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用户184284914104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单这一点便创造了先河。

我们看一下秦朝统一前全中国的情况,当时的领土分布大致是——西嬴姓秦国,东姜姓齐国,中原姬姓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七个国家的统一并不是一件小事,这七个国家的一切都不一样。

1. 七国争雄的时候,各个国家之间战乱不断,战车也就成为了重要的战略武器,为了限制其他国家的战车在自己国家的轨道上通行,每个国家在造车的时候都下意识地将车轮间隔造得与别国不一样。

当某个国家统一了全国之后,车辙不一样带来的限制非常之大,就像现在让挖掘机走自行车道一样,极为不便。

2. 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当时的陕西和四川人如果要贸易还要换算一下货币才行。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各诸侯国的长度单、重量单位、体积单位都不统一,你在秦国买的一斤粮食,说不定到其他地方就变成了八两,这样给交易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 战国七雄的文字都不一样,一个马字有各种写法,读音也不一样。今天的普通话解决了各地区交流不便的问题,但当时的四川人和陕西人各讲各的方言,沟通纯靠猜。

所以,秦国统一的并不仅仅是国土,更是文化和制度。

秦始皇统六国后,统一使用一种货币,改为方孔圆钱,推行全国。从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规定1标准尺约合今0.23米,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从秦朝开始,历朝度量衡都全国统一,一直沿袭至今。

秦朝制定车同轨法令,能够使全国各地的道路在几年之内压成宽度一样的硬地车道,不仅能够减少商品和旅客运输过程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帝国军队有能力带着物资快速到全国任何郡县。

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极大方便了各地人民的交流,也利于帝国的统治。

秦国也并非一直很强,它实现统一着实是下了一番苦心的。

1. 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实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才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2. 秦国各君主都注意网罗人才。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最终,秦昭王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实现了中央集权。

张仪、范雎之类的文臣和白起、王翦一类的名将都是秦国招贤纳士的结果。

此外,秦国统一六国后,将分封改为郡县;修长城、灵渠、驰道等利国利民的工程;打击匈奴,解除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平定百越,使现在的广东、广西变成中国的领土……

秦朝虽然只存在了二十年,但它留下的功绩是空前绝后的。

从秦朝开始,我国正式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可以说,没有秦,就没有汉、唐、元、明、清,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统一为中国的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实现了大唐盛世等中国史上的辉煌。


菱晨话史


首先,让我们谈谈秦的背景。根据记载,秦朝祖先起初是为周王室养马的马夫,由于养马过程中的功勋,周天子奖励了他一块土地,现位于甘肃天水。那段时期,甘肃的土地荒凉,发展非常落后。当时,秦人一度是贫下人的象征。

后来,在周宣王时期,秦庄公率领军队打败了析支部,取得了一块土地,秦国开始慢慢的壮大,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所作为,但也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中。到秦穆公的时候,秦朝有了第一次崛起,但这种崛起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随着秦穆公的退位,秦国在秦桓公的控制下进入了百年的衰落时期。直到后来秦孝公继承王位,采取商鞅变法的改革方式,秦孝公时期重新强盛起来之后,从此,秦朝诞生了六代明君,使秦朝在近200年的积淀下,有了统一六国演义的力量。

还有就是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被统治者的实力并不差,以当时的赵国为例,当时的赵武灵国王使赵国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几个国家好几倍,战国时期的四位著名人物(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占据了两个(廉颇、李牧),这对秦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最后,秦朝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当时,除了秦国和其他六个国家外,天下被分成几个部分,当时天下已经处于崩溃,没有统一的标准,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统一一旦实现,就必须在不同的层次上消除这些差异,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幸运的是,当时秦国已经有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改革法度,所以以后在实现统一的过程中也可以照搬采用。

那么为什么当时只有秦朝统一了天下,而不是魏国,韩国,赵国?

