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何解?韋莊的詩詞有怎樣的風格?

夢🌹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句話出自韋莊的《菩薩蠻.其二》,因此,想要真正解讀這句話,我們就從這首詞開始出發吧。

一:解讀詞句

《菩薩蠻.其二》全文如下: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這首詞創作於韋莊晚年寄居於蜀地之時,是為了回憶自己曾在江南避亂的生活。

彼時,黃巢起義之後,大唐分崩離析,各地藩鎮混戰,此時的詩人韋莊不得不在江南避亂十餘年,難以回到故土中原。

知道創作背景之後,我們來解讀一下此詞。

首句,“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在這句話中,“遊人”就是指詞人自己,因為遊人想要回到家鄉,而其他人勸告道,江南風景很好,你應該在江南老去,何必回到家鄉呢?其中“江南好”與“江南老”都是出自旁人之口,而未必是詞人內心認可的想法。

因而,首句這句話說明了當時詞人內心是渴望回到家鄉的。

接下來是詞的中間兩句,“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這兩句話可以譯為春天的江水比江南的天空還要澄澈,臥在畫船之中聆聽者外面的雨聲,漸漸的進入了自己的夢鄉。當壚賣酒的女子像月亮一樣美麗,舉手之間,漏出潔白如霜的手腕。

這兩句話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江南景象圖,在這幅圖中,動靜皆宜,人景皆美。

透過這兩句話,我們能看出詞人對江南美景的一種喜愛,但是,結合下一句話,我們會發現這句話其是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這是全詞的最後一句,這句話看似是對上面兩句的承接,因為江南風景美麗,所以離開江南還鄉必定是肝腸寸斷。

但是,在這句詞中,“莫還鄉”的前提是“未老”,意思是在年齡的時候,可以不換線,但是等到年老的時候一定要回到家鄉,否則即使在美麗的江南也依舊會痛苦萬分。

總的來說,最後一句,也就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一句明為順承,實為反跌,表達出詞人渴望回家卻有家難回的悲哀與愁苦。

而全詞,明為寫景,實則就是表達出詞人內心的愁苦鬱悶之情,美麗的江南景色不過是詞人的心裡安慰罷了,只有回到家鄉,才能使自己心情真正的愉悅。

二:詩詞風格

韋莊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唐代為官,而第二階段則是在西蜀“委身偽朝”,而同樣的,韋莊一生創作也有兩個時期,前期以詩為主,後期則以詞為主。

接下來,我們先簡單聊一聊韋莊的詩有哪些風格特點。

韋莊的詩有三個創作時期,一是早年在虢州村居時所寫的田園風光詩,一是中年遊蕩江湖時所寫的漂泊詩,以及晚年居蜀時所寫的感傷閒適詩。

不同的時期階段,不同的詩作題材,唯一相同的就是他的

詩風多以平易清麗為主。

“韋莊為詩學白居易,《浣花集》十卷,皆詩風平易”

而韋莊的詩所表達的內容主要有對戰時老百姓的關懷,對各地“軍閥”的譴責以及自我心境的描寫。

聊完韋莊的詩風,我們來重點聊一聊他的詞風。

韋莊的詞主要作於他流落江南的那些年,受其詩風的影響,韋莊的詞風清麗疏淡。在經歷了早年顛簸流離的生活,使得韋莊的詞以抒發個人真情實感為主。

“飛卿句秀,端己骨秀,重光神秀;飛卿濃妝,端己淡妝,後主則粗頭亂服矣。”

這是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一書中對韋莊詞的評價,在這句話裡,端己是韋莊的字,意思是,韋莊的詞“骨秀”,何為“骨秀”呢?就是說像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的氣質是從骨頭裡所散發出來的。而“淡妝”則是指的是就像一為略施脂粉的秀雅女子。

韋莊詞風清麗主要是因為韋莊擅長使用色彩詞。比如在《菩薩蠻.其二》中就有“碧”字。

而其實,在韋莊的54首詞作中,總共用了金、紅、綠、翠、白、碧、黃、 黛、銀、霓、青、紫總共12種色彩表現藝術,

綠楊春雨,金線飄千縷。花拆香枝黃鸝語,玉勒雕鞍何處。碧窗望斷燕鴻,翠簾睡眼溟濛。寶瑟誰家彈罷,含悲斜倚屏風。

在這首《清平樂》中,“綠楊”、“金錢”、“黃鸝”、“碧窗”、“翠簾”,總共運用了五種色彩,這些色彩互相搭配,既使得全詞豐富多彩,又給人以清新明麗之感。

而韋詞疏狂,則是體現在他的抒情方式上。

對於韋莊來說,受其詩風影響,在抒情方式上多是直抒胸臆。比如他的《思帝鄉·春日遊》。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

在這首詞中,描寫了一個少女在春日出遊時遇到了心儀的少年並大膽示愛的故事,而在詞中,少女對男子的愛慕之情直白簡單的表達了出來。

三:總結

總的來說,韋莊的詩風與詞風相近,多以清麗平易為主,而在感情的抒發上,則注重寄託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如同上文提到的《菩薩蠻.其二》,“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漂泊半生,人之將老,江南再美,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啊!


