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能文能武,咸豐身體殘疾資質愚鈍,為何道光反而選了咸豐?

賀宇宇


奕訢能文能武,咸豐身體殘疾資質愚鈍,為何道光反而選了咸豐?

  外人看來,奕訢能文能武,比奕詝(咸豐)要好很多,但是道光不這麼看,在他眼裡,咸豐比奕訢合適太多了。

  首先是道光的出身。咱們都清楚,滿清入關後,全方位漢化(當然少數地方保留著固執),漢家禮儀一套套下來,學得很認真,尤其是繼承人的選擇上,努力學習嫡長子繼承製,奈何不是皇后們不爭氣生不出嫡子,就是嫡子們不爭氣,早死的,找死的,別說嫡長子做皇帝的沒有,就是嫡子也沒幾個,到了道光這裡,總算是突破零了(他雖是嘉慶第二子,但哥早逝),所以,他選擇接班人,也很看重出身。

  這一點,咸豐比奕訢優勢要大得多。雖然咸豐出生時,他的生母還不是皇后,但是不久後她就是皇后了,所以,咸豐是嫡子。他出生那年,他前面三個哥哥,也都掛了,因此,他就是實際上的嫡長子了。(劇照圖)

  其次,是子憑母貴。咸豐的生母是道光最寵愛的妃嬪。咸豐的生母從道光二年進宮,初封為全嬪,看看這號,才智貌全有,第二年事實上是三個月後就晉為全妃,進宮第三年進為全貴妃,她那年才17歲,超越了所有老資格,成為皇后之下的第一人,似乎這樣還不夠,九年後,她被後晉為皇貴妃,當時她只有26歲,27歲那年,孝慎成皇后死去,道光立即冊她為皇后……她死後,道光再未立皇后……這樣的一份寵愛,誰比得上呢?道光對她留下的兒子,比之任何人,都要疼惜,大位傳於咸豐,未嘗不是安慰亡妻的意思。

  再者說了,相對於奕訢,咸豐給道光的印象要更好。奕訢呢,騎馬習武是比咸豐好太多,條陳時政也很不錯,但是情商不太夠,咱們看啊,咸豐死後,他是怎麼被慈禧一個婦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的?一個月就被人家踢出了軍機處,後來連議政王的名頭都沒了,這玩權術的水平,真的不服不行,慈禧並沒有多厲害,實在是奕訢太窩囊,當然了,說他窩囊有點過,但他的政治駕馭能力,實在有待提高。治理天下,得有權術,奕訢顯然被他父親看穿了,不行。

  咸豐呢?強一些。

  比如打獵事件,他就懂得聽老師的話,以仁孝之心取悅父親。當時的情況是這麼的:道光帝領諸皇子狩獵,奕詝故意一箭不發,“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還有一次是這樣的:在道光病重而召見奕詝和奕欣時,杜受田要他在皇上若自言病老將不久於世,問起有何安邦治國大計時,“你只管俯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老六奕訢呢,老實巴交的,把所能想到的治國方略全部都對著父親說了。這下子好了,文韜武略的,老六的確在行啊,可是不對道光的口味啊:你小子,合著老子還沒死,你就想接班等著推翻我的方略啊?在人心的把握上,咸豐的確好太多了(雖然是杜受田的想法,但也得咸豐聽)。

  這麼一來,有母上大人的加持,有嫡長子的光環,又有老師教得好,他自己做得好,咸豐的位置就妥了。

巴拉幾句拋磚引玉,期待朋友們的關注。


葉之秋


誰說咸豐身體殘疾資質愚鈍?

咸豐皇帝奕詝繼承大統時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或殘障,只是與奕訢比較起來有點文弱而已。從個人資質的角度評價,他在騎射、刀槍和拳腳方面的確不如奕訢,但他有奕訢所不及的強項,那就是心機、文采和沉穩的性格。


傳說奕詝的腿有殘疾,不見於正史。

有史料載奕詝少年時曾在圍獵時摔壞了腿,但應該是無大礙的輕微傷,至少不影響走路。咸豐皇帝在位時已經是鴉片戰爭以後的晚清社會了,除了清實錄等官方史外,還有皇帝近臣的日記和各種筆記等,都沒有提到奕詝的腿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外部觀瞻。而記載咸豐皇帝腿有殘疾,甚至是個陂子的說法是《國朝野史大觀》一類的雜書,裡面大多是市井小民茶餘飯後的談資,不足為信。