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制度,二是武器。我们知道,秦朝当时在全国实行了两次商鞅变革,经过变法,秦朝逐渐强盛起来,经过多次改革,使秦朝的军法和人民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秦朝统一已经注定了。

第一种制度,通过当时秦国的改革,完全取代了历史上当时落后的制度,就说秦朝的士兵,当时的制度是明确了奖惩制度,只要立功,就可以得到奖励,但是如果输了战争,就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面对这样的制度,每个士兵都会在战场上拼命的。其他六国自然会感到难以抗。

秦弩在那个朝代是最厉害的工具,但只有秦国才有秦弩。至于是谁造了秦弓,我们现在还不能考证,但这件机械化武器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摆脱了人类射箭的繁琐性质,秦弩的射程也很远。当时,秦朝组织了这样一支军队。他们在战场上,没有人能打败他们。当时秦朝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秦弩,以及他们的士兵的信仰,使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总结:秦国的统一是经历了发展,壮大,改革,统一这个艰难的过程。


公元前


一句话,因为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是没有任何借鉴经验的。

秦的统一就好比我们人类发明了一样东西,他是第一次出现的,期间肯定要经历重重困难。

有人会说秦国前面不是有周朝吗,其实周朝并不算一个统一的国家,他更像一个联盟国家,周天子是最高盟主,依靠

分封制、宗法制这种血缘关系来管理国家。

刚开始诸侯国有可能还像模像样地尊周天子为王,毕竟他们之间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但过了几代,谁还认识谁啊,到那时谁的实力强谁是老大,因为这些小国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中央是不管的。

另外文字、思想、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早就各有各的,而且这些国家的历史都很悠久,比如楚国和燕国都有八百年的历史。

像齐国虽然被田氏代替了,但只是国家内部变换,并不是被别国灭掉,百姓依旧是齐国的百姓,这么长时间的独立发展让这些诸侯国人民认为他们只属于本国人民。

比如谁强谁弱他们可能说这是韩国人,这是魏国人,没有人说他是周朝人,因为本诸侯国的历史已经深入人心,谁要是来攻打他们,他们认为这是侵略,就拼死抵抗,从骨子里狠透这个国家的人。

它不像我们后来大一统王朝,比如唐朝统一战争消灭王世充、刘武周、刘黑闼等。明朝统一战争消灭张士诚、陈友谅等,这时候由于大一统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如果再有其他拥兵自立的政权顶多是割据势力。

这时候消灭你们统一全国,百姓们会说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不会说是侵略战争。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秦国统一天下有多难了,它不像周朝的建立只攻打商的中心政权就行了,而其他势力只需要站好队就可以了,然后转而拥立周天子为他们的王。

而秦朝要的不是这些,他要的是全国臣服,地方政权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中央管理,一道命令要在全国做到畅令通行,要让百姓认可的是中央,而不是以前的诸侯王命令。

这在当时大一统思想没有深入人心的时候,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秦朝改变的不是国家上的统一,而是华夏儿女思想上的统一。


景观历史


秦朝二世而亡,归结于秦之暴政,不可否认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秦始皇也被后世诟病很多。

但是看一下秦国的发展、壮大、一统天下的过程,却感觉是一段非常励志的历史。是经过几代、十几代、几十代国君持续不懈地艰苦打拼,才成就的伟业。

正如题主所言,秦朝统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艰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立国到称霸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二是统一天下时,受到强大对手顽强的抵抗。

01

秦国从立国到称霸再到称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

秦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颛顼帝,颛顼的后裔大费曾经跟随大禹一起治水。治水成功后,大费便留在舜帝身边,为舜帝驯养、调教鸟兽。舜帝赞赏大费的功劳,赐姓为嬴。由于大费善于调教鸟兽,人们又叫他柏翳(伯益),伯益就是嬴姓部落最早的首领。

在殷商时期,嬴姓部落逐步强大,成为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商朝的重视,成为了商朝的贵族。

到了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封为天子的附庸,这才得到了一块封地,得以祭祀嬴氏祖先,号称“秦嬴”,秦国立国。

从秦人得姓到秦立国,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又经过一百多年,秦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五代国主的努力,到了公元前777年,秦襄公时才正式被立为诸侯,跻身诸侯国的行列。

