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茶香竹影闲扯淡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经历了五代皇帝,其比康熙大42岁,为孝庄皇后的侍女,比虚构的伍次友大了25岁,所以从年龄而言,与《康熙王朝》剧中所述有明显不符。因此,

依据剧情戏说伍次友为什么不带走苏麻喇姑的感情瓜葛。

01伍次友头脑是非常清醒的

剧中,康熙皇帝在宫中接见伍次友,当伍次友随苏麻喇姑见到皇帝后,昔日的“龙儿”已不是他可以随便言语之人,当康熙欲封其官职之时,苏麻喇姑在外面仔细听着,高兴的表情非常明显,可听到伍次友不愿做官时,苏麻喇姑就气哼哼的说:“让他走吧,快走吧。”其言其情康熙看的非常清楚。

而当苏麻喇姑出去时,伍次友回头看着苏麻喇姑,连康熙喊他都没听到,康熙也清楚伍次友是喜欢苏麻喇姑的,康熙的醋意是非常明显的。

这时,康熙对伍次友说:“你要什么赏赐,人和物都可以,快点,一会儿,朕可要反悔了。”伍次友斟酌后说:“没有”康熙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又说:“以后遇到什么倒霉的事可以找朕。

当苏麻喇姑拿着包袱送伍次友的时候,康熙说:“允许你送到宫门。”到宫门后,伍次友与苏麻喇姑的对话非常清楚的说明了伍次友是清醒的。

苏麻喇姑问:“为什么不向皇帝要我?”伍次友说:“虽然我没有分清龙儿就是皇帝,但我看出来了,皇帝是喜欢你的。”“如果他是龙儿,我可以争,可他是皇上,我不争了。”“他会恩将仇报,即使现在放过我们,将来也不得安宁。”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当伍次友知道龙儿是康熙皇帝之后,其之前对康熙的高谈阔论治理天下之道已经触动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利益,他要绑上皇帝这架战车,以后的难处会很多,也许会成为众矢之的,这是他不愿做官之由。又想到自己与苏麻喇姑的感情之事,肯定捅了康熙的肺管子,皇帝喜欢的女人,自己还敢惦记,那纯粹是找麻烦。鉴于此,伍次友立即辞别康熙,快速离去,他那还敢带走苏麻喇姑,不想活了吗?

02康熙皇帝不会将苏麻喇姑赏给伍次友

苏麻喇姑与康熙从小在一起,再说苏麻喇姑对康熙还有救命之恩,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是无人能比的,把这样自己喜欢的信任之人赏给伍次友,相信只是试探而已,如果伍次友不识时务,提出要苏麻喇姑,康熙也会想办法除掉伍次友,而让苏麻喇姑也不会想到是皇帝做得,这点事情对康熙来说很简单。

康熙对苏麻喇姑的喜欢是非常明显的,在接下的一集中就求孝庄答应娶苏麻喇姑,孝庄还是向着康熙,就同意了,而苏麻喇姑对康熙的要求也是抵触的,也许有伍次友之事在前,对康熙有点怨恨,可又不敢说出来,于是用孝庄在她刚到康熙身边的话回绝了康熙,康熙也是没有办法,这也注定了苏麻喇姑一辈子不能嫁人,谁敢娶皇帝的女人。

03 伍次友娶苏麻喇姑不符合旧有礼治。

伍次友尽管与康熙有过教导之事,但必经伍次友的地位是卑微的,既然他不能做官,也根本没有娶苏麻喇姑的资格。苏麻喇姑作为孝庄皇后的陪驾侍女,也是康熙的启蒙老师,与皇家的关系血肉相连,这也是苏麻喇姑希望伍次友做官的理由。

只有伍次友做了大官,娶苏麻喇姑才合礼制,否则,一介平民怎么可以娶她。而且苏麻喇姑多年在皇帝身边,了解和掌握诸多国家机密之事,康熙不可能把她外放,所以,就是康熙忍痛割爱将苏麻喇姑赏给伍次友,也由于伍次友拒绝做官而失去了机会。

