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是病句,烏鴉怎麼會在晚上蹄叫,月落夜黑又如何知道霜滿天?你怎麼看?

蔣新國


我既不同意病句說,也不同意什麼地名說,也不要把霜滿天解釋為月光(雖然這樣解釋也可以)。

詩是講究意境的,意境美了。其他一切都不在話下。這一句詩寫了“月”、“烏”、“霜”三個意象。有人出來抬槓,“沒有月,月落下去了”,其實這是不懂詩的話。詩裡寫的意象不在作者眼中,更不在讀者眼中,他是存在於作者心中的,能不能到讀者心中,就取決於讀者的審美能力了。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有沒有“鳥”,有沒有“雲”,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有沒有“鳥”。有沒有“人”。都是有的,都是詩人賴以歌詠的對象。

問題在於“烏”在不在夜裡叫,其實“烏夜啼”是個詞牌,說是古人認同的意象。南北朝庾信就有“雉飛催晚別,烏啼驚夜眠。”的名句。唐張籍也有“少婦起聽夜啼烏,知是官家有赦書”的詩句。宋釋文珦寫過“明月照樹棲烏啼,愁殺窗中戰士妻。”。明易恆也有“鶴語不知人是否,烏啼數問夜如何。”以上說明烏夜啼在詩人心中是正常的值得歌詠的意象。

又有人說月落天黑看不見霜,由此推論病句。又是看不見,真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想的?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就被人詬病,說看不到千里,應該改為“十里”,李白的“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和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中的“四萬八千”都改成“一萬八千”了。俗人看不見的意象。詩人看得見,而且不止一個人看見了。唐馮延巳看見了“月落霜繁深院閉,洞房人正睡”,宋孫應時看見了“月落霜如雪,風回水正冰”,還是宋朝的張耒看見了“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月落時不是看不見霜,而是俗人眼裡沒有月,也沒有霜。

再說一遍,詩歌的意象不一定是看見的,是要用聯想和想象的,由眼前景到心中景。讀詩也要有詩人的意境才能進入詩境。否則一切都要自己看到,把名句當病句,和這樣的人談詩無異於對牛彈琴。




桃之夭夭老牛


吹毛求疵,你怎麼知道晚上烏鴉不叫,半夜來船了,人聲鼎沸,旁邊樹上的烏鴉驚到了,當然要叫。我們蘇州人在小時候小夥伴一起傍晚躲貓貓玩,夜快深了,家裡大人就喊我們回家了,起霜了,太陽下山,進入黑夜就起霜了。作者是經過這種日子的,寫的真真實實。你算哪根蔥?挑古人的毛病。


用戶1272547043737


“月落烏啼霜滿天”是病句嗎?多好的詩句,多美的意象。如今,隨著烏鴉的急驟減少,已無人瞭解它們的習性;如今暖冬太多,霜滿天的日子在江南也很少見到了。於是,不瞭解烏鴉和白霜的人才質疑唐代詩人張繼的這一詩句。

烏鴉是我小時候常見的留鳥,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在農村極為常見。烏鴉生命力極強,成群結隊,在村莊的上空飛翔歡叫,在村莊旁邊高大的古樹林裡築巢。烏鴉又是脆弱的,隨著當時高毒農藥的使用,一夜之間消失了蹤影,在我生活的地方已有二十多年沒有見過了,因此如今的年輕人對烏鴉的習性不太瞭解,以至誤認為烏鴉夜晚不會叫。還有,現在江南一帶的年輕人很少見霜凍,更是很少在霜凍之夜外出,因此也就無法體驗野外夜晚的“霜滿天”是什麼樣子。

記得小時候,烏鴉是農村人們最討厭的烏,最討厭的是它的叫聲。家鄉有一句俗語:“喜鵲報喜,烏鴉叫兇。”白天有烏鴉從頭頂飛過,邊飛邊叫,讓人心有餘悸,農村老話說:“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老鴉叫,禍事到”。那時候烏鴉到處都是,到處都在叫,天天有帶著叫聲的烏鴉掠過頭頂。那時候我想,烏鴉叫著從頭上飛過時,地上走路的人多,難道禍事就一定落到某個人身上?再說禍事也不可能天天降臨到人們的頭上。如此久而久之,白天的烏鴉叫喚聲對我們來說也就失去了畏懼感,確信科學的說法,這是村裡老人的一種迷信。

然而,烏鴉在夜裡叫的時候就讓人毛骨悚然了。記得那時,烏鴉在春夏三個季節的夜晚幾乎聽不到它們的叫聲,可到了深秋起霜的時候,村莊周遭高大的古樹上,烏鴉不時會發出淒厲的叫聲。有時與之相呼應的是貓頭鷹,夜裡的烏鴉發出的叫聲一般只有一兩聲,而貓頭鷹的叫聲一叫就是一大串。農村最討厭的就是這兩種鳥夜裡的叫聲,都說夜晚聽到烏鴉和貓頭鷹的叫聲村子裡會死老人。果然,村子裡秋冬打霜的時候死去的老人最多,因此,村裡的人們最怕聽到夜晚的烏鴉和貓頭鷹叫。

