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臨的眼淚

  孫道臨的眼淚

孫道臨的眼淚

2002年12月的一天,在孫家的客廳裡,孫道臨講起了過去的事.講著講著,他的眼睛湧出了淚水,儘管他面前坐著一個陌生的我。“要相信人的靈魂是純淨的,不然我們就不要搞藝術了。”他這樣說,語氣很堅定。

在崇德中學讀書的時候,孫道臨認識了朱自清的兒子朱邁先。朱邁先得其家傳,文字功底極厚,有一次,老師請朱邁先到前面念一首蘇東坡的作品。朱邁先穩穩地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一口氣寫出了《念奴嬌》,遒勁有力的書法完美地體現出了“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氣勢。接著,他緩緩地吟讀起來,聲音寬厚,目光深沉,年少的孫道臨被這個同學深深吸引了。

同樣的酷愛文學,使他們很快成了好朋友。暑假裡,朱邁先有時從幾十裡外乘車到西山來看他,兩人在山裡一玩就是幾天,他們“夜裡到靜靜的山溝裡,枕著大石,望著枝葉間的星座,談文學談理想……”朱邁先走了,要不了幾天,孫道臨也會不辭辛苦地跑到同樣幾十裡外的清華園,去看望他。那時,他就能見到文學大師朱自清。他後來這樣描寫朱自清——“教授矮矮的敦實的身材,一件淡米色的襯衫,一條灰西褲,溫和而且沉默,使我想起他的《背影》與《荷墉月色》,確是文如其人。”

在看來,朱邁先繼承了父親的沉穩與忠厚,只是他多了激情和銳氣。朱邁先那時負責由學生自治會主辦的型刊事《崇德學生》,他經常鼓勵孫道臨寫稿。孫道臨寫了一篇小說《母女倆》,朱邁先認為不錯,就幫他修改發表了.日軍入侵後,在朱邁先的帶動下,他投入抗日救亡的學生運動。北平淪陷後,朱邁先遵從父親的旨意回到老家揚州。兩人從此再沒有見面。

1957年春天,孫道臨到北京開會,在頤和園遇見了一個當日一起搞救亡運動的同學,他問起朱邁先,那同學聽了變了臉色,輕聲告訴他,解放後不久,朱邁先在南方被鎮壓了。因為抗戰開始後,朱邁先離開揚州參加國民黨軍隊做政工工作。革命者怎麼變成了人民的敵人?孫道臨按照當時流行的階級鬥爭學說的邏輯,想象著好友朱邁先變成敵人後的模樣,甚至濃眉下的眼睛也想象成“冷漠和嚴酷”了。他還找到了根據,他記得朱邁先當年是喜歡尼采的,而納粹們也是喜歡尼采超人哲學的。“難怪……”他似乎恍然大悟了。

  孫道臨的眼淚

然而,十年浩劫過後,朱邁先平反了,原來當日他到國民黨軍隊中是去做地下地作的。孫道臨聞訊,內心非常痛苦,他為自己“曾經那樣輕率而無情地把他勾畫成敵人而感到慚愧。”直到晚年,孫道臨還寫文章對自己進行痛責,他說:“我,這就是我,我知道,忠厚的邁先是會原諒我的,他深知我這樣的人是軟弱的,思想是容易被左右的。然而,我卻不能不感到痛苦,對於自己這樣信託過、深深敬愛過的人,我到底有多少真情呢?……‘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曾經是我的信條,但在這信條下面,隱藏著多少我對人世的淡漠,功利以至無情!邁先,你曾給我那多的靈感和啟示,我欠你的感情債是無法償還的!”孫道臨講到這裡,淚流滿面。但他接著講了下去.“1942年春天,我離開家,剛滿20歲的我異常孤單,在槐陰遮蔽的窗下,我感到周圍全是黑暗,生命毫無價值。有一天,我在外面奔走了一天後,回到那棲居的小屋,發現桌上放著兩個覆蓋紅色剪紙的茶杯。那是母親囑咐人帶來的,剪紙的花樣象徵著吉祥如意。我呆看著它們,眼中充滿淚水。母親,母親,這兩張簡單的紅色剪紙向我訴說著你無言的愛。我雖離開你那麼遠,但是你把你能夠燃起的那一點熱力遙遙地傳給我……”

1966年,孫道臨被打入牛棚。母親臨終的時候,也不允許他去看一眼。他枯坐在被指定的房間裡,面對慘白的牆壁,許多天也說不出一句話來。有一天,一個年輕人以“外調”為名把他找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對他說:“孫老師,你為什麼這樣低沉呢?你要堅強起來,你要學習魯迅的堅強精神。”聽了這話,孫道臨忍不住地痛哭起來。這是在母親逝世許多天後,他第一次哭出聲來。又有一天,外地的造反派衝進上影廠,要把“牛鬼蛇神”拉出去示眾。廠裡一個小夥子率先衝進牛棚,叫大家都出去,人們走光後,他突然回過頭來,用手指著孫道臨說:“你,孫道臨!你不許去,好好在這裡寫檢查。”聲音聽來很兇,其實卻包含著保護之情。孫道臨因此躲過了一次劫難。講到這裡,老人再次流出了眼淚-----

文章完

  孫道臨的眼淚

作者關捷像

作者簡介:關捷,瀋陽日報記者,中國作協會員。遼寧作協理事。一級作家。著有長篇報告文學《人民藝術家李默然》獲第八屆遼寧文學獎;長篇報告文學《鐵血軍魂—180師在朝鮮》獲第九屆遼寧文學獎;長篇報告文學《日本,你必須還我天道》;長篇歷史小說《順治遷都》,與阿里影業簽約拍攝電視連續劇。新華社、《光明日報》丶《中國青年報》丶《讀者》雜誌重點報道的新聞人物。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主講嘉賓。百集視頻《康熙定臺灣》目前正在十大平臺滾動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