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如何?

尹灵忠


薛仁贵是唐朝的爱国名将,官至左威卫大将军、安东都护。他为了保卫大唐社稷巩固和百姓安居乐业,一生征战40余年,每战必身先士卒,功勋卓越,为后世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东”、“一貌退万敌”、“良策息干戈”、“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等等赫赫功勋,是一个让华夏民族骄傲的战将,我们永远都应该铭记他的功绩。

天地不仁降乱世,家有贤妻觅功名。

公元614年,是隋炀帝大业十年,隋炀帝下诏征兵,准备再伐高丽。同年三月,扶风(治今陕西凤翔)唐弼起义,带甲十万,自称唐王,掀起了反隋浪潮。就在这一年,我们的男主角薛仁贵在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降世。

薛仁贵祖上还是很厉害的,他是南北朝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他的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和父亲薛轨,都曾经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应该说投胎选择对了方向,可惜事与愿违,他没有选择对时间,出生没有多久,他的父亲薛轨就病逝了,家里少了顶梁柱,社会地位和收入就没有了保障,因此家族开始衰败。

少年的薛仁贵从少没有享受到什么福,反倒是吃了不少苦,由于家境贫寒、地位卑微,没有了父辈庇佑,他就只能以种田为生。俗话说不怕一个人优秀,就怕这个优秀的人更努力。虽然薛仁贵从小家境贫寒,但是他仍然非常刻苦的习文练武,薛仁贵天生臂力过人,武艺高强,这都是他以后建功立业的凭恃。

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恢复祖上的荣耀,为此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直再为改善家境而努力。 这期间,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伤财,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农民起义甚嚣尘上,河南有翟让、李密的瓦岗起义军,河北有窦建德的起义军,江淮地区也有杜伏威、辅公祏的起义军,天下开始大乱。

公元618年,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正式称帝,建立唐朝。而在洛阳的王世充于619年杀了隋帝杨侗,隋朝灭亡。 这一年,薛仁贵只有六岁,因为年龄太小,也没有赶上建功立业的机会。其后二十多年,薛仁贵一直在努力,可惜命运多舛、时运不济,一直到了30岁,都已经结婚生子了,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遇。因此他有些郁郁不得志,认为自己没有出头之日了,自己一身的本领也没有发挥的地方,就想迁祖坟来改变自己气运。

在古代迁坟是个非常大的事,况且就是迁了坟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于是他的妻子柳氏就劝他说:“现在太宗皇帝亲征辽东,当年随太宗皇帝征战一生的将军已老的老、伤的伤,现在正是需要猛将前去效力的好会,你何不前去他的帐下效力,等你立了军功,得了封赏,再来迁坟不就更合适吗? 薛仁贵也不是脑袋愚笨的人,听了妻子对他说的话后,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告别妻子和家人,在打听到张士贵将军在招募士兵后,就到他那里投军。不经意间,大唐帝国多了一位驰骋沙场40年之久的传奇名将。所以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而妻子柳氏无疑就是那个推着薛仁贵走向辉煌的女人。

三十而立去从军 单骑救将扬威名。

到了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大唐将士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带领下,进攻高丽,薛仁贵也随军出征。由于大将刘君邛由于不熟地形,在征高丽的战场上,被高句丽军团团围困,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脱身,眼看就要以身殉国。俗话说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预留的,薛仁贵三十年勤奋习武,练就的一身高强本领就有了用武之地,在这个万分紧急的时刻,他单枪匹马,在高句丽军营里杀了个七进七出,并直接斩杀高句丽一员大将,把他的人头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队看到唐军有这样一个勇猛的大将,都胆怯心寒,于是也顾不得围困唐军了,争先恐后的撤军,恨不得多生一条腿,而刘君邛也因此获救,此战结束以后,薛仁贵声名大震,勇武形象在军中广泛传扬。同年四月,李世民亲赴前线,进攻高句丽安市城,而高句丽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领25万大军以期抵抗唐军。这一战是薛仁贵大放光芒的一战,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眼目睹下,薛仁贵身着白袍,足跨玄马,双手拿了一把方天画戟,背挎弓箭,带领唐军不断冲击高句丽的阵营,他劈荆斩棘,杀将冲营,所向披靡,高句丽大军被唐军的威势震慑,丧失了战斗的勇气,被打了一败涂地,2万多人被斩杀,俘虏无数。

这一战过后,薛仁贵的勇猛无敌简在帝心,除了表彰众将领之外,李世民还特意召见当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并把他升了职,任命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据旧唐书记载,在李世民率军东征高句丽的回师途中,对薛仁贵说道: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他的意思是我的旧的将领都老了,其他人没有能比得上你的。我不高兴于得到辽东,最高兴是得到你啊。可见李世民对薛仁贵评价之高,他把薛仁贵提拔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宫城玄武门。诸位看官都知道玄武门对李世民的重要性,薛仁贵从此在大唐军中站稳了脚跟。

突逢天灾主遇险,仁贵忠心救危难。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其子李治即位,称为唐高宗,次年改元永徽。到了永徽五年的夏天,唐高宗李治在薛仁贵的护驾下巡幸万年宫,不巧的是遇到天灾,天降大雨,引起山洪暴发,大水已经冲到至万年宫北门,守卫的将士在天灾面也大惊失色,没有人再守卫李治,纷纷四散逃命。

晚上住在万年宫的唐高宗李治根本不知道眼前发生的状况,他的处境非常危险。薛仁贵见到将士纷纷逃命,很是气愤,便愤怒的喊:“皇上的命都快不保了,你们怎么能怕死逃跑呢?”他不顾滔天洪水的危险,冒死登上城门向皇宫大声的示警,内侍们听到薛仁贵的呼喊,知道了遭遇天灾,赶紧把唐高宗李治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没过多久,洪水便淹没了万年宫,李治因此得以躲过一劫。他对薛仁贵感慨的说道:“如果不是你,我今天的性命就不保了,越是危险的时刻,越显英雄本色,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朝大大的忠臣啊。”从此以后,李治更加信任薛仁贵,还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当作奖赏。其后薛仁贵奉李治之命作为副将再征高句丽,在贵端城大败高句丽的军队,取得大胜。然后又接连打败高句丽和契丹,因功被封为左武卫将军。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灭东顽。

到了公元661年,回纥新继位的比粟觉得自己当了首领,很牛逼了,就开始想和大唐掰掰腕子,看谁才是老大。唐高宗李治肯定不能承受这样的挑衅,就派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带领大军到新疆天山去进攻回纥。临行之间,李治在内殿赐宴,听说薛仁贵很厉害,他想亲自看看薛仁贵的箭法。薛仁贵听后哈哈一笑,这只是小事一桩,于是取弓箭射甲衣,瞬间箭已穿五甲而过。在场的君臣都为薛仁贵的神力倾倒,李治更是当即命人取礼物赏赐薛仁贵。 薛仁贵率领军队到达天山后,回纥首领比粟带着十万大军前来抵抗。在两军相见之际,比粟命令几十个回纥的勇士向唐军挑战。薛仁贵抽出身后的弓箭,三箭射死了三个回纥的勇士,其它的其余骑士如见天人,都被薛仁贵神威的慑服,皆下马投降。薛仁贵乘机带领大军击败回纥,并把所有的降卒都杀了,一路追击败军,并擒拿了首领兄弟三人,从此回纥国势衰败,再也不能在边关为患了。

