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道兒時的菜,證明小時候家裡窮,你會說什麼?

煙臺Pang子


我是72年的 ,家在農村,上初中的時候住校,學校的白菜湯一毛錢一碗,但是我也買不起,經常吃的是大醃蘿蔔。從長著白暯的鹹菜缸裡撈出一個一尺多的大白蘿蔔,洗一洗,拿到學校,這就是一週的菜。早晨喝稀粥的時候,咔嚓咬上一口,中午買倆玉米麵餅子或者黃色的鹼面饅頭,再咬一口醃蘿蔔,這就是午飯。

最好吃的是炒醬。媽媽自己做的黃豆醬,有時候曬的是麵醬,夏天放到大太陽底下,曬的黑乎乎的。拿勺子舀一點兒油,再切個蔥花爆香,再放入大醬炒熟,放到玻璃瓶裡。拿到學校,開飯時候,打開瓶蓋,聞著香噴噴,拿饅頭蘸著吃,惹得旁邊的同學垂涎三尺。

我爸爸喜歡拿熱饅頭蘸著醬油吃,還喜歡饅頭蘸著搗好的蒜汁吃,吃的時候調上醬油醋,最好能滴上兩三滴香油,美極了。

在農村吃的最多的菜就是君子菜(方言,我不知道學名叫什麼),這種菜有點兒像芹菜,從四周掰著吃,過兩天裡面的嫩芽又長大了,層出不窮,最為廉價。這個涼拌或是炒吃都可以,還可以拌上面做蒸菜,澆上蒜汁辣椒油,也很好吃。


暱稱已被別人佔用


我讀高中時,一個學期的生活費為0元。但我家有糧,我爸向食堂主管懇求,用糧當菜票。我成了學校裡唯一不交餐票的人。還有一人,一學期的生活費為0元,她家太窮,根本沒錢交生活費,於是她每天偷偷地在宿舍切一片酸羅卜進餐,一個酸羅卜她要吃二個星期。很快,第二學期我家有錢了,我一躍成為全校最有錢的人,我一個月可以花掉其他同學一學期的生活費。但那個女的,每天還在吃一片酸羅卜,甚至連一片酸羅卜也沒有。有一次,當我們在外面玩時偶遇到她,才發現她為了拿酸羅卜,踱步走30公里回家然後再走30公里來學校,每每她到學校已經是夜靜人寢了。第三學期,她父母親不讓她上學了,因為根本交不起學費。於是由校長領頭,在學校裡募捐,我們也有幸來到了她家。可是,一到她家門前,門兒還沒開,全場師生痛哭。士磚房,嚴重裂縫,隨時有倒的可能!門是竹子做的,嚴格來說根本就沒有門。瓦是用稻草鋪的。房內……對不起,我根本不想寫下去了,這太慘了,在我記憶中只記得那隻半邊的鍋,因為我根本不敢看!從此以後,我們很慶幸,我們生活在很好的家庭裡!所以,我們很珍惜每天的生活,也很珍惜每一分錢!錢來的真的不容易,錢很重要!


時聞快車


上小學時家裡沒菜了,爸爸又跟媽打架了。我總是餓,那麼餓。我去地裡找我媽,媽要領著我趁天沒黑回家,所以她匆匆掐了一把馬莧菜(小時候地裡隨處可見的那種野菜,餵豬餵雞的)。我說,這個能吃嗎。媽說,你等我用熱水燙燙,用蒜伴著吃。我說,好,不過我沒聽說同學吃這個。

我媽沒有說話。我記不得那菜的味道了,印象中只有濃濃的蒜味,和揮之不去的冷清感覺。


王火火onfire


88年,兄弟姐妹五個,魯西南,印象最深的冬天喝涼水吃涼饃,咽不下就吃生蒜,蔥,甚至乾的朝天椒,導致天天爛嘴角,害耳底子,再者就是爸爸醃的生葉子臘菜,或者醬豆子,一般炒菜冬天蘿蔔白菜,夏天茄子冬瓜,伙食最好的是過年肥肉煉過油的油滋啦,還有大哥二哥回來給我們買的雞皮,雞頭,常常用冬瓜燉,辣椒蒂不捨的丟,(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那時點煤油燈,用跟鐵棍穿著花生烤著吃,還有燒大蒜,。。,每天放學都要先去地裡幹活再回家做飯,一般的農活都會幹,常常是一邊燒鍋一邊看書,經常把頭髮烤焦,甚至有次鍋裡沒放水就燒火蒸饅頭。。。十三四的時候我就發誓絕對不找在家種地的對象,好在對象雖然是農村人,但至今我不知道他家地在哪,更別說幹農活了,,,,現在總算苦盡甘來,雖然還有21萬外賬車貸房貸倆孩子,但一直在努力[呲牙][呲牙][呲牙]