咸豐皇帝最突出的特質是書讀得好,文采斐然。恭親王奕訢三十歲以後也喜歡與好友吟詩唱和,但他的詩句多是政壇感懷,乏味而平淡,遠不及咸豐皇帝。咸豐皇帝的文學藝術修養很高,尤其是詞曲功夫,在皇帝中屬於一流,比乾隆皇帝的半瓶子醋強的太多。咸豐皇帝最喜歡崑曲皮黃,他曾把清宮昇平署裡流傳的戲本都重新整理了一遍,弄了好多出“樣板戲”,並親自教導太監們。

道光皇帝選奕詝作為儲君,其實無大錯。

現在我們作為歷史的旁觀者,覺得奕訢更適合當皇帝,那是我們作為後來人,具備了上帝視角。歷史不能假設,也不能像穿越小說那樣重來一遍。換句話說,如果讓今天的人們處在道光皇帝那樣的情勢下,大多數人還是會選奕詝。

奕詝是個有心機的人

奕詝和奕訢兩人年齡相差不到兩歲,但性格迥異。奕詝顯得成熟,沉穩而有心機,奕訢當時則是個懵懂少年,甚至有點心浮氣躁。

道光皇帝確立儲君時大約在道光二十八年前後,那個時候奕詝十七歲,奕訢不到十六歲。

奕詝十歲喪母,在行錯一步就可能送掉小命的深宮裡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練就了他善於察言觀色和討好長輩的人格特徵,因此小小年紀就比較有心機。這一點他的師傅杜受田功不可沒。杜受田雖然是個儒士,但一心以宰相為己任,他教導奕詝無所不有其極,其中不乏小人伎倆。

反觀奕訢則陽光而健康,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他沒有心機,他的師傅都是賈楨那樣的當代大儒,他最親近的授業恩師卓秉恬則是今天孔繁森那樣的模範官員,為人比曾國藩還方正,這樣的人根本不屑於陰謀詭計。

所以,兄弟倆在道光皇帝面前表現迴異。比如道光皇帝生病時,奕訢只是照例問安,而奕詝則親視湯藥,衣不解帶,並且表現出悲痛和關切的神情。因此,正史裡記載,奕詝“孺慕”、“純孝”。中國自西漢以來就以孝為最高道德準繩,奕詝善於討巧的性格為他贏得了道光皇帝的好感。

但奕訢畢竟也很優秀,以至於道光皇帝在奕詝和奕訢之間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而二位皇子的師傅們心知肚明,但杜受田善謀,卓秉恬闊達,結果自然不一樣。

《清史稿,杜受田傳》記載,道光皇帝有意利用西苑秋獮考察二人。在狩獵時奕訢大獲全勝,滿載而歸,道光皇帝大大誇獎一番。而自知騎射功夫不敵奕訢的奕詝卻故意一箭不發,毫無所獲。道光皇帝感到奇怪,就詰問奕詝何以無所獲。奕詝從容應對: “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

這個回答表明了奕詝是在為天下蒼生而計,寧願放棄皇帝的獎賞。杜受田把道光皇帝琢磨透了,道光皇帝最喜歡搞形式,以道德君子自詡,所以,杜受田平日裡教導奕詝都是專心迎合上意。史載道光皇帝聞言脫口而出:“此真帝者言歟!”大統遂定。

奕詝子以母貴

奕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而奕訢的生母是靜貴妃,倆人生母的身份雖然是一步之差,但卻有天壤之別。

孝全成皇后是清宮中的奇女子。

她出身豪門,父親、祖父和曾祖三人都是清廷高官,父親頤齡長期擔任蘇州駐防將軍,其地位和級別相當於當時的兩江總督,而她和家人一起追隨父親的宦轍,從小在蘇州長大。孝全成皇后不僅人長得美,還養成了姑蘇女孩嫻靜聰慧的性格,入宮之前她曾拜當時著名的女詞人、貝勒奕繪的夫人西林太清春為師,旗下人家稱之為“蘇州格格”。


孝全成皇后17歲入宮,很快贏得道光皇帝的寵愛,成為皇貴妃。當孝慎成皇后去世後,道光皇帝毫不猶豫立她為新後。

她是道光皇帝最希望與之生孩子的人,可惜卻子息單薄,只生了一子二女。她的三個孩子都不長壽,最年長的壽安公主活了三十五歲,比奕詝多活四年。

她的三個孩子中,兒子奕詝成為皇帝,兩個女兒都是固倫公主,是清宮中公主的最高封號,道光皇帝十分寵愛這兩個女兒。可惜孝全成皇后只活到三十三歲,她死後,道光皇帝非常懷念她,再也沒有立後。