公元667年,薛仁贵跟随李勣再征高句丽,接连占领了高句丽的十六座城池,薛仁贵抓住战机痛击高句丽,取得大胜,斩首五万余级,并顺势占领三座城池。到了公元668年,薛仁贵以少胜多,再次大胜高句丽,攻陷了扶余城。其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并一举攻陷平壤,擒获高句丽国主,至此,高句丽灭亡。大唐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 ,公元669年,唐皇任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薛仁贵实现了他光宗耀祖的心愿。

仁贵军败大非川,因故流放象州城。

薛仁贵一生40余战,从无一次败绩,可能老天爷觉得太完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就对薛仁贵降下了惩罚。到了公元670年,唐朝为了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便封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带兵五万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薛仁贵率大军先行出发,等到了河口便遭遇了吐蕃军,薛仁贵神勇无比,还兵击败吐蕃军,然后带领大军进驻乌海城。被薛仁贵安排管理后勤的副总管郭待封,总觉得自已能力较强,不甘心屈居薛仁贵之下,也不听从薛仁贵的安排。等郭待封率领的后勤大军行进至乌海时,被吐蕃二十余万大军围攻,郭待封军惨败,军粮及辎重全都被吐蕃军抢走了。在听到后勤物资被吐蕃抢走后,薛仁贵非常的无奈,再强的军队没有吃的用的只能退军,后来屯兵于大非川。之后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唐军,薛仁贵弹尽粮绝,被吐蕃打的大败,只好与吐蕃大将约和,才得以退军,然而吐谷浑自此沦陷。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

到了671年,因高句丽遗民叛乱再度被起用的薛仁贵,据说又因为在伎伐浦(今韩国锦江口)被新罗船兵打败,再次被流放象州,此事正史没有记载。 到了公元681年,李治突然想起了当年在万年宫被薛仁贵示警而救下的往事,便再次起用薛仁贵,西击突厥军。刚开始突厥军都认为薛仁贵死在了象州,等大军接战后一看,真的是薛仁贵本尊,于是大惊失色,下马排队致敬,然后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取得云州大捷。

公元683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一代名将就这样撒手而去,高宗把他册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清悠初见


薛仁贵的传奇,来源于他的机遇,但不得不说,薛仁贵也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幸运儿。

【薛仁贵塑像】

在太宗末年,发动了征辽(高句丽)之役,当时的农民薛仁贵拜见了将军张士贵,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征战生涯。

如果薛仁贵只是应募从军,那他可能只是一名普通士卒。然而,在此次伐辽之役的安市城之战前后,却成就了薛仁贵的威名,在某些程度上甚至成为了薛仁贵的“主场”

郎将刘君邛为高句丽军所围,身陷困境,薛仁贵疾驰救援,“跃马径前,手斩贼将”,震慑敌军,由此崭露头角;在围攻高句丽重镇的安市城战场上,高句丽大将高延寿率主力来援安市城守军。薛仁贵抓住了这个立下奇功的机会,“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为唐军在城下所取得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果然,太宗对这个“奇装异服”的士兵极为好奇,特予召见擢升,甚至在班师后还对他:“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这不单单是一个笼络人心的客套话,更代表了太宗对于薛仁贵的赏识。

【在网上自制的薛仁贵头像中,便还原了安市城之战中的薛仁贵形象】

太宗末年至高宗初年,薛仁贵奉命在宫中宿卫。永徽五年(654年),又一个机会到来了。当时高宗李治正居于万年宫,夜间,突然有洪水冲击玄武门,万年宫虽未遭殃,但洪水抵达只是时间问题。宫中卫士见水势汹涌,纷纷散逃,唯有薛仁贵登门大呼,提醒了高宗等人,使其得以及时登高,免于遭祸。事后,高宗特意遣使向薛仁贵致谢,而这次的“救命之恩”,在后来也对薛仁贵起到了莫大的帮助

在“救水”事件后,薛仁贵逐渐开始参与军政,并领兵出击,如:苏定方出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时,薛仁贵建议拉拢泥熟部助力;显庆二年,协助程名振执行骚扰高句丽的策略,在贵端城高句丽军;显庆三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在横山大战高丽大将温沙门。在此次战斗中,薛仁贵仍是单骑冲阵,所经之处,射杀诸多敌军,又生擒敌军的神射手,大显神威;显庆三年,与辛文陵在黑山击破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等人,押往洛阳献俘。

薛仁贵屡战屡捷,勇猛过人,愈发受到高宗重用。在破契丹后不久,薛仁贵受命出击九姓铁勒。临行前,以精湛射术令高宗惊服。关于之后发生的事情,史书记载简略,如《旧唐书·薛仁贵传》载: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我个人不是很理解,在中古的唐代为何还有这类对阵决定胜负的事件。当然,士气大丧,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好的兆头,何况是对于崇尚武力且风俗较淳朴的北方游牧民族。于是乎,薛仁贵的胜利似乎也没有那么的不可思议了。类似的勇将,在唐朝中期也出现过,如李嗣业,如马璘,如白孝德,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不过,在此役中薛仁贵坑杀降虏的行为极其残忍,尽管其考虑“为后患”有一定道理。

总的来说,薛仁贵在破铁勒一役中的表现可谓是名震天下,不论是时人或是后人都为他三箭定天山的神举倾倒。唐人王棨在《三箭定天山赋》(《全唐诗》卷770)中赞道:“弓一弯而天山未定,箭三发而铁勒知归。”便可作为明证。

伐铁勒之役,称得上是薛仁贵的成名之战,而第二次成就他的战役,则是灭高句丽之役。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薛仁贵此前曾作为程名振的副将进攻高句丽,取得小胜。而此举,便是太宗末期、高宗时期对高句丽执行的有效策略。在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死后,其诸子争权,其中被驱逐的长子泉男生便归附唐朝,请求帮助。高宗抓住了这个旗帜,派将军庞同善、高侃等率军迎接泉男生,薛仁贵则作为后援。不久后,老臣李勣正式统军出征高句丽。此后,庞同善在新城被高句丽军袭击,薛仁贵亲领精兵援救;庞同善等败于金山,薛仁贵再次领军横击,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余级,乘胜攻陷高句丽三城。次年,薛仁贵以三千兵力攻陷高句丽重镇扶余城,连降扶余川四十余城。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军陷平壤,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以镇之。薛仁贵出任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率兵二万留守平壤。

虽是武将,但薛仁贵“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高句丽士民。以此来看,薛仁贵也可称作文武兼备

【薛仁贵立像】

在两次大战后,薛仁贵威名远扬。然而在灭高句丽仅两年后的大非川之战中,这位常胜将军却遭遇大败,一时声名尽丧,免官为民。关于大非川之战的是非,历来有争议,但一般来说,认为是唐军前锋郭待封急功独进,从而牵连了薛仁贵所部,遭致大败。

看到这里,薛仁贵应该就终老布衣了?不,高宗并未忘了他。尽管有皇帝的眷顾,但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复出后又一次被贬,在逝世前两年再被起用。这位六十八岁的老将在云州迎击叛乱的突厥军,对阵中,得知了对方主将为薛仁贵,突厥军大惊道:“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薛仁贵脱盔下马,突厥军震惊逃散,被唐军一一击破。这是薛仁贵一生最后的“传奇”。

薛仁贵的一生,由士兵到将军,浮沉往复,可谓坎坷备至。然而,在逆境下,薛氏仍保持了一颗赤诚之心,甚至撰写了《周易新注本义》四卷,为后世文人所惊叹。古人赞其“军若惊飚,彼同败叶,遥传仁贵,咋舌称神”,确非虚语。


浔阳咸鱼


薛仁贵的名声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薛家将的故事与杨家将的故事一样经过无数的艺术加工,早以深入人心。但是,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真的和小说评书中讲的那样厉害么?