再经过一百多年、九代秦国君主的奋斗,秦穆公(前659--前621年)才得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之后,又经历了四百多年、二十二代国君的奋斗,秦始皇才统一天下,建立了秦王朝帝国。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艰难。

02

分封制是秦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夏、商、西周时期,是以分封制为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于秦国与宗主国关系比较疏远,难以有大的作为和发展。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权威逐步丧失,诸侯国的势力得以迅速发展。秦国经过几十代君主的奋斗,才得以称王称帝。

这与秦始皇称帝后,历朝历代王朝完成统一天下的情形大为不同。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已经不再存在诸侯国。

秦朝灭亡后,项羽重新拾起了分封制,大批分封诸侯王;刘邦立国延续了分封制,同时实行郡县制。在刘邦临死之前,与大臣白马为誓,非刘氏不得为王。后世基本遵循这一规则,异姓诸侯很难立国封王。异姓诸侯一旦到了立国封侯的时候,也就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汉末三国时期的魏国、曹魏时期司马氏建立的晋国等等,都是这种情况。

后世的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等也都是如此。

由于时代的不同,秦朝的立国与后世曹魏、西晋、隋、唐等立国的情况不同,因而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就显得更加漫长,也异常艰难。

03

秦国一统天下的艰难过程

秦国经过近七百年的时间,五代公侯、三十代国君的努力,到了嬴政为秦王时,秦国已经是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但是,同一时期,还有齐、楚、燕、赵、韩、魏等战国六雄存在,而且势力也很强大。为了对抗秦国的兼并,东方六国往往联合起来,一致抗秦,这给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经过十几年的准备,于公元前230年开始了征讨六国的战争。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在前221年灭掉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

从时间上来看,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与后世历朝历代差不多,但艰难程度恐怕是要大得多。因为其他六国,立国时间都非常久远,政治、军事、经济基础都相对稳固,是独立的王国存在,在防御秦朝入侵方面,很容易形成联盟,也容易得到国内势力的支持,这加剧了秦朝统一的困难。

但后世王朝在完成改朝换代的时候,要么就是其他诸侯势力较为薄弱,要么就是小国政权林立,一方独大,因而进行的战争惨烈程度相对小一些。

因此,秦王朝的存在尽管是昙花一现,但在其整个发展、壮大、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国小志大,砥砺前行,不忘初衷,的确非常励志。

由此可见,只要持之以恒,无论过程多么艰难,都可以实现伟大的目标。不过,几十代人坚持做一件事,的确也是相当不易的。


豹眼看历史


如果老爸不是皇帝,你不是太子,要想出头统一天下,都会很难。如果老爸就是个普通平民老头,甚至在你还未成年时他就饿死了,而你以后还能统一天下,是不是天方夜谭?那么中国自古以来最终能够统一天下最难的是秦王朝吗?我有不同看法。

下面分析比较秦统一天下与后面的王朝统一天下的难度:

一、如果把秦始皇之前,追溯到秦建国年代好几百年,都算进完成统一天下的耗时,就相当的旷日持久,后来的任何王朝统一战争绝对比不上。因此认为秦统一天下最难。

这样说是有些问题的。数代秦王的努力的确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但是那却并不是他们自己在世的明确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先代秦王和其他诸侯国王一样,只是热衷于争霸天下和夺取土地人口等资源,并没有也不相信单凭某一诸侯国一己之力能抗衡其余诸侯夺取整个天下。虽然战国初期即自立为王或互称为王,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间或还去问鼎一下;但从他们对待败落不堪但宗法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的东周王室的态度可知还没到取而代也那一步。

真正标志秦国有志于天下的发端,应该定在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公国及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公国之时。历时八百年的周朝宣告彻底灭亡,也

昭示秦国意欲取而代之一统天下的野心。

以此算起来秦总共耗时三十年左右统一了天下。

后世王朝建立者如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等人从一无所有起家,在短短十几年间,趁乱势崛起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始得夺取天下,根基之浅、时间之短、速度之快相比较下来理应更难。

二、秦国欲统一天下,将单独对战山东六国。单挑任何一个,秦国都是最强的。而从地域、人口、经济量等方面比较,六国之和仍远胜于秦,秦不得不以少敌多,因此被认为难度较高。

