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0年王府賣給美國首富,隱藏巨大寶藏,如今被改造為醫院

北京300年王府賣給美國首富,隱藏巨大寶藏,如今被改造為醫院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遠,越是大的氣度往往越包容萬物。而就是有這麼有一種力量,有這麼一種做事的選擇和方式,雖歷時悠久,但影響深遠。

說起北京,可能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南起山海關北至嘉峪關曲折蜿蜒守衛河山的萬里長城和見證了中國數千年曆史飄蕩著神秘莊嚴氣息的紫禁城,亦或是極具北京特色的衚衕兒和四合院。但有這麼一處地方,雖然外表不夠富麗堂皇,年代也不夠久遠。

但當您瞭解到它背後的故事時,一定想去瞧一瞧,如果說“豫親王府”這四個大字您不熟,那它的另一個名字“北京協和醫院”,想必您肯定聽說過,而談到它就不得不說說它背後的人物,美國第一富豪——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北京300年王府賣給美國首富,隱藏巨大寶藏,如今被改造為醫院

18歲的洛克菲勒

品人文:美國第一富豪的傳奇一生

談起資本家,人們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壓榨”“萬惡”“剝削”這類貶義色彩十分嚴重的形容詞。但傳記家Allan Nevins卻在書中評價洛克菲勒道“他的巨大財富不是從別人的貧困中得來的。他的財富跟其他同一時代的鉅富們相比,是最不骯髒的。”這個十九世紀的第一個億萬富翁,不僅僅是財富的代名詞,更擁有著旁人無法企及的傳奇一生。

1839年紐約哈德遜河畔楊佳小鎮的一戶窮苦人家中傳來了一陣嬰兒的啼哭,伴隨著陣陣啼哭聲這戶人家的第五個孩子洛克菲勒出生了。他的父親威廉是個賣假藥的江湖郎中,為人雖不正直,卻將精打細算的商業頭腦傳給了洛克菲勒,好在他的母親是個虔誠的浸信會教徒,生活自律,勤儉節約,從小就對洛克菲勒灌輸真誠善良的觀念。

高中畢業後的洛克菲勒付費到一所商業學院就讀了三個月後,就開始了第一份簿記員的工作。在從事了五年簿記員工作,成為簿記員主任時,

23歲的他決定從事煉油業,並在頑強打拼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也正是這個決定讓洛克菲勒成功的造就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壟斷時代,獨屬於他的特殊時代。1896年,57歲的洛克菲勒正式退休,退休後的他並沒有停下腳步,安心的享受晚年生活,而是將精力都放至於慈善事業上,致力教育和醫學研究領域,並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巨大成就。

北京300年王府賣給美國首富,隱藏巨大寶藏,如今被改造為醫院

洛克菲勒登上《時代》週刊

他的慈善教育不分膚色,對黑人也十分關照,斥巨資建設學校,提升黑人教學水平。而世界級頂尖學府,如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布朗大學等,都曾受過他的資助。

他出資成立洛克菲勒研究所,創辦基金會,不僅助力北美地區的醫學研究根除了十二指腸寄生蟲和黃熱病,更是耗費五年之久,花費750萬美金助力中國建成了當今中國綜合性排名第一位的北京協和醫院。

說歷史:從王府到醫院,民間盛傳的寶藏去向何方

走進老豫親王府,這裡早已是一片蕭條模樣,除去門口相互依偎的兩個石臥獅守護著昔日的輝煌,見證著三百年間的風雨飄搖,已無其他蹤跡可尋。

北京300年王府賣給美國首富,隱藏巨大寶藏,如今被改造為醫院

而這王府的初代主人,正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個兒子,清太宗多爾袞的同母胞弟——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多鐸一生征戰四方,年少時便立下顯赫戰功,後來更是受到了豐厚的獎賞,他的王府也因此建得格外氣派不凡。

而經歷了三百多年起起落落,豫親王一任不如一任,直到1916年,豫親王多鐸的後代子孫生活拮据,窮困潦倒,因此便打算將王府賣予他人。

正好碰上來到北京城的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一下子便看中此地,一擲千金買下了豫親王府,令建造師將王府內舊建築全部拆除,對王府進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造,立志將其建成中西合璧的“亞洲最好的醫學中心”,也就是現如今的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300年王府賣給美國首富,隱藏巨大寶藏,如今被改造為醫院

協和醫院的建造花費了整整五年,750萬美金,也正是如此大的消耗讓坊間盛傳拆除豫王府的時候,曾經挖出大量歷代豫親王藏於地下用於應急的金銀財寶,洛克菲勒也正是用這些金銀財寶才建成了遠遠超過一百萬美元預算的北京協和醫院,並且才有資金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醫療設備。

但這也僅僅是坊間流傳,至於事實的真相如何,至今未可知。但不論事實如何,不可否認的是1921年建成的北京協和醫院時至今日仍為人民做著貢獻,為人民服務著,並且成就了“全國人民看協和”的傳說。

甚至知乎上還出現了“北京協和醫院有多牛”這樣的熱點話題,似乎在其它醫院難以治療的疑難雜症,在協和只是小傷小痛。在這裡不僅走出了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被譽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的林巧稚醫生;也誕生了中國消化學奠基人

張孝騫醫生。

北京300年王府賣給美國首富,隱藏巨大寶藏,如今被改造為醫院

“萬嬰之母”林巧稚

它也正向著建立初衷“亞洲最好的醫療中心”的方向努力著。百年間,這裡見證著的不僅僅是幾代協和人的努力與奇蹟,更是見證著中國醫學界的發展。"協和"這兩個字,對中國的百姓和醫藥界人士來說,已經形成了無法估量的價值和影響,它的意義也跨越了協和本身。

而它的創辦人洛克菲勒先生,雖然在1937年就已經去世,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影響,他的慈善心,將永遠被傳承下去,醫療事業不分國界,文化盛事不分國界。

世間之事大抵便是如此,從古至今能流傳下來的只有精神與文化,而不是物件,就連那故宮,也正是被賦予了歷史的意義才有存在的價值,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正需要學習的就是洛克菲勒的這種慈善精神,也是協和醫院的這種奉獻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