总之,尽管伍次友是剧中虚构的人物,他与苏麻喇姑产生了感情纠葛,识时务,看透时局是剧中给他的定位,如果他屈服于当时的一切安排,那么,就失去了本剧赋予他的抨击时弊,不同流合污的重任,所以,伍次友不带走苏麻喇姑是必然性事件。


娱乐大会场




伍次友人才出众,赢得了苏麻喇姑地欣赏。这个事情,康熙看出来了。

本来,康熙是喜欢苏麻喇姑的。但,看到了伍次友和苏麻喇姑仿佛互有情愫,康熙不淡定了。

当康熙提出,让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时,伍次友却拒绝了,这是为什么?

伍次友看出康熙也喜欢苏麻喇姑,这没办法争



伍次友是个聪明人,绝对不糊涂。康熙对苏麻喇姑的那份情,伍次友看得清清楚楚。

和皇帝争一个女人,伍次友不仅不敢,而且也不想。苏麻喇姑自然很出色,但苏麻喇姑对伍次友很欣赏,对康熙也不错。

如果苏麻喇姑只是对伍次友一个人好,也许伍次友会下决心答应,但并不完全是。

面对各种不确定,伍次友答应了,不见得过得幸福,而且会得罪了康熙这个当时权势滔天的人。

伍次友的选择,从后面来看是对的,因为苏麻喇姑临死时说:一生只爱过康熙一个人。

伍次友判断康熙是在试探




康熙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伍次友没敢答应,因为君心难测。

如果康熙是在试探,那么伍次友答应了,可能就进入了万劫不复之地,可能会被康熙百般刁难。毕竟,想从君王的手中顺利带走自己心爱的女人,难度太大了,因为君王也喜欢。

确实,康熙很像试探的样子,如果不是试探,直接赐婚不就得了?直接赐婚,苏麻喇姑和伍次友都无法拒绝了,一段姻缘就直接促成了。

康熙的行为,说明了他有犹豫,有依恋。伍次友的表现,让康熙满意。伍次友的表现也符合他的人设。

伍次友对苏麻喇姑的感情,并不是占有,在一起也不见得幸福



伍次友对苏麻喇姑有没有喜欢?那是有的。但,绝不是占有,他也不想占有。

苏麻喇姑地位尊贵,是皇帝身边的人,习惯了那种生活。而伍次友更喜欢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两人的生活经历差距太大,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在一起非常不容易。

另外,苏麻喇姑出自蒙古贵族,而伍次友是汉人中的才子,两人恋爱容易,一起生活,也是有各种困难。

苏麻喇姑和伍次友就算在一起,日子未必幸福。



经过各种考虑,伍次友最终拒绝了,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文明评论,不喜勿喷)


蓝风破晓


《康熙王朝》中,自带书生气的伍次友一出场就吸引到含苞待放的苏麻喇姑。两个人在短暂的风花雪月后,就草草收场。即使康熙同意伍次友可以将苏麻喇姑带走,他也情愿哑巴吃黄莲。

两个人虽然情投意合,身份却不对称

伍次友才华出众,却只是一个穷困潦倒又没功名的书生。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伍次友的才能需要康熙的认可方能变现。可是伍次友偏偏又比陶渊明还清高,不愿与官员同流合污,甘守清贫。

苏麻喇姑是一位蒙古人,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即使只是下人,却也锦衣玉食,自带几分富贵的气质。走出宫门,苏麻喇姑也是上流社会的人(孝庄家的奴才,出来后基本上都飞黄腾达)。

历史上,婚姻特别讲究门当户对,到了元明清还出现了民族之别。一个是汉人,是民间的“鸡头”;一个是蒙古人,是宫廷的“凤尾”。在封建礼法社会,他们之间有一道天然的难以逾越的鸿沟,注定无法修成正果。伍次友有自知之明,知难而退。这种类似情形在《雍正王朝》,邬思道与年秋月身上也上演过。

