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葫蘆作為日常用具,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葫蘆開口做成各種形狀的器具使用,是葫蘆的最早用途之一。因為這靠直觀就可以發現,用不著長期實踐,積累經驗,而且取材方便,製作簡便,有相當大的容量。

1、水器

以葫蘆貯水是很普遍的。非洲馬裡共和國得更族,喀麥隆胡魯貝族以大葫蘆吸水,頂在頭上運輸。我國傣族,哈尼族以長形葫蘆汲水,多背在背上。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我國古代以葫蘆為水瓢,《授時通考》卷三十五:“標剖瓠為之,製為樽,語稱標飲是也。瓢以挹不。農家便之,其損者以傾肥水,亦積糞所必需也。”

至今在農村用它來舀水、挖面、盛東西很普遍,而在水缸旁必配水瓢,農村婦女做飯,都以“添幾瓢水計算多少。

據主婦們講,用水瓢淘米可以把米中的沙石過濾出來,不致隨米下鍋。原因是水瓢用過一段時間,底部就會凹凸不平,而米中的砂石就會滯留在瓢裡。

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用大葫蘆做成的水瓢、面瓢輕便結實,即使摔在地上也不會破碎,所以極受農家的歡迎。

炎熱的夏季,用水瓢舀起一瓢井水解渴,會覺得分外清涼,沁人肺腑。在南亞、非洲和拉美的一些落後地區,至今還用葫蘆做成飯碗、茶杯、飯勺、羹匙一類東西。

2、酒器

古人喜喝酒,酒器的名目繁多,葫蘆便很自然地被加工成酒杯。《詩經》上說:“酌之用匏”,“匏”就是指的這種葫蘆酒杯。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古代有祭天之禮,也是使用葫蘆酒杯,稱為“匏爵”用葫蘆作成的酒器雖然簡單,卻是很尊貴的東西。《春秋》曰:“樽以魯壺”。意為用魯地的葫蘆做成酒杯,謂之“壺尊”。

明代還有人專做葫蘆酒杯,傳飲酒之用。做酒杯只能用小一些的葫蘆,大葫蘆則是用來裝酒,所謂“酒葫蘆”是也。

《水滸》第二十九回寫快活林酒店的門前有兩把銷金旗,上寫“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其中的“壺”即指酒葫蘆,非陶瓷酒壺。古代有一種樽也以葫蘆製成。

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在四川木裡藏族,納西族家有一種大酒葫蘆,外皆誇以竹蔑,下為圈足,這樣便於保護,以平穩,不易傾倒。

3、煙具

舊時北京流行水菸袋,又稱葫蘆菸袋,就是以葫蘆製成的。鼻菸壺在中國和阿拉伯諸國都流行,多以細腰葫蘆為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清宮保存一種人工栽培,壓制的葫蘆煙壺,有扁壺,圓壺,方壺多種,其上還有花草,人物動物等形象。後來多以玻璃仿效之。

4、藥壺

常言說“葫蘆裡裝的什麼藥。”最初可能僅僅因為它是現成的容器不需要什麼加工。但仔細推究起來,用它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持地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因為它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乾燥,不致損壞變質。從古代典籍中看,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就扛著鋤頭去採藥,鋤必掛一個藥葫蘆。

古代道家多行醫,從事煉丹,如安期生,左慈,鐵柺李都身佩藥葫蘆。尹喜煉丹時有四種用具,其中就有葫蘆,以貯存煉丹原料。

5、招幌

商店多以葫蘆為招牌,幌子,其中有幾種:

一種為酒店,《北京風俗圖譜》中的義豐號誌酒店門前就坐立一個正大的細腰葫蘆。該書《節令》中有一幅《中元蓮燈》,背景是一家酒店,門前懸一酒葫蘆。一種為藥店,如過去北京大方號老醋坊,門前也掛一葫蘆幌子。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一種是鼻菸店,多掛紅,綠色兩個葫蘆。這些幌子,皆取自於葫蘆為容器,能盛酒,醋,藥,糧食。此外有的油鹽店也掛葫蘆,其上書寫“米麵油酒,伏乳小菜”八個大字。

6、舟具

葫蘆是天然密封物,它輕巧,結實,在水中的浮力很大,所以很早就成為人類的渡水工具。從文獻上看,葫蘆在先秦時期首先是重要的水上工具。《詩·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國語·晉語》:“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

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陳世俊《番俗圖》有一幅渡溪圖場面,有人拉著牛尾巴過河,有人挾著一個大葫蘆過河,配以詩文:“腰掖葫蘆浮水,挽竹筏沖流競渡如馳。”這是臺灣土著民族以葫蘆為舟的情形。可見葫蘆是古代較流行的交通工具,洪水傳說中以葫蘆為救生工具是可信的。

7、農具和手工業工具

葫蘆還可以用來做農具。古代有一種瓠種器,是農業生產中較常用的一種播種工具。《齊民要術》稱其為“竊瓠”,可見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有了。

長知識!葫蘆在古代的七大日常用途

解放初期,山東有些地方還在使用,稱為“點葫蘆”足見這種簡易的農具有很強的生命。其做法很簡單:

用乾透的大葫蘆在兩頭各開一個圓孔,掏出葫蘆子,作為播種時貯存種子的容器。圓孔中插入一根木棍,木棍的上下兩端都露在葫蘆的外面,上端較長,為柄;下一端較短,用以插入土中播種。

木棍在葫蘆中的部分挖有一條空心槽,一直通到最下端,種子就是順著空心槽排出。也有的不用木棍,而是用一根竹竿穿在葫蘆中間,將竹節打通,這樣更省事一些。

播種時,將瓠種器系在腰間,順著開好的溝壠前過,一邊1走,一邊用木棍敲擊瓠種器的柄,以振動葫蘆中的種子不斷落入溝內。

也可以用來點播,只要把排種口插入土中,稍加振動,種子便會播出。使用這種瓠種器,對農作物的生長很有好處。這種工具不僅提高了播種效率,還有耐旱,防暴雨襲擊的效果。

葫蘆也是手工業工具。雲南硯山有一種模製陶器方法,製陶時先和陶土,然後以葫蘆或葫蘆器皿為內模,外塗陶土,修成器坯,再以火燒,從而成為陶器,但作為內模的葫蘆卻化為灰燼了。

此外在遼東半島農村,老年婦女坐在坑上,倒扣一葫蘆瓢,用一根筷子在瓢背上擠壓棉籽,在這裡葫蘆瓠又充為脫棉子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