一,为光宗耀祖而参军。

薛仁贵本名薛礼,仁贵是他的字。出生在隋朝末期,祖上一直都是做官的,河东薛氏也算是当时很有名的望族。但薛仁贵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所以家道中落了。小薛同志没享受过祖先的荣华富贵,为了生活,干起了修地球的伟大事业,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夫。转眼就到了三十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而他从军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妻子柳氏的劝告。话说这一年他想迁祖坟,或许是希望改一下风水格局转转运吧。但这遭到了妻子的阻止,柳氏对他说:“如今皇帝正在亲征辽东,你为何不去投军干出一番事业呢?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你再迁祖坟,那祖宗也觉得光荣啊。”薛仁贵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便投奔了正在招募士兵的唐朝名将张士贵的麾下,来到了辽东。历史上的张士贵可是个很厉害的将军,但是到了后世的演义里,就成了陷害薛仁贵的小人和奸臣了。然而在正真的历史上,他并没有刁难薛仁贵,二人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


在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妻子的鼓励下呢,薛仁贵怀揣着改变命运的希望应征入伍,成为征东唐军中普通的一个士兵。而这个三十岁的小兵在征伐辽东的战役中靠着两次战斗彻底的翻身,实现了自己从士兵到将军的梦想。

二,画戟白袍薛仁贵。

在唐军攻打安地城的时候,当时唐军的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的军队围困,没有办法脱身危急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个将领的人头,还把这个人头就悬挂在他的马头之上,这样的操作让高句丽的士兵们看的心惊胆战,敌人士气减弱,在唐军的冲杀下只得撤军,刘君邛也因此获救。一个普通的士兵在战场上吓的敌人退军,还救了军官的性命,这是多么牛的事情啊。通过此战,薛仁贵的名声传遍了大唐的军营。然而这并不能让薛仁贵满足,他要的是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好光宗耀祖。他还在等待更大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实力。

三个月之后,薛仁贵的机会来了。当时高句丽结集了二十五万军队前来与唐军对阵,作为最高统帅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亲自站在高处指挥战斗。薛仁贵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威猛。

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旧唐书~薛仁贵传》

李世民正在高处观战,只见唐军阵中冲出一个造型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他一边冲杀一边大声呼喊,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天兵降世一样,除了造型与众不同外这个小将杀敌也特别生猛,高句丽的士兵们纷纷被他的画戟刺倒在地,敌军一阵混乱。唐军主力立刻跟上大破敌军,高句丽的军队很快就溃散而去。这个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就是薛仁贵,而他的造型和杀敌时的英勇表现,早被李世民看的一清二楚。没想到自己的军队里还有这样厉害的角色,一定要提拔重用。


战斗结束后,他就特意召见了当时还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贵。赏赐了两匹马,40匹绢以及俘虏的十个高句丽人,让他们作为薛仁贵的奴隶。并且当时就升他为游击将军等官职。

后来李世民班师回朝,他对薛仁贵说:“以前辅佐我的人都已经老了,我每次都想提拔一批新人,我今天我终于发现你了啊,辽东能不能打下来这我都不怎么在乎,我特别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李世民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欣赏自己发现的这个猛将。薛仁贵通过自己的才智和英勇,终于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赏识。他总算翻身了,从此他就是天子最信任的将领,再也不用过着农夫的艰苦生活了。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玄武门。虽然这只是一个门卫性质的岗位,但玄武门作为李世民当年发动政变夺权的重要地方能交给薛仁贵驻守,可见对他的信任程度是很高的。薛仁贵于是在玄武门当了十二年的门卫,再次赢来了人生的另一个机遇。

三,新的机遇与传奇。

十二年的光阴过去了,唐太宗也早就死了。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薛仁贵任然驻守在玄武门,平静的当一个门卫大叔。永徽五年五月份的一天,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水一下就冲到了玄武门。汹涌的洪水把守门的士兵们全吓跑了,薛仁贵很生气,他怒吼说:“皇帝还在玄武门内的万年宫里呢,你们这些负责守卫的人怎么能自己先跑,撂下皇帝不管?”但是士兵们哪里搭理他,纷纷逃命去了。此时洪水已经很大,淹没了玄武门。薛仁贵登上了玄武门上的横梁,大声呼喊,向宫内告警。唐高宗李治听到了薛仁贵的警报,忙从床上跳起来,爬上高处。


不一会功夫大水就灌进了寝殿,李治因为爬到高处没有被冲走。水退后的统计显示这一次大水造成了皇宫侍卫以及当地居民三千多人死亡,是一次很严重的山洪爆发。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治对薛仁贵十分感激,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忠臣啊,自己要是没薛仁贵的警报的话早就喂鱼了。于是赏赐薛仁贵御马一匹,李治心里也在盘算:对于这样难得的人才该好好重用,守大门太屈才了,该派他做点什么呢?

四,薛仁贵征东。

当时,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仍然是大唐的一个边境威胁。虽然唐太宗曾经御驾亲征,但并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当时呢,在高句丽的南面还有百济和新罗两个小国。新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祖先,他是臣服于唐朝的。公元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

公元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和苏定方率兵攻打高句丽;薛仁贵也作为副将参与东征。唐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斩首无算。


薛仁贵在横山与高句丽军大战。当时敌军中有一个神箭手,一连射杀十多名唐军士兵。薛仁贵大怒,单枪匹马冲进敌阵,把那名神箭手吓得目瞪口呆,最后被生擒。唐军也趁机冲杀,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三千余人。在攻打高句丽的用时,薛仁贵也顺手把当时与高句丽结盟的契丹王给活捉了。

这样的功劳让李治很是开心,自己果然有一员福将阿。等到战事结束后,薛仁贵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公元660年,新罗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而作为征东将领的薛仁贵却被调回,因为另一场战争等着他去指挥。

五,三箭定天山。

公元661年的时候,和大唐关系不错的回纥首领去世了,而新继位的首领开始不把大唐放在眼睛里了。李治就命令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攻打铁勒九姓部落。

临行之前,李智在内殿赐宴。吃饭的时候,他就问薛仁贵说:“古代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让我看一看。”薛仁贵答应后弯弓搭箭,一箭穿透了五层铠甲。李治大吃一惊,当命人取来非常坚硬的一套铠甲赐给薛仁贵。唐代的明光铠是十分坚硬的,能够一箭射穿五层,可以想见薛仁贵的箭术与臂力是多么的惊人!


