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舊影

部分老照片 | 京劇月琴藝術網

設計丨西子

伶人旧影

- 馬連良、譚富英 -

應該是在杜月笙的堂會上,留下了這幾張彌足珍貴的合影

伶人旧影

- 馬連良與弟子張學津 -

伶人旧影

- 馬連良為安雲武說戲 -

伶人旧影

- 尚小云、程硯秋 -

伶人旧影

- 梅蘭芳 -

伶人旧影

- 荀慧生、梅蘭芳 -

伶人旧影

- 梁小鸞(左) 梅蘭芳 福芝芳 1940 拜師 -

梅蘭芳所代表的中國戲曲,在世界眾多的舞臺表演藝術中,屬於一種特殊的戲劇樣式。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種樣式不同於一般理解意義上的戲劇,它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舞臺形態。藝人們用遠離生活常態的方法來表現生活、表達感受,他們長期揣摩說白、歌詠、舞蹈、身段、表情、武打等表現技巧和功能,一代接一代,嘔心瀝血,樂此不疲。久而久之,他們創造出一系列具有誇飾性、表現性、規範性和固定性的舞臺動作程序。表演的程式規範化,人物形象的行當化,音樂節奏的板式韻律化,舞臺美術、化裝造型的圖案裝飾化,連同劇本文學的詩詞格律化,共同構成了中國戲曲藝術和諧嚴謹、氣韻生動、富於高度美感的文化品格。這是東方思維方式支配下孕育的戲劇樣式。既獨一無二,也空前絕後。

伶人旧影

- 京劇大師梅蘭芳與常香玉和越劇藝術家王文娟 -

詩,歌,舞等諸多藝術因素統一又融合,使之共同為戲劇模擬人生情境的目的服務。這些進入綜合體的各種藝術成分相互滲透,且都歸依於角色的表演。舞姿不論多麼動人,演唱不管多麼優美,也僅僅作為一個演員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技術技巧出現。故而一個戲曲演員須唱唸做打兼備,並以此為創作材料刻畫出不同人物形象來。由此,我們也就瞭解中國戲曲的舞臺表演何以極富魅力的奧秘了。梅蘭芳、程硯秋等大家是一個人的姓名,但它更是一個符號,文化符號,包容著中國戲曲藝術的全部文化內涵。

伶人旧影

- 譚小培、言菊朋 -

伶人旧影

- 翁偶虹與王金璐、宋德珠、周和桐等合影 -

伶人旧影

- 楊小樓 餘叔巖 劉閻芳 等 -

伶人旧影

- 尚小云和荀慧生“四大花旦”真是讓人喜愛有加 -

常因他們的缺陷而喜歡他們

大家可能看過電影《霸王別姬》,張國榮的演技是好。但我以為,在這個“好”裡有一個起著重要作用的因素——他演的是伶人,是個男旦。單是這樣一個“行當”,就讓他“占斷了春光’。影片裡的戲劇場景,戲曲藝人的生活,性情及習氣都頗具審美形態,生動又豐沛。在這種巨大審美性的映襯下,鞏俐等人的表演多少顯得有些遜色。藝人,特別是有名氣的大角兒,都有些毛病和缺點,這也能成為他們的魅力所在。比如,言慧珠的霸氣,當年人們就形容她“臺上是霸主,臺下是狼主”。又如,馬連良喜歡小擺件,程硯秋喜歡喝烈酒,抽雪茄。前不久,去中國美術館看“法國設計先鋒與藝術大師們的對話”,記住了法國夏奈爾說過類似的一句:“我常因他們(指藝術家、作家)的缺陷,而喜歡他們。

