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如果貧富差距過大,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重慶山城紅燈籠老火鍋


貧富差距小的時候,社會不同階層是有機會共存互利的,大家都過得下去,只是賺多賺少的差別,此時仇富是不智的,因為上層如果賺得多,下層可以一起雨露均霑;但當差距越大,各階層的平衡越來越脆弱,下層到底會敬佩上層的本事、還是蔑視上層的特權?有時是隻是一念之差。當蔑視與憤怒的情緒太強的時候,階層的恐怖平衡就會裂解,高低階層彼此雖然需要對方,但不再有尊重、不再把對方當人看,只想強取豪奪以求生存,敵意越來越大,寄生蟲只能不斷啃噬到連宿主都活不下去,甚至是殘酷的肉搏戰。整個撕裂,露出無秩序的叢林法則。自古以來皂反的都是種地的,沒聽說過商人鬧翻了天。無產階級無所畏懼,有產階級退退縮縮。

如果要拍一部從蟑螂的視角出發的電影,大概會很像《寄生蟲》。當然,前提是每隻蟑螂有自己的螂生、個性、家庭,還有與彼此溝通的方式。片中某個角色匍匐爬行時的樣子,真的就如我遇過的蟑螂那樣,在我打開燈的那瞬間,爬行的它乍然而止,好像在等待我動靜,以便思考下一步策略,順便祈禱我沒發現它。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今年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寄生蟲》,描述貧窮的金家四人住在破爛的半地下室屋子,環境雜亂、父母失業,與一雙兒女只能靠些零工維生。一天,兒子基佑的朋友要出國,將一位有錢的家教學生,轉給基佑指導,讓他獲得進入富有人家大門的機會,認識樸家有錢的一家四口……

《寄生蟲》有許多充滿黑色幽默的惡趣味,這貧窮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頑強討生存,善於計劃與操弄,電影有一大部分由於金家人的計謀,搞得像《瞞天過海》系列那種劫盜片一樣,非常有趣。但後面的發展,實在是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之外,劇情越來越瘋狂也越來越緊張。更厲害的是,導演融合黑色幽默與絕望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節,但這些離譜誇張的情況放在社會狀況的脈絡下看竟很貼近現實。在爆笑背後,頗令人傷感。

階級的符號、象徵與意味,在許多小地方不斷出現。連用個Wi-Fi都得像寄生蟲到處找宿主的金家,他們的窮兒女知道面對有錢僱主最好取英文名,明白在上流社會怎麼混比較顯得「高級」。有錢親戚去世留下裝飾用的石頭,對窮人根本沒屁用,最後石頭的「用途」是個殘酷對照,真正反映了「這(造景石頭)是什麼,能吃嗎?」一般的憤世。

窮男與富千金的家教關係,剛開始看起來像是男生利用優勢佔女生便宜,但看到後面會理解窮男終究是個寄生蟲,被富千金拿來滿足自己的想像。兩個人家窗戶看出去的景象大異其趣,窮人窗戶緊鄰大街,一片醜陋的灰,政府除蟲人員在街上噴藥,只要開著窗,藥就自然噴進家裡了,金家父親還說這樣可以免費除蟲,但真正要被除的蟲的根本是他與家人吶;有錢人家的窗外則是一片綠地,甚至基佑剛按完樸家門鈴,大門微微打開時,雖還看不到其他東西,卻已經見著幾叢綠意,生氣盎然。

樸家女主人第一次出現時,全身穿著優雅的白色衣著,那種白不是窮人穿得了的白,窮人的生活型態沒法讓那純潔的白色衣物維持超過一分鐘,總會弄髒些什麼。但更殘酷的階級代表物,是味道,這是窮人怎麼假裝怎麼遮掩都弄不掉的,而樸家人對窮人味過敏。

傳統英式「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的階級分野,在這變成地上、地下。能在見得到陽光的地面上生活,是一種特權,樸家女主人也提到她好多年都沒搭過地鐵了。地球上的人口(或宜居土地稀有度)越來越發展成窮人得住地下室、搭地鐵、在蟑螂最多的地方生活,把上面的空間留給富人。

不過,樸家人雖有點勢利眼,但他們並不殘酷壞心,只是因生活舒適,讓他們軟化到有些傻氣天真、講出白目的話也不自知;而金家雖可憐,但有時候也做得太過分。總之整部片裡沒人有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導演讓觀眾的同情心吊在鋼索上,增加道德問題的複雜度,以及凸顯真正的問題是體制,是系統,不是個人。每個個人只是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儘量求生罷了。

貧富差距小的時候,社會不同階層是有機會共存互利的,大家都過得下去,只是賺多賺少的差別,此時仇富是不智的,因為上層如果賺得多,下層可以一起雨露均霑;但當差距越大,各階層的平衡越來越脆弱,下層到底會敬佩上層的本事、還是蔑視上層的特權?有時是隻是一念之差。當蔑視與憤怒的情緒太強的時候,階層的恐怖平衡就會裂解,高低階層彼此雖然需要對方,但不再有尊重、不再把對方當人看,只想強取豪奪以求生存,敵意越來越大,寄生蟲只能不斷啃噬到連宿主都活不下去,而寄生蟲之間更是要弱弱相殘。

