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颜勤礼碑》两三年了,感觉没多大进步,是怎么回事?

风清扬0729


我写勤礼碑半年,只是说说我的体会。最初写的时候,因为要悬肘,手臂抖得厉害,渐渐手稳了,才能把读帖的内容稍微表达出来。但觉得如果想理解颜公当时写的状态,单练勤礼碑很难完全明白,所以同时又练了几遍多宝塔,体会中年颜体的笔意。练了几遍多宝塔后再写勤礼碑,感觉提高了不少,但仍然觉得不足,就有穿插着练曹全碑和乙瑛碑,在隶书中寻找勤礼碑的笔意,并感觉帮助很大。这段时间我又在练颜氏家庙碑,穿插着练勤礼碑。总的体会就是功夫在帖外,通过练习其它一些相关字帖,对练好勤礼碑很有好处,并且更能体会颜体的发展脉络。总的来说,想练好勤礼碑,建议先从篆隶入手,再练多宝塔,然后再练勤礼碑,循序渐进,却事半功倍。希望我的体会能帮到你。






冷静面对85987691


练习《颜勤礼碑》两三年了,无论练成什么样子,好还是坏,都应该换帖了。

学习一种书体,两年里不断的理解帖,很容易形成一种书写的定势,有些笔画的书写也会形成自己习惯性的动作和用笔,这个是很难改的,其实有一些问题可能自己也明白,但是一次又一次的也改正不过来。一个坚持了两年的习惯是很难改的,如果要改,就要下定决心,还需要找一个指导老师。

长期学习一个字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自己往往沉浸进去而不可自拔,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别人可能一眼就看到的问题,自己永远也看不到。

我之前一个学生一直跟着我学习张猛龙碑,他的理解能力很好,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下笔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字写的不开阔,一直写了3年的张猛龙碑,还是在原地踏步,我多次建议他换字帖,他比较执拗,就喜欢张猛龙碑,后来他的很多同学都上省展、国展了,他还保持在初级状态。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了。

其实题主可能也陷入了这种困境,学了两年了,可以换一换了,先写一写其它的字帖,等你回过头来,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个时候也有能力去改正。

学习书法,老师的作用很重要,不在于教你多少笔法,而在于在关键的时候能给你一个方向,笔法的东西并没有那么神秘,只要勤加努力都可以解决,关键看你的方向走对了吗?

根据题主的情况,我觉得可以试着学习一下魏碑,或者换一种书体,写写行书也是可以的,另外更换字帖也不要太频繁,一个字帖最少要学习一年以上,这样既能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另外一种风格,也能开阔一下视野。

等你回过头来再写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进步了。


不二斋


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你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学习了两三年进步不大

而感到烦恼或者疑惑,出现问题是正常的,看了你的

作品觉得还是不错的,成绩还是主要的。

你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在你的作品中能够看出,

你以前是经常写书法的,笔墨配合的很熟练,手下有

一定的功夫,但你以前没有认真地对照字帖进行训练,

所以对字贴的临摹能力较差,对字帖的细致分析的

方法没有形成,这大概是由于你以前太多的随意书写

习惯造成的,所以你在临帖时,会把原来一些较随意

的书写方式带到现在的学习中,这会导致你的临摹作品

与原作发生较大的差异。这就是说你原来的书写优势

反而倒成为了你的劣势,这点可能是你目前的较大问题。

你现在需要调整一下,比如改换其他的字帖,

没有必要纠缠在这一本字帖上,再有,临摹的书写

速度要放慢,不要求多,要求精,重质量,如果能

找一个写颜体的高人指导一下也是不错的。

总之,你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自己书写的随意性问题,

这个问题是你目前学书法的最大障碍。

图片作品:北魏【周惠寿造像】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



素里布衣杨半


你临帖两三年时间不短,按理说,入帖没问题了,但从你的习作而言,似乎看不出临哪一本帖,说明你对颜勤礼碑的风格特点没掌握。这也许是你认为进步不大的原因吧。其实,进步是有的,只是你感觉不明显,或是不能如你所愿,因为你一边练习,一边眼力同步提高。这是学书法常见的现象,通常说是眼高手低。但你的主要问题不是进步不大,而是临帖方法没掌握。

学书法不能急于求成,基础不牢,很难进步。你在没有入帖的情况下,还创造了两幅作品,从这两幅作品看,你应该临过多宝塔,或其它字帖,而且,第三幅的临帖,也不像临颜勤礼碑。说明学习方法不正确。

根据你的情况,建议:

