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雪

文 | 烟雨客


人称郊寒岛瘦的两位诗人,的确有着自己不同他人的过往,继而显现在他们的诗作里。这寒意、这瘦削,其实更是人生的境遇。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

烟雨夜读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雪


他曾在诗后题诗,意思也是苍凉的,萧瑟之意摇曳其中。

题诗后

唐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字面意思不难索解:两句诗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如果无人懂得其中的真意,我只好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山,在瑟瑟秋风、茫茫白雪中长卧不醒……

如果斯世寂寞,又何必一定要等人来?

烟雨夜读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雪


贾岛曾经出家为僧。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

积雪

唐 贾岛

昔属时霖滞,今逢腊雪多。

南猜飘桂渚,北讶雨交河。

尽灭平芜色,弥重古木柯。

空中离白气,岛外下沧波。

隐者迷樵道,朝人冷玉珂。

夕繁仍昼密,漏间复钟和。

想积高嵩顶,新秋皎月过。

这一年腊月的雪,格外多。积雪覆盖了山峦,遮蔽了密林,寒意弥漫……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烟雨夜读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雪


此诗虽只是写了访友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那时的贾岛,还是僧人。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朋友李凝。等他到达李凝住处时,已是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遂有感而发。

当年,据说在长安,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来受教于韩愈。

烟雨夜读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雪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

寄远

唐 贾岛

家住锦水上,身征辽海边。

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

那时车马慢、烽烟多,家在水边,征人已到海边了,十封书信九封不能到达,即使到了也是经年的旧事了。

可纵使经年,也是那么难得……

烟雨夜读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雪


《太平广记》贾岛传原文,记载了形骸不羁的贾岛本色:贾岛字阆仙,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艳。虽行坐寝食,吟咏不辍。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街。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求联句不可得,因搪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又尝遇武宗皇帝于定水精舍,岛尤肆侮慢,上讶之。他日有中旨,令与一官谪去,特授长江县尉,稍迁普州司仓而终。

雪晴晚望

唐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雪晴的那晚,贾岛倚杖远眺,看到了什么呢?世俗的颜色,早已不在心中,唯有无尽的苍茫,变幻于历史的时空。


烟雨夜读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