人太苦的時候實在難有人性,在做垂死掙扎時,只有動物本能是真的,任何所謂人性與惻隱之心都是奢侈、甚至會害自己失去生存機會。看看電影,想想現實,會發現這種寄生蟲的比喻,與我們的現實差距並沒有想像中大,至少,就算現實世界的窮人還沒到「寄生」的地步,但處境已經與蟑螂距離不大了。

導演高明之處,在於他並非大張旗鼓地把議題塞進你腦袋裡,也不像《我是布萊克》那樣不斷以各種生活慘況激發觀眾的同情心,奉俊昊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吸引你走進去,讓你好奇、讓你渴望,等你深陷其中,你已經進入漩渦裡面、邊哭邊笑邊不自覺地去思考它隱含的意味與思考。這點其實有些類似導演喬丹·皮爾今年新作品《我們》,但《我們》的隱喻紛雜,背後邏輯也有多處說不通,相較之下《寄生蟲》的各式比喻是更細膩而高明的。

《寄生蟲》的場景設計很用心,大部分故事發生在樸家大宅,是個極簡風格宅邸,非常開闊,卻又有很多角落可以藏秘密;一場暴雨讓金家人衝回家的路上,則帶著觀眾看見所謂「半地下室」住宅所在的社區,是如何讓人的生存成為如蟑螂一般的型態。劇情設計埋著許多伏筆,閃爍的燈、臺式古早味蛋糕店、富有人家兒子的心理狀況,都成為前後呼應的線索。有些畫面在獨具慧眼的荒謬組合之中透出特別的心境,例如一幕滂沱大雨水管破裂馬桶噴屎,卻有個角色坐在馬桶蓋上壓著一堆屎尿水一邊冷靜抽菸,那種認命荒謬好笑又讓人難過,因為該角的淡定讓觀眾明白,這肯定不是他人生面臨過最屎尿橫流、最狼狽的處境。

《寄生蟲》很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電影——我指的是,它在技術、劇本與演出方面都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但也絕對能讓大多數主流觀眾喜歡,就算是個平日工作與家庭都忙碌、只想輕鬆看電影享受娛樂的人,我都能放心推薦。其實,介紹各式電影這麼多年,深感推薦某些佳片很不容易,因為我也曾經沒日沒夜加班過、也全職照顧過兩個年紀差不到一歲半的娃娃,我瞭解不是所有觀眾都有餘裕,能在難得的休息時間欣賞題材較為嚴肅、沉悶、痛苦的片。我站在推薦電影的角度,常為許多好片扼腕,但也能站在觀眾的角度理解,有時真的只想放鬆一下、不想被悶到,而《寄生蟲》讓我完全不需要有掙扎,可以非常放心地叫大家都去看吧,真的精彩!


薛定諤的大獅子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就是以消滅私有制,消天壓迫剝實現共同富裕,讓大多數人都過上幸福生活為初心的。毛主席圍繞共產黨的初心奮鬥一生,所以,他老人家雖然已離開四十多年,在人民群眾心裡毛主席仍然活著,隨著時間的延長,人民群眾對毛主席的感情也與日俱增!


華澤居士


客觀的說我們新中國的誕生就是勞動人民不堪忍受社會的不平等,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貧富差距過大而催生的。在中國歷史上多次舉行的農民起義也都是因為勞動人民生活在在飢寒交迫之中,生命受到挑戰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人人有飯吃有衣穿,貧富差距不是很大政治上人人平等,還會產生社會秩序問題麼?絕對不會!


柳舒文華梅暢寒


貧富差距過大,絕對是一切內亂的最根本原因。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演義可以驗證得出結論的。中國有句俗語:不患寡,而患不均。怎麼避免?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走改革開放,適當調整,放開搞活也不能偏離這二條根本政治道路。如果你理解了這,你就不難理解許多黨中央、國務員作出的決策。


家國關注


只有走毛主席為我們制定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消滅貧富差距!!!中國人民永遠懷念毛主席!!!!!!!!


藍天284274706


富人如果是靠勤勞致富,或者是靠智力所富,下層民眾是不會反對的,相友如果是官商勾結,民眾就會有仇富心態,進而變成對社會和政府的不滿,當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就會影響到國家政權。


鵬程萬里34379


只有重新消滅剝削階級,將剝削性為定罪入獄,殺掉一部分罪大惡極的剝削頭子,才能促進共同富裕。


監天白雲


毛主席是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心裡裝著人民,所以他老人家逝世四拾多年人民,人民對他的懷念有增無減。實踐證明只有按毛主席革命路線走下去,中國才能無往而不勝。


用戶7283822492816


現在很少提到共產主義,現在是社會主義初期間段貧富差距在所難滅,而改革開放以來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相當的大。有人說現在走西方的道路,那麼西方也包括美國走的是資本主義,,那和社會主義就有些矛盾了嗎?那不是於共產主義越遠了嗎?說的不對,社會主現階段的體制,與西方資本主義不太相同,貧富差距引發的社會現象很多,社會矛盾在漫長的時間會明鮮,或爆發一種風潮,要縮小貧富差距也是一條漫長的路,艱辛的路,鬥爭的路,或革命的路,需要政黨政治者的智慧。


謝謝62943


毛主席領導農民起義就是為了推翻壓迫人民的剝削制度,縮小三大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