮膚呢?看看下面的步驟吧。

★改變觀念

活在當下。幸福的人往往是懂得活在當下,不去糾結過去已經發生的或將來尚未發生的事。誠然,不斷反思過去,會讓我們從過去的經驗當中吸取教訓,而規劃未來,則有利於我們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作出長遠打算。不過,如果你想做一個真正快樂的人,你需要學會享受你當前正在做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而不是過去或未來。

閉上眼睛深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你就可以消除焦慮。不過,這一練習你要多做幾遍才會有效,所以要有耐心。

你還可以通過冥想或做瑜伽讓自己將身心集中在當前的事物上,而不用擔心將來要發生的事情。

★對自己已經擁有的心存感激。不要只是一味地關注自己沒有而希望擁有的東西,想想那些生活條件比你差很多的人,你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多麼幸運。也許你當前的生活並沒有達到你的逾期,但你肯定有值得感激的部分,如你美滿的家庭,你誠摯的朋友,你的愛人,你的健康,你滿意的新工作,你居住的美麗城市,以及你那溫馨的家。你可能只擁有上面所提的幾樣(大部分人都不會擁有全部!),但相信你肯定有值得每天感激的部分。

每週日寫一封感謝信,提醒自己人生中已擁有並要珍惜的所有事物。

感謝那些曾幫助過你的人,可以當面感謝,也可以寫張“感謝”卡。

經常進行戶外活動,讓你發現生活中那許許多多的美。


分享學習新思路


首先,我想明晰幾個概念,知足就是對已經得到的生活或者願望感到滿足。知足常樂就是客觀地認識和準確地判斷已經實現的目標和願望,並充分肯定目前的狀態,從而始終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知足常樂要求我們要有適可而止的精神,它並不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固步自封,而是對現有收穫的充分珍惜,對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對現有潛力的充分發掘,為今後的創新和進步提供平臺。理性的進取應該以知足常樂的心態為基礎作為理性制約的。我們在生活中,往往總在考慮自己並未得到的東西,而忽略已經擁有的東西和不切實際的目標,已達到慾望的滿足。不知足導致人們往往會用不正當不符合倫理的手段達到人們慾望的短暫滿足,而由此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和不良的社會效應也並不會帶來“常樂”,這正是因為沒有適可而止的精神和知足常樂的心態而造成的。 人要得到快樂,關鍵要有一種樂觀的心態。知足常樂正是當代人和當代社會的根本需求。

首先,知足的人揣著平和的心就能常樂。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不能病態地沉溺於慾望的滿足,而知足則是一種心理的健康,一種精神上的節制和坦蕩。人如果只為滿足慾望而活著,那麼永遠也滿足不了。因為滿足了一種慾望,同時就有十種慾望受到壓制,又有百種慾望隨之產生……它們不可能一一得到滿足,定會使人常不樂或者樂不常。

其次,慾望膨脹的現代社會,只能靠知足常樂的心態去規約、去整合。面對現代社會的紛爭與衝突,我們已無法否認,無節制的慾望與貪婪,帶給人類的只能是戰爭與血淚;面對自然環境的日益惡化,我們也必須正視,無度的開發與索取,只能將人類推向災難與毀滅。此情此景,我們已深刻地意識到:無視知足常樂的意義,無異於諱疾忌醫;無視理性自律的引導,無異於飲鴆止渴。建立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正是最好的佐證。

最後,知足的社會才是穩定的社會,而社會穩定恰恰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因而,知足常樂,並不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反而會更好的促進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因而,在現代社會中,只有提倡知足,才能求得發展。

許多人將知足常樂奉為延年益壽的秘訣,那麼,知足常樂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首先,“知足常樂”能使人安神理氣。尤其是在遇不平事,不公平待遇,心情感到委屈,憋悶或心理不平衡時,多想想,多品味幾遍這幾個字,也許很快就能使心情輕鬆平和起來,將心中的不悅之情,滿腹怨恨之氣,在心平氣和悄悄釋然,使心情由壞變好,達到神安又氣順,“消消氣”功能還是有的。

其次,“知足常樂”能起到開導解勸,“降火明目”的作用。記憶起“知足常樂”這幾個字,就會自覺丟掉許多的俗語與貪心,使人變得更加理智與聰明對人對事,對名對利,對錢對物,目光都能看得更遠,使性格豁達與大度。

最後,“知足常樂”,又似付中西合劑的良藥,很唯物,很現實,也很見效與管用,它告訴人們一個普遍的真理:煩惱多與“不知足”有關。一些心理疾病與精神上的障礙形成,也多與一個人的氣不順,心不平,身心欠調理相連。若一個人能去掉了過分的私慾與貪心,變得知足知夠,就會通情達理,就會少找別鑽牛角尖。“知足”是“常樂”的前提,“常樂”是“知足”的結果。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知足常樂正是無窮的慾望和有限的資源之間達到平衡,知足更是一種智慧,常樂更是一種境界,讓我們在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中,共同銘記“ 以驕奢淫逸為恥”,懷一顆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績,享受成功,感受快樂


lsqklm


知足常樂,強調的是感恩。要感激現在所擁有的,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才會帶來快樂。這對於事業、對於生活都是對的。