海水正藍51


我是一名85後,在我小時候,在90年代的小縣城,父母都是工人,家庭條件也是一般,要問兒時的菜,我記不太清了,在我很小的時候很少見到零食,父母也很少給我買,偶爾給我買上一包蔥油餅乾讓我帶著去上學就開心的不得了,窮到揭不開鍋倒是沒有,只是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媽媽工資一個月就幾十塊錢,一些比較貴的東西很少給我買,但是各種青菜還是經常吃的,老媽也會經常換著花樣給我做我愛吃的菜,那個時候最喜歡吃炸薯條、炸地瓜條、炸山藥。這些就是我平時的解饞零食。

我父母說他們小時候那個70年代家裡是真的窮,經常聽我父母和長輩們給我講他們那個年代窮,感慨我這個80後生在非常幸福年代,他們自己說起來很心酸,但是我小時候聽起來就覺得特別有意思。我媽說在她小時候,到了過年才能吃上一次豬肉,還要姥爺託關係才能買到比較肥的豬肉,自己在家煉上一點油,用來炒菜,平時連油都吃不到,菜只能幹炒或水煮,饞的時候會偷偷蘸點豬肉抿到嘴裡,覺得特別幸福,我爸媽到現在都不吃玉米麵窩頭,說小時候吃傷了,拉嗓子,看到窩頭就想吐。我婆婆是小時候粉皮吃傷了,現在粉皮看都不看一眼。

我跟老媽說,反正自己家裡都餵雞,饞了炒個雞蛋不行嗎?老媽白了我一眼,說“你說的倒輕鬆,我們姊妹五個,等著家裡的雞下了蛋,就去換個本子,換支鉛筆,換塊橡皮,誰捨得自己吃!”

老媽還是她小時候都不知道糖什麼滋味,因為姥爺一直在外地當兵,偶爾去上海出差的時候會帶回來一些餅乾和糖,老媽說吃到的時候特別特別幸福,那個味道一輩子都忘不了。

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跑題沒有,因為我只記得我吃不起的東西,父母卻有著吃到想吐的東西,也有最渴望的東西。

我是江一魚,用心做好每一篇問答,與你分享更多的烹飪技巧和美食知識,喜歡我的分享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來關注我,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轉發、收藏,謝謝大家的喜歡和支持。

江一魚


一碗白米飯。沒什麼菜了。家裡窮沒辦法,只能吃的起一碗白米飯。小時候端著一碗白米飯就跑出來了。在家門口的大院子裡面。一大群鄰居都端著飯碗。一起圍坐在院子四周。我端著一碗白米飯出來。看見誰家的菜好吃就吃誰家的。不夠的話可以去鄰居家裡吃。所以。小時候窮。我吃了幾年白米飯了。家裡人吃大魚大肉那是他們的事情。我享受的事鄰居間的那種氛圍。


黃曉漁


六個饅頭,放在手臂上排成一排,從食堂吃到教室,一日三餐,四個星期。我老公的高中時代。每半個月婆婆會送一鋁製飯盒的豬頭肉或者蒸肉,半大小子能迅速吃完抹乾淨嘴巴回教室上課。一個月回家一次,韭菜豬肉餡餃子吃的那叫一個滿足。他自己回憶說學校裡最好吃的莫過於自己用飯票換來的一根油條,不能多換,最多兩次,否則饅頭都沒得吃。


微塵59329446


蒜苗根部的須,裹上面糊,煎了吃,大蔥,小蔥的,都可以用……小時候,外婆捨不得丟棄,做給我們吃。現在呢,一個二個肚子肥得都是油,外婆也故去了很多年。

現在沒人吃這個了,這東西本來也不好吃,是食物貧乏的年代,大家為了解決肚子餓的難題,想出來的辦法,沒有必要去歌頌和美化這種食物。

可是一想起這個菜,我就想做來吃,最後又把它丟垃圾桶了。


愛恩


小時候最常吃的菜,是蘿蔔絲和蘿蔔葉醃製的老酸菜,用那種大缸,整整的二缸,夠全家七八口人一冬天吃的了!如果有改善的情況,也就是用布條蘸點油,在炒鍋邊象徵性地抹一圈,在裡面加一把自發的豆芽。早上是酸菜配上一個玉菱麵糰子或煮疙瘩,中午配上玉米麵、小粉、白麵摻成的三樣面,晚上是把酸菜用水熬開,下點麵條的菜飯!


宋永剛


家裡姊妹多,還要寄錢給上面四個老人,哪時,窮的真快揭不開鍋了。連鹹菜都吃不起。記得,母親傍晚下班,從別人的菜地裡撿花菜葉子(當時不知道是什麼菜),回家醃製吃,又苦又硬又澀。它是家裡唯一的菜,經常是吃饅頭吃它。現在想起來,口中彷彿還有苦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