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為何不願與洋人平起平坐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當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陷了廣州城,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英法聯軍侵佔廣州期間,當地民眾自發進行反抗。英法聯軍為了擴大戰果,北上天津,攻佔了天津大沽口。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打到天津郊區,作出進攻北京的姿勢。

咸豐皇帝嚇破了膽,他趕緊派遣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奔赴天津,分別與英法聯軍簽訂了《天津條約》。

咸豐皇帝為何不願與洋人平起平坐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包含:外國公使常駐北京;增開多地為通商口岸;允許外國傳教士進入內地自由傳教;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通商;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修改稅則,減輕商船噸稅;對英賠款400萬兩銀子,對法賠款200萬兩銀子。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就撤出天津,陸續南下。如果事情到了這裡,第二次鴉片戰爭就結束了。可是,咸豐皇帝看了《天津條約》後,對其中的某條內容感到恐慌。

大家先來猜猜,咸豐皇帝最怕哪條內容?

是增開通商口岸嗎?不是,是允許外國傳教士進入內地自由傳教嗎?也不是。是賠款600萬兩銀子嗎?更不是。比起《中英南京條約》的2100萬銀元賠款,這點錢不算多。

其實,咸豐皇帝最怕的是第一條:外國公使常駐北京。這意味著,這幫洋人不但要常駐在北京,還要經常以西方禮節來覲見皇帝,遞交國術。這對咸豐皇帝來說,是絕對不可接受的。我大清皇帝,是天下共主,怎麼能與你們這些洋人平起平坐呢?

於是,《天津條約》墨跡未乾,咸豐皇帝就後悔了。他命桂良在上海與英國、法國代表談判《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時,向對方提出,如果對方願意放棄公使駐京、內地遊歷、長江沿岸開放、賠款這4項條款,中國可以放棄所有進口洋貨的關稅。

咸豐皇帝為何不願與洋人平起平坐


19世紀中期,中國每年進口洋貨的關稅已經達到了數千萬銀子,且有逐年上漲的趨勢。咸豐皇帝為了他的“天朝體面”,竟然願意放棄數千萬兩銀子,可謂下足了血本。

但是,英國人和法國人都不幹,他們拒絕對已經簽訂生效的《天津條約》進行修改,並堅持第二年進京換約。

1859年6月,英法聯軍的艦隊再次北上,來到天津。由於咸豐皇帝遲遲不肯“恩准”英法聯軍進京換約,英法聯軍炮轟天津大沽口炮臺。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火再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法聯軍在進攻天津大沽口時,被僧格林沁親王精心構築的防線擊敗,死亡受傷總數近500人,英軍艦隊司令何伯遭受重傷。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清軍在重大戰役中第一次獲勝。

咸豐皇帝為何不願與洋人平起平坐


勝利的消息傳來後,咸豐皇帝大感振奮。他諭令兩江總督兼辦理各國事務欽差大臣何桂清轉告英法兩國,表示清廷有意廢除與英法簽訂的《天津條約》。當然,咸豐皇帝沒有把路封死。他表示,如果英法願意的話,可以按照中國與美國簽訂的《天津條約》及其換約模式,由何桂清進行辦理。

中美《天津條約》的換約模式是什麼鬼?原來,美國駐華公使華若翰比較聰明,他完全按照清廷的要求,繞過天津大沽口,改由北塘進京,簽訂了中美《天津條約》。後來,華若翰並不要求在北京換約,而是在回到天津北塘時,與直隸總督恆福互換《天津條約》批准書。

在咸豐皇帝看來,只要不跟洋人見面,什麼條件都好商量。

不料,英國人和法國人腦子比較“頑固”,他們一定要親自進京覲見咸豐皇帝。為此,他們不惜代價,一再增兵,最終通過北塘攻佔了天津大沽口,並在八里橋之戰中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騎兵。隨後,英法聯軍迅速向北京進發。

咸豐皇帝為何不願與洋人平起平坐


咸豐皇帝嚇得魂飛魄散,連夜逃出京城,跑到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去“狩獵”。你看,咸豐皇帝是不是打死不與洋人見面?

英法聯軍也無可奈何。為了表示他們的不滿,放火焚燒了著名的圓明園。在放火之前,英法聯軍將圓明園裡的珍貴文物搶救了出來。對,如今這些文物中的相當一部分,還擺在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等地。

經過一番折騰,英法聯軍意識到,他們是沒有辦法覲見咸豐皇帝本人了。總不能又跟著跑到承德避暑山莊吧?到時候萬一咸豐皇帝又跑了呢?於是,他們放棄了覲見咸豐皇帝的要求,表示不能親自遞交國書,一睹皇帝風彩,極為遺憾。

至於公使駐京這一節,由於不能親自向皇帝遞交國書,那麼公使駐北京還是天津,並無實質性影響。所以,英國人和法國人主動放棄了。

只要這兩條解決了,其餘的事情就好辦了。當年10月24日和25日,恭親王奕訢代表清廷分別與英國、法國互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簽署了新的《北京條約》。

與兩年前簽訂的《天津條約》相比,《北京條約》要多支付1200萬兩銀子的賠償,增開天津、大連為通商口岸,割讓九龍給英國,允許洋人招聘華工出洋工作等。

咸豐皇帝為了自己不肯見洋人,弄出了這麼多么蛾子,代價未免太沉重了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恭親王奕訢政海沉浮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