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饭发现碗里有一根头发,当即大怒,厨师一句话却得重赏,为什么?

别酒流年


朱元璋吃饭发现碗里有一根头发,当即大怒,厨师一句话却得重赏,为什么?下面由我来为您解答。问题中所提及的是明朝《前闻记》里记载的一篇故事,并不知真伪,可以权当茶余饭后的段子。

有一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吃饭,餐桌上本来气氛很好,但是突然朱元璋发现碗里居然有根头发,朱元璋本来就是暴脾气,对身边的人管理严格,而且猜忌心极重,更何况此时还是在和马皇后吃饭,若是毒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让朱元璋感觉到非常的气愤和后怕。朱元璋便大发雷霆,派侍卫叫来了做饭的御厨,并且质问他:为何朕的碗中有根头发?你就是这么做饭的吗?

被押解来的御厨本来不知所云,但是御厨面对皇帝的雷霆之怒,顿时如五雷轰顶般,俗称慌得一批,毕竟如果回答的不好,自己小命瞬间就会没了。想来常在宫中,御厨还算机智,这时御厨战战兢兢的摘下自己的帽子给朱元璋看,朱元璋这才看到厨师竟然是个光头,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此时朱元璋喊来了光禄寺的官员,光禄寺官员看到碗中的头发,便急中生智,说道“陛下,这哪里是什么头发,分明是您的龙须啊!”,朱元璋此时也顺势捋了下自己的胡子,果然掉下来一两根,一方面光禄寺卿的马屁拍的朱元璋很开心,另一方面马皇后见状也在旁边赶紧打圆场,朱元璋知道是自己的过错,顺势也就让问责的官员退下了,并没有深究,还重赏了御厨。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朱元璋出身底层,且是开国皇帝,为保证皇权的安全,所以多疑是必然的,但大多事出有因,对于宫中的底层人员,朱元璋一般也不会太过无理,因为一些小事而胡乱杀人,这件事也侧面教育了我们一些危机处理的办法。


娜娜聊古今


朱元璋小时候经常饿肚子,从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饱饭,给地主放牛还把一只小牛烤熟吃了,结果被地主刘德揍了个半死。朱元璋十六岁的那年,家乡爆发了大瘟疫,没几天父母就被夺走了生命。朱元璋草草埋葬了亲人家后,就去寺庙当了和尚。

其实这种故事坏的很,不仅无聊而且坏人心。这个故事的梗概很简单。说的是,朱元璋有一次吃饭发现菜里有一根头发非常生气,就就把厨子招过来责问,盛怒之下要杀了他,结果厨子战战兢兢的说:“此乃龙须。”并摘下自己的帽子,厨师头发剃的干干净净,也没有一根胡子,菜里的须发确实有可能是朱元璋自己不小心掉的胡子。因此朱元璋由怒转喜,安慰了厨子。

此时朱元璋喊来了光禄寺的官员,光禄寺官员看到碗中的头发,便急中生智,说道“陛下,这哪里是什么头发,分明是您的龙须啊!”,朱元璋此时也顺势捋了下自己的胡子,果然掉下来一两根,一方面光禄寺卿的马屁拍的朱元璋很开心,另一方面马皇后见状也在旁边赶紧打圆场,朱元璋知道是自己的过错,顺势也就让问责的官员退下了,并没有深究,还重赏了御厨。

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稍有不慎,便有脑袋搬家之祸,但是皇宫里的有些人员在拍马屁方面还是具备了深厚的功底和特殊心得。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用户769288457696924


穷人家出生的孩子,始终避不开一个饥饿的话题。

朱元璋小时侯经常饿肚子,从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饱饭,给地主放牛还把一只小牛烤熟吃了,结果被地主刘德揍了个半死。朱元璋十六岁的那年,家乡爆发了大瘟疫,没几天父母就被夺走了生命。朱元璋草草埋葬了亲人家后,就去寺庙当了和尚。

太平盛世,寺庙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地方,而且可以施舍一些贫苦百姓,而时逢乱世,寺庙也不过是一个自身难保的泥菩萨。朱元璋入寺没多久,庙里就揭不开了锅,于是方丈发给朱元璋一个瓦钵、一只木鱼,让其自谋生路。于是朱元璋就这样沦为一名沿街乞讨的和尚。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朝廷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姓的日子都不好过,朱元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赤地千里,满目荒凉。一天下来,运气好还能勉强混个半饱,运气不好只能蜷缩在墙角,用睡眠来麻痹饥肠辘辘的肚子,有的时候一连数日颗粒无收,被饿晕也不稀奇。