当皇帝的情敌,后果可想而知

康熙与苏麻喇姑是青梅竹马,伍次友直到后来才出现。横刀夺爱?当隔壁老王?这都不是正人君子的伍次友干的事。


康熙已经对苏麻喇姑表白了,伍次友如果再带走苏麻喇姑,康熙就要收回成命,帝王的颜面往哪摆?这点人情世故,伍次友还是懂的。

连孝庄太后都十分喜欢苏麻喇姑这位萌妹子,甚至可以将她当孙女对待,并有意撮合她与康熙。伍次友想与苏麻喇姑在一起,还需要太后点头才行。他最敬佩的女人是孝庄,他不愿也不敢违背老祖宗的心意。


又有谁能保证康熙说的是真心话?帝王心术深不可测,皇帝说话经常半真半假、虚虚实实(白帝城托孤,刘备还说君可取之呢,诸葛亮敢接受吗)。万一康熙只是试探或客套,不仅自己没好果子吃,反而会连累心上人。不管为了自己全身而退,还是为了保护苏麻喇姑,伍次友都只能万言拒绝。


秋媚读史


《康熙王朝》主要讲的就是康熙在位60多年的风风雨雨,大多都是男人之间的争斗,感情戏不多,不过康熙、伍次友和苏麻喇姑三个人的感情纠纷还是很精彩的,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伍次友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书生,满腹才华又忧国忧民也不畏权贵,在《圈地乱国论》中直言圈地的危害,敢于和鳌拜等权贵斗争,淡泊名利又过得无比洒脱,可是在面对化名婉娘的苏麻喇姑的时候却洒脱不起来了,他和苏麻喇姑互相倾心,都幻想着可以携手一生一世。

总觉得他们两个人的相遇和邬思道和秋月有点像,都是才子佳人之间的互生爱慕,不过秋月就更悲惨了,一生都不为自己而活,一颗棋子没用的时候就被弃了,但是苏麻喇姑的结局却好多了,她是孝庄的贴身侍女,深得康熙信任,康熙甚至还装模作样地让伍次友可以带走苏麻喇姑:

无论你是要人,还是要物,你都可以说出来,有话现在就说,晚了...朕可能会后悔。

康熙都表态了,伍次友却说了句自己一无所求,他真的是一无所求吗?那肯定不是的,他喜欢苏麻喇姑,他想要带苏麻喇姑走,但是他读书也没有读傻,看出了皇帝也喜欢苏麻喇姑。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他和皇帝去争夺一个女人?除非他自己不想活了,还有他也看出皇帝是真心喜欢苏麻喇姑,苏麻喇姑跟着皇帝锦衣玉食,要比跟着自己四处漂泊幸福得多,最好的爱就是付出和成全了,所以他放弃了。

苏麻喇姑来自科尔沁草原上一个牧民家庭,家里很穷,可是运气很好,那就是被送进科尔沁贝勒府中做了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的侍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一生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特别是和孙儿康熙的感情很深,是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

苏麻喇姑一直伴随在她身边,对孝庄也是忠心耿耿,主仆二人早已经成了亲人,苏麻喇姑的地位自然不会低。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康熙帝出生,能干聪颖的苏麻喇姑受孝庄的指派去照顾康熙,苏麻喇姑又陪着康熙出紫禁城外避痘,“赖其训迪,手教国书”,一来二去中康熙对这个姐姐有了依赖,但是当时的苏麻喇姑只是把他当做弟弟一样看待,并没有其他感觉,她喜欢的是伍次友。

苏麻喇姑对伍次友是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她喜欢这个才子,她记住了伍次友穿的鞋子是多大,给他缝制了一双新鞋子,一针一线里面可都是深情了,伍次友当然也喜欢苏麻喇姑。

可是伍次友那时候以为苏麻喇姑只是龙儿身边的侍女婉娘了,从他知道康熙的和苏麻喇姑的真实身份之后,他们两个人就不可能有结局了,他们门不当户不对,因为苏麻喇姑不是一般的侍女。孝庄太后也看不上伍次友,康熙曾经请求孝庄给伍次友和苏麻喇姑赐婚,孝庄太后立马就拒绝了,说伍次友连吴应熊都比不上,为啥比不上了?吴应熊的爹是吴三桂,伍次友就一介草民。

