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覆灭时,老百姓真的在乎那些亡国皇室的悲惨遭遇吗?

游在路上的鱼1986


王朝如果没有关心过百姓,没有人会同情他们,蜀国阿斗说过这样的活"爱他希望他長寿,恨他希望他早死。假如王朝关心百姓给了百姓幸福,情况就不同了。


陈永金


老百姓根本就不会在乎,甚至会巴不得有这么一天。当一个新的王朝在推翻旧的王朝的过程中,对百姓不是烧杀就是奸淫掠夺,他们新政权的旗帜是在无数老百姓尸骨上树立起来的,无论后期统治者怎么样的安抚老百姓,老百姓也不会忘记他们的暴行。

统治者每年都要年轻力壮的男子,无条件的去服兵役或者是修陵墓,去的人最后死的死伤的伤,好好一个幸福的家,就这样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如果是一个民族建立了新政权,所有别的民族就成了它们的奴隶,还要受他们的歧视。

如果遇到天灾人祸,人不死绝都不会有人来管,哪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封建社会里那只能是做梦。皇室家族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他们的眼里哪能看到百姓的死活?老百姓的心里巴不得他们早点灭亡,渴望一个新的统治者,能给老百姓带来新的希望,带来一个安稳的幸福生活,但是最后都是以失望告终。




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古代战争,不管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还是敌对国家的军队还是造反的王公贵胄都会打着吊民伐罪的口号,宣称所做的都是为了天下百姓,实际上谁会管百姓的死活,只把百姓作为工具和私人财产。就连出身最为低微,最为体恤百姓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有屠城和纵容手下强抢民女的时候,更别提其他的人了。不管是对方的百姓还是自己的百姓在这些人眼里都只是圈里的牛羊,案板上的鱼肉。除非是相比来说特别开明,对百姓的压榨比较适度的所谓开明之主,百姓为了自身的利益才会加以维护(比如元末东吴王张士诚对江浙百姓的政策比较宽松,所以后来朱元璋攻打张士诚,张士诚的百姓感念张士诚才拼命守城),除此之外百姓才不会在乎是姓杨的打跑姓宇文的还是姓李的打跑姓杨的,反正都一样。况且王朝覆灭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作的,残害忠良,荼毒百姓,外部势力只是催化剂。欺负自己的人到底换成谁,谁会在乎呢,两只狗打架,你还会要求地上的肉骨头会去支持哪一只狗吗



云之彼端123


怎么讲呢,古代讲究的门当户对的阶级条件在这里就可以派上用场。

首先,最底层的老百姓。这些老百姓大多是农民,靠天吃饭或者为人奴隶勉强糊口。这样的人其实不会去管谁是皇帝,因为谁当皇帝也不会影响他的生活。而所谓的同情,在温饱面前都不值得一提。相比于远得不能再远的人群,他更在意的是明天吃什么穿什么,庄稼如何会不会下雨。

其次,官宦家庭。这些人家往往有头有脸而且吃穿不愁,这样的人的生杀大权往往都在朝堂。故而这些人才是最关注皇帝是谁的人,因为这决定了他们一家甚至九族人的荣辱富贵。他们往往会对这类事情产生极为强烈的共情,或焦虑或沮丧或侥幸或高兴。因为他们是这个事情漩涡可波及的边缘或中心。

最后,是皇亲国戚。他们是皇帝政权的第一享受者,甚至会有一些人成为下一任皇帝。他们比谁都关心谁会当这个皇帝,这个皇帝的举措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以及要争皇位的会不会因为这类事情而损失势力。

但总体来说,所有人都有一个共性,不牵扯自身利益的事情他们往往都漠不关心。只是因为自己所依赖能养家糊口的东西不同,导致了他们的关注点和共情点不同。这就是百姓之间最大的阶级固化所带来的最严重也最明显的问题。


覃浠


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即使落难的帝王族人,还是会得到同情的。

公元前284年,燕国、秦国等五国联合攻打齐国,齐愍王被杀。齐愍王的儿子田法章改名换姓来到莒城太史敫(jiǎo)家做佣人。太史敫的女儿慧眼识英才,看他状貌非凡,不像普通老百姓家子弟,很像贵族世家,于是对他很好,后来两人还产生了爱情。

很久以后,齐国田单恢复了齐国,要立齐愍王的儿子田法章为王,到处寻找,最后才在太史敫家找到了他,立为齐襄王。齐襄王继位后,立太史敫之女为王后,史称君王后。

韩信也是出身韩国贵族,秦灭韩后,四处流浪,生的白白胖胖,就是什么也不会做。一次,韩信钓鱼时,河边一位漂洗丝帛的大婶,见他一副饥饿的样子,就把自己带的饭给韩信吃。就这样,韩信钓了几十天的鱼,大婶漂洗了几十天的丝帛,免费给韩信带了几十天的饭菜。

感动的韩信对大婶说:"吾必有以重报母。"大婶却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老太太看出韩信是个旧日王孙,而今沦落到如此地步,心生怜悯,借故给了他几十天的饱饭吃。


南宫外史


摘要:

要说在乎,老百姓肯定是在乎的,只不过在乎的是发生在他们身长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与消遣,其实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收留的,因为会有杀身之祸!