現在想起來也真可笑,如今夜裡沒有了烏鴉叫,貓頭鷹的叫聲也少了,秋冬時節村子死去的老人也還是不少。

其實烏鴉的叫聲與老人的死去沒有任何關係,倒是與霜凍的天氣有關。有人說烏鴉是一種吃動物屍體的鳥,是附近有動物屍體,夜晚才會叫。我不這樣認為,烏鴉夜晚也是要休息的,是不會出去覓食的,也看不見。也有人分析是古寺半夜鐘聲把烏鴉驚醒發出叫聲,實際上古寺鐘聲每到半夜時就會敲響,對常年生活在這一帶的烏鴉來說已經習慣了,也不會發現驚叫聲。有人說,是月亮下山時光線的明暗變化將烏鴉驚醒,烏鴉才會發出叫聲,這種說法就更荒唐了。

經歷過農村生活的人就會看到過這樣的現象,春夏時節有暴風將要下雨時,烏鴉在風中叫得最歡。風雨交加的夜晚,烏鴉也會發出叫聲。而秋冬天霜凍時,一般風很大,俗稱“霜風”。張繼詩中所寫出的又是江邊有霜的夜晚,江風加霜風會更大。烏鴉一般在高大樹上的枝椏築巢,風颳得樹枝就搖搖晃晃,把烏鴉拋出窩,因此也就發出驚叫聲和撲翅聲,找到窩後也就安靜下來了。因為是受到驚嚇,其叫聲也就一兩聲,比較淒厲,張繼在詩中用“烏啼”兩個字恰如其分。

同樣是夜時發出叫聲的鳥,烏鴉一般只叫幾聲就安靜下來了,而貓頭鷹則是過一陣又要叫一次,因為這兩種鳥的生活習性不一樣,烏鴉是晝出夜歸,而貓頭鷹則相反,是晝伏夜出。貓頭鷹叫喚很正常,烏鴉夜晚叫喚一般是受到騷擾或驚嚇。

《楓橋夜泊》這首詩是張繼在天寶十二年考取進士後,天寶十四年一月發生了安史之亂,玄宗倉皇奔蜀。當時江南一帶政局和社會安定,許多文士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張繼也是其中的一員。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深秋的夜晚,張繼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

那麼月落夜黑又如何知道霜滿天的呢?這也是人們的一種生活常識。江南一帶打霜的天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是大晴天,夜晚氣溫很低,比下雪天還冷,民諺有“下雪是個明,打霜凍死人”的說法。霜天風大,宋代黃庭堅詩《大風》寫的就是濃重的霜天:“霜重天高日色微,顛狂紅葉上階飛。 北風不惜江南客,更入破窗吹客衣。”這種濃重的霜天不用憑光亮看地上有沒有霜,按生活常識就能知道,何況在船板上踩踏時會出現或是滑溜或有細碎聲響的感覺,船艙篷子上只要用手一摸就知道有沒有霜。

總而言之,“月落烏啼霜滿天”不是病句,懷疑是病句的人,一般是對當時這種生活場景的不瞭解,或已經無法瞭解了。


關山聽風


這句詩詞十分的中肯貼切,實事求是,而且對仗工整,很有生活味的。九十年代我在北京西市口一帶夜晚經濟常聽到烏鴉的叫聲,南方冬季夜裡結霜只要你站在野外,不僅可以踩到而且還可以看到白色的霜滿地都是。所以自己不體驗過,枉自臆斷是一個沒有生話實踐活動的瞎評論。


西風烈31306171


我喜歡古詩,我也來發揮一下:

月落烏啼霜滿天,月落,月亮什麼時候落,肯定是天矇矇亮,太陽快要升起的時刻。烏啼當然是烏鴉的啼叫聲,霜滿天就不用解釋了!

全句就是:月亮即將落下,太陽快要升出的時候,傳來了一陣陣烏鴉的叫聲,四處白茫茫一片,滿是寒霜!

江楓漁火對愁眠,江楓指江邊的楓樹,漁火指漁船裡的燈火,對愁眠,是明暗兩指,明裡指楓樹對漁火,暗指自己和漁船裡的人都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之人!

全句就是:我坐在江邊的楓樹下,望著江裡漁船上的燈火,心憂國家戰亂,民不聊生,一夜未眠,想必客人一夜未曾熄燈,也許和我是同樣的心境吧!

姑蘇城外寒山寺,明裡是說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實際上是指寒山寺裡敲鐘的聲音。

全句就是:姑蘇城外的寒山寺裡,傳來了陣陣敲鐘的聲音!

夜半鐘聲到客船,夜半指過了半夜,過到什麼程度呢?已經到了月亮將落,太陽將出,烏鴉開始啼鳴,拂曉敲鐘的時刻,鐘聲是指敲鐘的聲音,到客船,傳到了客船上!