中國古代皇帝立儲的原則是立嫡立長立賢,而這三者中,最優先的是立嫡。清朝雖然以立賢為主,但康雍乾三代皇帝都有立嫡的願望,只是不太好實現而已。而清入關以後,唯一嫡出的皇帝就是道光皇帝,因此,道光皇帝希望立一個與自己一樣嫡出的儲君就不奇怪了。

奕訢當時的確不成熟

我們今天比較奕詝和奕訢哥倆,認為奕訢更適合當儲君是基於以下理由:1.奕訢在辛酉政變以後是朝廷開明派官員,並主導了洋務運動。2.奕訢賢良,有能力。3.奕訢長壽,他如果當皇帝肯定不會有慈禧時代。

但在道光二十九年前後,奕訢除了表現出一些天資卓越以外,就是一個普通的少年,確實不如奕詝沉穩和成熟。

作為一個政治家,奕訢的成長和成熟,要到咸豐五年被罷黜軍機大臣,歷經磨難以後才真正成長。尤其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臨危受命,與入侵的英法聯軍周旋,參與《中英北京條約》談判,親眼目睹了洋槍洋炮以及洋人的囂張氣焰,才開始成熟,懂得了睜開眼睛看世界。

奕訢初登政治舞臺,性格衝動,甚至有些魯莽。

咸豐皇帝登基時,由於道光皇帝的安排,奕訢以親王之尊成為軍機領班,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多數情況下,他能夠盡心盡力輔佐皇帝哥哥,但在一些關鍵時刻,他往往任性,常與咸豐皇帝產生分歧,令咸豐皇帝反感。

咸豐五年,奕訢生母靜貴妃辭世,奕訢在咸豐皇帝面前為生母爭皇太后的身份。

平心而論,靜貴妃的確有封皇太后的資格,因為孝全成皇后去世時,道光皇帝命靜貴妃撫養才十歲的咸豐皇帝,對咸豐皇帝就有了養育之恩。

但咸豐皇帝不買賬。他心裡的想法是,靜貴妃雖然養育了我,但我登基後以皇太后的禮儀奉養了她,已經夠了。他生母孝全成皇后才是皇后,也是先皇最寵愛的人,不能再弄一個與自己生母並列的人。而且先皇生前在他母親後沒有再立皇后,這也算是先皇的遺願。

但奕訢很衝動,他利用自己首席軍機大臣的特殊身份,故意造成既成事實,在咸豐皇帝沒有明確表示時向外界宣佈,冊封他的生母為康慈皇太后,並葬於道光皇帝陵寢旁。

這讓咸豐皇帝十分惱火,當時就罷黜了奕訢首席軍機大臣的職務,令大好年華的奕訢賦閒好幾年,而且導致兄弟失和,奕訢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給肅順製造了壟斷皇權的機會。

奕訢這個易衝動的性格一直伴隨著他。同治二年,已經是議政王身份的他,又一次因為衝動頂撞慈禧太后被罷黜。而且這一次損失更慘重,不僅斷送辛酉政變辛苦得來的“太后垂簾、親王秉政”的體制,還讓慈禧順勢掌握了更大的權柄。

奕訢在教育子女方面是道光皇帝所有兒子裡最失敗的。

他有四個兒子,但活到成年的只有兩個。長子載澄是著名紈絝,他是同治小皇帝載淳的伴讀和侍衛,帶著堂弟捉弄師傅、逛八大胡同,最終導致同治皇帝染上“天花”而亡。他的次子載瀅則是庚子之亂的罪魁禍首之一,《辛丑條約》簽訂後被奪爵。如果奕訢當了皇帝,他的兒子們照樣會斷送大清江山,很可能還不如留在慈禧手裡。

奕詝這個皇帝不見得很差

現在大家都覺得咸豐皇帝很糟糕,大清國斷送在他手裡。但情況不見得就是那樣。

咸豐皇帝真正是生於憂患死於憂患,他這個皇帝當的,一天好日子也沒過。

奕詝登基時,太平天國起事。一場糜爛東南半壁河山、裹挾江南膏腴之地、損失兩千萬人民的大亂,始終貫穿咸豐朝,到他死時也未見到洪秀全垮臺。而他臨死前又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他只能帶著近臣和嬪妃逃難到熱河,最後死在宮外。