一、练习基本点画,从此帖选出有代表性的字,重点练“横、竖、捺、点、钩、挑、折”八种笔画。可选“人、大、宫、东、书、并、郡、曾”等,进行对临,起笔、收笔、运笔和铺毫、提按、使转、顿挫,力求到位,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以此类推,逐步掌握所有点画笔法。

二、注意字体空间的布局位置。以上述字体为例,逐字过关。

字体由点画组成,此帖点画的特征:横画轻、竖画重,横画有斜度,但要注意平衡和重心,且中段提按明显,顿笔收笔;竖画多左竖细、中竖、右竖粗,左右竖多向相;撇轻、捺重(呈燕尾状);折多用提按,内方外圆,这里的内方外圆,是提按、顿挫、转锋所致,注意要笔断意连,一气呵成。钩法多为鸟嘴状。

字形端庄、舒展开阔,外稳固内疏朗,疏密适当,多为长方。

三、注意点画笔法的连带呼应之笔势关系。书写时笔画的转向、调锋,过度要非常自然,要求一定要悬腕运笔,这对一个初学书法者而言,难度很大,但一定要慢慢养成,这是正确执笔运笔的关键。











如石书艺


看了你的字,我想说,你是不是买到了假的《颜勤礼碑》?

颜真卿的楷书汲取了汉隶中画平竖直的体势,又参以篆书的笔意,以古为新,以拙为巧,化裁出丰腴雄伟,端庄浑厚的独特风格。

颜字易学难精,点画要有质感,非笔力沉劲,逆势涩行不可。写颜字又要注意虚处、不用力处、出锋处。写颜字又要有憨厚之态,大巧若拙。写颜字虽宜顶格写,字距行距皆密,但也要有错落之妙。

你的字虽有一点颜字的影子,但夹杂太多其他东西,是个四不像,建议你静下心来认真临帖,不要急于创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看你的字之前肯定学过,至于学的什么我说不准,最大的可能性是赵体,或者是虞世南之类。毕竟我楷书只学过颜体,说不出你的出处,你写这样挺好。

一个东西但凡学过了,便忘不了了,可能你觉得忘了,但书法是身体上的感悟,思想忘了,身体上的记忆还在,所以你写颜总带有别的意思。并没有说不好,这是你的学书经历造成的。每个人都这样。也不是不好,就是平平凡凡,名家都是这平凡之中出彩的,但出彩的少。

还有,学书要学字形之外的东西,学笔法,会了笔法就悟出其他了,学颜体也好,学其他也好,但字形是第一关,字形熟到不能再熟时,便通变生新了,这也是无奈之举。

所以第一步是写像,可以描红,可以双钩,可以对临,等等。要像。

双钩是第一步,只要踏实,前途无量。

你学过什么,我见识短浅,猜的有误,你多见谅。

你的问题在于字不够开阔,不够撒放,像幼童不敢怕摔倒不敢迈步,又像人到暮年垂垂老矣,一点都不想动的样子。

要敢于放开,说鲁公麻姑拙朴,那是撒放之后的内敛。之前的字全是硬挺的初唐气象,这是一个过程,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也可以如别人所说换换别得的帖子。


小六耳


首先说明我是外行,俗话说外行看热闹,闲聊两句。

三年功夫没白下,字写得很好,我挑不出毛病,比我写的好多了,不进步很正常也证明您的眼力提高了,力不从心,是进步的表现。

唐代楷书与现代楷书是两回事,碑与帖是两回事。唐楷没有格,唐碑有格。(个人认为是刻碑的人先要数清字数然后按碑的大小合理安排位置所重新调整的一种格式与书法家的原作出入很大,当然也有书丹,但更多的是碑刻的布局已经经过调整不足学其布局)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就能明显看出布局与碑刻明显不同。

临习书法有两条关键目的一是用笔,碑刻很难学到用笔。二是结体,碑刻和墨迹字帖都能学到,所以,墨迹字帖临习会更好。当代人多习碑所以结体很好,但用笔不好,也就是大多不会用笔,要不就是描字,画字,勾字。很少会刷字。

您可以尝试选祭侄稿与自书告身结合着研究学习可能会有些帮助。

最后祝您成功!


丑书学


粗略看你是没有抓住颜体字的特点,写得时间越长,走得越远。你可能是直接临帖写,而没有经过摹。建议摹写一段,或者找个老师,随时都可以指出你的毛病,不至于越走越远。


君视觉


刚好看到你的字!勤礼碑是颜真卿有代表性作品!我刚好也在临,从七月一号开始的,刚好二月零四天。

每天选一页精临,因时间有限,也练的比较马虎,又因为临了一年多多宝塔,难免把多宝塔的笔法带进了。

所以,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认真读贴,临贴







冰封的解冻


临帖两年,请大神指点迷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