郑仁泰和薛仁贵率军赴天山之后,九姓铁勒联军集结了十万余人。并挑选骁数十名勇的战士出阵挑战,薛仁贵连射三箭击毙三人,铁勒军队大为惊恐,被薛仁贵的神威所震慑,全都下马来请求投降。

薛仁贵趁着敌军魂飞胆丧之际迅速剿灭残余部众,生擒亲王兄弟三人凯旋回城。薛仁贵收兵之后,军中就传唱出这样的歌曲:“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而三箭定天山的传奇也被天下人所传颂。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薛仁贵也透露出残忍嗜杀的性格,他将投降的九姓铁勒坑杀了二十余万人。并且在战胜后大肆搜刮金银美女,被人上报给唐高宗。由于功过相抵,并未受到处罚。薛仁贵天山一战,成就了自己战神威名,也使得九姓铁勒从此衰败,无力威胁边疆。但唐代人因其坑杀降兵过于残忍,所以没有让薛仁贵进入武庙。

六,平灭高句丽。

解决了不听话的铁勒九姓后,薛仁贵也没闲着,因为东边的高句丽还没有彻底解决呢。

在公元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而大打出手,内乱爆发。被哥哥们夺权的泉男生投靠了唐朝。并且与唐军一起出征高句丽。这真是灭亡高句丽的天赐良机,唐高宗命薛仁贵率部众跟随李世绩攻打高句丽,唐军到一路节节胜利,但到了金山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小挫折,高句丽趁胜进攻,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但他们忘了,唐军里有薛仁贵这样开挂一般的牛人存在。正当他们反扑唐军时,薛仁贵忽然率军杀出,把高句丽军前后截断。一场混战下来,被杀了五万多人。薛仁贵乘胜追击,一举攻下三座城池,与泉男生的军队会师成功。

李治亲自写信给他说:“金山的故事,你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都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一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第二年,薛仁贵带领两千精锐突袭高句丽军事重镇扶余城。有人说他带这么少的兵会不会太冒险,老薛很牛逼的说:“士兵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看会不会运用!”事实证明,薛仁贵确实很牛,他用两千人奇袭,硬是攻破了扶余城。并且杀死和俘虏一万多高句丽军。

这真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了,面对这样没战必胜的神人,高句丽有什么办法呢?大小城池一听到薛仁贵来了,纷纷望风归降。

终于,李世绩与薛仁贵最终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下。公元668年九月,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唐军入城后擒拿了夺权的泉男建等人,高句丽灭亡。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故地,并任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同时唐朝还在朝鲜半岛南部设置了熊津都督府管辖百济故地。而向大唐臣服的新罗则被设置为鸡林州都督府,都督由新罗国王担任。经过多年的东征,大唐王朝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也为后来的唐罗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在治理高句丽遗民的时候,薛仁贵能够任用当地的贤能之士,并且以仁爱为治理的基本原则。他帮助高句丽恢复了生产和治安,让高句丽遗民们很是感激。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薛仁贵仁政高句丽”的故事。然而,自从平灭高句丽以后,老薛开始走背运了。不久以后,他离开高句丽,再次被派去征西。

七,大非川惨败。

公元670年,李治为了争夺吐谷浑而命56岁的薛仁贵领军五万征讨吐蕃,他安排副将郭待封将辎重粮草驻扎在地势险要的青海大非川。自己亲自率领精锐突袭敌人的重镇乌海城,驻守在这里的吐蕃军大败而逃,薛仁贵占领乌海城,并打算下一步就直接突击吐蕃都城逻娑城(今拉萨)。如此一来,可以彻底解决吐蕃给西域带来的威胁。然而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后方却出问题了。

原来这个郭待封也是出身将门,身份尊贵。之前一直与薛仁贵是平级的将领,但此时却作为副将管理辎重粮草,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他不愿意功劳被薛仁贵独占,于是违背了薛仁贵的安排,擅自带领军队离开大非川缓缓前进。结果,离开了有利地形,唐军的粮草辎重部队被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围困,死伤惨重。

断了粮草补给的薛仁贵无奈只得从乌海城撤军救援,唐军退回到大非川。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四十万进攻大非川,唐军惨败。战败后薛仁贵与吐蕃鉴定了停战条款而得以回国。

大非川惨败后,朝臣纷纷请求严惩战败将领。薛仁贵对唐高宗做出了自己的辩白:“根据天象显示,不宜西征,出师不利失败,是注定的事。”唐高宗听后大为恼火,直接将薛仁贵贬为庶人,这算是从轻发落了,因为要按照当时造成了严重后果来说,是该直接被处死的。这说明李治给他留了一条后路。

八,再次启用与流放象州

薛仁贵被贬为庶民的这些年到底干了什么,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后世也不知道。但是就在他被贬谪以后没多久,朝鲜半岛又开始叛乱了。于是唐朝再次启用薛仁贵,这次他被任命为鸡林道总管。关于薛仁贵任鸡林道总管时发生了什么,国内的史书没有记载。只是说老薛这次又因为惹事情被流放到广西象州去了。但是在朝鲜古代的《三国史记》中,到是可以梳理出薛仁贵在鸡林州时发生的事情,原来他又打败仗了。

当时,由于大唐的势力已经囊括了整个朝鲜半岛,这让新罗很不满。他联合一部分反唐的高句丽和百济国的遗民,趁着唐朝与西方的吐蕃用兵时,不断侵蚀唐朝设置的熊津都督府。战争最终爆发,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十一月,薛仁贵率军与新罗军在伎伐浦(熊津江下游入海口处)展开激战,结果是唐军惨败。


由于这次失败,有损国威。所以老薛就被大臣弹劾,再加上自己平时有贪污受贿,喜欢金银珠宝的污点。于是唐高宗很生气,直接把他贬谪到象州去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国内的史书中对于薛仁贵被贬的原因只有一句话:“复坐事,贬象州。”《三国史记》中虽然写了薛仁贵指挥与新罗交战并且大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疑点。所以,老薛为啥被贬的象州,其实还是一个历史悬案。传说薛仁贵被贬谪但象州以后,又帮助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受到了百姓的热爱。所以今天的广西一带也有许多薛仁贵的塑像。这个也不见于史书记载,《唐书》说:“薛仁贵被贬谪象州后不久就遇到了朝廷特赦,又回到了京城。”

九,脱帽退万敌。

公元681年的时候,李治召见见当时已经68岁的薛仁贵对他说:“以前在万年宫,要是没有你,朕就葬身鱼腹了。你曾经上阵消灭过九姓突厥,平定高勾丽,使漠北辽东都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我又怎么会忘记呢?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就能安稳的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呢?”

