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文|雲舒庭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故事,其實比唐玄奘取經還要早的,是三國時期的一個人物,名叫朱士行,是三國時期的高僧,法號“八戒”,一些專家找到了相關資料,認為他就是《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原型。

01 受戒

永平十年(68年)沙門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人,帶著佛像經卷,用白馬載抵洛陽,東漢明帝(劉莊)為他建白馬寺,並譯四十二章經(如果你看過金庸的《鹿鼎記》就不會陌生)。這被稱為中國有佛僧、佛寺、佛教之始。也是我國學者所公認佛教傳入中國之始。

嘉平二年(250年),印度律學沙門曇河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首先登壇受戒,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漢族僧人,他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經求法的僧人。

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02 鑽研

朱士行出家受戒以後,在洛陽潛心鑽研佛學、並講解《小品般若》,在他講經的過程中,經常感到經中譯理未盡,晦澀難懂。其實是因為當初翻譯的人,把領會不透的佛經內容刪除省略很多,所以講解起來詞意不明,也不連貫。他聽說西域有完整的《大品經》,就決心遠行,去西方尋找原本,以掌握第一手資料。

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03 西行

公元260年,他從雍州(今長安縣西北)出發,越過流沙的沙漠到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一帶),這一路西行萬里,披星戴月,穿越沙漠,翻越高山,不知歷經多少時日,不知吃了多少苦,雖說沒有妖魔鬼怪,可也是九死一生,非常的不容易。

茫茫大漠,風沙已覆蓋他的足跡,

烈烈赤膽,眾生仍記得他的執著。

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04 譯經

抵達西域之後,果然得到《大品經》梵本。他就在那裡專心抄寫,共抄寫90章,60多萬字。公元282年,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寫的經本送回洛陽,自己仍留在於闐,後來在那裡去世,享年79歲。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佛教傳播事業。

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05 圓寂

在他死時,還有這樣的一則故事,依照西方之法將他火化,但火滅之後,朱士行的屍身仍然完好無損,眾人皆大驚,當即跪下禱告說:“你若成佛,應當歸去。”話音剛落,屍體散碎。眾人收斂起他的遺骨,並蓋起一座佛塔以作紀念。

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06 影響

朱士行西行求法意義影響極為深遠,他為求法為忘我的精神也感人至深,

為後世提供了榜樣,為後世西行求法者如法顯、寶雲、玄奘等人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楷模。

他送回的大本《般若》譯出之後,頗受佛學界的重視,被稱為:“善出無生,論空持巧,傳譯如是,難為繼矣。”當時的高僧們深入研究作注講解,掀起兩晉時代佛學高潮

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07 對比

《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不僅長得醜,還懶惰、好色,而且遇到困難動不動就想散夥回他的高老莊。而真實生活中的“朱八戒”,好學、愛鑽研、能吃苦,並有遠大的目標。這兩個人的差距可真不小!

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08 演繹

就在這件事過去了360多年之後,有一位唐代高僧叫玄奘,才從長安出發取經。不過在後人的小說裡,朱士行卻成了唐僧的徒弟,如果這個取經第一人知道了,會作何感想?

西天取經第一人不是唐玄奘,而是“朱八戒”,比唐僧還早300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