不过,每当朱元璋被饿的爬不起来的时候,总能遇到一些好心人的施救,那怕是一块饼、半个馍,总能把他从鬼门关里拉回来。这也许就是朱元璋命不该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一日,朱元璋已经三天没有讨到一口吃的,饿的浑身直哆嗦,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跌跌撞撞就倒在了一农户门口。户主是一位老太太,正好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一堆捡回来的菜叶子。老太太心地善良,急忙打开家门将朱元璋扶入屋内,先给朱元璋喂了几口水喝。不一会朱元璋微微的睁开了眼睛,但挣扎了几下也没站起来。

老太太眼睛一酸,差点哭了出来,安慰朱元璋说:“造孽啊!可怜的娃,都饿成这样了,你先躺着别动,大娘给你做好吃的!”此时的朱元璋感觉天旋地转,前胸贴后背,只盼着老太太快点给弄口吃的。

不一会,老太太端上了一大盘子玉米饼和一大盆子热汤。朱元璋稍微直了直身子,倚着床头就狼吞虎咽起来。肚子有东西垫底儿,朱元璋才有了精神,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光顾吃了,老太太一口饭还没吃上。朱元璋觉得很是失礼,急忙深躹一躬说:“多谢大娘救命之恩,您怎么光看我吃,自己不吃呢?”老太太呵呵一笑:“娃啊,你只管吃你的,大娘不饿,你快先坐下吃吧!”


刚才朱元璋光顾着吃了,也没有仔细看老太太做的什么汤,总之一个字“香”,长这么大第一次喝到此刻鲜美的汤。出于好奇,朱元璋问老太太:“大娘,您做的什么汤呀?红红绿绿,青白相间,不仅味美而且看着还有食欲!”老太太微微一笑说道:“我今天正好捡到一些菠菜,顺便买了一块豆腐,菠菜根儿我也没舍的扔,我做的这个汤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连连叫好,自言自语道:名字好听,而且好吃,真是人间极品美味!从此“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成了朱元璋不忘的回忆。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经常回忆起当年的美味,但是负责御膳的大厨一直也做不出老太太的味道,这让朱元璋心里总觉得很失落。后来,朱元璋还专门找寻当年的救命恩人,顺便再吃上一碗老太太亲手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但是当朱元璋找到当年老太太居住的地方,只见房门紧闭,一把铁锁已经锈迹斑斑,墙上屋顶爬满了青蒿和野草。不用问,老太太已经不在人世。其实朱元璋应该料定如此情况,但并不怪自己多此一举。


后来,朱元璋喜欢喝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消息就传开了,于是各种已此为噱头的汤店、饼子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皇帝代言,想不红都难,光是京城专卖“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店就有好几十家。朱元璋喜欢微服出访,何况既然宫里做不出的味道,为什么不到外面尝尝鲜呢!还别说,朱元璋尝遍了所有的店,还真有一家做得道相当地道,很有老太太当年的几分味道,就连玉米饼子都烤得金黄中略带微糊,吃起来酥甜可口,回味无穷。因此,朱元璋每次微服出行,总是光顾这家店,最后竟然成了这里的常客。这样一来,店主也许感觉到了朱元璋的身份,但又不敢多嘴,就这么装作不知道,一直相安无事。

一日,朱元璋微服出行,而且带着大脚马皇后。二人溜达到傍晚时分也饿了,照例来到老地方就餐。可是当朱元璋走近饭店时,却被墙侧面的一幅画给吸引住了。只见墙上画着一位妇人,怀里抱怨一颗大西瓜,一双大脚尤为突出,画的下面还有两行字。朱元璋定睛观瞧,只见上面写着:猜猜这是啥,淮西女人好大脚!


