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重臣召公燕國,有驚無險延續800多年,用樂毅差點滅了齊國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戰火不斷,作為西周時期武王伐紂時候有戰功的功臣的封國。這些大大小小戰功的功臣所封立的這些諸侯國。目的就是為了周王室有危險時,可以出兵救援,以確保周王室能延續。這些國家中大大小小雖然都是國家,但是他們按照當時的西周的等級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的國家。

周朝重臣召公燕國,有驚無險延續800多年,用樂毅差點滅了齊國


而燕國則是周武王弟弟公子奭的封地。而燕國的等級在五個等級中,是在侯等級,是比較高的,公的等級也就是有四個,所以說燕國的在當時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但是隨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發展,加上燕國本身的地理位置就是在北邊,離中原地帶比較遠,中原文化和中原經濟發展,對燕國來說都是比較不利的。加上燕國的地理位置,周邊很多都是胡人,西戎等少數民族的政權。在這樣一個苦寒之地,還有惡劣環境中,燕國的人民既要防範胡人和西戎的少數民族的入侵和掠奪,又要顧及自身的發展,所以和中原的聯繫,自然就會減少。

周朝重臣召公燕國,有驚無險延續800多年,用樂毅差點滅了齊國

少數民族的不斷掠奪和騷擾,所以燕國從建立初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末期,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都是一個既不強,沒有什麼存在感,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怎麼強的國家,但是論國家面積卻是一個相當大的國家。燕國國土面積從中國的河北一帶一直延伸到東北地區,由於天氣變化大,加上受到北狄部族的長年侵擾,使得燕國人把軍隊的主要力量全都駐守在西北和東北邊境線上,與中原諸侯國家聯繫減少。生存環境惡劣,使得燕國的人口一直得不到增加,人煙稀少,土地貧瘠,在戰國的存在感一直不高。

周朝重臣召公燕國,有驚無險延續800多年,用樂毅差點滅了齊國


但是到了戰國後期,燕昭王設置黃金臺招賢納士,以樂毅為將,聯合趙魏韓楚一起把齊國打到只剩下兩個城池。齊國國君見齊國就要被滅了,開始商量對策,很快就派出說客和帶上大量財物到各國去遊說,希望拆散聯軍,以保齊國。最後各諸侯國得了財物,又被齊國派去的說客說服,為了自身利益,心懷鬼胎。都擔心燕國滅了齊國,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到時再調過來打擊他們。

周朝重臣召公燕國,有驚無險延續800多年,用樂毅差點滅了齊國


很快各聯合出兵的諸侯國,為了一已之利,紛紛以各種理由撤軍回國,燕國無論做出如何承諾,也無濟於事。本來堅決一起來攻擊齊國,現在就這樣嘎然而止,燕國也受到了各方的壓力也停止攻打剩下的城池。燕國作為周王室同姓的大國,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歷經800多年的風雨飄搖。在一代名將樂羊的後人樂毅的率領下,聯合諸侯雄起了一次,高光了一次。把姜尚的封國齊國打得一度要滅亡,但是各個國家不允許燕國一家獨大,要求燕國把統領三軍,才幹出眾的樂毅給趕下臺。

不久,齊國就把之前失去的領土全都收復了,這樣燕國白忙了一場,最後還是退回到北寒之地。從此再也沒有出頭之日,直到最後被秦始皇一統天下,燕王很不服,又搞了一次刺殺秦皇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