薛仁贵虽然已经年老,但这么多年来,他的威名早就传遍了四方。在那些蛮夷的心中,薛仁贵是个战无不胜的神话。派薛仁贵出征,可以从心理上就压倒敌人。

公元682年69岁的薛仁贵奉命征讨入侵云州的突厥。两军阵前,突厥人就问唐军:“你们这次打仗,将领是谁呀?”唐军回答说:“薛仁贵。”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能死而复生呢?”这时候,薛仁贵脱掉头盔。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行礼,向后缓缓撤退。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俘虏上万人,夺取粮草辎重无数,取得了云州大捷。



这是薛仁贵最后的一战,也是接近于神话的一战。第二年,七十岁的薛仁贵在长安病亡。唐高宗很伤心,追封其为左骁尉大将军,幽州都督。并派车马送薛仁贵骨灰回家乡埋葬。

一代战神的人生就此落幕。而他的儿子薛讷也成长为唐代战功赫赫的将军,继续书写着薛家的传奇。小说中说薛仁贵的儿子叫薛丁山,这是子虚乌有的。

总结:

薛仁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十分富于传奇色彩。这就让民间产生了许多关于薛仁贵的传说故事。随着这些故事的不断演化,在宋末元初时出现了《薛仁贵征东事略》的话本小说,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薛仁贵的小说。以后薛仁贵的形象出现于各种杂剧和平话中,艺术形象越发饱满,故事也越来越离奇。到了明清时代,关于薛仁贵及其子孙的故事开始出现。在明代的《唐书志传》和清代的《说唐传》等作品中,薛家的故事被越拉越长,于是就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薛家将的规模。



有趣的是,薛仁贵在文学作品中还衍生出另一个形象“薛平贵”。这个薛平贵是以薛仁贵为蓝本,重新虚构的一个文学人物。这也让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二人的关系,其实他们就是原型人物和虚构人物的关系。

民间文学中的薛仁贵是天神下凡,但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很普通的人,他也贪财,也好色,也有人生的污点。但他却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这辈子所创造的传奇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而正因为这些传奇,所以他也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永远被后世传颂和演绎。


闰土看历史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唐朝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隋炀帝大业10年(公元614年)农历十月十八日生,唐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卒,享年70岁。他一生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官至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他的征战事迹,《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 据史料考证,历史上并无薛平贵。但他和王宝钏因何现身于舞台?并且自古以来,多个戏剧剧种都出现了“两薛并演”的现象呢? 有两种说法。 某年某月已无从考证。山西一富户为母祝寿请戏班子唱《汾河湾》等戏。该戏反映的是薛仁贵和柳英环的事。宾客散后,富户之母问戏班子薛仁贵和柳英环最后的结局,戏班班主说,据师祖相传,薛仁贵因军务在身不敢久留,数日后又别妻回到军中。柳英环常年来生活困苦,疾病缠身,又加之思夫心切,便病逝寒窑。富母听后悒悒于怀,恹恹成病。富子到处求医,百药无效。最后一当地名医探问后得知根由,便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于是,富子悬巨赏征求薛仁贵团圆的剧本。某文人为不违反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贵”,剧名《王宝钏》。戏曲情节大同小异,只是为迎合富母心态,薛平贵登上了西凉国的王位,王宝钏成了正宫皇后,夫贵妻荣。该戏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也不治而愈,自此,戏曲舞台上便出现了“两薛并存”的局面。 另一种说法是,薛仁贵后来被封为平辽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部分薛家人也都随薛仁贵从龙门(河津)迁到京城(今西安市)。后来,山西人以当地出了一个薛仁贵为荣,又是唱戏,又是修建寒窑。陕西人历来爱与山西争个高低,认为薛仁贵家人后来一直生活在陕西,却让山西人出尽了风头。他们便也编了一出戏,由于不敢违背历史,于是将薛仁贵变成了薛平贵,柳英环变成王宝钏,一个虚构杜撰之戏便出炉了。 两个寒窑一处真实 在河津市修村的白虎岗上有薛仁贵寒窑,而在西安市大雁塔东南方不远,王宝钏寒窑也每天游人如织。两个寒窑又是怎么回事呢? 薛仁贵寒窑位于河津市修仁村,村东有一土岗,状似卧虎,又加之传说薛仁贵是白虎星转世,故曰白虎岗,寒窑便处于白虎岗上,相传明清时期土炕灶迹尚存。窑南有白袍窑一孔,内塑有薛仁贵夫妻泥像两尊,战马一匹。村南有白虎塔一座,又名射雁塔。薛仁贵寒窑也称薛仁贵故里。目前为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河津市斥资一亿元开发薛仁贵故里的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近年来,王宝钏寒窑从规模及开发的程度上来看比薛仁贵寒窑要大,也有规模,笔者3月上旬前往参观,它位于西安市南效曲江池东南鸿固塬上的鸿沟坡岸,又称曲江寒窑。在寒窑景区内,笔者没有看到任何有关史料对薛平贵及王宝钏的记载。寒窑简介上称,实据戏曲《五典坡》所载而建,内有王宝钏祠堂,清朝后期修建,民国二十三年,杨虎城之母孙一莲捐资又对其进行了修葺。1984年6月,当地乡政府又出资修建,1985年2月2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景区内有“飘彩楼”、“王宝钏祠”、“贞烈殿”、大雄宝殿、寒窑遗址等等建筑及景点。据寒窑负责人刘林介绍,寒窑景区总投资300多万元,平均每年有近10万名游客。 既然薛平贵是由于种种原因根据薛仁贵的传奇人生演绎而来,历史并无此人,那么,两个寒窑也只能是一处真实了





小双说事


历史上薛仁贵的一生,比小说中还要传奇,堪称是我国古代猛将的典范。薛仁贵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他的父亲薛轨在隋朝时期做过地方上的小官。在薛仁贵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家道没落的薛仁贵回到老家砍柴种地,一直到了三十多岁都没有任何成就。薛仁贵的妻子是一个非常深明大义的人,她劝说薛仁贵投军报国,在战场上杀敌建功。在妻子的劝说下,薛仁贵投军到了张士贵的麾下,跟随唐太宗李世民讨伐高句丽。

一战成名,破格提拔

历史上的张士贵不仅没有为难薛仁贵,反而给予了薛仁贵非常大的帮助。薛仁贵刚刚参战的不久,就在战场上出尽了风头。唐朝军队的一员战将被高句丽军队包围,周围的唐军士兵都不敢上前帮忙,唯独薛仁贵一马当先,斩杀了高句丽一员将领,救出了被围困的唐军将领。

在李世民亲自都督军队和高句丽决战的时候,薛仁贵身穿白袍白甲,冲锋在唐朝军队的最前方,斩杀的高句丽兵将不计其数,唐朝军队都受到薛仁贵的鼓舞,跟随在薛仁贵的后面冲锋,高句丽军队大败而归。这一战过后,李世民破格提拔薛仁贵做了游击将军,并且对薛仁贵说:朕的老将年龄都大了,朕不庆幸得到辽东,而是庆幸得到你这员大将。

南征北战,成就威名

薛仁贵被李世民破格提拔后,就一直担任玄武门的守将,一直到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薛仁贵才再一次回到战场上。回到战场上的薛仁贵打仗一如既往的勇猛,在唐朝对外战争中屡立战功。在征战九姓铁勒的战争中,九姓铁勒派遣十几名勇士挑战唐朝军队,薛仁贵接连射出三箭,每一箭都射杀一个敌人,九姓铁勒心惊胆战,十几万军队瞬间土崩瓦解,这场战役也被人们称之为“三箭定天山”。后来薛仁贵跟随李绩(徐世绩)灭亡了高句丽,在当地实行仁政,高句丽人因此忘却了亡国之痛。

兵败大非川,脱帽退万敌

薛仁贵一生中唯一一次败仗,就是大非川之战。大非川之战中,薛仁贵的军队只有五万人,吐蕃军队多达四十多万。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依仗着自己是名将之后,欺负薛仁贵老迈,不听从薛仁贵的节制。在郭待封被吐蕃军队击败后,薛仁贵遭到吐蕃军队包围,最后私下同吐蕃军队求和,才获得释放。大非川之战后,薛仁贵被贬为平民,没过多久又再一次被任用,却因为犯错而被免职。到了公元681年的时候,年近70岁薛仁贵再一次被启用,指挥了人生中最后一场战役云州之战。