朱元璋看完怒火冲天,因为自己就是淮西人,马皇后也是淮西人,而马皇后因为平民出身没有裹脚,当时女人大脚是被人嘲笑,所以朱元璋断定此画是在羞辱他的马皇后。但是朱元璋虽然看到了画,但毕竟不知道是谁所画,而且处于人来人往的闹世查起来又不容易,于是转念一想,既然画是画在了这家饭店的墙上,那么这里的人就逃不了干系。想到此时,朱元璋有了主意,一边往饭店里走,一边薅下了自己一根胡须。

朱元璋照往常一样点了珍珠翡翠白玉汤。汤上来时,朱元璋趁别人不主意,将事先准备好的胡须扔进了汤里,然后用勺子搅和了几下,给自己和马皇后分别盛了一碗,并特意将胡子盛到了自己的碗里。随后,朱元璋故作惊讶,指着碗里的胡须对马皇后说:“你看这是什么东西?”马皇后瞅了半天,只见碗里的东西弯弯曲曲,像是毛发,于是回答说:“好像是头发吧。”


朱元璋马上把桌子一拍:“小二!把你们老板叫出来!”店小二吓得不敢多问,转身跑了内屋。不一会出来一位神色慌张的胖子,见了朱元璋一脸堆笑:“贵客有何吩咐?小店照顾不周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朱元璋一挥手:“你且过来,到近前说话!”店掌柜子赶忙凑到桌子近前。朱元璋用手指着碗里的胡须厉声喝道:“这是何物!”店掌柜一看,知道今天谈上事儿了,吓得面如死灰,扑通一下就跪下了,把头磕的如捣蒜一般:“皇上息怒,恕草民马虎,草民绝没有谋害陛下的胆量!”朱元璋一听火更大了:“既然知道咱家就是皇帝,竟然还敢取笑咱家!真是吃了熊心吞了豹子胆!明日定将尔等统统剥皮添草!”

店掌柜子当然不明白,朱元璋其实是生气的是外面墙上的那幅画,为了推脱责任,冲小二一使眼色:“去把范大厨给我叫来!”不一会儿,连滚带爬进来一个更大的胖子。朱元璋天生就对富人没好感,如今见了脑满肠肥的范大厨气更不打一处来。于是故意提高了嗓子诘问:“汤是你做的?”


范大厨回答:“正是草民。”朱元璋又问:“你为何将头发放入咱家的汤中?”范大厨回答:“打死草民也不敢!陛下,您确认碗里是头发吗?”朱元璋说道:“这还有错!来你前来一看!”听朱元璋这么一说,范大厨伸手将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只见他的头上光溜溜的一根头发都没有,而且亮得刺眼。原来范大厨由于过食油腻食物,导致体内湿气太重,早就脱光了头发。

这下朱元璋倒没了主意,但是还想发作。范大厨见状一边磕头,一边说:“陛下息怒,草民知道您的碗内是何物,那不过是一根龙须罢了!”朱元璋听完,知道厨子很聪明,毕竟自己心中有鬼,于是带着马皇后拂袖而去。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带了五百士兵手直奔昨天的饭店而去,准备将饭店内所有的人杀光泄愤。还没等走到饭店近前,只见范大厨正在墙上画着什么。朱元璋示意刀斧手暂且退下,他径直走到范大厨的身后,只见墙上妇人怀里的西瓜已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手一只里捧着一大把鲜花,另一只手里正散着花瓣,而且妇人画得如天女下凡一般美丽,明显比之前那幅画技艺高出一筹,更传神了许多。只是依然是一双大脚,而且上面还赋诗一首:花落天地荣,国泰民皆安。举国浴春风,赐福马如来。



朱元璋看完怒气皆消,然后默默离开。不几日,朱元璋重赏了范大厨,并召其入宫,做了自己的御用厨师。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其实这种故事坏的很,不仅无聊而且坏人心。这个故事的梗概很简单。说的是,朱元璋有一次吃饭发现菜里有一根头发非常生气,就就把厨子招过来责问,盛怒之下要杀了他,结果厨子战战兢兢的说:“此乃龙须。”并摘下自己的帽子,厨师头发剃的干干净净,也没有一根胡子,菜里的须发确实有可能是朱元璋自己不小心掉的胡子。因此朱元璋由怒转喜,安慰了厨子。



首先,这个故事肯定是假的,首先朱元璋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不是乡间的地主老财,他要杀一个厨子,只要下一道圣旨就行,厨子根本没有在皇帝面前分辨的机会。据说当时朱元璋的膳食是由光禄寺的官员负责的,因此要责骂朱元璋也是责骂光禄寺的官员,肯定不会直接骂个厨子。再者朱元璋的厨子肯定不止一个,一道菜从备料,炒制一直送到朱元璋的面前至少要经过几个的手,要杀人也要调查清楚该杀谁,不是一时半会能捋清楚的。