公平地說,與他的祖先相比,奕詝這個皇帝當的窩囊,能力也明顯不足。但與他的父親相比,與明朝的大部分皇帝相比,奕詝其實還算及格。

他的治下也不是乏善可陳,他最大的功績就是發掘了肅順這個人才並重用了他。

他與肅順甫一相見就恨晚,一下子就被肅順折服。他把肅順從奉宸院和粘杆處那樣的冷衙中提拔至朝廷重臣,甚至對他言聽計從,讓肅順正式登上歷史舞臺並大放異彩。

在肅順的主持下,咸豐朝整頓朝綱,打擊腐敗,重用漢人,消弭滿漢畛域,扶持曾國藩左胡林翼為首的湘淮武裝集團,在太平天國掌握先機的不利局面下如願翻盤,力挽狂瀾於不倒,實在是非常不易。

辛酉政變以後,恭親王奕訢實際上是蕭規曹隨,他全面接管了肅順留下的人脈資源,也是全面繼承了整個咸豐朝的政治遺產,這才有了後面的同治中興和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而這一切都與咸豐皇帝密不可分。


國史館


咸豐在清朝皇帝中資質不能算愚鈍,應該在中上吧。而民間所說的鬼子六奕訢文武雙全也確實不假。但是皇帝在立儲傳位時,會受到多方面的左右和影響。在以咸豐為長的幾個兒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主要是皇四子和皇六子。


我們僅做以下幾方面的淺談

論出身咸豐更有優勢

咸豐,奕詝,排行老四,亦訢排行老六。老大奕緯在道光十一年早死,老二老三剛出生不久就夭折。奕詝一出生就成了庶長子,(據說是全妃逼迫太醫為自己用藥,使她比祥妃早幾天產下了咸豐)帝位繼承順序也會起到了重要作用吧。


(影視圖片)

追思憶孝全皇后而施恩其子。咸豐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道光帝非常寵愛,由貴妃晉升為皇后不久,就突然暴死。據傳說道光帝萬分悲痛,決定不再立皇后,這等情分是其他嬪妃比不了的。也許是愛屋及烏,不再立其他妃嬪的兒子,而立孝全皇后之子咸豐,以此告慰孝全成皇后的亡靈。

論情商和治國的能力理念,咸豐也更是超出奕忻?

咸豐知道自己不是絕頂聰明,但絕不會承認自己不夠當皇帝的資格,太多當皇帝的規則、機謀、策略已瞭然於心,學習了太多的成功和失敗的治國經驗。他認為只要按照恩師杜受田的教誨,只要遵循先輩創造的祖制,必然治理好國家。他嚴懲貪汙腐敗,改革力度超過了嘉慶、道光。但歷史讓他搭上了這艘已經行駛了兩百多年的千瘡百孔破船,再努力也無力迴天。


(影視圖片)

可亦訢就差勁了,在和慈禧交手過程中無招架之攻,幾招就一敗塗地。這玩政治手段的水平能力,真的不行,政治駕馭能力,治理天下的能力,實在有待提高。

最後,在晚年的道光眼裡,啥最重要,仁孝。 《清史稿·杜受田傳》記載故事:至宣宗(道光)晚年,以文宗(咸豐)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訢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人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受田輔導之力也。


布衣淘史


咸豐雖然是當時道光的長子,但是咸豐從小就無才能,奕訢則聰明好學,舉一反三,這個道光都看在眼睛裡面,他自己也很喜歡奕訢,接班人的選擇就在咸豐和奕訢之間角逐了。為此,道光安排了兩次“考試”。

第一次考試是帶他們出去圍獵,因為咸豐不學無術,身體孱弱,所以他壓根就沒辦法騎射,奕訢則不一樣,他身體強壯,並且精通騎射,獲得無數的獵物。道光很看好奕訢,隨口質問了一句咸豐為何不射獵物,咸豐對答道:“現在剛剛春天,萬物復甦,鳥獸都出來了,我不忍傷害生命啊。”

道光一聽很高興,這就是君主的仁愛之心啊,其實咸豐懂什麼?這都是他老師教給他的,知道他打獵不如奕訢,乾脆就裝成一個仁君。

不過道光依然在兩人之間艱難的抉擇著,直到道光快死的那一刻,他開始了第二次考試,就是把兩個人拉倒跟前問軍國大事,結果奕訢對答如流,但是咸豐卻只是哭,什麼也不說,哭的特別傷心。

道光一看,孝子啊,於是就立咸豐為太子,繼承大統,奕訢則被封為恭親王。這也是唯一一份既封了太子,也封了親王的詔書,可見道光帝內心的掙扎,他最終選擇了孝,而不是才,害了整個大清國。



