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集团暴涨17倍,A股疫情概念股名单出炉,是否能跑赢大盘?

中国医疗集团两日暴涨1758%

从港股各板块今日表现看,医药保健设备与服务、香港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板块整体跌幅均在3.5%以上,

其中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技术硬件与设备、医药保健设备与服务、消费者服务等板块领跌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医药板块中的中国医疗集团再次延续强势表现。1月29日大涨280%而停牌的中国医疗集团,1月30日继续走高,盘中涨幅一度达569.77%,股价最高达2.88港元/股。截至收盘,中国医疗集团上涨388.37%,股价报2.10港元/股,近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达1758.41%。Wind数据显示,中国医疗集团股东中暂无机构持股。

中医集团暴涨17倍,A股疫情概念股名单出炉,是否能跑赢大盘?

1月29日,中国医疗集团公告称,旗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别项目组研究发现利托那韦(Ritonavir)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抑制作用和疗效报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也发现其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公告还称,目前集团关联公司万全万特厦门有限公司是一家唯一国内历史上生产过该产品制剂,同时拥有原料批文、申请相关专利的企业,且公司已经向国家药监局申请重新恢复生产。

A股疫情概念股名单出炉

中医集团暴涨17倍,A股疫情概念股名单出炉,是否能跑赢大盘?

港股疫情概念股已经启动,节后A股相关个股或有所表现。中信建投医药团队研报指出,短期看与疫情相关的投资主线顺序为:诊断、治疗性器械及药品、药店以及互联网医疗等。

不过,疫情概念股的投资机会或属于偏短期的主题投资机会。中泰证券李迅雷、唐军发布研报指出,选取“非典”期间受关注度较高的16只概念股,从它们在“非典”期间(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6月底)的最大涨幅来看,多数个股的最大涨幅都显著超过上证综指和医药生物指数同期的最大涨幅,可见,当时疫情引起的股价反应是很明显的。但如果再往后看半年,发现“非典”概念股的超额涨幅基本都全跌回去了。从2002年12月16日到2003年底期间,“非典”概念股的平均涨跌幅相对上证综指和医药生物指数都没有超额涨幅,而且明显跑输上证综指。

2003年“非典”医药概念股跑输上证综指:

中医集团暴涨17倍,A股疫情概念股名单出炉,是否能跑赢大盘?

从16只“非典”概念股构成等权指数的走势看,也印证了疫情对股价的影响是基于情绪的短暂且过度反应。

历史上“非典”概念股跑输大盘

中医集团暴涨17倍,A股疫情概念股名单出炉,是否能跑赢大盘?

通过现金流贴现模型定量评估事件性冲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可以看出,如果是事件性的、一次性的利好,即使对当期业绩影响很大(盈利翻倍),对股价的理论影响也很小。相反,如果对长期盈利趋势有影响,则对股价的影响会更大,比如在欧美市场某一公司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时,即使对近期业绩影响不那么大,但股价的反应一点都“不吝啬”。因此,投资者对相关概念股需要保持理性,谨慎参与。

关注逆向买入机会

从历史经验看,与疫情概念股先涨后跌对应的是,往往前期受疫情影响的板块和个股在事件过后也纷纷反弹,因此疫情带来的市场波动也提供了逆向买入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