云州之战爆发的时候,敌人都以为薛仁贵已经死亡,认为阵前的指挥官是假的薛仁贵。薛仁贵为了证明自己身份,在阵前脱去了军帽,当敌人看到薛仁贵真容的时候,纷纷溃散逃跑,薛仁贵乘胜追击,俘虏三万多人。云州之战两年后,薛仁贵在家病死,享年70岁(古人计算年龄方式和现在不同)。薛仁贵一生勇猛善战,能够依靠着个人魅力威慑敌人,在中国历代将领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史海泛舟摆渡人


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的经历尤其具有传奇色彩,从一个贫贱的庄稼汉,一跃成为纵横疆场的战神,书写了大唐盛世中令人惊叹的篇章。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年少时贫贱,以种田为生。薛仁贵打算改葬先人,他的妻子柳氏说:“夫君你有非凡的才能,需要遇到合适的机会才能施展。现在天子亲征辽东,渴求猛将,这是百年难遇的机会,夫君何不去建立功名得到显贵?富贵还乡,再改葬祖先也不晚。”薛仁贵觉得有道理,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打算投军。


当时中国辽东地区有一个叫高句丽(新旧唐书编撰时,高句丽故地已经建立了高丽政权,故两书都称其为“高丽”)的国家,不肯臣服中原王朝。隋朝时,隋炀帝曾经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民怨沸腾,以致亡国。唐朝建立后,高句丽依旧不肯臣服,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

薛仁贵来到了安地,遇见郎将刘君邛被敌人围攻,于是骑马飞驰,将刘君邛救出。然后薛仁贵冲入阵中,斩杀敌将,将头颅系在马鞍上,敌人看见后,都恐惧不已。薛仁贵由此知名。

唐军攻打安市城,高句丽莫离支(高句丽一种官职,相当于日本幕府首领,国王是其的傀儡)派将军高延寿等人率兵二十万来战,倚借山势扎营,李世民命令诸将分别攻击他们。

薛仁贵仗着自己武勇强悍,想立奇功,于是身披白袍彰显自己,他手持长戟,腰里别着2副弓箭,骑马大呼狂奔,所向披靡。唐军将士趁机跟着进攻,击溃了高句丽军队。


李世民在远处望见军中有一人白袍翻飞,杀敌如切菜,于是派使者前去问:“先锋中穿白衣的是谁?”有人回答说:“薛仁贵”。

事后,李世民召见薛仁贵,看到他英武不凡,感叹不已,于是重重赏赐,任命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唐朝军队围攻安市城,高句丽顽强抵抗,战争相持很久。唐军久攻不克,天气逐渐转凉,粮草即将吃完,李世民无奈班师回朝。此次征讨辽东,唐朝取得绝对胜利,虽然没有灭掉高句丽,但狠狠地重创了它,使高句丽一蹶不振。

回来路上,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朕的旧将都已经老了,朕想提拔骁勇善战的猛将对外作战,其他人都不如你。朕不高兴得到辽东,而高兴得到你。”于是任命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看来,在李世民眼中,辽东千里都不如薛仁贵。

这是薛仁贵的首秀,一登场,便惊艳了战场,让李世民感叹不已。可惜这时李世民年事已高,没几年便逝世了,要不然肯定能传出更多的君臣佳话。


李世民逝世后,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某日李治驾临万年宫,晚上突然山洪暴发,席卷而至,冲到了玄武门。值班守夜的卫兵都四散逃命,没人管还在寝殿中沉睡的李治。

薛仁贵说:“怎么能因为怕死而不救陛下呢?”于是来到李治寝宫门前大喊大叫,向里面的人告警。于是李治惊醒,出来逃到高地。不一会儿,洪水漫进李治的寝宫,李治感到后怕,对薛仁贵说:“多亏了爱卿,朕才能安然无恙,现在朕才知道还有忠臣啊。”于是赐薛仁贵御马。


古代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和部落众多,组成成分很复杂。人数较少的突厥王族阿史那氏统治着人数较多的草原民族铁勒,建立了部落联盟突厥汗国。

早在隋朝时,突厥汗国已经分裂为两个国家,东突厥侵袭中原,西突厥为祸西域。李世民派李靖和徐茂公等人灭了东突厥,接着派苏定方等人灭了西突厥,开疆万里。突厥虽灭,但各部落时常反叛唐朝。

铁勒是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思结、契苾、浑等多个部落的统称,一般称为九姓铁勒。突厥灭亡后,铁勒反叛唐朝。李治任命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总管,作为郑仁泰的副将,攻打铁勒。

大军出征前,李治在宫中设宴为诸将饯行。李治对薛仁贵说:“古代有些擅于射箭的人可以射穿七层铠甲,爱卿射五层铠甲试试。”薛仁贵领命,开弓拉弦,一箭射穿五层铠甲,李治大惊,当即赏赐薛仁贵更坚固的铠甲。

反叛的九姓铁勒有十几万,派出几十个骁勇善战的骑兵来挑战唐军。薛仁连射三箭,射死三人,敌人看见后都胆怯惊慌。薛仁贵趁机冲杀,铁勒大军投降。薛仁贵考虑铁勒反复无常,担心成为后患,于是将他们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去攻打碛北剩余的铁勒叛军,活捉了铁勒首领三兄弟。唐军士兵为此歌颂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由此九姓铁勒衰落下去。


其后唐军主帅郑仁泰赶来,铁勒思结、多览葛等部落恐惧而请求投降,但郑仁泰不接受,掳掠他们的家人赏给军士,铁勒兵只好逃走。郑仁泰率军追击,没有见到敌人,反而损失不少士兵。薛仁贵也将自己俘虏的铁勒部美女纳为小妾,又收受贿赂,被有关部门弹劾,因为他功过相抵,所以没有被追究。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高句丽执政权臣泉男生被弟弟驱逐,派儿子去唐朝求助。李治派薛仁贵等诸将先行,讨伐高句丽,其后任命73岁的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为诸军总指挥。


薛仁贵率领二千人进攻扶余城,以寡击众,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斩杀一万多人。薛仁贵攻破扶余城后,其他40城相继投降,威震辽海。其后薛仁贵奉命率兵二万与名将刘仁轨镇守平壤,被封为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


唐朝和西方吐蕃中间夹着一个国家叫吐谷浑,早前不肯臣服,一度被唐朝名将李靖灭掉,其后归降唐朝,作为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军事缓冲区。吐蕃逐渐发展壮大,国力强盛,侵略吐谷浑。吐谷浑不敌,便向唐朝求援。李治决定帮助吐谷浑复国,抵挡吐蕃入侵。

咸亨元年(670年),李治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攻打吐蕃,以援救吐谷浑。郭待封耻居薛仁贵之下,常常违背命令。

唐军赶到大非川,在此安营,准备进击乌海城。薛仁贵召集诸将商议军事,对郭待封说:“乌海险固难攻,只有迅速行军才能取胜,迟缓就会失败。我们先将辎重放在大非岭,留一万人看守。我迅速出击,攻其不备,就能消灭敌人了。”