但這與追求更高的事業、更好的生活並不矛盾。一個知足者,同樣可以向更高的目標奮鬥,向更好的生活努力。

那麼,何為不知足呢?即不懂得感恩,不珍惜當下。不知足者認為他所擁有的東西是他應有的,他所追求的更高更好的東西是他應得的。一旦失去所擁有的,或者得不到所追求的,就怨天尤人,抱怨老天對自己不公平。這樣的人註定不會快樂。

知足常樂,就是感激所擁有的一切,並且坦然接受自己努力奮鬥卻沒有達成目標的結果!



塗料工


知足常樂讓我們懂得立足現在,珍惜眼前.《大話西遊》,每每聽到至尊寶的那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總忍不住黯然神傷。擁有的時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後悔末及。擁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於貪念,求快樂只是緣木求魚而已。劉若英有一首歌唱道:“後來,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是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我終於在淚光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所擁有的,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

我時常向人詢問一個問題:人一生追求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很坦白地說,人生就是追求自由和快樂。或許,你認為她的追求不夠崇高,可你卻無法否認人對快樂的渴望與追求。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渴望快樂的,沒有人希望自己生活在嘆息和淚水中。那麼怎樣才能獲得快樂呢?古人告訴我們:“知足常樂”。

首先,知足常樂並不等於不思進取。知足常樂是說要以正確平和的心態對待寵辱得失。它強調的是一種心態。長途跋涉時,讓你痛苦的往往不是漫漫長路而是你鞋子裡的那一粒細沙。人生也是這樣,打敗你的或許不是外部惡劣的條件而是你內心的恐懼與憂慮。四面楚歌,讓西楚霸王潰不成軍;空城樓上古琴一曲,令司馬懿自動退兵;這些何嘗不是利用了心理戰術,所以心態對一個人行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而知足常樂無疑是一劑心靈的良藥,幫助我們在紛繁蕪雜的生活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外部的風雲變化泰然處之。同時知足常樂也並非夜郎自大、裹足不前。知足,知現在所得已經足矣,但對將來所求還是不足的。這樣,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現在的處境,而用進取的心去開創未來。因為知足,便沒有了患得患失,沒有了負擔,輕裝上陣自然如魚得水。所以知今日已有之足不是放棄追求,相反,是對自己過去努力的肯定,為下一次的努力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

其次,常人是不可避免有貪念的,“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簡簡單單的一個貪字,留下了多少心酸舊事。因為貪,為官者不顧人民疾苦;因為貪,為商者見利忘義;因為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可悲的是慾望沒有盡頭,因為不知足,所以永遠沒有盡頭,無窮無盡的慾望,無窮無盡的追求,也許可以帶給你物質的豐裕,卻無法帶給你精神上的平靜。沒有了心靈的平靜,縱使能享受一時的歡愉,又怎麼能獲得長久的快樂呢?另一方面,人力是有限的,“火可滅,不可使之寒;冰可消,不可使之熱。”對很多事,人是無能為力的。若一再苦苦追求,苦苦執著,於事是過猶不及,於己是徒添煩勞。豈能盡如人願,但求無愧吾心!求過程,不求結果,成敗何需煩心。事已過,知足。知足心就靜,心靜自然樂在其中!“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七尺;良田萬傾,日食僅為升斗”人生最終的目的在於以生為樂,知生存之足,知已有之足,常懷一顆知足之心,無非分之念,無奢求之意,人生便處處時時歡樂不斷。

同時,知足常樂讓我們懂得立足現在,珍惜眼前。我很喜歡看《大話西遊》,每每聽到至尊寶的那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總忍不住黯然神傷。擁有的時候不懂珍惜,偏偏要到失去才後悔末及。擁有的,不知足,得到的,不珍惜,醉心於貪念,求快樂只是緣木求魚而已。

劉若英有一首歌唱道:“後來,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是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我終於在淚光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所擁有的,知足常樂!


暖心女神


這應該用本身的生活經歷來形容最為恰當。2017年的時候,風水順手,一年輕輕鬆鬆生意搞了97萬多,注意是輕輕鬆鬆!就是因為來的快,結果用的快,這邊吃花,那邊用花,大把大把從不手軟,年末只剩下20來萬付房首付。心想來年多賺點,一樣順。18.19年生意慘淡,手頭沒現幣,資金週轉不開,賣房。。。周星馳的那句經典,如果上蒼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好好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