其次,这个故事关键还是想说明,一个人口才的重要性,一个人会拍马屁的重要性。好像一个人只要会说话,只要马屁拍的好,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靠着一张嘴,就可以包打天下。实际上,古今中外真正成大事的,能写的作用远大于能说,务实的能力远强于一张铁嘴,别再迷信嘴巴子的力量了。


醉美木渎


朱元璋是个暴君,但他不是昏君,一个昏君是不可能打下大明江山的,因此对于碗里发现头发这种事,他也不会动不动就滥杀无辜。

并且这件事也只是野史流传,并非真事,这样的故事或许只是为了从侧面抨击朱元璋暴君的形象。

而碗里发现头发的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某天,朱元璋与马皇后在一起吃饭,两人边吃边聊,正开心之时,朱元璋发现了一碗汤里面有一根头发。

马皇后也跟着发现了这个问题,这碗汤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就是青菜炖豆腐,白的绿的搭配在一次好吃又美观,但一个头发出现在汤里,就会让人胃口大跌。

心地善良的马皇后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如果朱元璋动怒的话估计御膳房又有人得人头落地了,于是她装作不知道,重新又帮朱元璋盛了一碗汤。

然而,朱元璋的想法却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看似一根头发,可以反应出几个原因来:

  • 其一、皇帝吃饭的食材,从采购到烹制再到用膳,都是经过细心挑选,层层把关的,这看似只是一根头发,但如果不注意的话有人在里面下毒怎么办?

  • 这就是御膳房的过错了,跟毒药相比,一根头发就显得非常的明显了,这是底下人的失责,关乎到皇帝的身家性命问题。

  • 其二、一根头发的问题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底下的人照顾皇帝都这么马虎,可想而知对大明的百姓会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典型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的道理,从小事能分析出大事来。

  • 其三、一根头发关乎到卫生问题,让人看到了会食欲全无,并且如果这次不彻查,那么下次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东西丢在碗里呢!


这是皇权威严的藐视,这是朱元璋绝对不能容忍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想到这里,他对马皇后说到:“头发事小,但背后所产生的问题影响巨大,这件事必须要调查清楚,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藐视皇权。”

于是朱元璋下令把烹制这位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厨子找来。

当厨子莫名其妙被皇帝叫过来后,看到朱元璋的脸色,心里一想完了,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看皇帝的脸色肯定有不好的事发生,他吓得两腿直打哆嗦。


朱元璋走上前去,厨子不知道朱元璋心里怎么想,但他是一个劲的直磕头,在磕头的时候头上的厨师帽给掉在地上。

朱元璋一看,这厨子是个光头,便问厨子为何是光头,厨子回答,因为担心做菜的时候头发掉进菜里,所以进宫之前就把头发全剃光了。

皇帝一听,与马皇后对视一眼,心里明白了,这头发不可能是厨子的,于是便让厨子回去,这样厨子保住了性命。

随后他转过身问身旁的太监,既然头发不是厨子的,那么就是你这个上菜的太监的头发了。这时候太监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朱元璋脸色那么阴沉。

这太监也是机灵人,知道如果解释不清楚的话他的脑袋可就没了,他看着碗里那根头发便对朱元璋说到:“启奏皇上,那根不是人的头发。”

朱元璋一听太监的狡辩顿时更气了,问道:“不是人的头发,那是什么?”

太监回答:“那是真龙的胡须啊!”

朱元璋一听,顿时脸色好看了很多,他见太监把那个头发比作真龙的胡须,也暗示那个头发其实是朱元璋自己吃饭的时候掉下去的,这也跟朱元璋很好的台阶下,并且顺便拍了朱元璋的马屁,还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就这样,一件关乎到皇权威严的大事被这个太监巧妙的转化成细微小事,他保住了性命,朱元璋有个了很好的台阶,大家都很愉快的把这件事淡忘了。但人人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特别是跟在朱元璋身边的人,每天都活的提心吊胆。


小燕子读历史


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母,后来又为了能够活下去,去了皇觉寺当起了和尚,他原本想着能够在皇觉寺里讨一口饭吃,可是没想到却又被皇觉寺打发出去“游食”——沿路乞讨去了。

