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悲莫過於無聲”,這是我看完電影《無人知曉》最大的感觸。

這部於2004年上映的電影,是根據1988年轟動全日本的真實事件——東京西巢鴨棄嬰案改編的,講述的是一個母親遺棄了4個孩子,12歲的長子明被迫承擔起家庭重任,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的故事。

導演是枝裕和用一貫冷靜和剋制的手法,將一段壓抑又悲傷的故事通過鏡頭緩緩地向我們表達出來。

平淡是整部電影的基調,沒有血脈噴張的激情,也沒有泣不成聲的煽情,只是每一幀每一幕都透露著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越是波瀾不驚,越是暗流洶湧,看完之後,我陷入了沉思,遲遲走不出來,對無德母親的控訴,對社會冷漠的無奈,對孩子堅強的心疼……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不隨便生孩子,是成年人的基本素養

電影的開頭,是一位年輕母親,帶著12歲的兒子高高興興地搬家,他們主動和鄰居打招呼,母親惠子說自己丈夫在國外工作,兒子很乖很有禮貌,這裡就住著我們母子兩人。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剛開始看時,覺得電影的走向應該是明朗和輕快的,可是鏡頭一轉,回到出租屋的母子兩,紛紛打開皮箱,而從皮箱裡裝的不是衣物,而是三個小孩,原來他們都是黑孩子,為了避免讓別人知道,只能藏在皮箱裡運過來。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這四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父親,沒有誰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甚至連媽媽惠子都不知道哪個孩子是跟誰生的。

剛開始母子四人生活得還不錯,媽媽每天按時上下班,偶爾還帶好吃的回來給孩子們,她還會陪孩子玩遊戲寫作業,屋子雖然小,日子雖過得有點緊,但一家人在一起也很溫馨了。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當時,我真的覺得這個媽媽挺好的,雖然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可還算盡責,可是後面發生的一切,都讓我覺得她不配為人母。

媽媽惠子留了一頭芭比娃娃捲髮,說話嗲聲爹氣,可即便這樣,還是掩蓋不住她臉上的憔悴。

當媽媽第一次離家又回來後,我仍覺得她是一個好媽媽,可是最糟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惠子說她要去別的城市工作,聖誕前一定回來,單純的孩子們以為媽媽真的是去上班掙錢了,沒想到她從此銷聲匿跡了。

原來她對孩子們說的那句:“難道我就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嗎?”不是徵求同意,而是通知。

日子一天天地過,惠子留下來的生活費,從紙幣變成了硬幣。

本來是乾淨整齊的屋子,慢慢地變成了一片狼藉,孩子們的頭髮也從短變長,衣服也從整潔變成了破爛汙漬,鞋子從潔白的球鞋變成了人字拖。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最後,彈盡糧絕,一碗泡麵四個人一起吃,可憐的茂怎麼吃都吃不飽,連剩下的一點湯都拿來泡飯吃。

最讓我心痛的是,茂實在太餓不得不吃紙充飢。

看著四個孩子,衣不蔽體,面黃肌瘦的樣子,我對母親惠子有著不可抑制的痛恨,儘管她的人生遭遇一塌糊塗。

這一切的悲劇都是因為她,如果她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一些,能對生命敬畏一些,這四個孩子的生活不至於這麼悽慘。

有句話說,“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考試,唯獨父母不用持證上崗。”

早年在看《女性貧困》這本書時,感觸頗深。

裡邊有講到大多數的貧困都是因為過早結婚生子導致的,當自己還是個孩子時,生活捉襟見肘時,如何能承擔得起養育另一個生命的重任呢?

