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到底在何方?

公元627年的一天,一位僧人離開了當時唐朝的首都長安,無數的僧徒、百姓來到城外為他送別,保佑他一路上順利平安。這位僧人就是當時著名的高僧玄奘,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前往佛教的發祥地天竺國,取回“真經”。

佛教創始人是公元前六世紀的喬達摩·悉達多。相傳,他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小國釋迦族的王子,二十九歲的時候出家修行,最後來到王舍城。他在城外尼蓮河畔的菩提樹下閉目沉思,靜坐了六年。最終悟出了人生真諦,從此得道成佛。

到了公元一世紀的時候,佛教受到印度婆羅門教的影響,開始主張佛有許多化身,造出各種菩薩。並宣稱只要虔誠信仰,人人都能成佛。

“西天”到底在何方?

由於對佛祖釋迦牟尼的教義持有不同的觀點,佛教徒僧眾教團逐漸分裂成兩大派,“上座部”以佛教正統派自居,“大眾部”則屬於新興教派。“大眾部”鼓吹“普渡眾生”,創立了“大乘空宗”和“大乘有宗”的宗教理論體系,自稱“大乘”,而把原始佛教貶稱為“小乘”。佛教在傳入中國之初,最先翻譯的大都是“小乘”經典”。到東晉時,才有人譯出“大乘空宗”的經論。

玄獎研究佛經是從“大乘有宗”入手。在長期的鑽研探索中,他覺得自己所請教的大師各有師承,對教義的解釋也不同,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

就在這個時候,印度那爛陀寺戒賢法師的門徒波頗密多羅來到長安。玄奘向其請教後得知:戒賢法師通曉全部經論,學識淵博,在那爛陀寺主持講經。於是,玄獎才下定決心,要西出長安前往那爛陀寺取經。

“西天”到底在何方?

位於印度古城王舍城外的那爛陀寺,是當時印度最大、最壯觀的佛教寺院。收藏著大量的大乘、小乘佛教經典。寺院的主持人戒賢法師已年近百歲,對佛學理論有精湛的研究,是當時印度的佛學權威,被尊稱為“正法藏”。

玄奘到達印度後,在那爛陀寺早晚不輟地潛心鑽研了五年佛教經論。最後,在公元645年的時候,他帶著650多部佛教“真經”,回到了唐朝長安城。

在前後共十八年的時間裡,玄奘克服了千難萬險,行程二萬五千多公里,遊歷了數十個國家,受到了包括國王和僧侶在內的各界人士的歡迎。玄奘還將自己的旅途見聞撰寫成了《大唐西域記》。

“西天”到底在何方?

隨著佛教從十二世紀在印度逐漸衰落,那爛陀寺也在公元1197年和1203年兩次被戰火夷為平地,失去了蹤影,直到1915年,印度的專家們才根據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譯本,步步追蹤,才發掘出了這座堙沒已達千年之久的古代名剎遺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