他的乞讨生活也有诸多不如意处,甚至是险些死在了路上,不过幸得两个“紫衣人”出手相救,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一路上,他什么苦没吃过,别说碗里有一根头发了,纵是两根、十根头发,他也能将头发挑出来扔了,然后继续开开心心地吃。

可是,又有谁能够想到这样一个落魄的乞丐竟然能够在十几年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谁又能够想得到这个一无所有的乞丐竟然会成为坐拥整个天下的皇帝?没人想过,朱元璋自己后来当了皇帝,每每想起这段时光恐怕也会感慨不已。

可是,他偏偏真的就成了皇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还会吃曾经的粗茶淡饭,还会因为能够吃到一个白面馒头而高兴得跳脚?即便会,也不过是偶尔怀念起曾经的过往罢了。

那么,朱元璋吃饭时发现碗中有一根头发后怒气冲冲地叫来了厨师,这个厨师到底说了什么,竟然让朱元璋不仅没治他的罪,反倒赏赐了他呢?

话说这一日,朱元璋在殿中批阅奏疏,他是一个工作狂,所以也没人敢出声打扰他,于是他批着批着便过了饭点,再抬头一看,哦豁,太阳已经落山了。

这时候,他的肚子也“咕咕”叫了起来,饿了,先吃饭,吃完饭再继续干吧!

于是,朱元璋冲着殿外喊了一声:来人呀,咱的肚子饿了,快去御膳房让御厨给咱弄几个好菜过来!

只见殿外突然探出一个身影,低着头回了声“是”,然后便转身匆匆离去。

过了没多久,一个太监便领着一群宫女走进了殿中,只见宫女的手中捧着大盘小盘,佳肴美酒可谓是一应俱全,太监向朱元璋做了一揖说:皇上,膳食准备好了,您快用膳吧,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然后让宫女们将饭菜呀,碗筷呀,汤呀,酒呀,茶呀什么放到了桌上,又用一块湿毛巾擦了擦手,拿起了碗筷,正当他准备夹菜吃的时候,他却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了,这菜里怎么有一根细细的、黑黑的东西?

他想看清楚是什么,却又看不清楚,想用筷子夹出来看,却又夹不出来。

于是,他放下筷子,手一伸,将那条细细的、黑黑的东西给揪了出来,再一细看,嘿,竟然是一根头发!

朱元璋顿时怒了,右手在桌上狠狠地一拍,怒道:好呀,你们就是这么给咱精心准备膳食的?这菜里怎么还有头发,是怕咱吃饭菜吃不饱,给咱加点菜吗?嗯?

他这话一出,太监和宫女被吓得一股脑跪趴在地上,不敢说话。

只有方才领着宫女送饭菜过来的老太监颤颤巍巍地趴在地上说:皇上,咱家也不知道呀,这是御厨刚刚做的,要不叫御厨过来问问是怎么回事?皇上,您看......

朱元璋还在气头上,又吼了句:咱看什么看,让咱继续看头发吗?还不快去将御厨给咱叫过来,今天咱非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不可!

又过了一会儿,老太监领了个御厨过来,谁知道御厨还没来得及跪拜磕头,朱元璋便又在桌上狠狠一拍:这菜是你做的?菜里为何会有头发,是不是想谋害咱?说,要不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今天可别想走出这道门!

御厨一听,顿时吓得跪倒在地,感觉脖子凉飕飕的,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怎么办怎么办?御厨一边在心里迅速地想着对策,一边则在不断地观察朱元璋的脸色,一眼瞥见了朱元璋下巴上长长的胡须,眼睛顿时一亮,有了!

只见御厨突然抬头看向朱元璋,然后朗声说道:皇上呀,这可是什么头发呢!

朱元璋一愣:这不是头发是什么?难道还能是菜?你说,这不是头发,那是什么?

御厨一笑:皇上,这是您的龙须呀!

朱元璋又一愣,龙须?什么龙须?不过,他很快便恍然了,龙须,可不就是皇帝的胡须嘛?呃,难道这真是咱的胡须?想到这,他也忍不住伸手捋了捋胡须,感觉确实捋落了胡须,摊开手一看,果然看到手心中有一两根胡须。

唉,没想到咱竟然掉胡须了,看来是最近工作太忙了,没休息好呀!