世間人物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句詞源自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一詞。全文如下: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意為人人都說江南好,且適合終老於此,碧水藍天、可悠然的在畫船中伴雨而眠。酒壚邊賣酒的女人膚白貌美,還未蒼老時就別回鄉,不然回鄉會使人悲傷不已。

該篇流露著作者悠悠的思鄉之情,只是用詞深婉而已。因作者是在戰亂中離家而至江南,所以對家鄉的近況一無所知,此地雖景秀、人美、生活閒適,但這些都是別人心中的江南,作者並不認同,所以當他有思鄉、歸鄉之情時,別人就會勸告他“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因為那兒正在被戰火肆虐。所以作者有家不能還,若還將目睹戰爭對家鄉的摧殘之狀,更使人肝腸寸斷。“莫”既有別人對己的叮囑之意,也有作者欲罷不能而又無可奈何之狀,用得極為精妙。

該詞語音凝練、情致深婉、風格清麗、蘊含豐富。正如清代詞學家陳延焯贊韋莊的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出自韋莊的《菩薩蠻五首》第二首: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生在晚唐時期,長安城被攻破後,韋莊到處流蕩。這首詞是韋莊晚年對舊時江南遊的回憶。江南的風景雖好,但是思鄉之情一直鬱結在韋莊的心頭。“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韋莊漂泊在外,一事無成的他怎甘心年老未至時還鄉呢?年尚未老莫還鄉,還鄉必然斷腸。

韋莊入蜀之前,以寫詩為主,內容多反映唐末戰亂和戰亂下的社會狀況,如《憶昔》:

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裡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詩的前六句是對往昔歌舞昇平的追憶,最後兩句是對如今離亂的感嘆,過去的日子俱已成夢,現在只剩下將要消失的夕陽和一去不復返的東流水。

韋莊入蜀之後,以寫詞為主,內容多是閨怨,愁思等,以抒情為特色,如:《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
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

離別已有半年,音信斷絕,一寸離腸鬱結著萬千愁情。難以相見,易於相別,又是一年的玉樓前梨花似雪。暗暗的相思,無處說,朦朧的月夜正是惆悵到來之時。此時想得最為情切,淚痕沾滿紅袖。


文字的二三事


這首詞出自韋莊的《菩薩蠻五首·其二》:表面說的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女子美麗無比,不趁年輕多在江南詩酒趁年華,到老了只會遺憾甚至後悔到斷腸。其實完全不是這回事。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孟子說得好,“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顯然,想了解一個人的作品,必須要了解作者本人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韋莊生於晚唐僖宗時代,在唐僖宗中和年間,爆發了著名的黃巢起義。起義軍曾攻入長安城,當時長安一片浩劫,王親貴胄多被起義軍屠戮殆盡,簡直就是人間地獄,有詞雲“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出自韋莊《秦婦吟》)。韋莊當時正到長安去考試,戰亂之中逃出長安,去江南避難去了。後來,北方戰亂平定後,韋莊因才學而被朝廷重用,派去出使西蜀。此時,西蜀節度使叫王建,愛惜韋莊才華,向朝廷建言,請求任命韋莊作自己的“掌書記”,也就是秘書。後來呢?後來唐朝被朱溫給篡奪了,唐朝滅亡了,開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五代亂世。那個時候韋莊還在西蜀做掌書記,由於唐王朝已經滅亡了,各地節度使紛紛自立,所以西蜀就自己建立了個國家,史稱“前蜀”(五代十國中的十國之一)。王建就做了建國第一任君主,韋莊被任命為宰相。王建非常愛惜韋莊才學,國家一切典章制度都請韋莊制定,韋莊從此就留在西蜀,因為他的國家滅亡了,他永遠也回不去了。以上就是時代背景,以及韋莊的簡略生平事蹟,此詞中的江南就是指前蜀國。

江南的風景好啊,你看那春天的春水跟天一樣藍,上下波光粼粼,一碧萬頃;江南的生活好啊,你可以瀟灑自在地坐一條小船,聽著窗外的細細雨聲,可以在床上睡個好覺。而北方的家鄉呢?那裡已經“天街踏盡公卿骨”了!江南的風景好,生活好,而且還有美麗的女子,你不要老想著綠窗下那個等待你的女子了(“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出自韋莊《菩薩蠻·五首》其一)!請注意,這裡的“家”以及“綠窗下等待著的女子”,不是實指,而且虛指已經滅亡了的詞人心裡始終惦念著的大唐王朝。