全句就是:不知不覺早已經過了半夜,已經傳來拂曉敲鐘的聲音,遠遠的也肯定傳到了客船上客人的耳朵裡!

全詩譯:詩人憂國憂民,晚上睡不著覺,坐在江邊的楓樹下,望著江裡一艘即將出發的客船,思緒萬千,裡面漁人的油燈一隻點著未曾熄滅,是否,他也心有靈犀,知道楓樹下有一個難以入眠的我,是因為憂國憂民而睡不著覺,難道他也和我是一樣的心情,不知不覺傳來了烏鴉的啼鳴,抬頭望望天空,月亮已經快要落下,太陽即將升起,不覺感到一陣陣寒意,四周一看,到處是白茫茫的寒霜,緊接著寒山寺裡的鐘聲也敲響了,遠遠的肯定已經傳到江船中客人的耳朵裡了,原來早已經過了半夜,天都快亮了,原來我又整夜的失眠了,而漁船裡的客人一夜亮著漁燈,也許他也是和我一樣憂國憂民,都是一夜未眠啊!

想一想,動亂的年代,還有多少憂國憂民,徹夜難眠的愛國同胞啊!


陳庚子


要說“病句”古詩裡俯拾皆是,譬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誰上過青天?燕山雪花大如席,有大如席的雪花嗎?白髮三千丈,怎麼走路?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能從天上落下來嗎?還有,李元霸的雙錘,八百斤,真有八百斤的雙錘嗎?可見,古人都缺少文化,不懂邏輯思維,只有題主學貫古今、才高八斗。不知題主得過幾次諾獎?聯合國是否邀請題主去當秘書長?[呲牙][呲牙][呲牙]


桃源逸士24790141


月落烏啼霜滿天,不是病句,如果熟讀這首詩,就不會成為抬扛的理由。先了解月亮怎麼回事。

上弦月,農曆初七八,這幾天月亮是在太陽昇起幾個小時之後出現的,這時月亮在東,太陽在西,同時掛在天空中。

下弦月,農曆二十二三前後,月亮位於太陽的西面。當黎明太陽昇起的時候,月亮已經爬得老高了。此後,到月亮從西邊落下去之前,月亮和太陽一直在天上。

烏啼是鐘聲的緣故,詩中交待很清楚,是鐘聲驚擾了烏,發出鳴叫聲。

霜滿天,晴朗的夜空落霜,似雨非雨,似雪非雪,這種落霜野外旅行的人會有過體會,一般會持續半小時左右,沒什麼奇怪的。

只能說,溫室裡的花,永遠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猴哥351


撞到景陽鍾,

景陽鍾自鳴得意。

“月落烏啼霜滿天”不是病句

詩的這一句是寫秋分後的深秋傍晚,黃昏時候,月影西沉

(注意,月亮可見不可見有4次升落,深秋天黑前是可見到月落西沉的)

接近黃昏,暮色降臨,烏鴉啼呱,寒意如霜,天還沒有完全暗下來,正是晚飯後,天黑前的秋天景色。這是作者張繼創作《楓橋夜泊》對寒山寺外周邊景象細心觀察的結果。“月落烏啼霜滿天”這句詩不是病句,而是佳作。月落是眼見,烏啼是耳聽,霜滿天是身體感覺涼意。

整首詩寫得是夜宿楓橋,岸上(船上)觀景的感覺。傍晚月落烏啼霜滿天瞬間滑過,江岸邊,楓樹下眼見停泊港灣漁船的燈火,岸上船中水面燈火相映,船桅杆上的漁火是整夜不息的,這也是“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寫意狀態。這是眼見。姑蘇城外寒山寺在楓橋的夜晚是見不到的,只是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聽到鐘聲,哦哦,寒山寺就在楓橋附近,寺院有訪客到了。

日月星辰將天曉,

夜半鐘聲到客船。


景陽鍾


從字面來理解詩詞,有時感覺不太順,這主要是對用典或地名不熟悉造成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烏啼”是寒山寺西面的“烏啼山”,“江楓”指的是江橋與楓橋兩座橋,詩裡的“愁眠”也是山名。這兩句主要還是寫景,從寫景中讀出意境,這正是好詩的獨到之處。


三川china


首先要明白,作者寫的是黎明時分的景色和心境,而絕非傍晚。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第一句的大意是:明月西落,晨起的烏鴉開始啼叫,天空就像灑滿寒霜的大地一樣微微泛出白光。

第二句的大意是:在充滿思鄉(離家)愁緒的睡眼中,看到了江邊朦朧的楓樹和早起漁船上搖曳的燈火。

第三句的大意是: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僧侶們已經起床準備做早功課了)。

第四句的大意是:就像苦熬到半夜三更剛要入睡時,(寒山寺早功課)的鐘聲卻嫋嫋地傳到了我的客船上(天亮了,又是一個無眠夜之夜啊!)

晨鐘暮鼓的願意是指佛寺中早晨朝課之前敲鐘,傍晚熄燈之前敲鼓。後來也引申為一日時光,或令人驚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