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社會學教授:恐懼、指責與對抗無益於應對疫情

(抗擊新型肺炎)英國社會學教授:恐懼、指責與對抗無益於應對疫情

中新社北京2月1日電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社會學教授羅伯特·丁沃爾(Robert Dingwall)近日在美國科技雜誌《連線》上發表評論文章稱,恐懼、相互指責和向病毒“宣戰”無益於應對疫情,人們應學會適應病毒週期性暴發的新常態,銘記與自然共處之道。

恐懼、道德化和行動

作為社會學學者,丁沃爾開篇便指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在中國武漢出現後,不僅是對生物醫學科學的挑戰,更是對社會科學的一大挑戰。如果忽視這一點,就會導致採取錯誤政策的危險。

丁沃爾說,傳染病社會學研究創始人菲利普·斯特朗(Philip Strong)約30年前便發現,任何新的傳染病都會引發三種流行趨勢:恐懼、道德化和行動。每當出現新的感染病例,人們的第一反應總是擔心會威脅到生存,恐懼死亡。第二個反應是把疫情看作是對人性弱點的審判,政治誤判逐漸取代正確判斷。第三是採取行動,關鍵是要對威脅“做點什麼”,“儘管有時毫無意義”。

丁沃爾認為,此次人們的反應完全符合這一模式。除了全球恐慌,國際保護和動物福利組織正利用此次疫情,對中國的傳統做法進行道德說教,即食用的動物種類超出了歐洲人廣為接受的範圍,同時也引發外界“有心人士”利用網絡視頻造謠批評中國政府。最後則是採取行動,正如無數媒體所描述的那樣,世界各國已經對這種病毒“宣戰”。

適應新常態

“雖然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面臨的挑戰可能不是與病毒作戰的方式,而是幫助人們適應新常態。”丁沃爾說,也許他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告訴人們,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只是另一種病毒,其風險與嚴重的季節性流感相當。最終將會有一種疫苗和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這雖然不是什麼好消息,卻是我們能夠接受的消息。“人們往往會害怕陌生的傳染病,而不是嚴重的傳染病。”

丁沃爾指出,事實上傳染病一直存在,病毒並不區分動物和人類,如果一種病毒成功適應了隨機突變,它就會跨越物種屏障,增加潛在宿主的數量。自從人類、動物和病毒共存並共同進化以來,這些過程就一直在進行。並且由於棲息地受到擠壓,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互動日益增多,為病毒在物種間傳播創造了新的機會,我們只是更快地注意到它們而已。

丁沃爾說,新的傳染病破壞了人們的秩序感、信任感和穩定感。人類很不善於處理偶發概念,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有秩序和規律,想當然地認為穩定是理所當然的,以為明天和今天大同小異。丁沃爾認為,儘管公共衛生機構在應對新的傳染病時試圖隨機應變,但人們仍在不斷與前述三種社會現象作鬥爭,期望大自然能被控制。

與自然共存

丁沃爾引用上世紀70年代文化評論家伊萬·伊里奇(Ivan Illich)的觀點稱,醫學傲慢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大問題。“我們相信自然可以屈從於我們的意志,卻忘記了如何與自然共存,忘記了疾病、殘疾和死亡是人類生存的一部分。”

丁沃爾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被動地接受這些挑戰,也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設法應對這些挑戰,但我們必須瞭解這些挑戰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新出現的傳染病(HIV、埃博拉、SARS、MERS、寨卡病毒),提醒我們生物醫學的侷限性。我們已經將一些物種置於人類控制之下,但其他物種仍與我們共存,就像它們數千年來所做的那樣。

丁沃爾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在於,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它是否更像是SARS,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命性,還是像季節性流感一樣,具有傳染性和令人不快但很少致命。

“目前它似乎更接近於來自不同病毒家族的流感,如果情況仍然如此,那麼我們必須質疑對這種疾病宣戰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戰爭必勝’等軍事化語言正在製造出人類可以控制自然進化的假象。”丁沃爾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