康熙身份暴露后,还是希望伍次友留在身边,但是伴君如伴虎,伍次友还是喜欢闲云野鹤般的日子,要和康熙告别了,康熙很感激他给自己出谋划策,就问他想要什么,要人还是要物,都可以给伍次友,苏麻喇姑也在偷听着,她多么想和伍次友在一起了,伍次友当然也想,可是还是说了句:

“谢皇上隆恩,在下一无所求。”

苏麻喇姑抱怨伍次友为啥不要自己,伍次友当然想要苏麻喇姑,但是他不敢要,也不能要,康熙少年老成,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心机,他也就这么说说,要是伍次友真的要,他未必会答应。

康熙对伍次友的评价很高:

此人虽是一介书生,但目光远大,雄视古今,可算是一个布衣天子啊。你要多动动脑子。

康熙给了伍次友布衣天才的评价,还让明珠立马去办这件事情,自古以来,天无二日,世无二主,明珠都听出了康熙要杀伍次友,只是在苏麻喇姑的反问下,康熙又否认了,伍次友这么聪明的人,哪里还敢要苏麻喇姑了?

第一,伍次友觉得康熙所谓的要人要物都可以也许是试探自己的,不是真的愿意把苏麻喇姑嫁给自己,自己当然也得表态别无所求保命要紧了,不敢和皇帝抢女人。

第二,伍次友看出了康熙也喜欢苏麻喇姑,还是真心喜欢,觉得苏麻喇姑跟着皇帝总比跟着自己一个穷书生要强多了,他觉得自己给不了苏麻喇姑幸福,还是理智地选择放手。

第三,根本原因是他们也不可能在一起,满汉通婚,康熙同意,孝庄太后也不会同意,苏麻喇姑对孝庄这么忠心,不会违背孝庄太后的懿旨,他不想苏麻喇姑到时候因为自己为难。

伍次友和苏麻喇姑相爱却又不能相守,伍次友不得不浪迹天涯,云游讲学,于1712年病逝,孤苦一生,苏麻喇姑就好多了,她毕竟是孝庄太后和康熙信任的人了。

孝庄太后下旨要苏麻喇姑做康熙的妃子,康熙喜滋滋的,但是苏麻喇姑不乐意,她说皇帝是自己的弟弟,估计也不愿意卷入宫廷纷争吧,佟皇后与鄂贵妃的早逝让她心寒。

苏麻喇姑选择遁入空门,带发修行,要是其他女人抗旨估计就是惹来杀身之祸了,但是孝庄太后和康熙都没有为难她,还是尊重了她。

不过很戏剧的就是,苏麻喇姑后来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这辈子只深深爱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弟弟康熙,但是康熙是自己的主子她说不出口,不过写完信又烧掉了。

这件事情要怎么评价了?只能说伍次友让苏麻喇姑心动过,可是看尽人间烟火后发现自己心里最重的人还是康熙吧,只是康熙给不了她想要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那也只能拒绝了。


湘西小木鱼


伍次友贵为康熙的帝师,心怀治国方略,更有实行宽仁的思想。后来他将这种思想,传授给了康熙皇帝。在康熙王朝中,伍次友的学生有康熙、周培公、李光地这些有功之臣,这些学生更是为康熙立下了很多功绩。康熙曾评说:老师伍次友适合治理天下,而非适合做官。因官场需要一些权谋之术,以及权变之策。

再说,伍次友也无心做官,如想做官的话,康熙赐他官职,又为何拒绝了。从伍次友知道龙儿是康熙时,伍次友便知道他以后,是一位好皇帝;当康熙对伍次友说,明珠看出自己是皇帝,而伍次友没有看出自己是皇帝时,伍次友便知道为官得会权变之策,但他是不会这样的。因此,伍次友选择拒绝康熙封赏,更没有带苏麻喇姑走。可见,伍次友是有先见之明的,知道自己即便带走了苏麻喇姑,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对于伍次友与苏麻喇姑两人之间的关系,康熙一直看在眼里,伍次友知道康熙喜欢苏麻喇姑,但康熙也知道苏麻喇姑喜欢伍次友。在康熙亲政时,伍次友知道龙儿是康熙后,康熙封赐他官职却拒绝了,又让他带苏麻喇姑走,可他没有带她。那么,伍次友为什么不肯带苏麻喇姑走?