一米八2022


道光時期有句話:老四居長,老六賢德。不難看出。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道光皇帝也很是頭疼。正史上沒有記載,只有野史可以參考,最後據說是因為奕詝的仁愛之心打動了道光皇帝。



一次,宮中組織了一次狩獵,道光皇帝順便看看兩個兒子的本事。其實也不用看,奕詝肯定不如奕訢。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奕詝是個殘廢啊。有一次南苑打獵,他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落下了後遺症,從此走路就瘸了。果不其然,身體強壯奕訢的斬獲頗豐,帶回來許多戰利品;而奕詝卻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


道光很納悶,奕詝就算再不行,打幾隻野兔總可以吧?就算自己不行,讓侍衛出手,也不能空手而歸啊!所以道光對奕詝非常失望。奕詝呢,也不著急,說道:“現在是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兒臣實在是不忍心殺害生靈,與兄弟們爭個高下。”道光一聽,大喜,沒想到我兒如此仁愛,倘若以後繼承了大統,也一定是愛護子民的好皇帝。

還有一件事,道光晚年,身體有恙經常臥病在床。有一次把奕詝和奕訢叫到床前,想考驗一下他倆的文治。考題是假如我駕崩了,你們將如何治理天下?奕訢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很快說出了一大堆辦法。道光一聽,好小子是治理國家那塊料。不過道光也有些不爽,我還沒死呢,你就開始謀劃將來,這是計劃了多久啊!輪到奕詝了,進門之後就是哭。道光問他什麼問題也權當聽不見。道光十分不理解,就問奕詝為什麼哭啊?原來,奕詝聽到父皇要駕崩這句話,就十分憂傷。最後奕詝握住道光的手說

:“父皇您萬壽無疆,不會有事的。”道光聽了後非常感動,還是奕詝孝順我啊!

結果不用我說了,最後道光皇帝選擇了奕詝。


史之鑑


古代漢族皇帝繼位,講究嫡長子繼位。但是到了滿清皇帝這兒,卻好像沒有這麼講究。滿清的人是在草原上長大的,所以選拔人才看的都是能幹,還有就是德行。

咸豐和奕訢本是從小就很要好的兩兄弟,小時候兩個人的關係簡直是不要太好了,但是長大後,因為爭奪權位,兩個人也漸漸疏遠了。輪才能,奕訢比咸豐要更勝一籌,騎馬射箭樣樣厲害。但是為什麼最後卻是咸豐當上了皇帝呢。

先論其出身,奕訢的生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死了,奕訢是在咸豐的母親鈕枯祿氏,是道光生前最後一任皇后。所以在出身上,咸豐就略勝一籌。

其次是咸豐的情商。咸豐指導自己的才能在自己的兄弟當中,算不上是起眼的,但是他抓住了道光的胃口。道光是一個極注重德行的人,正是抓住他的軟肋,咸豐經常在道光面前展現的很有孝心和悲憫之心。

有一次道光帶眾人一同去狩獵,奕訢極力表現,收穫獵物。但是咸豐卻出其不意,他沒有獵物,但是在道光面前哭了起來,說萬物復甦的好時候,怎麼忍心殺害嗷嗷待哺的幼鹿呢。道光聽後一頓感慨,誇他“天下至仁莫過於此啊!”

咸豐一直知道道光看中的是什麼,所以他講自己塑造成道光喜歡的類型,不需要自己多有才幹,只要贏得道光的心,比什麼都重要。而這些奕訢卻沒有學會。



桔梗的料




第一,道光皇帝是個中規中矩的人,做事比較講規矩,講套路,按部就班。不是康熙皇帝那種有個性、敢幹事的人。奕訢人稱鬼子六,頭腦靈活,套路多,道光很喜歡,雖然最後沒有選奕訢繼位,但是遺詔直接封他為親王,皇子直接封為親王在清朝獨此一例。



第二,咸豐皇帝作為道光皇帝皇后生的嫡子,在身份上有優勢,年齡也比奕訢大兩歲,這是咸豐皇帝天然的優勢。此外,從傳統觀點來看,咸豐皇帝也是個中規中矩的人,雖然才智不突出,但也不是廢材。所以,道光皇帝權衡再三,還是選擇了咸豐繼位。


坐看東南了


這是各利益集團的共同選擇,不是道光一個人就能說了算的!利益格局固化後,利益集團各位代表都希望維持現狀,不希望上來一個魄力大、能力強、善折騰的強勢領導人。好比前蘇聯,長期和平後,各位大佬都喜歡一把手是勃列日涅夫,大家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