在你不顧一切地發洩慾望追求快感時,都在無形中傷害了另外一個生命。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傷害並不會因為發生了一次就引起警覺,而是在心裡略過一絲愧疚後,又悲劇重演,週而復始,釀成永不停歇的悲劇。

《奇葩說》曾有這樣的一個辯題:“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有辯手說:“如果不能給最好的條件,就不要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我想相對於物質基礎,更重要是為人父母的素質。

如果你心智未健全,如果你沒還意識到生命之重,就不應該輕易地把孩子帶到世界上。

如果你自己都過得一塌糊塗,憑什麼會認為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但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擁有天使。

就像《放牛班的春天》裡說的:“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不隨便生孩子,是成年人的基本素養。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冷靜又剋制的表現手法,揭示了社會的冷漠

影片的結尾,讓我心痛不已,妹妹小雪因意外失足死亡。

看到這一幕時,我問了自己無數遍“為什麼?”

可我知道,這一切都沒有答案,即便有了答案,也都無能為力,這種無可奈何的痛惜,一直潛藏在我心底,無法消散。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這個悲劇的緣由,除了那個自私不負責任的母親,還有來自於社會的冷漠和殘酷。

電影改編的真實事件,是發生在日本的1988年,正值日本泡沫經濟時期,日本政府大興土木,國民購買力急劇上升,到處一派繁榮景象。

這種奢靡膨脹的社會生態,造成的結果就是都市人一心追求物質生活,體驗著財富帶來的快感,無心關注社會負面問題。

加上日本人骨子裡的冷漠和疏離,所以就造成了四個孩子不被關注,不被解救的悲劇。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電影裡,有好幾個鏡頭,直接表達了日本社會的冷漠性。

母親惠子離家出走後,孩子們生活越來越拮据,整個屋子瀰漫了一股爛臭味。

房東前來催收房租,當明打開門時,房東看到亂糟糟的屋子,看到只有四個小孩在這裡,她居然只是看了一眼,沒有詢問為什麼房子這麼臭,也沒有詢問他們的爸媽去哪裡,轉身就走。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很多人在看這部電影時,都在問為什麼不尋求社會福利機構的幫助。

如果你瞭解日本民族的性格,或許就能明白這一切發生的緣由。

從電影裡看,母親惠子顯然是個私生活極為不檢點的人,如果向社會福利機構尋求幫助,那麼一系列的骯髒行徑就會曝光在大眾的面前。

愛面子的日本人,決然不會選擇這條自毀人生的道路。

其次,找爸爸更是天方夜譚,男人既然當初不願意承認孩子的存在,惠子是不可能死皮賴臉地去找孩子的父親,所以悲劇的根源在人的性格上。

包括便利店的店員,雖然也曾對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也僅限於多給他們一點吃的,除此之外,無能為力,誰也不想惹禍上身。

看似我們都生活在人與人組成的社會體系中,實則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保持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生活態度。

所有的社會制度,在這種冷漠的風氣下,都成了無用條款,無法約束,更加無法執行。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一個關於集體無意識的概念:由遺傳保留的無數同類型經驗在心理最深層積澱的人類普遍性精神。

而日本人的集體冷漠感,一直都在。

可這樣的集體冷漠現象,僅僅是發生在日本嗎?

顯然不是。

還記得之前有個新聞講的是有個姑娘要跳樓自殺,樓底下聚了一群看熱鬧的人,看到姑娘遲遲不跳,底下冒出的聲音居然是:“你怎麼還不跳,我都急死了。”

看到這則新聞,不禁後脊背發涼,原來人性的惡毒比深淵還深。

這樣的冷漠風氣,不僅僅在日本,每個國家每個地區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不僅僅是引發了人們的悲憫,更多的是呼籲大家對社會福利體制的維護與踐行,對人多一些關愛。

仍舊佩服的是是枝裕和的拍攝手法,這種煽情類的影片,他採用的是剋制收斂的表現手法,卻達到了情感強烈共鳴的效果。

希望每個人看過之後,都能引發一些人生的思考。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孩子,是陰霾裡下的一絲明亮