伍次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在给康熙讲学时,就看出康熙非常喜欢苏麻喇姑,当他知道康熙的真实身份后,他所对苏麻喇姑的爱慕之情,就彻底没有了。因为他知道,作为一个皇帝,想要得到一人非常容易,再说伍次友为了长远打算,更不想苏麻喇姑受苦。更不想因为自己,让苏麻喇姑遭受“情”字之苦。

虽然康熙告诉伍次友,他可以带走苏麻喇姑,但伍次友非常清楚,这有可能是康熙在试探他,看看自己的胆量有多大。试想一下,皇帝看中的女子,一介书生怎么能相争。从势力上,也无法相比;从能力上可以拼一下;从地位上更没法比了,一个是皇帝,一个是书生,就从这些来看,都没有太大的优势。伍次友肯定不会做不自量力的事。

再说,伍次友要是真把苏麻喇姑带走,康熙便知道他的胆量有多大,也更能看出他的为人,如以后不为自己所用,被他人利用,便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作为康熙,肯定不会放过伍次友的。这一点,伍次友早都想到了,能做康熙的帝师,说明他非常了解康熙。因此,伍次友最后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

除了,伍次友知道康熙在试探他的胆量,以及考虑到自己与苏麻喇姑的命运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康熙试探伍次友是否对苏麻喇姑用情之深。如是这样,康熙就好用苏麻喇姑来控制伍次友,毕竟伍次友的能力在哪里放着。当康熙说完可以让他带走苏麻喇姑时,伍次友停顿了许久,说自己不需要任何东西,康熙还故意说包括人。之后,康熙脸上露出了笑容,可见,康熙也非常喜欢苏麻喇姑的。

康熙的笑意还另外一层寓意,那就是自己以后,能与苏麻喇姑在一起,更不怕伍次友以后与自己作对。那时的康熙虽然年轻,从考虑事情来看,已经非常成熟了。遏必隆曾说:康熙虽然只有16岁,可看着更像60岁。也让遏必隆佩服的心服口服,最后自己不敢与康熙耍花招了。

长城君曰:伍次友虽然是康熙的老师,但年轻的康熙也在放着他,作为康熙来讲能这样想,都是逼出来的,更是练出来的,这也是康熙曾说的。顺治帝曾对康熙说过,坐在皇帝宝座上,如同坐在火炉上烤一般。虽然康熙留住了苏麻喇姑,但最终没有留住她的心,可见,苏麻喇姑一直深爱着伍次友,直到去世。


长城说历史


苏麻喇姑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四个朝代,虽然只是一名宫女,但却与清皇室的成员们交情匪浅,尤其是与圣祖康熙的关系更是耐人寻味。《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为什么伍次友却婉拒了呢?扒姐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苏麻喇姑是康熙帝极其重要的一个女人

前面我们说到,苏麻喇姑历经了清朝的四个朝代,虽然身份卑微,但是皇上和皇室成员们完全把他当作自家人。其从康熙小的时候就开始悉心侍奉、照料,两人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康熙对她早已暗生情愫,并想娶她!虽然苏麻喇姑没有这种想法,但是康熙却三番几次不死心。后来得知其喜欢伍次友,同意让伍次友带她走也是无奈之举。其实,康熙的内心里还是放不下的!



