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閏十一月以來,無邊無際的大雪,撒向整個中原大地。雪深數尺,“人多凍死”。圍困首都的金軍,已經讓大宋皇帝趙桓完全失去了最後的抵抗意志。二十四、二十五日,暴雪連續大作,金軍借雪勢,攻破東京汴梁。五天後,趙桓正式出城,遞上降表。


自北南下的嚴寒並沒有止步,自十一月到靖康二年(1127年)的正月,大雪一直沒有停歇。在南渡的顛沛流離和飢寒交迫中,一幅熱鬧溫暖的幻像,又闖入東京人士孟鉞的夢境中來:宣和年間,大雪往往連月而降。立冬前五天,不管是皇宮還是民間,都得囤上大量的“冬菜”,東京城裡又喧鬧起來,來往運送冬菜的車馬,充塞了大大小小的道路(《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


這一幕,彷彿是數百年後北京城裡冬儲大白菜圖景的鏡像。就像蘇軾說的那樣,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此時此刻,想起東京城裡如山的白菘,又該是怎樣淒涼的故國懷念。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這年的深秋,在江西吉州楊家,一個叫“萬里”的男孩呱呱墜地。成年後的他,在自己的詩中,第一次用了“白菜”這個名稱。在百菜之中位列“雜菜”(《農桑輯要》)、隱而弗彰的白菜,從此時起開始了她的逆襲之戰。


這是宋人留給馬背上的征服者最狠毒的詛咒,卻又是對整個華夏民族最為深厚的祝福。這片土地上的人往後可能有半條命,都要靠她來熬過長達五個世紀飢寒交織的冰霜歲月。


天降冰雪於華夏,必先留下一顆種子


靖康年寒冷只經歷了短短一段時間。自孛兒只斤·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1206年)以來,廣袤的土地上一直風調雨順,災害罕致。誰也想不到,那一年的大雪,竟會是中國此後500年冰霜歲月的序章。


這種人力之外的無差別攻擊的可怕之處,孛兒只斤·忽必烈自奪得大汗之位不久,就切身感受到了。


從鐵木真到蒙哥,在十三世紀最初的五六十年中,有記載的天災不過僅僅是個位數,但在忽必烈建國號為元、定都大都、大舉伐宋的至元年間(1264-1294年),水、旱、蝗、雹、震、霜等自然災害,突然增加到了277次。


看到這些報告的忽必烈一定會想起,在太祖時代,就有人提出:“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元史·耶律楚材傳》)。忽必烈自然懂得,天災對於馬背民族的傷害更為劇烈,而且他掌管漠南漢地,更應該推行“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元史·食貨志一·農桑)。”也正因此,在他的命令下,司農司編纂的《農桑輯要》問世。


果然,短暫的溫暖告終,真正的嚴寒到來了。


根據各種史料重建的寒冷指數顯示,從1300年開始,中國的全國平均氣溫,開始持續下降。元大德五年(1301年)以後,北方草原及農牧交錯帶大風雪的記載明顯增多,多次發生白災,北方農作區也開始有不少路府發生大雪奇寒,甚至南方歷來無冰雪區,也發生結冰降雪現象。公元1309年,無錫一帶運河結冰。1314年,平素無冰的嶺南地區都結冰了(《元史·卜天璋傳》)。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公元800年以來我國溫度曲線(據《全新世幾個特徵時期的中國氣溫》)

在越來越冷的歲月裡,吃飯的問題就更加凸顯了。


谷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除了必須保證的主糧,副食蔬菜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是不可或缺。而在副食蔬菜方面,在漢代已通過蕪菁和小白菜雜交而出、經唐宋時期的選育、有著“性凌冬不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的白菘,也即將在漫天霜雪中,踏上先“北境之主”、後“百菜之王”的征途。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白菜由蕪菁和小白菜等蔬菜雜交而來


十字花的北伐,白菜馴化了馬背上的大汗


元天曆三年(1330年),蒙古帝國大汗、大元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收到了飲膳太醫忽思慧呈上來的書稿《飲膳正要》。忽思慧負責宮內的營養保健,大汗十分信任他的建議。當然,除了各類食材功用介紹和保健知識之外,大汗注意到,書稿裡還有一章“聚珍異饌”,是忽思慧專門列出的菜譜中,除了族人愛吃的羊肉,白菜,第一次出現在了皇帝御膳菜單上:


阿菜湯——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姜(二錢)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下羊肝醬,同取清汁,入胡 椒五錢。另羊肉切片,羊尾子一個,羊舌一個,羊腰子一副,各切甲葉;蘑菇二兩,白菜,一同下,清汁、鹽、醋調和。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飲膳正要》中記載的白菜


看完這份營養食譜,圖帖睦爾大汗很是歡喜,命令將這本書刊印發行全國,並在書稿上批示道:“茲舉也,益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舉安,推一人之壽而使天下之人皆壽,恩澤之厚豈有加於此者哉?”