只是看着手心里的胡须,又看了看殿中的太监、宫女和御厨,朱元璋不由得脸色一红,觉得很是尴尬,于是又教训了御厨几句:别管是不是咱的胡须,以后做菜的时候可得注意了,不然的话,咱要你好看了......唔,这碗菜便赏给你吃了吧!

教训完了之后,朱元璋摆了摆手便让所有人退下了。

御厨听到这,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虽然很荣幸地被皇帝赏了一碗菜......可是自己也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呀,太恐怖了,太危险了!

此事出于祝枝山之手,见于《前闻记》一书:

“太祖皇帝尝进膳,于膳中得发一茎。召光禄官问之,对曰:告陛下,此不是发。上曰:是何物耶?对曰:龙须也。上众自捋圣须,随手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

后来,这个故事被人传来传去,被传召问话的光禄官也变成了御厨,不过所想要讽刺的仍和祝枝山一样,朱元璋一则残暴,只因一根头发便想治人罪;二则好听马屁,只因别人拍了一个马屁,便放过了对方。

祝枝山之所以会编这么一个故事,实则是因为他屡试不中,心里憋着一口气,所以想要出一口气,存心想要恶心恶心朱元璋罢了。

朱元璋能够以一个乞丐布衣之身一手开创明朝,便已经足以证明他的能力了。


宁糊涂


明朝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他由一介布衣变成九五至尊,给后世留下了杀伐决断的印象。

由于诛杀功臣过多,后人往往将朱元璋和残暴联系在一起,进而编排出很多有趣的野史记闻。

所谓朱元璋和厨子的这件轶事,大概就是源于此。这件趣事源于明人随笔《凤凰台记事》:

太祖进膳有发,召问光禄官,对曰:“非发也,龙须耳。”因即埒须,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

按照这段记载,朱元璋某日吃饭时,竟然从御膳中吃到一根头发,于是召来光禄官询问是怎么回事。

结果光禄官进来后,对他说:“这不是头发,是陛下您的龙须!” 朱元璋一听这话,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果然掉了一两根,于是对光禄官呵斥了两句,让他赶紧滚。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饭里头吃出头发,其实都是严重的问题。

搁在朱元璋那会,这样的事是要砍头的。但是光禄官比较机智,把话语绕到朱元璋的身上,通过“龙须”这两个字,巧妙地拍了朱元璋的马屁,说他是真龙天子。

朱元璋发现这可能是自己的胡须后,也就不好意思再发火了,总算是放了光禄官,留了他一条命。

不过,历史上应该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的,这只是民间对宫廷生活的想象,不能当真。


HuiNanHistory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事迹广为人知,他一生做过乞丐、和尚,却最终登上龙椅,建立了大明王朝,一生堪称传奇。而他本人也存在很多争议,他性格暴躁、杀伐果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胡惟庸案,但是有一个故事却不得不让人津津乐道,下面东哥就来跟大家说一下。

这个故事在祝枝山所著的《前闻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太祖进膳有发,召问光禄官,对曰:"非法,龙须也。"因即捋须,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说的是朱元璋吃饭的时候,忽然看到碗里有根头发,于是勃然大怒,召来掌管膳食的官员进行质问。

可是这位官员的回答却让这位皇帝对他免于处罚。

原来这个厨子一看皇帝这么生气,便摘掉了帽子,告诉朱元璋他是个光头,而后又对朱元璋说:“陛下,这不是头发,这是龙须啊。”

而朱元璋一听,半信半疑地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果然只是轻轻一捋,便掉下来了几根,于是他哈哈大笑,而这个厨子最后也得到了重赏,可见说话确实是一门技术活。

至于这件事情,其实是祝枝山故意写这篇文章来讽刺朱元璋,他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总是考不上进士,一气之下,才这么写的。


东哥聊历史


朱元璋这个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了,不管是正史中的记载还是野史当中的演绎,这个曾经做过和尚讨过饭的逆袭皇帝,都是一个阴狠凶残的形象。可是有一次却是放过了一个触怒他的厨师。

这个故事是记载明代祝枝山所著的《野记》里面,说:“太祖进膳有发,召问光禄官,对曰:“非发,龙须也。”因即捋须,得一二茎,遂叱去,不复问。”

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有一天,这个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吃饭呢,吃的正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不对劲,不由得吧唧了一下嘴,这一吧唧不要紧啊,从他的嘴里筛出来一根毛发,顿时勃然大怒。