伍次友不敢

苏麻喇姑对于清皇室、特别是康熙帝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伍次友一介臣子,哪里敢去把皇帝心爱的女人带走?诚然他是个刚正不阿的读书人,但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中,是非大义他还是能分清的。

君心不可测!皇上要是反悔了怎么办?其它臣子反对怎么办?再说了,伍次友是汉人,苏麻喇姑满人(原籍蒙古),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一名大臣迎娶一名宫女为妻显然是不现实的!纵使康熙真的诚心让他把苏麻喇姑带走,留下的隐患也是巨大的。饱读史书的他难道不知道

封建君主最喜欢翻旧账的吗?




苏麻喇姑也不会走

影视剧上把苏麻喇姑拍的年轻了!从太祖到圣祖的苏麻喇姑认识伍次友的时候已经有很大的岁数了,女子晚婚再封建社会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更何况其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子,大是大非上分得很清楚:

她走了,不管对康熙、对她自己、对伍次友都没有好处!


有些爱,发乎情止乎礼义!只能埋藏在心底。

我是圈外扒姐,喜欢我,请关注我!

圈外扒姐


首先,康熙皇帝并没有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菇凉带走。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康熙明明说了这句话呀。不错,康熙确实说了,不过不是康熙的真实意思,就好像吴三桂上书请求撤藩,其实是想让朝廷驳回他的请求,让他安心镇守边关,一样的道理。



明明白白伍次友,清清楚楚康熙帝

伍次友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做聪明事,他一眼就看出了皇帝的心思,既然康熙对苏麻喇姑有意思,自己就算喜欢她,又怎敢去和皇帝争女人呢?伍次友虽然才识渊博,贵为康熙的老师,但终究不是万三千,没有和皇帝较量的资本,所以退让是必然的。



不然的话,伍次友还不是被康熙安排的明明白白

好在我们的伍次友选择了退让,将苏麻喇姑让给了康熙,康熙喜出望外之下便取消了由死敌明珠主导的对其的监视甚至暗杀的行动,也算是躲过了杀身之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况且,伍次友也从来没有对苏麻喇姑做出过什么非分之想,所以对苏麻也算是有个交代,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木瓜课堂


跟皇帝抢女人,不要命了?


首先,伍次友在跟苏麻喇姑第一次见面以后,大概就对苏麻喇姑一见钟情了,而苏麻喇姑也喜欢伍次友,康熙也看出来了。

但是,我们看,伍次友在处理这种微妙关系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除了小动作之外,没有其他表现,他是克制的,因为他还没搞懂苏麻喇姑跟康熙到底是什么关系?

仅仅是一个小侍女小宫女呢,还是皇帝未来的女人?


其次,苏麻喇姑对伍次友动心,这是显而易见的,头次倒茶差点摔了杯子,后来她又送了亲手纳的千层底老布鞋给伍次友,康熙能不知道?

苏麻喇姑对伍次友的爱表现得更大胆一点。或许是她跟康熙太熟了,动了凡心,或许是她被伍次友这样的才子吸引住了。

毕竟她在深宫里,面对的男人,除了康熙之外,不是侍卫,就是太监,都是一些粗糙大汉和娘娘腔,像伍次友这样的大才子,哪个少女不爱?


但是,最后的最后,龙儿的西洋镜打破以后,康熙的真实身份显露以后,伍次友进宫以后,听了康熙一番慷慨陈词和宏图大志以后,伍次友突然明白,他跟苏麻喇姑不可能了。

先不说康熙是不是真的喜欢苏麻喇姑,单单是康熙那恐怖的野心和好胜心,就令伍次友脊背发麻,恐惧万分。

康熙这样的人,怎么会容许身边的女人被一个穷秀才吸引去,康熙怎么会容许自己败给一个穷酸儒生?


伍次友知道,伴君如伴虎,今天康熙用他时,虽然张口闭口先生,可是回过头来,必然会打压和敲打,更何况还是抢了自己女人的人?伍次友害怕了。

后来的周培公,李光地,命运不都是跟他预料的一样吗?周李二人,前半生为康熙立下汗马功劳,一个平三藩,一个收台湾。最后呢?周培公病死于冰雪纷飞的辽东,李光地贬绌于孤悬海外的小岛。

伍次友如果真的抢了苏麻喇姑,他的命运,恐怕比周李二人更惨。

别忘了,周李二人也只是遭人嫉妒,伍次友的主张却是实实在在把满清勋贵都得罪遍了。康熙要整治伍次友,找借口不要太容易!