这种方式只是进行简单算术运算而已,实际并非如此。

各诸侯国合纵并不能拧成一股绳,反而各怀异心,别有所图,形不成合力。很容易被秦国的恐吓和利诱所拆散,然后再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因此,秦国的敌人虽多,但并不是真的象看起来那么强大。

后丗王朝中除了那些依靠篡位获取政权的之外,其他乘天下大乱起来的王朝之初,无一不是需要直面比自己强上十倍百倍的敌对势力和各种势力,情势错综复杂,为了能够生存和胜利,其中的操作难度亦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就相对于所面对的敌人强大来说,秦国也不是最难的。

三、秦统一天下史无前例可循,这是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只能自己摸索前进。所以应该算最难,后世王朝无论如何还有秦朝这个榜样在前。

的确,秦始皇是伟大的,但不仅是因为他第一次武力统一了天下,更加主要因为他统一天下之后采取的各项措施,如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书同文,车同轨”等,将华夏民族凝聚起来,使统一这个理想从此深深植入华夏民族的文化和内心之中。

实际上,平民百姓出身的刘邦统一天下之路同样是史无前例的。刘邦从沛县起兵之后,即使兵马不多时,也从没给别人打过工,只是联合而沒有依附过任何旧贵族和新贵族,一直都是股独立的势力,应该说是选择走了一条更难行的路。自此以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口号变成了现实,有了实实在在的榜样示范。

四、周朝天下分裂已久,各诸侯国风俗民情思想文化制度等不同,所以会出现韩献上党而上党民不欲为秦而愿为赵的反抗行为。根本扭转这种趋势,预计秦国理应会遭到六国民间的巨大抵抗,统一天下应该是很难的。

事实上不论是统一战争还是贵族之间的战争,普通百姓虽然被裹胁卷入付出沉重代价,但并没有某种异常坚定的抗秦立场,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反侵略截然不同。反正各诸侯国统治者都是一丘之貉,当王室贵族被消灭或俘虏之后,诸侯国也就灭亡了。至于后来的反秦灭秦逐鹿中原,平民起义和贵族反攻复立是搅合在一起的。

后世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天下时面对的百姓心态也差不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部分百姓只盼着天下太平,能过几天好日子。只要王朝建立不残害百姓,不逼得百姓没活路,百姓就不会揭竿而起,群起而攻。在此方面,秦灭六国和后世王朝统一无所谓哪一个更难。

结语:统一天下很难,但秦国统一天下并不能说就是最难的;而历史事实证明,最难的是能够做到长治久安。


风动藤动铜铃动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免了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计划。计划是由近到远,先攻打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出兵赵国,到公元前229年赵国灭亡。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军威极大,韩国十分担心,于是主动让秦国投降。秦国没有费一兵一卒便把韩国拿下,后被秦国划为川郡,韩国正式灭亡。公元前225年的时候,嬴政派出他重用的大将李信带领20万士兵去攻打楚国,本来是抱着必胜的决心,谁曾想,却被楚国打败。第二年,嬴政又派出了60万军队去伐楚,终于在公元前222年将楚国灭掉。期间依次将其他国家灭掉,一共用了10年的时间,真的是十分的不容易。但是秦朝只有短短的十四年,就像昙花一现,就匆匆消失了。其实秦国统一天下真的是很不容易,比以往任何的朝代都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秦国统一天下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跟秦国的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秦国在西北处,很多人认为秦国人是野蛮人。秦国的所在地在关中,原本是周室的一个弃地,时不时的还会被人侵略,不管在任何角度,整个国家的资源比不上其他的国家。虽然,秦穆公的时候攻打过一些土地,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没有给秦国带来很多的资源。

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从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多年来的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给了人们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解决了很多的分裂和不安定的因素,为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秦国统一之前,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军队,都有属于自己国家的思想。一个国家的建立,首先在军队上要统一起来。所以秦国建立之初就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队。秦军为了灭六国的余威,便驻扎在全国,守护国家的边塞,是重点管理的军队。嬴政为了管理军队,制作了虎符,剖开两半,右一半由皇帝保存,左一半由统领军队的将领保存,只有左右合体才能够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不外落的重要的手段和制度。

