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過生日滿朝文武來祝壽,朱元璋竟設此宴招待各位

相比起來,前朝的朱姓皇帝就沒有清皇那麼講究,這可能與朱元璋早年家境貧寒、吃不飽肚子的經歷有直接關係。

有一個傳說,當年朱元璋要飯時餓得頭昏眼花,一個討飯婆給了他一碗瓦罐湯。朱元璋吃了還想吃,便問婦人這是什麼湯。婦人順口胡侃一句“珍珠翡翠白玉湯”。朱元璋記下了。當了皇帝后,便要御廚給自己做此道湯,但御廚做的味道怎麼都不對。後來在盱眙祖籍地找到了當年的老婆子,才知道這僅是一道用爛白菜、玉米粒、剩飯混在一起的“雜燴湯”。

“珍珠翡翠白玉湯”,據說從此成為明朝御膳裡的保留菜單。

馬皇后過生日滿朝文武來祝壽,朱元璋竟設此宴招待各位

不過,朱元璋和皇后馬秀英比較節儉應該不是假的。從《南京太常寺條》祭祀孝陵的祭品單中看,總少不了韭菜、薺菜、芹菜、茄子、苔菜、竹筍、芋苗這些農家土菜,應該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生前常吃的。

如今反腐倡廉提出的“四菜一湯”,也是朱元璋發明的。

南京坊間是這樣傳的:朱元璋當上皇帝后,老百姓的生活並不好過,但達官貴人卻窮奢極欲,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十分看不慣,如此下去大明朝也要亡國,決心整治這股奢侈風氣。

時適逢皇后生日,各路人馬都來賀壽。待全部坐齊之後,朱元璋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蘿蔔;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兩大碗青菜;最後一道是蔥花豆腐湯。眾臣不解,朱元璋解釋,“蘿蔔上了街,藥店無買賣”、“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定人心”、“兩碗青菜一樣香,兩袖清風好丞相”、“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潔如日月”。

大臣聽罷知道朱元璋的用意。朱元璋當眾宣佈:“今後眾卿請客,最多隻能‘四菜一湯’,這次皇后的壽筵即是榜樣,誰若違反,嚴懲不怠。”

從此,“四菜一湯”的規矩便從宮廷傳到民間,進而成了現代廉政的榜樣。從這兩件事上可以看出,皇帝也非不食人間煙火,並非天天都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

開國皇帝深知江山來之不易,守成皇帝就未必能體會了。如同現在官方提倡的“四菜一湯”招待方式時常變味一樣,明朝的御膳內容後來也都被“改頭換面”了,如原涮鍋水沒有兩樣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後來御廚用百隻小鳥的腦子來做,味道特鮮美。

據明萬曆年間太監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記載,中後期明朝御膳的花樣也繁多,天天有新菜、月月吃不同,僅正月便有——斯時所尚珍味,則冬筍、銀魚、鴿蛋、麻辣活兔、塞外之黃鼠、半翅雞,江南之蜜柑、鳳尾桔、漳州桔、橄欖、小金桔、風菱、脆藕,西山之蘋果、軟子石榴之屬,冰下活蝦之類,不可勝計。本地則燒鵝雞鴨、燒豬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豬灌腸、大小套腸、帶油腰子、羊雙腸、豬膂肉、黃顙管耳、脆糰子、燒筍鵝雞、醃鵝雞、炸魚、柳蒸煎魚、鐵腳雀、滷煮鵪鶉、雞醢湯、米爛湯、八寶攢湯、羊肉豬肉包、棗泥卷、糊油蒸餅、乳餅、奶皮、燴羊頭、糟醃豬蹄尾耳舌、鵝肫掌。

素蔬則滇南之雞,五臺之天花羊肚菜、雞腿銀盤等蘑菇,東海之石花海白菜、龍鬚、海帶、鹿角、紫菜,江南蒿筍、糟筍、香菌,遼東之松子,薊北之黃花、金針,都中之山藥、土豆,南都之苔菜,武當之鸚嘴筍、黃精、黑精,北山之榛、慄、梨、棗、核桃、黃連茶、木蘭芽、蕨菜、蔓菁,不可勝計也。茶則六安松蘿、天池,紹興茶,徑山茶,虎丘茶也。

凡遇雪,則暖室賞梅,吃炙羊肉、羊肉包、渾酒、牛乳、乳皮、乳窩卷蒸用之。先帝最愛炙蛤蜊、炒鮮蝦、田雞腿及筍雞脯,又海參、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筋共燴一處,名曰“三事”,恆喜用焉。

這麼多的菜,在明朝的御膳中,僅是日常所用。由此可見,只要當了皇帝,再怎麼節儉,對普通人而言,也是太過奢侈的!(文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