一、明朝后裔朱三太子,一直成为清朝追杀的对象!


明朝灭亡后,民间不断有自称是明朝皇室后裔的“朱三太子”,他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一直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恢复明朝。

而朱三太子是否有这个人,他的身份是否为真的太子,人们也不知真假,但是老百姓关心的是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些历史事情,可能没有人跑去嘘寒问暖关心一下他!

原因如下:

  • 01.明朝的朱三太子一直是清朝的捕杀对象,普通老百姓得罪不起清庭!
  • 02.明朝灭亡之后,皇室后裔大多数被杀,存活下来的已经隐姓埋名,没人知道他们身份!
  • 03.老百姓还是想过好自己的生活,“莫谈国事”是大忌。

二、前朝灭亡后,夺取政权的新朝会把前边皇室人员赶尽杀绝,这是政治的需要!


新王朝的诞生,必定会遭到少数人的反对,特别是前朝皇族后裔的反对,只要这些人还活着,新王朝的当权者恐怕会吃不消睡不着。

秦朝的灭亡,导致秦王朝王族被斩杀殆尽,秦朝的直系后代基本被杀完了。


唐朝灭亡之后,朱温把唐王朝的皇室人员屠杀殆尽。首先在他篡唐之前,杀害了38岁的唐昭宗,次年杀害了唐昭宗儿子德王李裕等9人,然后把尸体扔在曲江池中。


700多年后,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杀害了朱元璋后代近万人,朱姓皇族几乎灭绝!

结语:

历史很是巧合,朱温篡唐自立杀害李氏皇族,而后的李自成攻占北京杀害朱氏皇族,这是巧合还是历史的轮回?


南山居史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绝对化。

因为,任何一个王朝在覆灭时,都不乏同情者,当然也不乏拍手称快者。

就拿北宋政权来说,仅在宋徽宗统治期间,就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如两浙路的方腊起义、京东路的宋江起义、河北路的张迪起义等,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存在,就足以说明北宋的统治确实有违民心,北宋政权的覆灭,肯定会有很多老百姓拍手称快。

但在靖康之变中,在金军两次围困汴京期间,开封人民积极参加东京保卫战,并配合军队取得了第一次保卫战的胜利,也足以说明,这个政权,并不乏支持者。

在东京城破之后,金军以和谈为名,先后扣押宋钦宗和宋徽宗,京都老百姓表现出了对二帝强烈的关切和依恋之情。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中记载:“二月丁卯,道君太上皇帝出诣京营。……敌以其事付京城四壁巡检、温州观察使范琼。平旦,金人大启南熏门,铁骑极望闯门,而范琼……请上皇与宁德皇后同诣军前恳告,上皇未应。琼以言逼之,遂御犊车出宫。至南熏门,敌自瓮城以铁骑拥之而去,都人望之皆恸哭。”

金人将赵宋皇室一网打尽虏往北方后,为有效控制南方,就封张邦昌为帝,建立了伪楚傀儡政权。

但北宋遗民显然对赵氏仍念念不忘,他们不接受金人安排的异姓皇帝,重新拥戴宋徽宗硕果仅存的九子赵构称帝,又建立了南宋政权。在赵构逃到杭州之后,大批以开封为主的北方居民追随而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再造了一座繁华的都城。





老王古今纵横杂谈历史


老百姓在乎或者不在乎要从两个方面来说。说在乎那肯定是在乎的,因为改朝换代了,不光是当官的受影响,我觉得影响最大的还是咱老百姓。新皇帝会不会体恤民情?会不会改善民生?会不会减轻赋税?会不会给自己安排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县老爷?这都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

说不在乎,因为老百姓也有很多读过大书的人,也知道历史。他们明白改朝换代或许是好事,或许还不如以前的朝廷。假如碰到个昏庸无道的皇上,那老百姓就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了。再碰到个白眼狼的县官,那就更完蛋了。整天增捐加税,还是会搞得民不聊生。哼哼,所以说老百姓对改朝换代既抱有希望,也心存疑忌。


a收藏阳光


看皇室生前对老百姓如何啦所以基本上不在乎的多。在乎的比如楚国,因为怀王不肯割让领土而死在秦国,末代楚王战死。所以楚人多怀念楚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项梁抗秦,楚人纷纷响应。像暴秦,就欢迎刘邦了。汉、晋、北魏北周北齐、隋基本上是百姓无所谓。唐倒是有个后唐为他复仇。宋崖山十万军民蹈海,算是不多的民间有认可吧


历史与现状


换作是你呢?没落的王朝肯定也是一个腐朽的王朝,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占有了太多的生产资料,垄断了太多的金融资产,老百姓已无路可走,麻木的思想伴随着太多的无奈,掌握不了命运的他们更改变不了时代的变迁,只能寄希望于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