嵩山派左盟主


《康熙王朝》中,皇上同意伍次友可以把苏麻喇姑带走,而伍次友却婉拒了,为什么?

伍次友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有大才,忧国忧民,嫉恶如仇。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读书人,要的就是这份气魄和胸怀。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伍次友仗笔执言,以《圈地乱国论》直言圈地之危害,直指鳌拜祸乱天下,因此落榜。不过也因此得到少年康熙的赏识,康熙经常出宫,找伍次友探讨时事。可以说伍次友是康熙的半个师父。而陪着康熙出宫的是苏麻喇姑和魏东亭。苏麻喇姑非常钦慕伍次友的为人,伍次友亦对这位美丽善良,还给自己做鞋子的姑娘有好感。但他看的出来,他的小友很在意苏麻喇姑而且以他的智慧,自然看出这个小友非比常人。连纳兰明珠都认出了小友是康熙,伍次友没道理认不出。

虽然康熙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带走,但伍次友却拒绝了,这也体现了他的智慧。

得罪鳌拜,他还能浪迹天涯,云游讲学。得罪了康熙,天下之大哪里还有他的容身之所。自古帝王多反复,现在康熙愿意成全他们,日后如果后悔了怎么办?虽说皇帝身边美女如云,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苏麻又是康熙初次喜欢的对象,正所谓君子不夺人所好,况且还是皇帝的。

伍次友自己贫困潦倒,又怎能忍心让心爱的姑娘跟着自己吃苦呢。苏麻自幼在皇宫长大,虽然身份是个侍女,但一直陪伴在孝庄和康熙左右,锦衣玉食。两人若在一起,凭着苏麻的身份,过过小日子是没问题。但伍次友有着所有读书人的臭脾气,心高气傲,又怎肯吃软饭呢。谈恋爱可以花前月下,但过日子必须柴米油盐啊。

伍次友出身草根,他见惯了权贵的嘴脸。虽然他自己没说,但或多或少把苏麻也划归到权贵那一边了。毕竟苏麻身份特殊,比一般的权贵还要“贵”。对于一个自己一直憎恶的阶层,他如何下得了决心去和权贵女子厮守终生。这有点违背了他的价值观。

看得出,伍次友拒绝了康熙后,康熙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也很怕伍次友把苏麻带走。再说还有孝庄那一关呢?孝庄会同意让苏麻走?她和苏麻的感情可更像是亲情啊。

伍次友看错了一人——纳兰明珠

伍次友与纳兰明珠是同窗好友,而纳兰明珠通过伍次友结识康熙,毛遂自荐,从此平步青云。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康熙,成了皇亲国戚。在朝堂中与索额图各自结党,争权夺利,成了朝廷的明相成了“万花筒”。他们两人党争是康熙默许的,因为大臣们争的厉害,皇帝才能做得安稳。但发展到后面,任何朝廷官员的任命,居然都要经过明珠和索额图的首肯才行。这就犯了大忌。任命朝廷官员就是架空了康熙,这让康熙如何能忍。纳兰明珠其实是个贪权不爱财的人,李光地去抄他家时,只发现了几百两白银。明珠所得的钱财都被他赠予别人了,成为他经营人脉和笼络手下的手段。这让康熙更加的愤怒,一个朝廷重臣贪财不可怕,但贪权就危险了。

真实的苏麻喇姑

以上都是电视剧中的情节,其实真实的苏麻喇姑比孝庄还要大一岁,比康熙大了42岁。她与孝庄有着姐妹之情,同时又照顾着年幼的康熙。她去世后,康熙为了表达对她的尊敬以宾妃的礼制厚葬了苏麻喇姑。

苏麻出身于蒙古草原,虽然跟随孝庄侍奉左右,但她却一直保留了一个在我们看来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常年不洗澡。当然,这和大草原的信仰和生活习惯有关。大草原缺水,水是珍贵的,不可以浪费。虽然在紫禁城不缺水,但苏麻还是把宗族信仰保留了下来,也算是一位奇人。


嘉兴晓明讲空头


与其说康熙同意伍次友把苏麻喇姑带走,倒不如说康熙是在试探苏麻喇姑对自己爱,也是在试探伍次友为人处世的眼光和政治谋略,如果伍次友真的开口向康熙要走苏麻喇姑,他们的结局真的会像伍次友说的那样不得善终吗?