薛仁贵先行出击,在河口击败吐蕃兵,来到乌海城,等待后援。郭待封傲慢,没听进薛仁贵的话,带着辎重部队缓慢行走。吐蕃20万大军赶来,阻击郭待封,抢了唐军辎重。

薛仁贵率领的先锋部队得不到援助,只好退到大非川。吐蕃增兵到40万来战,唐军大败。薛仁贵无奈与吐蕃将军求和,才得以班师回国,而吐谷浑由此被吐蕃吞并。薛仁贵得到宽赦,免了死罪,贬为平民。


不久,高句丽叛党作乱,薛仁贵被启用,担任鸡林道总管,前去平叛。接着薛仁贵又获罪被贬到象州,正好赶到天下大赦,得以回来。

李治想到薛仁贵以前的功劳,于是召见他说:“当年万年宫发洪水,如果没有爱卿,朕就成了一条死鱼了。前些年你攻破九姓突厥,高句丽,功劳甚多。有人对朕说,当年你在乌海城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至于失利,这是朕所痛恨而怀疑你的地方。如今辽西不太平,瓜州、沙州的路不通畅,爱卿哪能高枕而眠不为朕打仗呢?”于是李治任命薛仁贵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代理代州都督。


突厥王族阿史那骨笃禄自称突厥可汗,突厥贵族阿史德元珍投奔了他。阿史德元珍进犯云州,薛仁贵奉命率前去讨伐。


两军阵前,突厥兵问:“唐军的将军是谁?”有人回答:“薛仁贵。”突厥兵不相信地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死了,哪里能复生?”于是薛仁贵脱下头盔上前见他们。突厥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惊失色,一起下马列队作揖行礼,渐渐逃去。薛仁贵趁机攻击,大胜而回,斩首万人,俘虏三万,夺得牛马也是三万。

永淳二年(683),薛仁贵逝世,终年七十岁。在古代,能活七十岁就算是长寿了。李治追赠薛仁贵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史书参考:《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檐雨阶苔


唐朝的武将薛仁贵在民间是一个传奇人物。在民间传说里,他幼时师从李靖,习得一身本领,后从军征讨高句丽,却被奸臣张士贵一再抢功陷害,历经磨难,终成名将,而最终却死于儿子薛丁山箭下。那么,正史上的薛仁贵一生是怎样的?他真的死于儿子之手吗?

河东薛氏是我国汉唐时的名门望族,薛仁贵就出身于此豪门。他的高祖薛安都是刘宋、北魏朝的名将。薛仁贵的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分别在北魏、北周身居高官,薛荣曾任太守、都督,授澄城县公;薛衍曾官至北周御伯中大夫。到了薛仁贵的父亲薛轨这一辈,家世也还不错,薛轨曾任隋朝襄城郡的赞治,也就是襄城行政长官的助理。不过,薛轨年纪轻轻就早逝了,薛家从此家道中落,薛仁贵以耕田聊以糊口。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有一位贤明智慧的女子。薛仁贵从身居寒窑穷困潦倒的农汉到叱咤沙场的一代战神,也多亏了他的妻子柳氏背后的鼓励和鞭策。薛仁贵穷得都三餐难继,成天想迁移祖坟占个好风水,以图时来运转。这时柳氏就鼓励他要自强,不如去参军,在战场建功立业,以求光宗耀祖。在妻子柳氏的鼓动下,薛仁贵应征投奔到将军张士贵麾下。

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大头兵薛仁贵崭露头角。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辽东安地,唐军陷于高句丽军的重重包围。身陷重围的薛仁贵临危不惧,持枪策马直取高句丽一将领的人头,挂在战马上。此壮举大大激发了唐军的斗志,也令高句丽军望而生畏,士气大减,遂仓惶撤军。唐军遂解围,差一点丢了命的唐军郎将刘君邛也得救了,薛仁贵因此战在军中声名大振。


在安市城之战中,白袍小兵薛仁贵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当时渊盖苏文任高句丽的莫离支(官职名,实权超出宰相),他派出高延寿、高惠真两将率25万大军在安市城东南依山布阵。薛仁贵在此战中,身披白色战袍,在敌阵中冲锋陷阵,骁勇善战,这名英勇小将引起了亲自督战的李世民的瞩目。战后,李世民亲自召见了这名普通小兵,并给予他大量赏赐,又提拔他为游击将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薛仁贵凭借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从一名普通士兵跃升为从五品的武官。

由于唐军久攻安市城不克,只得班师回撤。撤军途中,李世民又对薛仁贵寄予厚望。他告诉薛仁贵,跟随他的开国武将们都已英雄迟暮,未来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比起得到辽东,我更高兴得到你啊!李世民的这一番言谈,欣逢薛仁贵这一良将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回到长安后,薛仁贵被委以重任,升为右领军中郎将,驻守玄武门,玄武门可是个非同小可的要地,想当年李世民就是在此扳倒了李建成,夺取了太子之位。李世民把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了薛仁贵,可见对薛仁贵非常之信任。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薛仁贵因玄武门水灾事件再获李治信任。永徽五年(654年)五月,玄武门发生水灾,守卫将士争相逃命。唯有薛仁贵愤怒疾呼要坚守本职,同时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门框向皇宫大声疾呼示警,李治等才得以逃过这场水灾。事后,李治对薛仁贵的忠心耿耿大加褒扬,并赏赐给薛仁贵一匹御马。

薛仁贵智勇双全,不仅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在战术上也善用智谋。显庆二年(657年)的时候,李治遣苏定方征讨阿史那贺鲁。由于泥孰部被贺鲁部击溃,泥孰部首领的家眷也被贺鲁部俘虏。唐军在贺鲁部的败军中发现了泥孰部的家眷。这时薛仁贵建议将家眷送还泥孰部,以争取泥孰部的人心。这招果然奏效,泥孰部对唐军非常感激,并跟随唐军一同攻打贺鲁部。

此后,薛仁贵又分别随程名振、梁建方等两度征讨高句丽,屡建军功,拜左武卫将军。


龙朔元年(661年)的时候,薛仁贵为副将随主将郑仁泰赴天山征讨九姓铁勒部落。薛仁贵著名的“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征战中。九姓铁勒以十万之众对抗唐军,并挑选了十名骑士单挑唐军。薛仁贵再发神威,连发三箭,敌骑士连毙三人。其余骑士被薛仁贵的神箭吓得慌忙下马求饶,唐军趁势痛击九姓铁勒,追击铁勒军队,并活捉了叶护兄弟三人。从此,铁勒败落,天山边患平定,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美名在民间流传。

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薛仁贵随李勣再度征讨高句丽,并在一年之后,占领平壤。薛仁贵因军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军旅生涯达到鼎盛。

但在二年之后,常胜将军薛仁贵却兵败大非川,遭遇人生滑铁卢。

咸亨元年(670年),薛仁贵任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奉命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副总管郭待封不甘于居薛仁贵之下,时常违抗薛仁贵的军令。唐军行至大非川后,薛仁贵命郭待封把全部军资留在大非川,由郭率一万名将士护卫,而薛仁贵亲率一路军队先行。薛部至河口时,大败遭遇的吐蕃军,随后驻扎乌海,命郭待封率部会合。