越是懂事的孩子,越讓人心疼。

電影中的男主是一個只有12歲的孩子,可卻成了一家之主。

在母親拋棄他們兄妹四人離去後,他成了這個家的主心骨,要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還要精打細算手上的銀子。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別人的12歲,不是在溫馨的家裡享受父母的寵愛,就是在充滿歡聲笑語的校園裡享受生活的美好,可明的12歲揹負著一家人的生計。

母親走後,兄弟姐妹四人沒有掉過一次眼淚,他們的內心始終相信媽媽會回來的。

哥哥明每天在本子上計算著家庭開銷,京子則負責曬衣服,她還夢想著有一天媽媽給她帶來帶回來一架鋼琴,實現彈鋼琴的願望。

弟弟茂雖然年級小,可也十分聽話,他一直記得媽媽對他說的:“不要跑到陽臺去,不能讓人發現”,所以即便玩具掉到了陽臺,他也只是彎著腰用鞋子扒拉回來。

而小女兒小雪,喜歡用蠟筆塗畫,一直蠟筆陪伴了她的一生,從長到短。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12歲的明,一樣渴望交朋友,所以當他在便利店結識幾個愛玩遊戲的朋友,臉上綻放出了久違的笑容。

他喜歡打棒球,打不起球的時候,就在公園裡拿著樹枝練著打,電影最讓我欣慰的一幕是他終於正兒八經地打了一次棒球,並且是以比賽的名義。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這四個孩子,每個都懂事得讓人心疼,雖然生長的環境有所殘缺,可是明即便自己再喜歡和朋友在一起玩,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慫恿而去偷別人的東西,這是孩子根植於內心的純淨。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後來,終於有一次,兄弟姐妹四人有機會外出玩耍了,對於別人而言,這只是最為平常的一次外出,但對他們而言這次外出堪比重見天日。

已經被關在屋子許久的四個孩子,在陽光下奔跑,在公園裡嬉戲,這是他們搬到新房子後最為難得的快樂時光。

小小的茂,在街邊看到別的小朋友津津有味地吃著冰棍,即便自己很想吃,哪怕只是嘗一口,他也沒有吵著鬧著要哥哥給他買。

家裡再也沒有錢交水電費了,他們仍舊可以去公園洗澡洗衣服,沒有錢吃飯只能吃便利店給的過期壽司,也從未有過抱怨。

每一個畫面,每一個細節,都看得我淚目,多麼懂事美好的孩子,卻攤上了一個自私冷漠的媽。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可上天並沒有因為孩子懂事,而對他們格外友好與照顧。

年幼的小雪因從凳子上摔下來不幸去世,她還沒來得及長大,就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哥哥明把她裝進皮箱,和朋友紗希把她抬到了機場附近,埋了。

因為小雪生前最喜歡看飛機,她盼望著有一天哥哥能帶她去看一次飛機,可沒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看到。

越是懂事,越讓觀眾感到壓抑和難受,本來歡聲笑語的童年,卻如苔蘚般活在了人生陰溝中。

可仍舊希望他們在看到生活殘酷的真相後,依然能保持堅強,繼續向前走.......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電影結束了,演員都歸位到自己原來的生活,可這個世界上還有無數個明、京子、茂、小雪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艱難地生活著。

好的作品永遠不是讓你大哭或者大笑一場就沒了下文,而是能引發人的思考。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生而為人,如果還沒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那就不要輕易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你的一切不負責任行為,都如同劊子手,扼殺了孩子的一切。

我們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區別於動物的高尚品德,這個社會的美好,是繁榮昌盛,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和相互幫助,不要讓社會福利制度成了擺設。

仍舊希望我們能善良一點,熱誠一點,才不辜負生而為人的高貴。

如果不幸成了命運的棄兒,還是希望能挺直腰板直面難堪悽愴的人生,只要活著,就一切都還有希望。

共勉!

豆瓣9.1《無人知曉》:一段輕描淡寫的敘述,一個壓抑悲傷的故事

作者:藍歌,自由撰稿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PS:請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