为什么说康熙是在试探伍次友的为人处世的眼光和谋略呢?

在康熙招伍次友进宫的那一刻起康熙的试探计划已然开始。

“无论你是要人,还是要物,你都可以说出来,有话现在就说,晚了...朕可能会后悔”

康熙先是以礼相待,而且通过前几次以龙儿的身份和伍次友盘膝坐谈,以茶代酒的高谈阔论,说尽天下事,谈尽人生路。

从明朝到清朝,从皇帝到大臣,从官吏到平民百姓,康熙帝无不赞同伍次友的观点,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个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康熙更为敬重的是伍次友竟然放着功名不要,反而写下一篇宏文-论圈地乱国,不畏权贵,公然弹劾朝廷元勋鳌拜,“论文”令人深思。

伍次友说康熙:知人,知面,却不一定不知心,知礼,知事,却不一定知史,历史上凡是臣强主弱的时候,就一定会有祸乱发生,臣越强,主越弱,祸乱就来的越早越大。

也正是伍次友的论圈地乱国激发了康熙不得不除鳌拜而后快的坚定信念,为除鳌拜送上的虽然是一纸文书,却可抵得上天降数十万大军。

明朝气数已尽,大清如日中升,改朝换代,消除战争,乃是百姓幸事,只有那些遗老遗少才痛不欲生。

这一点体现了伍次友的政治谋略过人。

伍次友不能爱美人,情愿“不爱江山”,准确的说应该是为了女人放弃权贵。

但是康熙此次试探的最主要的是在私而不是在公,康熙更想知道伍次友是否会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而对大清和自己不忠。

无论皇上多么礼贤下士,我仍然觉得天威当头,仿佛芒刺在身,块石在喉,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快意人生了。

我本布衣,不愿进皇宫高堂,还请皇上放我重归江湖,我愿在民间开学讲道,为皇上教化人心。

伍次友的一番话让康熙“爱莫能助”,虽求贤若渴,但康熙懂得凡是强求不得,尤其是人心。

伍次友和苏麻因一双鞋而“私定终身,两情相悦”,可惜有情人终没能成眷属。

“你为什么不向皇上要我,你说啊,为什么不要我?”

伍次友虽然没有纳兰明珠那么“擅长官场”,没能识出龙儿就是皇上,但是他却看出了康熙的心思,更重要的是这个喜欢苏麻的男人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至高不上的皇上,自己只是一介布衣,又有何能力能和皇帝挣女人呢?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伍次友读懂了康熙的本意,如若是钱财官位康熙一口便可答应,而且康熙也答应让其出任吏部侍郎,官居三品,并且赐其为太子少保,上书房帝师。

晚了...朕可能会后悔

但是这些都不是伍次友想要的东西,他想要的恰恰是康熙最不想给,也不愿意给的女人-苏麻。

康熙虽然看出伍次友对苏麻有情,而苏麻对伍次友也是有意,但是偏偏这个女人也是康熙最在乎的一个女人,自古以来皇帝都是爱江山更爱美人,何况这个女人还是和自己青梅竹马,朝夕相处。

正如伍次友临别时对苏麻所说的一样,皇上也是人,也会恩仇必报,如果说当时伍次友开口要走了苏麻,康熙当时也会同意,因为君无戏言,但是事后他们的日子也会像伍次友所说的那样即使康熙现在放过他们,将来也是不得安宁。

自古唯有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不能忍,更何况是皇上看中的女人呢?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