自负的郭待封不听薛仁贵节制,带领全部辎重缓慢行军。在部队就要至乌海时,被吐蕃军队击溃,全部辎重落于敌手。薛仁贵只得退守大非川,在大非川唐军又败于吐蕃军,薛仁贵只好与吐蕃议和。此次征战,薛仁贵以惨败而告终。因为这次败北,56岁的薛仁贵被开除公职,成了一个平头百姓。此后,薛仁贵仕途就极为不顺,虽然不久被起复为鸡林道总管,但不久又获罪,被发配至象州,后来因为赦免才得以回家。

在薛仁贵67岁的时候,唐高宗李治又想起了这位救命老将。当年薛仁贵在镇守玄武门时,要不是他忠于职守,在洪水来临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拼命向皇宫示警,李治恐怕也早喂鱼了。于是,薛仁贵再次被李治派上战场,奉命征讨突厥。突厥人一听是薛仁贵亲临战场,不战自逃。唐军趁机追击,痛歼敌人万余人,俘敌数万人,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683年),一代名将薛仁贵辞世,终年70岁。高宗李治册赠这位老将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薛仁贵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后人将他的故事不断演绎为小说、戏剧等,这其中也添加了许多虚构的情节。比如民间传说张士贵陷害薛仁贵,这一点和正史截然相反。薛仁贵从投军至镇守玄武门,一直在张士贵麾下,不断受到张士贵的器重。张士贵致仕后,由张举荐,薛仁贵这才接替张士贵的职务,执掌玄武门。另外,薛仁贵共有五子,分别为薛讷、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薛楚玉,可见薛丁山这个儿子也是虚构的。事实上薛仁贵也是正常死亡,并不是被儿子一箭致死,只是民间将薛仁贵演绎地更加传奇。


岁月是一条河流



提起唐初名将薛仁贵,不太熟悉的人都会把他与薛平贵甚至薛仁杲混淆在一起。

其实薛仁杲是唐初大将,与秦谅,程咬金差不多时期大将。而薛平贵却是话本“龙风金钗记"中虚构出来的。当然他与王宝钏的故事有薛仁贵和夫人柳迎春的影子!不过也不是一个时期,秦叔宝为唐第一代大将。薛仁贵是第二代大将。而薛平贵要真有其人也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了!

薛仁贵的故事大家多接受小说《薛仁贵征东》及评书戏剧中的解读。但文学艺术是源于实际而又高于实际的。薛仁贵是没落大户后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只是家道中落,生活贫苦。乡邻认为其祖坟风水不佳,建议改迁。但其妻柳氏认为他能文能武,只有报效国家才是正理。鼓励他从军,并为他亲手缝制一白团花战袍,投军于先锋张士贵麾下,为一般战将。由于穿着显眼的白袍,作战勇敢,冲阵救下主将。受到上级的重视,从此走向戎马生涯。其光辉战绩与小说演义並无过份差别!


至于儿子薛丁山征西到孙子猛,勇,钢,强就纯属虚构了。不过其子薛讷却也是唐名将!


干杯安德烈


大唐名将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公元614年生,公元683年去世,他是出身关西名门豪族河东薛氏,大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年出生,于大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末年投军,勇武异常,受太宗赏识,一生征战几十年,大胜九姓铁勒国,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人,勇战吐蕃军,北镇幽州,功勋卓著,其子薛讷、其孙薛刚后来也都是大唐名将,为大唐的国威作出巨了大贡献,现在很多小说戏剧都有和他有关的故事,他不但军事才能过人,而且是一个忠义之臣,唐高宗李治永徽五年初夏,长安城天降大豪雨,山洪暴发,大水冲到皇宫玄武门,守卫将士、内人宫卫皆大逃躲避,他知道后大怒道:这哪里顾及天子身处的危机了?守卫之人尽然都怕死逃避了?然后冒险登门框向皇官内庭大呼,让人守好内宫,保护好皇上,唐高宗才躲过水患,避过大水,不久大水淹没了内宫,李治感激的对他说:幸亏有将军,今天我才知道你是一个大忠臣,于是大加赞赏,并赐一匹御马良驹❗️大唐高宗李治永淳二年公元683年3月,薛仁贵病逝,享年69岁,唐高宗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由官府供车马护卫其灵柩回故乡安葬,可以说他为大唐人臣做到这份上,为人生一大荣光❗️❗️❗️


红色骑士侃历史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跟武则天算半个老乡,从小家里很穷,靠种地为生。小薛看看发不了财,于是动了歪心思,请了一个风水大师给看了块地,准备把祖宗们改葬了,顺顺风水,结果被老婆柳氏拦住了。老婆说,看你个怂色,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你却在死人身上下功夫,丢人不丢人。现在国家正征兵呢,你赶紧去,混出个人模狗样的回来捣腾死人不迟。薛仁贵于是入伍参军了。临走老婆给他缝了一件白战袍。

薛仁贵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薛仁贵老婆为啥这么牛逼,因为人家就是名门望族出身,河东柳氏,杠杠的门阀,可是家道衰落,加了个农民,心里本身很不爽,再加上薛仁贵不争气,怒了。柳氏为啥不信风水,因为柳家的风水好的不能再好,依然穷困潦倒,所以风水这回事也就是说说而已。孔子说,是人弘道,非道弘人。是你要努力给家族争光争气,不要梦想家族给你带来贵气。

薛贵人初出茅庐第一功就是单枪匹马救了一个名叫刘君邛的将领。刘将军正被围困,小薛上去把贼头砍了,挂在马前耀武扬威,一下子声名大振。李世民帅军攻打安市城,自己带一支队伍固守,另一支主力分兵给徐懋公。没想到战斗刚开始,高丽的友军靺鞨人蜂拥而上,好几次差点冲到李世民阵前,众军失色。当此危急关头,薛仁贵身穿白袍手持长戟腰鞬两弓呼啸而来所向披靡,众人跟着一起鼓噪,方才给李世民解了围。此战李世民被流箭射中,攻下安市之后把俘虏的七千靺鞨人全杀了。这是李世民生平第一次杀降,可见此战的确凶险。

功高不过救主,评书薛仁贵征东里面就有薛仁贵单骑救唐王的生动描述,虽然情节离奇,却非空穴来风。薛仁贵问了名字,赏赐了金钱战马,还给了个将军当,让他担任玄武门禁军统领。还说,我的老战友们全老了,以后打打杀杀的事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来干。我这次东征别无所获,最高兴得到一员悍将。

李世民死后,李治即位,有一年半夜突然发大水,玄武门眼看被淹,禁军们一窝蜂全跑了,只有薛仁贵说,皇帝现在正在危险之中,咱们怎么能撒丫子呢,谁的命值钱拎不清吗。于是爬到玄武门城楼上大声呼喊,万年宫内的侍卫们听见,赶紧带着李治一行往高处跑。不大一会儿洪水冲进万年宫,把李治的寝宫淹了。李治说,要是没有你,我这八百十斤可就撂这儿了。我今天才知道啥叫忠臣。赏了一匹马。

接下来的故事也就没啥说的了,将军百战身名裂,博得封妻荫子归。永淳二年薛仁贵病死,享年七十岁。官府给弄了口棺材,送回老家埋在祖坟里。也没用风水先生再给看地改葬了。可见还是老婆说的对,是你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祖上的风水,而不是单靠祖上的风水成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