在政治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另一方面设立郡县制,共分为36个郡,每个郡设置,守、蔚、监分别负责管理行政、军事、监理。每个郡下边又设有县,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则设为“道”,县的行政长官是县令,或者县长,县长以下又设有其他的长官,层层下设,责任分明。

在统一前每个国家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所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现在看见的秦朝的权量,都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颁布的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种权量出土量很大,长城附近也都有发现。而且秦始皇还用法律规定了误差的限度,可见法律真的很细致。同时秦始皇还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但是这个制度只用在了旧秦时期,但是在旧赵范围内还是沿用着百步为亩的标准,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秦朝统一度量衡给后世带去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货币,战国时期每个国家的货币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所以,为了便于管理,秦始皇便废除其他国家的货币,统一使用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在文化方面,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不相同的,自己国家的看其他的国家的人说话都是外语,就像现在,每个省的方言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山东和新疆,区域性十分明显。所以统一语言是十分有必要的。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慢慢的侵略他国,想要借助文化进入他国。统一后,便把小篆或隶书作为官方的文字,这样又推进了文化的事业。有这样一则故事,秦始皇颁布的命令传到下边各县,但是人们都看不懂,这也体现了统一文字的必要性。到了汉初的文字结构还是沿用了秦国文字结构,但是篆意慢慢去掉,隶书的痕迹越来越重罢了。虽然秦朝正式的文件都用小篆书写,但是在实际当中运用的广泛的字体却是隶书。其实使用哪个字体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将其他国家的字废除,瓦解人们心中国与国的界限,让他们逐渐适应无论当初是哪国人,现在都是秦朝人。

战国时期诸侯国分裂,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实人们还是有很大的割裂思想和政治倾向,秦始皇对于这一方面其实也是十分介意的,他内心也知道统一思想对于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秦始皇在统一思想方面,没有采取很好的措施和方法,反而采用了高压政策。有人提出分封见建议,遭到强烈反对,而且还强烈谴责儒生引用《诗》《书》以及百家著作,以古非今。后来还焚书坑儒,这个举动对于文化典籍和学术发展来说真的是一场浩劫,同时也激起了各阶层人士的不满。

其实我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管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秦朝之前,各国都是分裂的状态,大家都没有管理统一国家的经验,所以任何的规章制度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国家刚开始成立,秦始皇统一语言,文字,度量衡,制定法律,同时还要让人们适应统一国家的模式,实属不易。秦朝以后的朝代,都是在秦朝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有了现成的管理模式,秦始皇其实是给以后的朝代打了一个先锋罢了。而且人民经历这么长时间也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国家模式,所以统治者再管理起来就会比较简单了。


木剑温不胜


秦国有统一天下之志,是从老子入秦给秦献公预言秦国国运开始,也就公元前373年。秦国统一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前后历时152年。纵观各朝各代的统一,花费152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只有秦国。统一天下花费时间最长,前后历六代七君,这是秦国统一天下的第一难!商灭夏、周灭商都只经历了一代人,汉代秦只用了六年时间。秦以前是诸侯分封制,一战可以灭国;秦以后统一成为中国人的最高追求,再次统一就容易得多。

《秦本纪》中记载: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秦献公是公元前384年即位为国君的,献公十一年,老子给秦献公说秦国最终将统一天下,并且预言公元前270年左右秦周将合并。秦国于公元前770年成为周王朝的诸侯国,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攻灭西周。西周三十六邑与三万人口尽入秦国,周赧王名为天子,实依西周以存身,此时亦入秦。赧王与西周君不久病亡,秦取周九鼎宝器,西周亡。秦周合并实际耗时514年。

