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就2这调调


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比如中国东南沿海条件较好的地区和西部内陆山地条件稍差的地区相比,不管是从农耕、交通、商贸等方面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差异,东南沿海地区农耕文明早,交通发达,自然条件好。而西部内陆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严重制约了了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的发展。放眼全球,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相比,沿海国家的总体发展都比内陆国家好。比如,中亚、蒙古等内陆地区明显发展较差。因此,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东西部发展地图

东部城市

西部城市


彝族文化传播


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主要原因就是面临交通环境和外界的沟通程度不同,而导致在生活、饮食、思维习惯中巨大差异,交通越是阻隔不畅,越是差异明显,反之,交通越发达越相似。

高山密林、平原地带、海岛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养育不同的社会圈层和人物性格。

高山密林地区,因为山高路远的交通不畅,很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做大的封建割据,比如祖国西南的巴、蜀,每逢中原王朝势力衰弱的末期,就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这些地方的人也有自己一套自己自居的生态体系,吃喝拉撒,不出秦岭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而平原地区由于政令通行无阻,更容易出现权力一统,毕竟在平原地区,就算有人想要割据,但是要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就维护割据现状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其成本远高于信息闭塞的深山老林地区,比如历史上的冀、幽、并等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河北、辽西等地,历史上辽、金、满、蒙的大一统时期,远大于有明一代的对峙时期,而且当地语言沟通无障碍,不像以前湘西,在隔壁村说什么你都听不懂的高成本沟通。

靠海的国家,尤其是四面环海的国家更有其相似的传统和思维方式,时刻紧盯大陆,而又有自己完整的历史脉络,比如英国、日本,就连日本“脱亚入欧”前选择的列强学习对象都是学习的英国,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双方都是四面环海的海岛国家,地理环境一致。

所以说,地理环境的不同,带来了无论 是“人”还是“物”,因为在交通条件上的受限,导致了不同地域和外界沟通的机会不均等,而影响了不同的生活轨迹。


米缸搂着麦芽糖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过: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的相隔绝程度举世无双。东边是海洋西边是沙漠。地理环境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行为特征,也对历史的发展,政治的格局造成很大影响。

在公元2世纪,古罗马帝国的克罗狄斯·托勒密就已经根据地球上的大陆与海洋的位置,以及各地区的位置关系,用经线和纬线描绘出世界地图,并有著作《地理学指南》。虽然他的地图在我们现在看来有很多错误。导致哥伦布至死都以为他发现的美洲大陆是托勒密地图中的亚细亚大陆。但是在当时丝毫不影响欧洲的君主们按这个地图的描绘指导他们去征服世界。

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却要由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也叫大航海时代)开始,这个时间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人类相互生活在相对独立的陆地上,没有哪块大陆上的人对“世界”这个词有完整的概念。而在人们通过地理清晰的认识了世界之后,便带来了新的一轮资源争夺的狂潮。

而中国,也在十五世纪前后,由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这是全世界对地理认知的提高带来的历史大事件。然而郑和之后,中国对海洋的探索似乎又断了,这也是因为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中国传统的地缘思想一直是:北守南融、以藩为屏、以夷制夷、重陆轻海。

20世纪前后随着认知的加深,:陆论权、海论权、空论权等等概念逐渐被提出,“地缘政治”作为一门学科也逐渐被各国所重视。从苏联的解体与中国逐步崛起,当代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也在改变。比如南中国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海上通道使得亚太地区成为政治经济斗争的重点区域之一,东盟的成立就是地缘政治的产物。


考古系大师姐


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中华民族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元明清。一共20个朝代,五千多年的历史。据历史学家统计,中国大一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的时间。这正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山脉河流起到屏障作用

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大的地理环境如下,

东南:有太平洋,这个方向只有日本和朝鲜能不断的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但是根本对中华政权构不成任何威胁。

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不可逾越。

西边:昆仑山以及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北边:天山,阿尔泰山以及祁连山阴山。

所以西方或印度等外族想在短时间内打到中原地区简直是不可能。那么,中国唯一面临的威胁便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等,在中国历史上都为中国的和平和统一带了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十六国时期”、“唐末”、两宋等时期。少数民族的强大,造成了中原地区战火不断。

除了山脉的优势,水域也是一大优势。中国自古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水战便成为了他们的一大软肋,所以,在北魏最强大的时候,魏文帝拓跋宏几次南征都没成功,淮河大片水域以及长江天险,很难攻打到相对弱小南朝。

地势: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东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人烟稀少,习惯生活在平原沿海地区的人们很难适应高原气候给人带来的影响。西方军队无法适应这种气候,更是不能染指中原。清末,八国联军侵华全部是从东南沿海登陆,进行侵华战争的。

文化:地理上的特点,形成了一个保护圈,中华民族一直在这个圈子里繁衍生息,所以也形成了不同于世界各族的文化基础。也就是说,中国这几千年的人口基础和文化基础,也起到了一层保护膜,一个少数民族真正的统治了中原地区,如果两者的文化格格不入,那么少数民族的统治也必定会被颠覆,像元朝,没有很好的解决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所以,起义不断,只维持了97年的统治,便被完全颠覆了。

这就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带给我们的历史变化。长期的大一统,造就了非凡的民族文化,这非凡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一直高高耸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并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读史思辨


地理对历史文明起源有着深刻的影响,比如中国,东南地区地理环境好,气候适宜,人类采集食物容易,没有食物短缺的压力,农业种植就出现的比较晚;西北气候差,人口少,文明的进程更是缓慢;西南气候好,但山地多,群落与群落被高山隔绝,不同群落缺乏交流沟通,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唯有在长江、黄河流域,人口众多,地势平坦,食物不是很丰富,需要大量种植农作物食用,农业种植比较早,文明继而产生。大概做个说明,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范教授的南书房


安徽与江苏的人都到江西来讨过饭,我爷爷奶奶爸爸就到江西来才没饿死,但不是讨饭,我爸在景德镇工作。经济不好,多方面原因,不能单纯归结为地理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