“来人呀,把光禄寺卿给我叫过来。”

这个光禄寺卿呢,是明清两代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主官,这吃饭的时候吃出了异物,当皇帝的自然要层层追责了。

很快光禄寺卿就诚惶诚恐的来了,到了之后就跪伏在地,根本不敢抬头。

“大胆,你们给朕的饭菜里放了什么东西?难道是要毒害朕吗?给我马上查!看看是哪个大胆的混蛋做的。”

“微臣不敢啊。皇上,微臣冤枉啊。”

这光禄寺卿还不知道什么事情呢,汗出如雨,如果不是汗出来了,估计都得吓尿了。在皇帝的饭菜里下毒?不管是谁做的,光禄寺卿都逃不脱干系。

“还敢喊冤枉?看看这是什么?”

朱元璋让小太监将那一根毛发递到了光禄寺卿的面前。光禄寺卿看了半天,终于舒了口气。

这光禄寺卿也是个机灵的主儿,否则也不能做伺候皇帝的工作了,那可都是八面玲珑的人做的事情。

光禄寺卿微微的一琢磨,马上就有了说辞。他向上扣头,道:“启禀皇上,这毛发不是别物,而是龙须也。”

“龙须?”

“不错,正是皇帝您的龙须。看这龙须的光泽油量,就知道皇帝龙体康健龙行虎步,端地是我大明子民的洪福啊。”

朱元璋本来十分的气恼,但是这光禄寺卿的回答却是不大不小的拍了马屁,将他比作了天上的神龙,顿时朱元璋的火气就消了一大半。他捻了捻胡须,果然有一根胡须掉了下来,他也相信了几分,这件事就完了。

还有一个版本就是光禄寺卿换成了厨师。话说,朱元璋吃饭的时候吃出了头发,恼火异常,马上让御前侍卫把当天的御厨给押了过来,狠狠的责问厨师。哪知道这个厨师太过害怕,跪倒的时候帽子掉了下来,顿时露出了一个油光瓦亮的光头。

当时朱元璋就有些傻眼,这个厨师的头发是光的,自然不会是他的头发掉到了御膳里了。可是,皇帝怎么可能有错呢?朱元璋还是要问罪的,但是要师出有名,就道:“就算这不是你的头发,那么你做御膳不检点,也是一样的论罪。”

厨师是个聪明人,于是回道:“启禀皇上,这毛发不是别物,而是龙须也。皇帝乃九五至尊,真龙天子,这真龙天子的龙须偶尔掉落,自然会引来真龙雷霆大怒。小臣有幸得见真龙天颜,虽死无憾也。”

厨师这么一说,顿时把朱元璋的马屁拍了个舒舒服服的。朱元璋哈哈一笑,下令赏赐厨师金银财宝,并加了官。

本人觉得,这厨师虽然也是伺候皇帝的,不过所谓君子远庖厨,这皇帝不大可能直接叫一个厨师过来,必然层层问责,问罪光禄寺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显然,光头厨师的故事更有民间性,有传说性。


谋士说


明枪易挡,暗箭难防——朱元璋不杀厨师还重赏?

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里》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朱元璋发现碗里有根头发,大怒,嚷着要砍了厨师的脑袋。

厨师急中生智,摘下帽子,头却是光秃秃的,道:“毕下,这哪里是什么头发,分明是你的龙须呀!” 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手捋胡须,恰好掉了几根。

朱元璋明白自己误会了厨师,于是重赏了他,这是表层原因。

一个人的性情变化归根于他的背景和经历。

朱元璋早期的生活过得很艰辛,幼时给地主家放牛却烤熟了牛吃,被打得半死,建立明朝后,杀伐果断,开国大臣也不例外,即时睡着,也忧心皇位被奸人掂记。



平常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厨师是朱元璋的近人,一个不高兴在你菜里下毒你也不知道,所以朱元璋格外重视厨师这类小人物。

以己为例,教育他人不要虐待厨师这类小人物,所谓“明抢易挡,暗箭难防”。小人物虽小,但一个不小心却会让你丢失性命。

我推测,即使厨师没有想方设法替自己解围,朱元璋也不会杀他。毕竟厨师服侍朱元璋将近二十多年,忠心耿耿,杀了他换个新厨师,朱元璋恐怕饭都吃不下,也好重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