中國曆來強調“葉落歸根”“狐死首丘”,人終老之前,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回到自己的國家。但是,作者還能回得去嗎?當然不能!因為那裡早已經兵連禍結,“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了。作者內心的思國思鄉之情鬱結於心無處排解,無奈只能徒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之句。

至於韋莊詩詞風格,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評論說“端己(韋莊字端己)詞情深語秀”,又說“‘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弦上黃鶯語”出自韋莊《菩薩蠻五首·其一》)

王國維借用“弦上黃鶯語”一詞是說,韋莊之詞不僅凝聚著滿心的離愁別恨和國破家亡的悲哀,而且詞句鮮活有生命。

***以上部分內容參考葉嘉瑩《人間詞話七講》一書,另附韋莊《菩薩蠻五首》:

其一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其三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其四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其五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斜暉,憶君君不知。

全篇無不透露出作者對舊國的眷戀之情!


豆花掛麵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應該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比天空還青,遊人可以在有彩繪的船上聽著雨聲入眠。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年華未衰之時不要回鄉,回到家鄉後必定悲痛到極點。

很顯然,這首詞其實是在說江南風景好,並非是歸鄉之作。只是詞人在詞的最後突然提到“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顯得有些突兀。

詞人本身的意思並非是說“還鄉”這件事“須斷腸”,結合全詩,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的意思應當是由於江南的風景太美了,令人流連忘返,若是回到了家鄉,便看不到這麼美的景色,那才真的是要“斷腸”,因此道出了“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其詩多以傷時、感舊、離情、懷古為主題;其律詩圓穩整贍、音調瀏亮,絕句情致深婉、包蘊豐厚,發人深思;其詞多寫自身的生活體驗和上層社會之冶遊享樂生活及離情別緒,善用白描手法,詞風清麗。所著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後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



年華未衰之時不要還鄉,還鄉後必定要愁腸寸斷。

依戀江南為本詞主旨。遊子每每思鄉,而這兩句卻一反常情。何故?關鍵在“未老”兩字。另一首《菩薩蠻》中,詞人有“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少年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自述,結尾還說:“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頭白都不思歸,未老則更不必說了。究其因,江南景美(見三、四句)、人麗(見五、六句),勾人情思,令人沉醉,青春年少遊興正濃,離開如此迷人之地,豈不定要愁腸寸斷?依戀江南勝過故鄉之情,一語道盡。其潛臺詞是:希望老年能回鄉,但“中原沸亂”,實在是有家難歸啊!

[原作]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的,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他所寫的“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並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下面的“遊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遠遊的人就應該在江南終老,以前王粲《登樓賦》曾說:“雖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願久留,中國還有句老話:“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而韋莊這兩句詞,似直而紆,把懷念故鄉欲歸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蘊藏在這表面看來非常真率的話中了。“只合”,合者,該也,什麼人敢這樣大膽地對韋莊說你就該留在江南終老,在江南你是一個遊人客子,而卻勸你在江南終老,那一定是你的故鄉有什麼讓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勸你在江南終老。因為韋莊是在中原一片戰亂中去江南的,當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敢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的特色,就正在這表面率直而內裡千迴百轉的文字中得到充分體現了。下面則是對江南好的細寫,說江南確實是好的,“春水碧於天”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畫船聽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於天的江水上,臥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閒適自在。更進一步,江南又何嘗只是風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壚,一作“罏”,又作“爐”,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雲:“買酒舍乃令文君當爐”。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這幾層寫風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寫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層,他下面的“未老莫還鄉”,這麼平易的五個字卻有多少轉折,佛經上說“才說無便是有”,說“莫還鄉”實則正由於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細細地品味,就應該聯想到陸放翁的《釵頭鳳》“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那一連三個“莫”字所道出的一片無可奈何之情是極為深婉而且沉痛的,韋莊詞此處的“莫”字,也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說“莫還鄉”是叮嚀囑咐的話,是你想還鄉,而現在卻有不能還鄉的苦衷,“還鄉”是一層意思,“莫”是第二層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層意思,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也沒有關係,王粲《登樓賦》說:“情眷眷而懷歸。”人到年老會特別思念故土。韋莊詞似達而鬱,五個字有三層意義的轉折,表面上寫得很曠達,說是我沒有老所以不要還鄉,而其中卻是對故鄉欲歸不得的盤旋鬱結的感情。後面他說“還鄉須斷腸”,這正是別人之所以敢跟你說“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回到那瀰漫著戰亂烽火的故鄉,只會有斷腸的悲哀。講到這裡再回頭看“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人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麼讚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