伶人旧影

- 言菊朋、言慧珠、言少朋、言小朋 言二小姐真是太漂亮啦!當年是多少人的夢中情人吶。-

伶人旧影

- 在朝鮮慰問演出,中間三人:裘盛戎、譚富英、言慧珠 -

伶人旧影

- 裘盛戎 譚富英 馬連良 -

伶人旧影

- 馬連良、尚小云、肖長華、張君秋、馬富祿等演出《四郎探母》結束後謝幕 -

伶人旧影

- 高慶奎《孝感天》飾姜武 -

伶人旧影

- 讓我想起了張豐毅與張國榮的《霸王別姬》啊!太感嘆了。 -

伶人旧影

- 楊寶森 杭子和 楊寶忠 -

伶人旧影

- 王玉蓉(左二)與老師王瑤卿合影 -

伶人旧影

- 歐陽予倩與陽翰笙在臺灣 1946年 -

伶人旧影

- 歐陽予倩與郭沫若在香港 1947年 -

伶人旧影

- 歐陽予倩與畫家徐悲鴻 1948年 -

伶人旧影

- 程硯秋與羅癭公 李釋勘 蕭雲亭(疑金仲蓀) -

伶人旧影

- 梅蘭芳做鵝影(1927年),照片右端一行字為孟小冬所寫:“你在那裡作什麼啊?”左邊一行字是梅蘭芳所寫:“我在這裡作鵝影呢。”-

藝人一生之中只有在結蕾開花的時日,才為世人所注目。伶人唱紅之前,要忍;紅了,也要忍。忍什麼?忍受一切,忍受一切不順心的事,忍受一切不稱心的人,忍人之不能忍。要在這個舞臺天地的中心位置站住,站穩,站久,就必須割捨藝術以外的很多東西,這時,就要需要一個“忍”字來把持住自己。梅蘭芳的成就還不單是“十年工夫”,他是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奉獻出全部情感,其中,也包括了“忍”。這個過程貫穿了一生一世。現在,有人在大寫他的浪漫情懷,梅蘭芳和孟小冬真的有過一場轟轟烈烈、刻骨銘心的戀愛嗎?轟轟烈烈可能,因為兩個都是名伶;至於刻骨銘心,那就難說了。借用我的同事講的一句話,來做個註腳:“當時的梅老闆哪有時間談戀愛?外人撮合成分很大。這件事對梅蘭芳來講,只是一段小小插曲。但是對孟小冬來說,則是沉重的打擊。她後來嫁杜月笙,也並非出於愛情,而是找個落腳之地。”

浮雲太遠,心事太近。梅蘭芳或熱情或寧靜,他距離這個世界都是遙遠的。

伶人旧影

- 孟小冬(中)參加杜壽義演《搜孤救孤》劇終謝幕(1947年9月8日) 右一不知道是不是梅先生啊 -

伶人旧影

- 前排左起:孟小冬、杜月笙、姚玉蘭 1950年 可惜了一代女皇啊 -

伶人旧影

- 1950年5月6日,程硯秋率程劇團的部分成員與青島名票,在河南路18號的明芳照相館合影 -

伶人旧影

- 蓋叫天、梅蘭芳、周信芳 -

伶人旧影

- 言少朋、張少樓與兒子言興朋 好帥啊。 -

伶人旧影

- 王瑤卿 王鳳卿 與母親 偉大的母親! -

伶人旧影

- 奚嘯伯1964年在青島魯迅公園留影 -

伶人旧影

- 奚嘯伯與李洪春(師)、韓志安(徒)合影 -

伶人旧影

-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及歐陽中石、張學津、石小亮等合影 中石先生不僅是大書法家,還是奚嘯伯先生的嫡傳弟子啊 -

伶人旧影

- 尚小云在青島收徒季硯農1953年 -

伶人旧影

- 馬譚 張裘 在馬家 1956 -

伶人旧影

- 李慕良(左)馬連良(右) -

伶人旧影

- 1938年6月正式組班“群慶社” 李少春劇團“群慶社”合影 -

伶人旧影

- 從左至右依次為:明毓琨、李少春、周信芳、高百歲、李和曾、徐敏初 -

伶人旧影

- 李少春先生 -

伶人旧影

- 李少春先生與女兒李洪玲 -

伶人旧影

- 李少春先生與女兒李洪玲 1974年 -

伶人旧影

- 梅蘭芳 -

伶人旧影

- 梅蘭芳在國外 -

伶人旧影

- 梅蘭芳正在化妝 -

伶人旧影

- 梅蘭芳 -

伶人皆往事。

伶人旧影

- 尚小云在青島收徒季硯農 -

伶人旧影

- 尚小云懷抱出生一百天的尚長榮。哈哈,一百天的大花臉 -

伶人旧影

- 侯喜瑞 尚長榮 -

伶人旧影

- 蓋叫天 趙如泉 周信芳 -

伶人旧影

- 楊盛春 譚靜英夫婦 -

伶人旧影

- 譚富英夫婦陪同譚小培遊杭州西湖 -

伶人旧影

- 譚富英、王泉奎、哈寶山《搜孤救孤》 -

伶人旧影

- 中坐者為譚富英 -

伶人旧影

- 李萬春 厲慧良 張世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