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十分残酷,仅仅白起一人就斩杀六国将士一百余万,其残酷程度远远超过后世。当时七雄争霸,各国均有统一天下之志,攻城掠地,征战不断,各国均有大军二十万以上,秦、齐、赵、楚巅峰时期各有大军六十余万。秦灭楚之战,秦国出动大军60万,楚国扩军至60万,百万大军会战两年有余,后世朝代不曾有也。明朝击灭元朝,北伐大军仅仅25万,明军一路北上,各地望风而降,激烈的战争基本没有。清军南下击明,军队不过三十万,各地仅少数地方有激烈抵抗,大部分地区都是传檄而定。

秦灭六国十分不易,六国最短历史也有两百余年,最长的燕国、楚国历史超过八百年,各有各雄厚的民众基础,每灭一国不进行残酷的战争不行。后世统一战争要容易得多,毕竟统一是人心所向,各割据势力的历史都短暂,根基不可和六国相比。唐朝统一战争,所面临的敌人有:陇西薛仁杲、并汾之地的宋金刚、刘武周、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山东徐圆朗等,这些割据军阀跟秦国面临的山东六国相比,实力要弱小得多。秦国完成了由分封诸侯制向中央集权的转变,改变这一历史进程难度极大,秦国历六代七王才完成。后世再统一时没有思想上的障碍,大一统深入人心,搞分裂不得人心,故统一时战争烈度,抵抗程度要弱得多。


大秦铁鹰剑士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说实话,历朝历代能统一天下都异常艰辛,或经历战争杀伐九死一生,或通过权谋诡计历经困苦,但纵观历代统一天下之艰难程度还是以秦国为甚。


秦国自崛起以来到统一天下时间跨度之大,过程之曲折,对手之强大,而且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堪称空前绝后

那具体难在何处呢,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

其一,时间跨度之大,秦国以一西陲小国历经一百二十年,几代君主的孜孜以求,不断发展壮大,之后从战国群雄中乘势崛起,再到脱颖而出,最终横扫天下,实属不易。

其二,过程之曲折,秦国地处边陲,资源匮乏,前期异族环伺,大国紧邻,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所以他的发展难度极大,所谓个中艰辛,冷暖自知。

其三,对手之强大,战国初期,秦国还是一位落后的小弟,而六国中除了韩国稍弱,其他五国实力都在秦国之上,而秦国不甘久居人下,通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综合国力,成为了群雄不敢小觑的豪强,但就算到了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辈出,楚国实力雄厚,也都非易与之辈。



说完了秦国的艰难,我们来说说秦国为什么能够逆袭成功,最终统一天下呢?个人认为也有几点原因。

第一点,君主贤明,传承统一。秦国历任君主不乏雄才大略之士,更为难得的是他们一代代都有着统一的目标,那就是希冀大秦崛起,他们深知自己的弱小,但他们更深信总有一天大秦会腾飞。而秦始皇嬴政最终完成了这一壮举。

第二点,任人唯才,不拘一格。有了君主的高瞻远瞩,实际操作还需要人才来实施,秦国武将名扬天下,不消多说。而秦国适时的颁布了“招贤令”,让天下英才望风而归,其中商鞅,张仪,李斯等更是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

第三点,商鞅变法,脱胎换骨。提到大秦的崛起不得不提商鞅变法带来的质变,他极大的提升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军队战斗力大幅加强。



总结:秦国历经多年磨难,从一位屌丝逆袭成大佬,并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意义非凡。正因为这样,我们觉得他统一天下是最有难度的,也是最具历史影响力的,而大秦王朝与秦始皇一同被人铭记在心,也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后世。


临石观海


秦国统一天下是没有样板的,战略战术都需要摸索。

周天下只是场面话,周的天下只有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这一块儿。虞、夏、商都只是传说,找不到证据他们曾经是天下共主。

实际上,秦还是遇到石头翻了船,统一之后步子太急,以小国方案治理天下,十五年就翻了船。


流水剑客


的确是这样。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准确说是灭七国,还有当时杀死周幽王后,占据陕西西安(丰镐)的犬戎一国。

只不过当时占据陕西的并不是汉人,而是杀死周幽王这些汉人败类的游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灭陕西的时候更快。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秦王嬴姓赵氏,秦王杀白起是为赵报仇;白起死后,秦王四十年未攻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