大汗的口味當然也得到了民間呼應。至順三年(1332年)農曆十月,大翰林歐陽玄漫步在元大都(北京)的街頭,就能看見家家戶戶儲備經了霜的白菜,作為過冬的蔬菜(歐陽玄,《漁家傲·十月都人家旨蓄》)。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浙江,農民為大白菜紮上草繩,防止冰霜進入菜心

而在種植方面,除了江浙的慶元、嘉興、鎮江等地都是菘的主要種植區,元統二年(1334年),當時任中書參知政事的許有壬,在赴元上都(今內蒙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視事時,他在內蒙草原上了解到了各種當地特產,當地的人們不僅飼養黃羊、釀造馬奶酒,居然還種了白菜(許有壬,《上京十詠·其七》)。


假重視農耕的大汗之手,十字花科蕓薹屬的白菜,正一步步地擴大她所控制的版圖。很快,她還將迎來天降冰霜的助威。


煉獄般的揚州殘城,長滿救飢的白菜


深愛漢文化的圖帖睦爾大汗沒有意識到,他用漢字寫下的那道批示,頗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就這一年,江浙、湖廣大水 ,饑民四十萬五千五百七十餘戶,入不敷出的中央政府只能準允江浙行省“入粟補官”。而這僅僅是元代頻繁爆發的自然災害中的一次。


寒冷與饑饉的詛咒應驗了。正如前文所述,在變得越來越寒冷的十四世紀裡,除了年復一年的寒冬,水、旱、蝗、雹、震、霜等諸災也愈演愈烈。據《元史·本紀》與《元史·五行志》中記載,在蒙元時期,從太宗窩闊臺十年到元至正二十八年(1233-1368)的 130 年間,發生的自然災害共達到 1512 次!


頻繁而又沉重的自然災害,嚴重影響了農牧業經營,“殺麥禾”、“殺菽”、 “殺稼”。隨著氣候轉寒,蔬菜有效生產時間不足,也加大了對藏菜的需求,而耐儲藏、而且“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范成大,《冬日田園雜興》)的白菜,正好適應氣候轉寒的需要。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元代北方饑荒各時期統計表(據《元代北方饑荒的時空分佈特點及救荒措施》)

繼災害與絕收之後,就是各府路饑饉不斷。在傳統中國人的食物結構中,蔬菜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主糧歉收的年月,許多饑民賴蔬菜(包括野菜)以活命。正如王禎所說: “蔬、果之類,所以助谷之不及也,夫蔬蓏,平時可以助食,儉歲可以救飢。”(《王禎農書》)白菜的產量也很高,宜種地廣,比起主糧來成熟期也短,這也讓饑饉年份裡,人們選擇多種白菜成為可能: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麾下的徐達、湯和帶領浙東15萬兵馬,從青軍元帥張明鑑手中解救瞭如人間煉獄般的揚州(《明史紀事本末》)。朱元璋的軍士們發現,原本繁華的揚州城裡,倒塌的殘垣斷壁間,長滿了白菜,大的足有十五斤,小的也有八九斤。這一幕,後來為這些浙東軍士的浙東黃岩同鄉陶宗儀所聞,記載在了後來的《南村輟耕錄》中。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人們在雪地裡收穫大白菜


頻繁而又沉重的自然災害,導致馬背上的統治者,在疲於防災、賑災中,走向弊病叢生,到後期陷入財政危機、濫發紙幣從而經濟崩潰,因災害和破產無法謀生的人們鋌而走險,全國各地舉義不斷,元帝國也在四處鎮壓中終於迎來了末日。


為華夏民族扛過500年的冰雪歲月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二十八日,元代最後一位大汗縱馬北遁,此時距離南宋行都臨安城破,不過92年。


而當初藏在“雜菜”一類角落中的白菜,已然完成了她的轉折之役。就在忽思慧的書稿裡,中國一直以來的“百菜之王”——“葵”——還佔據著“菜品”一章的首位。自先秦開始,葵就是中國人餐桌上最普遍的蔬菜,從開春的正月,到入夏的六月,再到中伏後入秋,葵全年可種,也是四時之饌(東漢,《四民月令》)。


然而到了元末,熊夢祥的《析津志》專門列有“家園種蒔之蔬”,白菜已列居首位。相比之下,葵菜產量不到白菜的一半,也似乎不易貯藏。到萬曆十八年(1590年)李時珍編纂《本草》的時候,葵菜已經很少有人種了,因此將葵移入了“草部”。


白菜馴化中國人的腳步還沒有停止。元代以後,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平均氣溫持續下降,在隨後的明、清兩代,中國還遭遇了小冰期,特別是在1620年-1720年間,氣溫更是跌至谷底,這種寒冷一直持續到19世紀後,氣溫才逐步開始轉暖。持續幾個世紀的低溫,也使葵菜在北方難以生存。葵菜似乎就此消失在了歷史的時空當中。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小冰期以來我國氣溫變化(據《全新世幾個特徵時期的中國氣溫》


在明清時期,隨著新的主糧引入,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均耕地佔有量也不斷減少。白菜隨著不斷增殖的人口,走向過去荒無人煙的山地深箐,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人們也對田間屋後的白菜進行各種選育,逐步出現了各種品質優良的散葉大白菜和結球大白菜。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白菜的部分族譜


《東京夢華錄》、中描述的開封冬儲蔬菜的一幕,終於出現在了中國北地的各處,“南方之菘畦內過冬,北方者多入窖內”(李時珍,《本草綱目》)。比如北京,據檔案資料記載,一直到1990年前,北京冬春蔬菜95%都是大白菜。1979-1992年,北京市大白菜的年銷量,佔全市每年蔬菜總銷量的近三分之一,如今白菜仍是冬儲菜的重要品種。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2019年,北京雍和宮大街,冬儲大白菜

今天,白菜以及她龐大的族系,以無可匹敵的姿勢,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佔據一席之地。而且,“種菜”更像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民族天賦,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陸地還是海洋,南極還是太空,中國人都會想方設法,種上一些小菜。


經歷了長達五個世紀的冰霜、在不斷縮小的人均生存空間(耕地面積)中,中國人正是在白菜的深厚祝福中,堅韌活下半條命。現在他們所做的,則是在給予白菜和她的家族,最為真切的感恩和致敬。


這種食物發動了一場逆襲之戰,為華夏扛過了500年冰雪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